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海發現不怕熱的單細胞生物,120℃還能生存!
近日,一支國際研究小組在意想不到的區域發現單細胞微生物,它們存活於溫度高於水沸點的深海沉積物中。該國際研究小組包括3位美國羅得島大學海洋學研究生院科學家,其中海洋學教授阿瑟·斯皮瓦克(Arthur Spivack)稱,地球表面的水沸點為100攝氏度,然而我們發現溫度達到120攝氏度的深海沉積物中也存在單細胞微生物。該研究結果是基於2016年為期兩個月的海洋考察數據,並於2020年12月發表在《科學》上。
-
深海沉積物中揭示出古代恆星爆炸
由於在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超新星的證據,圍繞太陽系空間的一個謎正在展開。該研究表明地球在過去33000年中一直通過微弱的放射性塵埃雲傳播。這些雲可能是先前超新星爆炸的殘餘,是恆星強大而超亮的爆炸。研究人員使用HIAF質譜儀的極高靈敏度,搜索了可追溯至33,000年的兩個不同地點的幾種深海沉積物,他們發現了60號同位素的清晰痕跡,該同位素是在超新星爆炸中恆星死亡時形成的。
-
溫度高達120℃,深海海床真的是生命禁區嗎?
國際海洋探索項目(IODP)的一次考察提供了有關海底生命溫度承受極限的新見解,這個發現近期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深海海床沉積物往往難以棲息。溫度和壓力隨著海洋深度增加而不斷升高,而且能量來源越來越少。大約30年前人們才知道,微生物可以在幾千米深的海床生存。當下人們對於深層生物圈的認識尚淺,一個基本問題由此產生:生命的極限在哪裡?哪些因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上海交通大學張宇團隊發現深海冷泉有機碳來源的新機制
冷泉通常指富含甲烷等碳氫化合物的流體從海底沉積物界面下滲漏或噴湧的區域。冷泉又被譽為深海生命的綠洲,微生物、貽貝等生物以冷泉噴發物作為能量來源大量繁殖。AOM每年屏蔽了海底約88%的甲烷釋放,深刻影響了深海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在傳統的認知中,AOM過程將甲烷轉化為無機碳,不能為冷泉生態系統提供有機碳。然而,冷泉環境中存在豐富而多樣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大量依靠有機碳生長的異養微生物。
-
海洋沉積物檢測:海洋的沉積物分為哪幾種類型?
海洋沉積物(marine sediments)是指各種海洋沉積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積物的總稱。以海水為介質沉積在海底的物質。沉積作用一般可分為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3種不同過程,由於這些過程往往不是孤立地進行,所以沉積物可視為綜合作用產生的地質體。
-
科學家在深海發現古生物群,已有1億年歷史,至今仍保有活性
該論文指出,該科研團隊在南太平洋深海區域採集到一些特殊的深海沉積物,根據鑑定結果該沉積物中竟然存在著已經有1億多年的微生物群落。地球上的微生物幾乎無處不在,為什麼這次在深海發現的微生物群落會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呢?
-
科學家們復活了海底深處1億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微生物
科學家們復活了海底深處1億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微生物,極大地擴展了我們對地球上生命存在地點和存在時間的看法。年前在南太平洋環流的深海平原提取的。在這些深層中檢測到一些氧氣,但實際上沒有像碳這樣的有機物質(即微生物的食物)。這部分海洋包含著世界上最清澈的水,這是因為海面浮遊植物濃度低,而浮遊植物通常會下沉並為海底微生物提供食物。因為這片區域被稱為海洋降雪,所以海底沉積物的形成異常緩慢,每百萬年形成的速度只有1到2米。
-
沉積物樣本揭示深海海溝有如「塑料牢籠」
一項新研究揭示了深海海溝在塑料汙染移動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其揭示了它們是如何充當牢籠、積累大量塑料微粒並將它們困在那裡。塑料汙染之所以難以在海洋環境中追蹤是因為海洋的力量會降解並撕裂塑料碎片,直到它們變成所謂的微塑料,即尺寸小於5毫米的微小碎片。
-
假說眾多 新研究探索深海中生命起源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為了在深海熱液環境中搜索早期生命的跡象,來自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馬修·多德和同事對來自加拿大北部努瓦吉圖克綠巖帶的碧玉巖進行了分析,它們被認為是來自古時的深海熱液。此前的研究已作出預估,努瓦吉圖克綠巖帶具有37.7億年至42.9億年左右的歷史。 在研究中,研究人員觀察了這些巖石中保存的管狀和絲狀結構,它們看起來類似於在其他海底熱液環境中發現的細菌生命的結構。
-
Nat Comm | 深海冷泉有機碳來源的新機制
責編 | 酶美冷泉通常指富含甲烷等碳氫化合物的流體從海底沉積物界面下滲漏或噴湧的區域。冷泉又被譽為深海生命的綠洲,微生物、貽貝等生物以冷泉噴發物作為能量來源大量繁殖。AOM每年屏蔽了海底約88%的甲烷釋放,深刻影響了深海碳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在傳統的認知中,AOM過程將甲烷轉化為無機碳,不能為冷泉生態系統提供有機碳。然而,冷泉環境中存在豐富而多樣的微生物群落,包括大量依靠有機碳生長的異養微生物。
-
深海中的巨大生命
深海中的巨大生命,在生物學中稱之為深海巨大現象,或稱為深海巨人現象。
-
深海海床是生命禁區?
