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嘆息聲有利於維持機體肺部功能

2020-12-05 生物谷

圖片來源:medicalxpress.com

2016年2月14日 訊 /生物谷BIOON/ --你一定記得歌曲卡薩布蘭卡中的這句歌詞:嘆息一瞬間,甜吻駐心田(a kiss is just a kiss, a sigh is just a sigh),而如今研究者發現,一聲嘆息或許遠遠超過一聲嘆息,無意識的嘆息或許是一種幫助維持機體肺部功能的有益反射。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一項研究論文中,來自史丹福大學等處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在大腦腦幹中發現了兩小簇特殊的神經元,這些神經元主要負責將正常的呼吸聲轉化為嘆息聲,而該研究或可幫助臨床醫生治療那些不能進行深呼吸的患者,或者幫助治療呼吸障礙性患者。

該研究提出了大腦腦幹中產生呼吸節律的特殊細胞網絡,研究者Krasnow表示,並不像起搏器一樣可以調節我們呼吸的速度,大腦的呼吸中心可以控制我們呼吸的類型,而大腦的呼吸中心由多個不同類型的神經元所組成,每一個功能就像按鈕一樣可以開啟任何一種類型的呼吸,其中一個按鈕就是調節呼吸。利用小鼠模型研究人員對大腦細胞中超過1.9萬種基因表達模式進行篩選,最終在大腦腦幹中發現了大約200個神經元,這些神經元可以製造並且釋放一種特殊的神經肽類,其可以促進大腦細胞之間彼此交流。

同時研究者指出,在人類機體中發現的相同的肽類家族在大腦的特殊區域中也會高度激活,從而影響機體的呼吸,同時還在機體嘆息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研究者並不清楚控制上述過程的是哪些基因或神經元;隨後研究者發現,這些肽類可以誘發200個神經元激活,這些神經元可以激活小鼠的呼吸肌以大約每小時40次的頻率產生嘆息聲,而阻斷任意一種肽類都會切斷小鼠一半的嘆息頻率,而沉默所有肽類則會完全抑制小鼠的嘆息聲。

研究者表示,嘆息是一種深度呼吸,但並不是一種自願式的深度呼吸,其開始於正常呼吸,而且在呼氣之前發生;平均而言每個人會每隔5分鐘嘆息一次,嘆息的目的是膨脹肺泡,在肺臟中存在著5億多的肺泡組織,其可以幫助肺部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當肺泡裂解後就會降低肺部交換氧氣和二氧化碳的能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嘆息聲,如果機體不發出嘆息聲肺部就會衰竭。(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The peptidergic control circuit for sighing

Peng Li, Wiktor A. Janczewski, Kevin Yackle, Kaiwen Kam, Silvia Pagliardini, Mark A. Krasnow & Jack L. Feldman

Sighs are long, deep breaths expressing sadness, relief or exhaustion. Sighs also occur spontaneously every few minutes to reinflate alveoli, and sighing increases under hypoxia, stress, and certain psychiatric conditions. Here we use molecular, genetic, and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identify a peptidergic sigh control circuit in murine brain. Small neural subpopulations in a key breathing control centre, the retrotrapezoid nucleus/parafacial respiratory group (RTN/pFRG), express bombesin-like neuropeptide genes neuromedin B (Nmb) or 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Grp). These project to the preBötzinger Complex (preBötC), the respiratory rhythm generator, which expresses NMB and GRP receptors in overlapping subsets of ~200 neurons. Introducing either neuropeptide into preBötC or onto preBötC slices, induced sighing or in vitro sigh activity, whereas elimination or inhibition of either receptor reduced basal sighing, and inhibition of both abolished it. Ablating receptor-expressing neurons eliminated basal and hypoxia-induced sighing, but left breathing otherwise intact initially. We propose that these overlapping peptidergic pathways comprise the core of a sigh control circuit that integrates physiological and perhaps emotional input to transform normal breaths into sighs.

