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接觸史前動物,《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摩點獨家首發

2020-12-06 鳳凰網

近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推出的全新著作《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式在摩點首發上線。邢立達憑藉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成為了微博上受人喜愛的「嚶嚶怪」。現在他借本書,把專業的恐龍知識和學術見解以生動有趣的圖文方式呈獻給大家。

邢立達新書《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趣味來襲,摩點獨家首發

邢立達是中國地質大學的副教授,曾直播吃過4000年前猛獁象肉,是一名經常帶著地質錘與鐵鍬挖掘恐龍足跡的科研人員。他在微博上愛說「嚶嚶嚶」,因此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嚶嚶怪」,因為經常在微博上分享古生物知識和考古工作的日常,擁有了大波鐵桿粉絲。

大多數男孩子在小時候都有一段對恐龍抱有極大興趣的「恐龍期」。常年的野外科考佔用了邢立達陪伴家人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裡他一直想找到一本關於恐龍的書籍,為自己正處於「恐龍期」的孩子介紹這些史前巨獸。於是,邢立達以「煮只恐龍做大餐」為切入點,撰著了這本混雜著恐龍新舊知識、科學史八卦、世界各地風味美食內容的《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並在摩點正式上線推出。

對於低齡的孩子,書中設計了軟萌可愛的插圖,讓父母為孩子講述如何把恐龍做成大餐;對於渴望獨立探索新知識的青少年,這本書將是你們讀過的最逗趣的科學啟蒙讀物;對於未過「恐龍期」的年輕人,你們將通過本書,穿越回「活色生香」的遠古世界,找回曾經的美好記憶。

屬於中國人的恐龍科普圖書,劉慈欣作序馬伯庸李誕力薦

目前市場上的所有關於恐龍的書籍,要麼是百科類的畫冊,要麼是專業性極強的學術書。而且,這些書大部分是引進版權,是外國人所寫。中國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化石大國,有著大量的恐龍化石,恐龍蛋和足跡的化石也很多。在中國境內確定的恐龍種類已經超過其他任何國家。正如邢立達所說,我們應當有一本角度新穎,屬於我們自己的恐龍科普圖書。

《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由劉慈欣作序,他盛讚此書:「作者做得很有趣,從維多利亞時期的恐龍宴開始,拿古生物入菜,讓想像力與化石記錄碰撞,為我們做出一桌豐盛的史前大餐」。此外,《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還獲得了知名脫口秀譯者谷大白話,作家馬伯庸、李誕等知名人士的相繼推薦。除了首發新書外,本次一同上線的還有眾多優質新奇的周邊好物。「霸王龍」拼裝化石模型可以帶來親子互動的美好時光,讓孩子愛上自然科學;精心挑選的古生物化石與琥珀,給讀者零距離接觸史前動物的機會……多款創意周邊與書籍一同上線,讓來自摩點的支持者這個夏天有恐龍陪伴。

微博官方眾籌平臺摩點,出版類產品內容日漸豐富多元

摩點是微博官方眾籌平臺,是國內領先的原創興趣內容付費社區。創建至今一直堅持為創作者發聲,目前平臺擁有近600萬用戶,付費用戶近200萬。已經成為了以文娛為主,設計生活為輔,匯集各種優質創意和新奇好物的社區型平臺。從全球知名的頂級IP到腦洞大開的新奇創意,摩點平臺上的出版類產品內容日漸豐富,題材也逐漸多元。

哈利·波特立體書《霍格沃茲》中文版在摩點上線僅1分鐘金額秒破30萬,43分鐘100萬解鎖成功,最終籌集金額近千萬。由三體宇宙官方授權,百位國內外知名畫師聯合打造的《三體藝術插畫集》在摩點上線期間獲得了9941位用戶的支持,累計籌集金額278萬。另外,故宮首款互動解謎遊戲書《謎宮·如意琳琅圖籍》在摩點營銷統籌下籌集金額達2020萬,獨家預售12.2萬冊,創造了故宮產品的銷售奇蹟,打破了全球主流眾籌平臺出版類眾籌紀錄。

目前,本書已經在摩點獲得近2500位用戶的支持,累積籌集金額近35萬餘元,恐龍題材獲得了各年齡層用戶的關注,相信在首輪支持者的口碑傳播後,《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能獲得更多古生物學愛好者的支持。

戶需審慎決定.

