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精讀】矽谷做起殯葬新生意:把骨灰埋進森林

2021-01-13 網易

  

   雅思哥紐約時報精讀

  

  

  原 文 譯 文

   1. SANTA CRUZ, California — Death comes for all of us, but Silicon Valley has, until recently, not come for death. Who can blame them for the hesitation? The death services industry is heavily regulated and fraught with religious and health considerations. The handling of dead bodies does not seem ready for venture-backed disruption. The gravestone does not seem an obvious target for innovation .

  加州聖克魯茲——我們所有人都會被死亡找上門來,但死亡,直到最近才被矽谷找上門來。這種姍姍來遲,也怪不得他們。死亡服務業受到嚴格監管,還充滿各種宗教和健康考量因素。屍體處理工作似乎還沒準備好被風險資本顛覆。墓碑看起來也不是顯然的創新對象。
2. But in a forest south of Silicon Valley, a new startup is hoping to change that. The company is called Better Place Forests. It is trying to make a better graveyard. 「Cemeteries are really expensive and really terrible, and basically I just knew there had to be something better,」 said Sandy Gibson, chief executive of Better Place. 「We’re trying to redesign the entire end-of-life experience.」 And so Gibson’s company is buying forests, arranging conservation easements intended to prevent the land from ever being developed, and then selling people the right to have their cremated remains mixed with fertilizer and fed to a particular tree.

  但在矽谷南部的一片森林,一家新的初創公司正希望能帶來改變。公司名為善地森林(Better Place Forests)。它正在試圖創造一種更好的墓園。「墓地貴極了,也恐怖極了,基本上我就知道,肯定有更好的選擇,」善地執行長桑迪·吉布森(Sandy Gibson)說。「我們在設法重新設計整個臨終體驗。」 於是吉布森的公司在購置林地,達成保護地役權協議,意在保證今後這片地永遠不會被開發,然後他們將權益賣出去,給那些想將自己的骨灰和肥料混合在一起,給一棵特定的樹做養料的人。

  3. The Better Place team is opening a forest in Point Arena, a bit south of Mendocino; preselling trees at a second California location, in Santa Cruz; and developing four more spots around the country. They have a few dozen remains in the soil already, and Gibson says they have sold thousands of trees to the future dead. Most of the customers are 「pre-need」 — middle-aged and healthy, possibly decades before finding themselves in the roots.

  善地團隊正在門多西諾略偏南的競技場岬開闢一片森林;在位於聖克魯茲的加州第二處地點預售樹木;還在全國開發另外四個地點。他們已經有十來人的骨灰入土了,吉布森說他們還向未來的死者售出了數千棵樹。大部分客戶都是出於「預先需求」——尚在中年且身體健康,落葉歸根可能還要等上幾十年。

  4. Better Place Forests has raised \$12 million in venture capital funding. And other than the topic of dead bodies coming up fairly often, the office is a normal San Francisco startup, with around 45 people bustling around and frequenting the roof deck with a view of the water.

  善地森林已經籌得1200萬美元風險投資基金。 除了頻頻談起有關屍體的話題外,這裡和尋常的舊金山初創公司沒什麼不同,大約45個人忙來忙去,常常光顧帶水景的頂層露臺。 5. There is a certain risk to being buried in a startup forest. When the tree dies, Better Place says it will plant a new one at that same spot. But a redwood can live 700 years, and almost all startups in Silicon Valley fail, so it requires a certain amount of faith that someone will be there to install a new sapling .

  在初創公司的森林裡入葬有一定風險。那棵樹死後,善地稱它會在同一地點新植一棵。但紅杉能活700年之久,矽谷幾乎所有的初創公司卻都會倒閉,所以需要一定程度的信念,相信有人會去種植一棵新樹苗。

  
6. Still, Gibson said most customers, especially those based in the Bay Area, like the idea of being part of a startup even after life. The first few people to buy trees were called founders. 「You’re part of this forest, but you’re also part of creating this forest,」 said Gibson. 「People love that.」

  但吉布森說大部分客戶,特別是灣區的客戶,喜歡即便是身後仍能成為初創公司一部分的創意。最早買樹的幾個人被稱為創始人。 「你是森林的一部分,也是這片森林創建行動的一部分,」吉布森說。「人們很喜歡這個。」

  7. Customers come to claim a tree for perpetuity . This now costs between \$3,000 (for those who want to be mixed into the earth at the base of a small young tree or a less desirable species of tree) and upward of \$30,000 (for those who wish to reside forever by an old redwood). For those who do not mind spending eternity with strangers, there is also an entry-level price of \$970 to enter the soil of a community tree. (Cremation is not included.)

