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洋底質沉積物研究簡史及採樣技術簡述
傳統上,按深度將沉積物劃分為:近岸沉積(0~20米):主要是分布在海灘、潮灘地帶的機械碎屑,即不同粒度的沙、礫石和生物骨骼、殼體的碎屑等。淺海沉積(20~200米):淺海帶佔海洋面積的25%,但這一海域的沉積物卻佔海洋全部沉積物的90%。半深海沉積(200~2000米):通常以陸源泥為主,也有少量化學沉積物和生物沉積物。
-
沉積物和海洋中氧化還原的雙穩態
在富硫化氫水塘的沉積物中70%以上活性固態的鐵被還原且形成硫化物,孔隙水中檢測不到亞鐵離子,而且溶解的硫化氫濃度可達10mM (圖2A, C, E和G)。相比之下,在富鐵的水塘沉積物中60%以上的固相鐵是以氧化態存在,而且亞鐵濃度可高達0.5mM,沒有溶解的硫化氫(圖2B、D、F和H)6。顯然不同的兩種氧化還原狀態可以在相距僅幾米的相鄰水塘共存,大約200公里海岸線的鹽沼中這種現象很普遍。
-
國家標準《海洋沉積物間隙生物調查規範》英文版通過專家審查
王少青 攝中新網青島11月1日電 (記者 胡耀傑)中國海洋標準化技術委員會1日在青島舉行了《海洋沉積物間隙生物調查規範》國家標準英文編譯審查會。來自中國海洋大學、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國家海洋標準計量中心等單位的7位審查專家對標準內容進行了逐條審查,一致同意該標準英文版通過審查。
-
上海交大團隊首次發現古菌參與海洋沉積物中木質素的代謝
該研究發現了一種新的木質素降解菌—— 「深古菌」門的類群Bathy-8,它是海洋沉積物中的重要古菌,在海洋碳循環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王風平教授為通訊作者,上海交通大學博士餘甜甜和德國不萊梅大學博士吳偉超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木質素是一類複雜的交聯酚類聚合物,自然界中豐度僅次於纖維素,為位居第二的有機物。
-
巖土工程知識:第四紀沉積物主要的幾種成因類型
【學員問題】第四紀沉積物主要的幾種成因類型? 【解答】(一)殘積物、坡積物和洪積物 1.殘積物 殘積物是殘留在原地未被搬運的那一部分原巖風化剝蝕後的產物,而另一部分則被風和降水所帶走。
-
火星曾經有海洋?發現火星上存在大量鹽沉積物的證據!
這些鹽來自遠古海洋,早已蒸發殆盡。當科學家們看到火星上有大量的鹽沉積時,他們立刻想知道這是否意味著火星上也曾經有過巨大的海洋。然而,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沉積物對這顆紅色星球的氣候意味著什麼。芝加哥大學研究人員進行的一項新研究,改變了火星鹽的圖像,並提供了測試火星水的新方法。
-
120℃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有機生命體
據《科學》12月4日發表的最新研究,美國羅德島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120 ℃的深海沉積物中發現了單細胞微生物。在大海中,海底沉積物的溫度和壓力隨著海洋深度而不斷增加,能量供應卻相應減少,而微生物種群密度在僅約 45 ℃ 的溫度下將面臨斷崖式下降,故深海沉積物一直被認為是生物的難以生存之地。
-
科學家們復活了海底深處1億年前沉積物中發現的微生物
由來自日本海洋地球科學技術廳的地球微生物學家Yuki Morono領導的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從能量貧乏的海底沉積物中提取了1.015億年前的微生物。在實驗室條件下,這些微生物重新活躍起來,咀嚼食物並繁殖。根據今天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的最新研究,在經歷了數百萬年的低能環境後,這些微生物(細菌的一種類型)仍然設法「保留了它們的代謝潛力」。
-
紅藻生物炭高效處理海洋沉積物中的4-NP
該工作是通過合成紅藻基生物炭(RAB)對4-NP汙染的海洋沉積物進行修復,此修復工作的機理是RAB中的鈣能有效地活化過碳酸鈉(SPC),生成反應性自由基,並在鹼性pH下可以對4-NP進行催化降解,從而解決4-NP的海洋汙染問題。該工作所用的原料為廉價易得的紅藻,再經處理之後即可對4-NP進行很好的處理。
-
Springer出版發布英文專著《波浪導致黃河三角洲沉積物侵蝕再懸浮》