相關焦點

  • 零距離接觸史前動物,《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
    近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推出的全新著作《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式在摩點首發上線。邢立達憑藉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成為了微博上受人喜愛的「嚶嚶怪」。現在他借本書,把專業的恐龍知識和學術見解以生動有趣的圖文方式呈獻給大家。
  • 邢立達新書摩點首發上線,打造屬於中國人的恐龍科普圖書
    近日,由中國地質大學副教授、古生物學者邢立達推出的全新著作《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式在摩點首發上線。邢立達憑藉卓越的學術成就和有趣的個人風格成為了微博上受人喜愛的「嚶嚶怪」。現在他借本書,把專業的恐龍知識和學術見解以生動有趣的圖文方式呈獻給大家。
  • 邢立達:恐龍研究者中的「拼命三郎」
    趕到現場時,邢立達才知道媒體曝光的次日,工地用推土機鏟破了全部的足跡化石。在建築方扔掉的廢土中,邢立達翻找到山東省發現的第一例翼龍足跡。他非常痛心地告訴施工者,「如果再等兩天,再給我們兩天時間,也不影響你們施工,起碼我們可以把足跡信息記錄下來。」為了避免更多的恐龍足跡點被建築開採所破壞。
  • 邢立達 與恐龍對話的科學家
    在四川的三比羅嘎,同一個區域內發現了蜥腳類、獸腳類、鳥腳類等一千多個恐龍足跡。除了邢立達在演講中提到的「世界上首次發現掉頭的恐龍足跡」,還有「中國首例遊泳的恐龍足跡」,邢立達把那裡稱為「最牛的恐龍牆面」。然而,沒等完成及時考察,化石點就被開礦破壞了,他在演講中說:「這是我十多年的研究生涯裡面最痛苦的事情。」
  • 在現代「發現」恐龍——讀《邢立達恐龍手記》
    原標題:在現代「發現」恐龍——讀《邢立達恐龍手記》邢立達說,這是由於《侏羅紀公園》的原著作者麥可·克萊頓大膽地把故事構築在當時最新的科研動態:古老琥珀樣本中發現的史前動物、古遺傳學、DNA(脫氧核糖核酸)拼接復原;導演史匹柏更是固化了數代人對於恐龍的想像——蜥蜴般的粗糙外皮和鱗片、從棕到綠的暗淡顏色、驚人的體型、可怕的破壞力……這部電影顛覆了恐龍愚蠢、緩慢、冷血的傳統形象。
  • 邢立達:與恐龍對話的「網紅」科學家
    說起這些,侴春永笑到停不下來,「有時候出現很火的流行詞,我們都還沒接觸過,突然之間從他嘴裡冒出來。」出野外時,團隊常常要面對漫長的車程、枯燥的搜尋,有時辛苦很久,也徒勞無功。邢立達總是扮演調節氣氛的角色,講段子、開玩笑,甚至唱唱跳跳,學生們喜歡這樣的學習、工作環境,他們樂此不疲地拍導師醜照,也一起吵著吃蔬菜沙拉減肥。
  • 恐龍教授邢立達的奇幻人生
    這條微博立刻成了熱門,粉絲們立刻給予點讚數千條,評論數百條。原來,那幾天博主「嚶嚶怪」邢立達正在西藏考察恐龍足跡,這只是科考期間的一個小插曲。    說到「嚶嚶怪」的來歷,邢立達告訴記者:「我很喜歡海獺,海獺叫起來就是嚶嚶嚶的。」所以他總是在自己的微博語言中加上「嚶嚶嚶」語氣詞,不料這個語氣詞如今成了他的一個標籤。邢立達每天要發十幾條微博。
  • 「恐龍獵人」邢立達
    地點就在歌樂山,萬萬沒想到,能在主城區發現恐龍足跡……」他說,其實在廣州再往北到河源、韶關一帶也有恐龍的足跡。7月13日,邢立達出現在央視新聞中,原來,中外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了古鳥類的新物種,標本距今約1億年,邢立達是其中重要成員。
  • 新·青年|追龍者邢立達:重建中國恐龍足跡學譜系
    家人們對自然科學都很有興趣,小到種花花草草,大到養一些動物,還會時常帶著邢立達去戶外抓一些昆蟲標本。六歲那年,邢立達對於自然界的興趣開始聚焦。在看到了一部名為《恐龍特急克賽號》的日本動畫後,他開始發現動物世界中最神秘、最不可思議的動物——恐龍。「一旦知道恐龍的存在,我們的後院就曾經生活過這些不可思議的動物之後,作為一個小朋友就非常痴迷。」邢立達向澎湃新聞記者回憶。
  • 讀書無邊界,邢立達、張定浩等加入「陽光關愛·i讀計劃」
    東風日產市場部副部長張茂華為陝硬學校校長授牌2日上午,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拿著他寫的科普讀物《邢立達給孩子的恐龍饕宴》,為孩子們一語道出恐龍的真相「恐龍的分支演化成今日的所有鳥類--現在一切鳥類,雞鴨鵝鴕鳥蜂鳥,都是恐龍的後裔。」科學家們讓鳥類溯源為恐龍變成有依可據的論斷,也令恐龍與現代人更加親近,「恐龍並沒有滅絕,它們一直生活在我們身邊。」在打磨琥珀的互動實驗課上,邢立達讓小學生們擁有與昆蟲琥珀親身接觸的獨特體驗。小小蟲珀在孩子們一遍遍打磨之下愈加平滑,也越發使人著迷於探索它們所經受的自然錘鍊。