  客戶可以來認領一棵永恆之樹。目前價格在3000美元(欲在幼樹或普通樹種下匯入泥土者)到30000多美元(欲永遠棲息在一棵老紅杉下者)之間。對於不介意和陌生人永久共存者,還有970美元的入門價(不含火化),在共有樹下入土安息。

  
8. A steward then installs a small round plaque in the earth like a gravestone. When the ashes come, the team at Better Place digs a 0.9-meter by 0.6-meter trench at the roots of the tree. Then, at a long table, the team mixes the person’s cremated remains with soil and water, sometimes adding other elements to offset the naturally highly alkaline and sodium-rich qualities of bone ash. It is important the soil stay moist; bacteria will be what breaks down the remains.

  管理員隨後會在土裡安上一塊類似墓碑的小圓牌。當骨灰送來的時候,善地森林團隊會在選定樹木的根部挖出一道0.9米乘0.6米的溝。然後,在一張長桌上,工作人員把這個人的骨灰和泥土與水混合起來,有時會添加一些其他的物質,以抵消骨灰本身鹼性強、鈉含量高的特點。重要的是讓土壤保持溼度;細菌最終會分解遺骸。
9. Because the forest is not a cemetery, rules are much looser. For example: pets are allowed. Often customers want their ashes to be mixed with their pets』 ashes, Gibson said. 「Pets are a huge thing,」 Gibson said. 「It’s where everyone in your family can be spread. This is your tree.」

  森林不是墓地,所以規則要寬鬆得多。例如:允許與寵物合葬。吉布森說,客戶常常希望自己的骨灰能和寵物的骨灰混在一起。「寵物是件大事,」吉布森說。「每個家庭成員的骨灰都可以灑進來。這是你的樹。」
10. 「Spreading」 is what they call the ash deposit. The trench is a 「space,」 the watering can is a 「vessel,」 the on-site sales staff are 「forest stewards.」 When it comes to both death and startups, euphemisms abound.

  他們把骨灰沉澱物稱為「揮灑物」。溝是一個「空間」,灑水壺是一隻「容器」,現場銷售人員是「森林管理員」。涉及到死亡和初創公司,委婉語總是少不了。

  11. It is all pretty low-tech: mix ashes in with dirt and put a little placard in the soil. But there is a tech element: For an extra fee, customers can have a digital memorial video made. Walking through the forest, visitors will be able to scan a placard and watch a 12-minute digital portrait of the deceased talking straight to the camera about his or her life. Some will allow their videos to be viewed by anyone walking through the forest, others will opt only for family members. Privacy settings will be decided before death.

  這全都沒有太多技術含量:把骨灰和泥土混合起來,在土裡插上一小塊標牌。但其中也有技術因素:只要額外付費,顧客就可以製作一個數字紀念視頻。在森林裡走過時,訪客可以通過掃描標牌,觀看一段12分鐘的視頻介紹,逝者將直面鏡頭講述自己的一生。一些人會允許任何走過樹林的人觀看他們的視頻,另一些人則選擇只允許家屬觀看。隱私設置將在生前確定。

  精 讀 解 析

  
篇章結構:

   P1—P2: 矽谷開始死亡服務業:善地森林。 P3—P6: 善地森林的創新死亡服務:預定森林模式。 P7—P11: 善地森林的具體運營模式。


   Be fraught with 充滿著… 【例句】 The job is fraught with difficulties. 工作充滿艱辛。 Marriage is an institution fraught with ironies. 婚姻制度就是如此諷刺。

   innovation /n've()n/ n. 改革, 革新, 創新;新觀念, 新方法, 新發明 【同根】 innovate v. 改革;創新;創始;改變;創立;引人 innovative adj. 新發明的, 新引進的; 革新的; 有改革精神的 【例句】 That became my strong desire to ignite innovation. 這變成我想要帶來創新最強大的動力。 startup /stɑ:tp/ n. 啟動;開辦 【例句】 They learned to launch start-up companies through Technovation. 她們通過「技術創新」挑戰學會了如何開辦創業公司。