相關焦點

  • 湯其群:脂肪細胞的功能激活有利於改善機體代謝
    湯教授在報告中指出:脂肪組織對於維持機體能力代謝平衡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脂肪組織對於代謝狀態的不同影響;白色脂肪組織特別是皮下脂肪組織內存在具有棕色脂肪細胞功能的脂肪細胞--類棕色或者米色脂肪細胞,其功能的激活有利於改善機體代謝;BMP4促進血管新生和幹細胞的成脂分化可能參與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過程中細胞的增殖和機體能量代謝平衡。
  • Sci Immu|記憶CD8+ T細胞在衰老機體中的全新功能
    隨著年齡的增長,免疫系統功能的失調,年老的機體對抗一些疾病的能力明顯下降。因此,了解衰老相關的免疫系統的變化對預防和治療疾病在衰老機體中的發生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CD8+ T 細胞是機體內一群不可或缺的免疫細胞,在對抗病毒感染和腫瘤發生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 深度解讀機體如何維持生物鐘的靈活性?或有望揭示癌症和機體衰老...
    2020年7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兩篇分別發表在國際雜誌PNAS和eLif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單一細胞如何通過遺傳和隨機手段來有效維持其內部時鐘(生物鐘)的,文章中,研究人員還解釋了有機體的生物鐘如何維持其靈活性,以及其對於治療機體衰老和癌症為何如此重要
  • Nature:星形膠質細胞或能吞噬突觸連接從而維持成年機體大腦的可塑性
    其中重要的連接(那些被反覆引入,比如如何避免機體危險的連接等)能得到培養和加強,而被認為並不必要的連接則會被刪除;成年人的大腦中也會經歷類似的修剪,但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成年人大腦中的突觸是如何或為何被清除的。
  • Nature中文摘要|22 October 2015
    Puente, Silvia Beà, Rafael Valdés-Mas, Neus Villamor, Jesús Gutiérrez-Abril+ et al.Miller, Jelle S. Kaastra, M. Coleman Miller, Mark T. Reynolds, Gregory Brown+ et al.
  • 肺部健康自測法:經常跑步肺活量更強!
    廣大跑友們可以自測一下:經常跑步肺活量更強肺是人體呼吸系統中最重要的器官,承載著呼吸調節功能、免疫功能、肺循環功能、造血功能等多種重要的功能,也是健康的第一道防線。在陶老師的配圖中,他指出,日常生活想要了解肺部的健康,可以通過測試肺活量來監測,這也是一個比較簡單粗暴的方法,最直接的操作就是憋氣。深吸一口氣,然後憋住,如果憋氣時間超過50秒,那麼說明肺部功能足夠強大,這時候不必擔心肺部的健康。如果憋氣40秒,說明你的肺部還算健康,如果連30秒都達不到,那麼就應該引起重視。
  • 抗擊呼吸道病毒,腸-肺軸與肺部免疫有何關係?
    《方案》在重型、危重型新冠肺炎的其他治療措施上明確指出:「可使用腸道微生態調節劑,維持腸道微生態平衡,預防繼發細菌感染」。 那麼到底肺部疾病和腸道微生態有何關係?腸-肺軸又在其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 喉嚨若有3種不適,或在反映肺部問題,建議檢查
    肺部是幫助人體呼吸的,主要是通過與外界交換氣體來換取足夠的氧氣。如果肺部受到損害的話,就會導致呼吸系統異常,致使整個身體器官無法得到足夠的氧氣,沒有充足的氧氣就會影響體內各個組織的正常運轉,從而使人體各個器官功能異常。
  • Nature:神經元如何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答案在Myt1l蛋白
    2017年4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神經元極力地抑制與非神經元細胞(皮膚細胞、心臟細胞、肺細胞、軟骨細胞和肝細胞)類型相關的基因表達來維持它們的細胞身份。
  • Nat Commun:揭示調節機體免疫系統「崗哨」細胞的新型分子機制 有...
    )中駐留的巨噬細胞,漿膜腔是一種細胞膜包裹的腔體,其能包被並保護多種器官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對於開發新型療法治療漿膜腔及其所包被器官等多種疾病非常重要,比如癌症和心肌梗死等。圖片來源:CNIC研究者Mercedes Ricote博士說道,巨噬細胞是機體中扮演「哨兵」的重要免疫系統細胞,其能抵禦病原體的入侵,並能通過消除組織廢棄物及來自組織修復的碎片維持機體平衡
  • Nature 子刊發現機體長期記憶並對抗感染的新機制
    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上。 在病毒或細菌開始入侵時,機體免疫系統會啟動固有免疫防線進行防禦,如果病原體突破固有免疫防禦,免疫系統就會產生特異性免疫細胞對抗特異性病原體,這些細胞稱作效應細胞,它們與病原體遭遇之後就會摧毀病原體。