近日,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環境地質工程重點實驗室賈永剛教授、劉曉磊副教授等撰寫的英文學術專著「Wave-forcedSediment
-
沉積物樣本揭示深海海溝有如「塑料牢籠」
塑料汙染之所以難以在海洋環境中追蹤是因為海洋的力量會降解並撕裂塑料碎片,直到它們變成所謂的微塑料,即尺寸小於5毫米的微小碎片。雖然在它們在海洋中移動時很難監測它們,但最近的研究卻揭示了水下「雪崩如何將微塑料推向深海以及海底熱點發展的過程。
-
大學生競賽知識點:海洋地質|第二屆海洋知識競賽_網易新聞
在海洋裡,無論是在大陸架,還是在大陸披上,或是在大洋底區域裡,都有或大或小的露出水面的陸地,我們把這樣的陸地稱為海洋中的島嶼。根據島嶼的成因、分布情況和地形的特點,海島可分為堆積島、大陸島和海洋島三種類型,還有一種較特殊的珊瑚島。330.什麼是堆積島?堆積島,一般都分布在河口或者離海岸不遠的地方,面積也不是很大,是由鬆散的物質組成的。
-
高光譜成像應用之海洋和湖泊沉積物結構與成分分析
高光譜成像應用之——海洋和湖泊沉積物結構與成分分析 瑞士Bern大學的MartinGrosjean等人(2014年)利用Specim公司的sisuSCS高光譜成像儀(400-1000nm)對波蘭Żabińskie湖底沉積物樣芯進行掃描分析,並概括高光譜技術特點如下: 無需對沉積物樣本二次取樣
-
蛟龍號取回海底沉積物 將揭開海底世界奧秘
「蛟龍號」的機械手今天(19日)從海底取回的沉積物、水樣,讓國家海洋局海洋二所副研究員劉誠剛忙活了好一陣子。在他看來,通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可以實現深海特殊環境下的精確定位採樣,在採樣的同時獲取環境特徵信息,這對探尋海底世界的科學奧秘,具有特別的意義。
-
生態環境部發布三項土壤和沉積物測定法
此外,江河、海洋及湖泊均會累積產生沉積物。這些物質可以在陸地沉積或是在海洋沉積。陸生的沉積物由陸地產生,但是也可以在陸地、海洋或湖泊沉積。沉積物是沉積巖的原料,沉積巖可以包含水棲生物的化石。這些水棲生物在死後被累積的沉積物所覆蓋。未石化的湖床沉積物可以用來測定以前的氣候環境。
-
PNAS | 遷移的滲漏烴可將海底深部微生物帶到表層沉積物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流體如何影響海底表層微生物群落的組成,以及它們是否將深部生命輸送到表層沉積物。我們分析了來自墨西哥灣東部深水區的172個海洋表層沉積物,以評估烴遷移是否會導致微生物的向上擴散。儘管其中132個沉積物樣品中含有遷移的液態烴,只有11個沉積物樣品表現出持續的熱成因氣體烴運移。這些烴滲漏沉積物中棲息著獨特的微生物群落,以深部生物圈的細菌和古菌為主。
-
底棲動物在沉積物生態毒理學研究中能起到什麼應用?
水體沉積物對水生態系統生態服務功能的發揮具有重要作用。沉積物一方面能為水生生物提供生活場所和營養物質,同時又是的貯藏庫和最終環境歸宿。不僅直接對水生生物(特別是底棲生物)的生長和繁殖以及整個群落結構等造成不利影響,而且沉積物通過水生生物的富集,再經由食物鏈的傳遞作用對整個水生態系統以及人類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44:海霧主要有哪幾種類型
286.海霧主要有哪幾種類型?根據海霧形成的特徵及所在海洋的環境特點,可將海霧分為四種:平流霧、混合霧、輻射霧和地形霧。平流霧在海上平流層形成。混合霧是因風暴活動產生了溼度接近或達到飽和狀態的空氣,與來自高緯度地區的冷空氣或來自低緯度地區的暖空氣混合而成的。當海面蒙上一層懸浮物質或有海冰覆蓋時,夜間輻射冷卻生成的霧,稱為輻射霧。
-
「海洋之心」有孔蟲
這個模型是由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鄭守儀院士向國家海洋博物館捐贈的,是原生動物有孔蟲「乳小滴蟲」放大110倍的水晶模型,其原型採集於東海水下130米處。這個精心製作的模型,寬6.2釐米,長8.2釐米,被譽為昭示海洋秘密的文化符號。 有孔蟲是一種古老的原生單細胞動物,屬於原生動物界粒網蟲門有孔蟲綱。
-
沉積物研究讓碳鍾更準確
在這項最新的研究中,英國牛津大學的地質年代學家Christopher Bronk Ramsey和同事,利用從日本東京以西福井縣若狹町水月湖湖底採掘的沉積物,製成使碳鍾更加精確的標尺。 吸收了大氣中碳14的落葉、浮遊生物的遺骸等在水月湖底形成了每層厚度不足1毫米的穩定堆積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