   executive /g'zekjtv/ n. 主管, 高級行政人員, 執行官;行政部門adj. 執行的, 行政的; 有行政能力的 【例句】 She is by far the best executive in the company. 她目前是公司中最為優秀的決策人。

   easemen t /'izm()nt/ n. 緩和;減輕;地役權 【例句】 easement in the land 地役 easement tax 地役權稅 Then there were some people who were worried because they put some of their land into a conservation easement. 後來又有一些人因歐文斯夫婦為自己的一些土地申請了保護地役權而產生了憂慮。

   cremate /kr'met/ vt. 火葬;燒成灰 【例句】 His body was cremated, but his bones remained unburned. 他的肉身被火化,但他的骨骸卻保留下來。 sapling /'spl/ n. 幼樹, 樹苗 【例句】 This group of volunteers has planted nearly 100 million saplings. 這組志願者已經種植了1億顆樹苗。 perpetuity /pp'tjut/ n. 永久;永恆;永遠;永遠;永久 【例句】 A pretty good rule of thumb, if you assume a particular post will linger in perpetuity. 如果認為你特別曬出的東西會永久珍藏的話,這可是條經驗之談。

   eternity /'tnt/ n. 來世,來生;不朽;永世 【例句】 In the sunshine, we bereathe rockily, and expand bit by bit, intonating the eternity of life together. 在歲月哀婉的歌聲中,只有它才能與一切對抗。 alkaline /'lklan/ adj. [化]鹼性的,鹼的 【例句】 Alkaline salts are especially deadly to bacteria. 鹼式鹽對細菌有致命的作用。 euphemism /'jufmz()m/ n. 委婉語;委婉說法 【同根】 euphemistic adj. 委婉的 【例句】 Euphemism is a mode of expression that exists in all cultures. 委婉語是各種文化中都存在的一種表達方式。 memorial /m'mril/ n. 紀念碑, 紀念物 【同根】 memorialize v. 請願 【例句】 Others posted photos and videos of the memorials and memorial services. 還有網友發布了遺蹟和紀念活動的照片及視頻。

   placard /'plkɑd/n. 招貼,布告,廣告vt. 張貼布告於,在…上貼廣告 【例句】 Smartphones also allow passers-by to scan bar-codes from placards. 智慧型手機還能幫助順道經過的人從廣告上掃描條形碼。

  - THE END -

  

  堅持就會有收穫!