  • Nature:群體差異是如何維持的
    如果說自然選擇既是普遍的又是無情的,那麼群體中的差異又是如何維持的呢?演化生物學中這一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由Kimberly Hughes及同事在對虹鱂(孔雀魚)所做的一項研究中得到了回答。虹鱂是一個特別有用的模型系統,因為雄性虹鱂的顏色是已知遺傳變異性最大的生物性狀之一。
  • 揭示過度的成纖維細胞激活通過ADAMTS4損害肺部功能
    他們正在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將這些發現轉化為治療方法,從而保護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Exuberant fibroblast activity compromises lung function via ADAMTS4」。
  •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伴侶蛋白介導的自噬維持了造血幹細胞的功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5 15:40:50 2021年1月13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Ana Maria Cuervo和Britta
  • Neuron & Cell Rep:朊病毒樣特殊蛋白或可維持機體的長效記憶
    2015年7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發表於國際雜誌Neuron和Cell Reports上的兩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揭開了大腦維持長效記憶的秘訣,文章中研究者發現,朊病毒樣蛋白質對於維持小鼠及其它哺乳動物大腦的長期記憶非常關鍵
  • 紐曼保健系統模式中對機體的防禦功能的闡述是什麼
    簡述紐曼保健系統模式中對機體的防禦功能的闡述。  答:機體的防禦功能:每個人都具有的正常的防衛能力及結構。(1)基本結構:指人類生存的基本結構及能量源,它包括正常體溫、遺傳特徵及結構、反應型態、器官功能結構、優勢及劣勢及知識常識。
  • 《自然》:揭示過度的成纖維細胞激活通過ADAMTS4損害肺部功能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聖猶大兒童研究醫院和中國廣州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鑑定出成纖維細胞在流感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原體感染後的肺部炎症免疫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正在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以將這些發現轉化為治療方法,從而保護肺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 淺聊「肝藏血」的生理功能
    接著開始肺循環:右心房的血液進入右心室,由右心室進入肺動脈,再流經肺部的毛細血管網,最後由肺靜脈流回左心房,兩者互相聯接,構成完整的循環系統。在整個循環過程中,肝臟參與了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西醫學中,肝臟是重要的貯藏血液的臟器,是個「儲血庫」,在機體需要的時候提供一部分血液,保持人體的正常血液循環。中醫學中明確提出肝臟具有「肝藏血」的生理功能,「肝藏血」僅僅字面上的意思,只能貯藏血液嗎?答案是否定的。
  • 科學網—共生病毒可維持腸道黏膜免疫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基礎醫學院、中科院天然免疫與慢性疾病重點實驗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教授周榮斌、江維、朱書課題組率先發現腸道內的共生病毒對維持腸道免疫穩態發揮重要作用,並揭示了其發揮作用的細胞和分子機制。10月21日,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免疫學》。 人體腸道、肺部、皮膚等組織存在大量的共生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和真菌等。
  • 新型疫苗策略或能利用T細胞來為機體提供抵禦...
    文章中,研究人員描述了一種基於T細胞的疫苗策略或能有效抵禦多種流感病毒的感染,這種通過鼻腔注射的實驗性疫苗能通過聚集T細胞來為小鼠肺部提供持久全方位的保護效應;研究者Marulasiddappa Suresh解釋道,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種開發通用型流感疫苗的潛在策略,相關研究結果或能幫助理解如何在機體呼吸道中誘導並維持T細胞免疫力,研究者認為,相同的方法或能被用來應用於研究其它呼吸道病原體,包括引發COV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