  • 【紫牛新聞】追尋恐龍足跡九死一生,恐龍教授邢立達的奇幻人生
    9月4日中午,邢立達發了條尋常微博: 「剛剛下意識玩自己的耳朵,撕下了半個耳朵的皮……我忘記給耳朵塗防曬霜了嚶嚶嚶」。 這條微博立刻成了熱門,粉絲們立刻給與點讚數千條,評論數百條。 原來,那幾天博主「嚶嚶怪」邢立達正在西藏考察恐龍足跡,這只是科考期間的一個小插曲。
  • 邢立達:4000年前吃猛獁肉,發表100篇文章SCI
    恐龍一直生活在我們的嘴裡,這個物種已經滅絕了6500萬年。第一個定義恐龍的人是英國的科學家,當他研究了幾塊類似蜥蜴的骨頭時,他認為這是一種史前動物,所以他給這種動物取名為恐龍。隨著大量恐龍骨化石的發現,科學家大致勾勒出了恐龍的外觀。我們知道,他們有矯健的四肢,巨大的身體,是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
  • 「恐龍獵人」邢立達: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嚶嚶怪」邢立達,作為一位網紅科學家,他的學術故事與成就,被簡化成一些段子或標籤,除了有名的「一己之力」,還有「賣房子搞科研」「在琥珀中發現了一個史前動物園」「運氣很好的『人形錦鯉』邢博士」等等。  「他對恐龍科普是有貢獻的,推動了大眾了解古生物學。」
  • 這是我省首個大規模白堊紀恐龍足跡點,依蘭史前到底發生了啥...
    □郝政焱 本報記者 郝欣  繼24日依蘭隕石坑被發現的消息公布後,25日,科研人員宣布在哈市又發現了一處史前遺蹟——白堊紀恐龍足跡群,具體地點還是在依蘭。  當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等中外科學家宣布,其研究團隊在依蘭縣境內發現大量恐龍足跡化石。這是我省第一個大規模白堊紀恐龍足跡點。
  • 邢立達:吃4000年前猛獁肉,發百篇SCI,讓母校排名擠進亞洲百強
    最先定義恐龍這種物種的是英國的一位科學家,他在1841年研究幾塊像蜥蜴一樣的骨頭化石時,認為這是一種史前動物,於是將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隨著恐龍骨頭化石的大量發現,科學家們根據這些化石大致勾勒出了恐龍的外貌。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它們擁有矯健的四肢、龐大的身軀,是一種巨大的史前生物。
  • 邢立達:穿著緬甸裙子與當地人「鬥智鬥勇」
    足以見得,邢立達的考察發現以一種驚人的速度進行著。邢立達在恐龍等古生物化石的形態學方面也有不俗的成果,2007年開始,他先後研究了重慶綦江、永川、大足,甘肅劉家峽恐龍足跡群(中國最大恐龍足跡群)。2013年底,他開始走出國門,對外蒙古,加拿大西部,以及朝鮮半島、伊朗等地的足跡點進行調查與研究,並且開始了一個全新的科研方向,即琥珀研究。
  • 恐龍達人邢立達:成了「網紅」的古生物專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泰來近日,有英國籍世界頂級古生物學家之稱的麥可·本頓所著《恐龍復活 與科學家探秘失落的世界》出版,在古生物學界和恐龍愛好者圈引發了不小的轟動。這固然是因為作者在恐龍學術研究以及愛好者圈的地位和知名度,作為第一譯者的邢立達也給該書增添了不少熱度。說起邢立達,對於一般讀者而言,可能有些陌生,但是,在古生物學界和恐龍愛好者圈,這可是個響噹噹的名字。他在SCI上發表近百篇論文,以一己之力提高了中國地質大學排名,翻譯出版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他是高產的古生物學者專家。
  • 邢立達:吃4000年前猛獁肉,發百篇SCI,一己之力讓母校排名猛漲
    恐龍一直是生活在我們口頭中的,一種早已滅絕了六千五百萬年的物種。最先定義恐龍這種物種的是英國的一位科學家,他在1841年研究幾塊像蜥蜴一樣的骨頭化石時,認為這是一種史前動物,於是將這種動物命名為恐龍。隨著恐龍骨頭化石的大量發現,科學家們根據這些化石大致勾勒出了恐龍的外貌。
  • 動物森友會》恐龍化石考據到位 國內古生物學博士邢立達...
    動物森友會》中恐龍化石的問題, 國內古生物學博士@邢立達老師予以了相關解答。首先是遊戲中的恐龍腳印化石,邢立達老師表示這屬於實雷龍足跡,Eubrontes,U-布朗踢死,常見於侏羅紀-白堊紀。並且並非任天堂隨意製作,而是相當有考究。
  • 古生物學家邢立達:成恐龍獵人 收穫琥珀論文和爭議
    活躍在社交媒體上的「嚶嚶怪」邢立達,作為一位網紅科學家,他的學術故事與成就,被簡化成一些段子或標籤,除了有名的「一己之力」,還有「賣房子搞科研」「在琥珀中發現了一個史前動物園」「運氣很好的『人形錦鯉』邢博士」等等。  「他對恐龍科普是有貢獻的,推動了大眾了解古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