相關焦點

  • 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
    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1)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2)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3)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4)念世情骨灰鑽石倍受殯葬同行關注(5)
  • 親人骨灰可做成鑽石佩戴?竟然還有這麼多不為人知的殯葬方式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之前天眼妹寫過一篇揭秘殯葬行業暴利的文章據安徽商報融媒體報導,2019年5月,安慶市殯葬管理所就引入了這項服務,引用生命晶石製作技術,製作生命晶石的價格為599元。而在國內,江蘇蘇州、山東濟南、寧夏銀川等地的殯葬機構也都先後推出了生命晶石服務。
  • 英國骨灰鑽石Heart In Diamond:中國殯葬博覽探奇
    骨灰鑽石新聞:骨灰也能做鑽石?在本次2016年由中國殯葬協會舉辦的中國殯葬博覽上,英國公司Heart In Diamond英國恆遠鑽石能用人或寵物的骨灰或頭髮做成真正的鑽石。這家英國骨灰鑽石科技公司向國人介紹了骨灰鑽石這一神秘而新奇的生命紀念科技。
  • 生前契約,念世情骨灰鑽石將成殯葬新寵
    序 中國殯葬未來在哪裡,明天如何前行,作為殯葬人都會思考的問題,月初在福壽園集團下屬重慶新橋鳳鳴山安樂堂的大廳內,有這麼一群為了探索這個疑惑聚集在一起的人,作了一個初次探討。
  • 這裡的殯葬改革為何能順利推開?——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
    新華社杭州4月2日電題:這裡的殯葬改革為何能順利推開?——浙江永康骨灰堂節地生態葬法改革調查新華社記者謝雲挺清明臨近,浙江永康市農村已有不少群眾到新建的骨灰堂祭奠已故親人。自2015年4月在全市農村推行建設骨灰堂方式的節地生態葬法改革以來,永康農村已建成350多座骨灰堂,覆蓋了90%以上的行政村。2017年底,永康市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殯葬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小標題)「可滿足未來30年全市農村殯葬需求」永康探索推行骨灰堂建設,來推進解決人口密集地區節地生態安葬問題。
  • 骨灰鑽石、生命鑽石、百萬金縷玉衣齊現滄州殯葬展會
    殯葬,自古以來皆是人類對於逝者的尊重以及追思。而殯葬行業,則幾乎服務於每一個人。2018年11月16日,中國(京津冀)國際陵園建設及殯葬用品展覽會在河北滄州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帷幕。為期3天的殯葬產業展,吸引了眾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殯葬企業和殯葬從業人員。
  • 上海引入殯葬新形式 逝者骨灰可製成生命晶石
    據上海殯葬服務中心介紹,生命晶石技術首先出現在美國,然後傳入日本、臺灣和香港等人口密集地,並得到很好的發展和應用。韓國選擇製作生命晶石的骨灰超過十分之一。去年上海從韓國引進六項國際專利骨灰晶石化新技術,將骨灰細化至粉末狀,在超高溫下,骨灰熔融高壓緻密後冷卻凝結為晶石狀的圓珠,一具骨灰可形成百餘粒晶石。
  • 風水理論對中國傳統殯儀館骨灰存放架殯葬文化的影響
    祖宗崇拜是中國宗教殯葬文化的一大特色,把死人安排得跟活人一樣,是中 國埋葬制度的主要用心。古人具有「靈魂不死、祖宗崇拜」等信仰觀念,因 此對陵墓選址一直是古代風水理論中的重頭戲。風水理論的數千年沉澱對中 國甚至東南亞及海外華人社區的殯葬觀念有著很深的影響。風水理論對理想 墓地一般要求具有兩個特徵:一是統一和諧。
  • 新型殯葬方式在武漢試行,150斤重的人有20斤骨灰
    火葬已悄然替代土葬,在注重環保持續發展的時下局面,火葬所產生的的空氣汙染已引發社會關注,為使遺者乾淨離開,一種即將取代火葬的殯葬方式正悄然試行,這種驚為天人的殯葬方式從何而來?2011年2月22日,一位名叫張萬石的韓國人率隊來到武漢,身為韓國大田保健大學殯葬指導教授,張萬石對殯葬發展歷史以及最新發展模式有著獨特見解。在武漢市相關部門的邀約下,他們一同參觀了石門峰、長樂園等大型陵園,在參觀過程中,與負責殯葬的同行不斷交流著殉葬技術。
  • 八寶山殯儀館老師傅揭秘「領導人殯葬過程」(圖)
    京華時報記者王海欣攝京華時報訊(記者文靜)清明臨近,北京市民政局昨天在八寶山殯儀館舉行「3 23公眾開放日」。八寶山殯儀館相關負責人介紹,繼此前推出「千元殯儀服務」之後,今年大幅降低喪葬用品價格,骨灰盒、鮮花、絹花圈價格直降10%-15%,並保證質量。
  • 文明喪葬之風漸起,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綠色殯葬形式?
