-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跨尺度光聲成像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室研究員宋亮、副研究員劉成波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教授Jun Zou團隊合作,研製出基於自由空間光傳輸和MEMS高速掃描成像的跨尺度光聲顯微成像技術,實現相同時間尺度,活體小動物從微觀到宏觀的跨尺度無創高速成像。
-
深圳先進院實現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質量提高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光學與分子影像研究室鄭煒研究員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顯微成像系統,是指顯微鏡下觀察樣品拍照成像的系統。
-
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在高分辨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研發中取得系列進展。第一項研究工作與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費鵬團隊合作完成,開發出基於多幀重構提高雙光子成像軸向解析度的方法。與傳統雙光子成像相比,該方法對成像軸向解析度和信噪比均提升超過3倍。
-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無標記血管成像雙光子顯微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鄭煒團隊、北京大學教授施可彬團隊合作,研製出首臺短波長(520納米)激發的雙光子顯微系統。該系統可用於毛細血管的高解析度、無標記、無創活體成像,相關成果論文In vivo label-free two-photon excitation auto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f microvasculature using a 520 nm femtosecond fiber laser發表在Optics Letters上。
-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四大實驗室落戶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2019-11-13 21:58:0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郭澤華 責任編輯:郭澤華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去籌成立
-
深圳先進院研發出新型光學探針 為納米機器人提供便攜GPS系統
通過新材料的研發,人類未來可以實現今天看來就像魔法一樣的生活。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簡稱深圳先進院)獲悉,該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中心的張鵬飛副研究員團隊研發出基於聚集發光材料的多功能光學探針,能為納米機器人的開發提供便攜的GPS定位系統。
-
我國科學家研發出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深圳先進院採用多幀重構算法實現雙光子顯微成像技術質量提高
顯微成像系統是顯微鏡與攝像技術相結合的產物,可對人眼無法看到的微生物進行觀察拍照。在顯微鏡上加接專用連接鏡頭,接上CCD攝錄鏡頭,再把動態的圖像傳送到計算機,獲得動態圖像,從而觀察生物不同生長階段的發育形態。可對昆蟲細胞和病菌孢子高倍放大進行觀察,並可遠程進行圖像採集儲存處理。
-
實現快速成像,深圳先進院成果應用在國產高端磁共振成像設備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袁斯茹「深圳先進院研究團隊通過大數據來學習最優的參數和實現快速在線重建,提出的智能快速成像技術,在獨立數據集的第三方測試中誤差最小,參數量最小,該技術將推動新一代從醫學圖像數據採集到輔助診斷的智能醫學影像全鏈條解決方案的推進和應用
-
深圳先進院成功研製首臺近紅外二區螢光介觀成像系統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鄭煒研究員團隊與南京大學吳培亨院士、張蠟寶教授團隊合作,成功研製出首臺近紅外二區螢光介觀成像系統,成果論文"Depth-resolved NIR-II fluorescence mesoscope"發表在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期刊上。
-
深圳先進院等在低劑量光聲成像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生物醫學光學與分子影像中心劉成波研究員團隊、醫學人工智慧研究中心梁棟研究員團隊,與武漢協和醫院放射科鄭傳勝教授團隊合作,提出了基於卷積神經網絡的低劑量光聲成像方法,該方法有望推動光聲成像技術進一步臨床轉化。
-
產學研合作好案例|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深圳先進院)為創新而生。2006年2月,中國科學院、深圳市人民政府及香港中文大學三方決定共建深圳先進院。經過13年的發展深圳先進院已初步構建了以科研為主的集科研、教育、產業、資本為一體的「微創新體系」,由八個研究平臺[中國科學院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廣州中國科學院先進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cGovern聯合腦認知與腦疾病研究所、合成生物學研究所、
-
科學時報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中科院進軍生物醫學工程領域的排頭兵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先進院)是中國科學院調整戰略布局之後,採取與地方政府合作共建的形式,在珠三角地區新建的高起點研究機構。研究院下轄生物醫學與健康工程研究所(醫工所)、先進集成技術研究所(集成所)、先進計算與數字工程研究所(計算所)等科研機構。
-
【求學求職】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所基因組工程與...
中心將匯集基因工程學、遺傳學、醫學、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合成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等領域的諸多人才,組建研究團隊。研究將依託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合成生物學研究所及深圳合成生物學創新研究院等平臺展開,研究內容包括研發新型基因組工程的技術與方法、研發逆轉衰老及抗病毒等重大疾病的基因治療與細胞治療、基於機器學習與AI的精準醫療。
-
深圳先進院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再創新高
>145項項目獲得資助,其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6項 廣東科技報訊(記者 劉肖勇 通訊員 馮春)日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集中受理期項目評審結果,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
深圳先進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數創新高,獲批6項國家優青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下稱「深圳先進院」)方面獲悉,深圳先進院共有145項項目獲得資助,立項項目數創歷年新高,較2019年度同期資助項目數增長率達46.5%。 其中,國家優秀青年基金項目6項,重點項目2項,面上項目47項,青年項目88項,國際合作項目2項;獲批直接經費合計6222萬元。
-
2019磁共振成像基礎與前沿技術高級培訓班成功舉辦
2019磁共振成像基礎與前沿技術高級培訓班成功舉辦 2019-08-22 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 磁共振成像系統是人體結構和功能成像的強大工具,近年來已成為醫院裝備現代化和醫療診斷水平高低的典型標誌。然而磁共振成像學科交叉多、理論體系複雜、技術門檻高,對於磁共振成像技術開發者和使用者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
深圳先進院等研發出新型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工所納米調控與生物力學研究中心在柔性鐵電場效應電晶體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Highly robust flexible ferroelectric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operable at high temperature with low-power consumption
-
深圳先進院等在聚集誘導發光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中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生物醫藥與技術研究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林濤、副研究員張鵬飛、研究員龔萍、博士鄧冠軍等,與香港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唐本忠以及湘潭大學教授陳華傑合作,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
-
深圳先進院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醫藥所納米醫療技術研究中心蔡林濤研究員、張鵬飛副研究員、龔萍研究員、鄧冠軍博士等與香港科技大學唐本忠院士及湘潭大學陳華傑教授合作,經過長時間努力,成功研發出一種基於聚集發光元件的AIE納米仿生機器人系統用於血腦屏障穿越及腦膠質瘤靶向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