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到,蟋蟀叫。每到夜晚降臨,想必您會聽到蟋蟀悅耳的鳴叫聲,不過這讓家住25樓的市民小李有些苦惱。近段時間,她家裡來了蟋蟀,夜裡躲在暗處鳴叫,吵得她睡不好覺。蟋蟀是如何來到25樓的?它們生性好鬥,不會趁人熟睡時咬人吧?昨日,《洛陽晚報》記者請河南科技大學的兩位老師對此進行解答。
繪圖 雅琦
立秋到,蟋蟀叫。每到夜晚降臨,想必您會聽到蟋蟀悅耳的鳴叫聲,不過這讓家住25樓的市民小李有些苦惱。近段時間,她家裡來了蟋蟀,夜裡躲在暗處鳴叫,吵得她睡不好覺。蟋蟀是如何來到25樓的?它們生性好鬥,不會趁人熟睡時咬人吧?昨日,《洛陽晚報》記者請河南科技大學的兩位老師對此進行解答。
高層家中進蟋蟀,吵得她半夜起來捉
姑娘小李家住在洛龍區某公寓的25樓。近段時間,廚房、臥室、陽臺……每天下班回來,小李幾乎都會在家裡發現蟋蟀的身影。
令小李無奈的是,一到後半夜,藏在暗處的蟋蟀會發出此起彼伏的鳴叫,吵得她睡不好覺,她不得不翻箱倒櫃地找蟋蟀,然後把它們從窗戶丟下去。「這幾天晚上,我都要與蟋蟀『作戰』,連一個安穩覺都睡不成。」小李說,她比較困惑,這些小傢伙兒是咋跑到25樓的,莫非是飛上來的?
提起蟋蟀,家住鼎盛國際小區的牛女士也煩惱,因為她27樓的家裡也有蟋蟀。
家住天城一品小區的餘老先生也撥打本報熱線66778866反映,他家住31樓,也經常見到蟋蟀,這在以前很少出現,他想知道這是不是跟天氣有關。
蟋蟀不僅喜歡鳴叫,還生性好鬥
河南科技大學動物學院老師孫平說,前段時間持續高溫、空氣溼度大,有利於蟋蟀繁殖。「蟋蟀就是我們常說的蛐蛐兒,屬於趨光性動物,主要在草叢、瓦礫等地方活動。」孫平說,蟋蟀每年6月前後在泥土裡產卵,壽命一般有四五個月,溼熱環境有利於它們生長。
河南科技大學林學院教授林曉民說,蟋蟀在古代叫促織,顧名思義就是催促人們趕緊織布,原因是蟋蟀一般在秋天開始鳴叫,古時候人們聽到蟋蟀的鳴叫聲,就知道天逐漸變涼,得趕緊織布做冬裝。
蟋蟀有很多屬類,在洛陽比較常見的是油葫蘆屬、鬥蟋屬和棺蟋屬。「發出鳴叫的是雄性蟋蟀。」孫平說,雄性蟋蟀在生長期內通過摩擦翅膀,造成振動來發出聲音。蟋蟀喜歡在夜裡鳴叫,一是心情好,向雌性蟋蟀發出求偶的信號,二是「宣示領地主權」、爭搶食物,警告其他雄性蟋蟀不要靠近。
林曉民說,無論哪個品種的蟋蟀,都生性好鬥,尤其是鬥蟋屬下面的米卡蟋蟀,也就是大家常說的中華蟋蟀。其他蟋蟀與它們相比,簡直是業餘拳擊手與職業拳擊手的差距。「米卡蟋蟀決鬥起來六親不認,能把對方的腿給咬下來。」林曉民說,蟋蟀屬於雜食性動物,既吃青草、青菜等,也吃些蒼蠅等小蟲,而米卡蟋蟀更是喜歡撕咬小蟲。不過市民不必擔心,蟋蟀一般不咬人,因此即便進到家裡,也不會對人構成威脅。
蟋蟀進到高層家中,有「搭便車」等多種可能
不少人聽說蟋蟀好鬥,專挑大個兒的捉來,可無論怎麼引導,它們就是不鬥,這是為何?林曉民說,因為人們很可能捉到的是雌性蟋蟀。雌性蟋蟀既不會叫也不好鬥,這是它們與雄性蟋蟀顯著區別之一。此外,對於同一品種的蟋蟀來說,雌性蟋蟀個頭兒一般比雄性的大,且雄性蟋蟀尾部有兩隻尾巴,而雌性蟋蟀看似有三根,其實中間那根是產卵器。
對於小李等市民反映的高層家中進蟋蟀的事兒,林曉民與孫平都認為蟋蟀雖然有一定的飛行能力,但一口氣飛上去的可能性不大。他們猜測蟋蟀出現在高層建築的原因有二:一是市民買回家的青菜等中藏有蟋蟀或蟋蟀蟲卵,蟲卵在適宜環境下成長起來;二是「走」樓梯、「坐」電梯或附著在人身上。
「蟋蟀雖然飛不遠,但從1樓飛到2樓不成問題。」林曉民說,蟋蟀逐層飛到高層的可能性不是沒有。同時,蟋蟀擅長蹦跳,也可能從樓梯一步一個臺階跳上去;「蟋蟀也可能『搭便車』到達高層,比如『坐』電梯或直接飛到人身上」。
林曉民與孫平提醒,市民回家後可先觀察門周邊是否有蟋蟀,以免其跟進屋,同時窗戶上最好安裝窗紗。「市民帶回家的青菜等,要注意檢查,以免裡面藏有蟋蟀。」林曉民說,捉住蟋蟀通過窗戶扔到外面即可,若蟋蟀鑽到床或柜子底下,可把家裡的燈都關上,只留下一盞,利用蟋蟀的趨光性將其引到燈下,再將其捉住。(洛陽晚報記者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