    樹葬是近年來流行的一種新殯葬方式,就是人們以認養綠地的辦法,種植樹木,將親人的骨灰撒在樹下。現代樹葬最大的特點就在於,它的地面沒有任何殯葬設施,而是以紀念樹或自然石為標記,不僅綠色環保還經濟實惠。花壇葬起源於西方的綠色葬式:將逝者骨灰安放於園內中心花壇內,逝者姓名刻在集體紀念碑內側,花壇內栽植一顆五針松,骨灰就深埋於松樹四周,土地循環使用,其特點是骨灰與自然完全融合,再覆新土後種植鮮花,極大地節約了土地和安葬費用,佔地面積比樹葬更少,更能營造良好觀感。
  • 骨灰鑽石(生命紀念鑽),未來路上任重而道遠!
    為了緬懷逝去的親人,有的人選擇把骨灰深埋地下;有的人選擇把骨灰供奉在家裡;而還有一些人選擇把骨灰做成鑽石。將骨灰製作成紀念鑽石的公司在2011年進入大陸。廣州念世情珠寶有限公司是中國大陸地區第一家在政府工商部門註冊並經營生命鑽念世情石(骨灰/頭髮合成鑽石)的公司。該公司由海外留學歸國人員創辦,鑽石培養實驗室分別在俄羅斯和美國,並在全球範圍內有多家姐妹公司。為了給國人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念世情在國內先後成立多個辦公室。2011年成立了第一個廣州辦公室。
  • 把殯葬生意做到太空去,已經有3萬人即將把骨灰撒到宇宙
    全球商業航天從業者們奮力探索商業模式的歷程中,太空殯葬服務在歐美已經成為一項成熟業務。據統計,全球已有3萬人預約了太空葬禮業務,死後他們的骨灰會搭乘火箭進入太空。美國太空殯葬公司Celestis和Elysium Space的做法是帶著骨灰樣本去太空飛一圈再回地球,而英國的一家公司正在提供一種新型的殯葬服務,承諾將死者的灰燼撒在太空。
  • 八旬夫婦立遺囑要水葬:骨灰合一起伴玫瑰花撒河裡
    想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安葬11月4日,82歲的西安市民王老先生致電華商報新聞熱線稱,看到10月30日華商報刊登的《寒衣節文明祭掃倡議書》中倡導深埋、樹葬、草坪葬、壁葬等生態安葬方式對他的觸動很大,詢問能否在生態安葬中增加一個水葬,他和老伴兒死後想把骨灰撒到渭河裡。
  • 上海安善用生命晶石助力蘇州綠色殯葬 把現代科技思維融入傳統殯葬...
    據陳捷介紹,它通過把骨灰置於高溫高壓的環境中,改變其內部分子間結構,使其體積收縮減量,形成一顆顆光潔的宛若寶石的生命晶石。生命晶石可以長久留存,不僅能夠居家安放,也可以個性化地定製做成胸針、吊墜等飾品。
  • 小小骨灰堂 大大民生事
    這個人多地少的縣級市,自2015年4月在全市農村推行實施骨灰堂建設以來,已建成350多座骨灰堂,覆蓋了90%以上的行政村。當地民政部門介紹,可以滿足未來30年該市農村的殯葬需求。  在永康芝英鎮柿後村一座荒山坡上,記者看到,這個村建成的骨灰堂就像一處景點,取名「萬年堂」。其外觀造型仿宋代建築風格,主堂樓內設有階梯式的骨灰存放格位,用大理石板材分格,每個格位前可放身故者照片和刻字。
  • 生命晶石、骨灰鑽石、骨灰飾品——生態葬是否有春天?
    但隨著消費人群的變遷,70後、80後成為支付主體,網際網路殯葬必將迎來大的爆發。在國內,網絡推廣是殯葬行業接觸終端用戶的舒適方式之一在日本,殯葬行業以一種自然的方式進入了日常生活——2008年上映,第8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入殮師》講述了日本入殮師的生活,直面了死亡議題。
  • 生命晶石—殯葬文化的新篇章
    翻開中國殯葬的歷史篇章,在葬式上始終以土葬為主。土葬,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大家可以發現土葬在中華大地上已延續100萬年之久。新中國成立之後,1956年4月27日,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等151名領導人聯合籤名,聯合署名倡導火葬,這對中國殯葬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1985年2月8日國務院發布《關於殯葬管理的暫行規定》,首次規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推行火葬。1997年7月21日發布的《殯葬管理條例》也有同樣規定。自此火葬已成為中華大地推行的主要葬式。
  • 國外生態殯葬鬧哪樣:美國骨灰珊瑚、瑞典液態氮殯儀館、瑞士鑽石葬...
    原標題:國外殯葬咋做到「節地生態」 【盤點國外「節地生態」殯葬:美國骨灰珊瑚、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事實上,在瑞典、美國、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節地生態安葬理念已逐漸深入人心,「綠色與簡約」儼然成為殯葬新風尚。新華社駐外記者為您一探究竟。 【瑞典:液態氮殯儀館】 瑞典女生物學家蘇珊娜·威-馬薩克幾年前成立了充滿科幻色彩的液態氮殯儀館,如今已吸引了數千名意願登記者。
  • 贛州大餘:136名「風水先生」籤訂了綠色殯葬承諾書
    遷墳1.2萬多穴,回收處置棺木1.8萬多具,規劃建設公益性公墓區57個,實現棺木處置率、遺體火化率、骨灰入葬公墓率「三個百分之百 」,大餘縣未發生一例因殯葬改革上訪事件……這是贛州大餘縣實施新一輪殯葬改革一年多來交出的答卷。  由於「風光厚葬」「勘擇吉地」等傳統殯葬觀念根深蒂固,殯葬改革被稱作「天下難事」。知之者不易,行之者尤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