國際海洋探索項目(IODP)的一次考察提供了有關海底生命溫度承受極限的新見解,這個發現近期發表在《科學》雜誌上。深海海床沉積物往往難以棲息。溫度和壓力隨著海洋深度增加而不斷升高,而且能量來源越來越少。大約30年前人們才知道,微生物可以在幾千米深的海床生存。當下人們對於深層生物圈的認識尚淺,一個基本問題由此產生:生命的極限在哪裡?哪些因素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
沉積物和海洋中氧化還原的雙穩態
如果體系開始時處在一個中間的不穩定狀態,即使很小的擾動也會讓它直接朝向兩個中的一個去穩定,即達到一種穩態 (圖3)。 他們研發了一個一維反應傳輸模型,考慮各種鐵氧化物和有機質以及相互反應,囊括所有氧、碳、鐵、和硫循環耦合的重要反應6。運行模型時只考慮成巖早期(~100年)能夠反應的有機碳,稱為活性碳;同樣那部分鐵組分稱活性鐵或活性氧化鐵。
-
在大西洋深海中發現的12個新物種
新浪科技新聞北京時間1月5日電據外媒報導,目前,科學家通過對大西洋深海(600558,古巴)五年的全面調查研究,發現了12個新物種。他們說,一些海洋苔蘚、軟體動物和珊瑚物種尚未被發現,因為以前沒有對海底環境進行徹底調查。 研究人員警告說,這些新發現的海洋生物可能受到了氣候變化的威脅,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漸使海洋酸化,特別是導致珊瑚骨骼被腐蝕。
-
原來傳說中的深海龍宮真的存在!| 世界海洋日
更令人著迷的是,熱液噴口流體就像一鍋低氧的、富含還原性物質的熱湯,這種環境與原始地球十分相似,科學家不禁將熱液與生命起源聯繫起來——在溫度高達120℃的高溫酸性流體中,發現了繁衍生息的細菌也許就是最好的證據。
-
上海交大團隊首次發現古菌參與海洋沉積物中木質素的代謝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木質素降解菌—— 「深古菌」門的類群Bathy-8,它是海洋沉積物中的重要古菌,在海洋碳循環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王風平教授為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博士餘甜甜和德國不萊梅大學博士吳偉超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木質素是一類複雜的交聯酚類聚合物,自然界中豐度僅次於纖維素,為位居第二的有機物。
-
蛟龍號取回海底沉積物 將揭開海底世界奧秘
比如,目前大家最為關注的洋中脊熱液口區,也是通常所說的海底「黑煙囪」,如果使用載人潛水器,就能在觀測和拍攝記錄熱液口環境的同時,直接採取附近的水樣和沉積物樣,甚至直接抓取熱液口特殊生物群落中的生物樣品,而這在以往使用傳統的海洋觀測方法都是無法實現的。 「『蛟龍號』採集的深海水樣中浮遊動物比較少,但會有深海細菌。」劉誠剛說,近年來我國大洋調查已經分離鑑定出多個新的海洋細菌菌株。
-
這4種「怪物」,來自4000米的深海,這個生命體有點「邪惡」!
4千米深海的「怪物」,大多數人沒見過,其中一個有點「邪惡」!在深海領域當中,還存在著我們太多未知的事物,有科學家認為在深海中可能會有另外一個天地,有其他的新生物存在。畢竟對於人類來說,想要真正地進入深海,難度是非常大的,首先我們要適應沒有氧氣壓力非常大的環境。單單只是這一點,人類就無法做到。那麼在人類無法到達的深海領域當中,是否還存在著人類從來沒有見到過的深海怪物,或者是其他的生命體呢?
-
海洋底質沉積物研究簡史及採樣技術簡述
深海沉積(大於2000米):通常以浮遊生物遺體為主,而極少陸源物質,並通常為各種生物軟泥為主。海洋沉積物,尤其是深海沉積物的研究對海洋地質學、海洋生物學、古氣候學等等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60年代末期開始實施的深海鑽探計劃,使海底沉積的研究進入新的階段,特別是在深海沉積物的類型與分布以及成巖作用的研究方面獲得了大量重要資料。70年代以來70年代以來,海洋沉積物的研究派生出一些新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