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一號登陸火星後可能會遇到的四個問題,第一個就很現實

2020-08-19 宇宙科普檔案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7月23日發射成功後,距離發射當天已經過去近半個月的時間了。根據我國科技研究人員的估算,目前我們的天問一號距離地球已經接近300萬公裡了,等到明年2021年2月,將泊入火星軌道開啟偉大的火星探測任務。這是一件令全世界天文愛好者都非常關注的事情。畢竟我國的天問一號是自美國發射好奇號等火星探測器以外,唯一一個即將探測器送上火星的國家。

好奇號的兩大任務?

好奇號是美國NASA研究出的一臺探測火星的火星車,在2011年11月發射升空,次年8月抵達火星表面。它是美國的第四臺火星車,也是全球第一輛採用核動力驅動的火星車,它的使命與我國剛剛發射不久的天文一號一樣,一方面是探測火星的地質環境和氣候,另一方面就是尋找火星上是否有生命元素。

好奇號火星車

發現水元素及湖泊的痕跡

在登陸火星後的一個月後,也就是2012年9月27日,NASA的科學家們通過好奇號傳回的照片發現了古河床,在蓋爾隕石坑北側邊緣和夏普山之間存在著很多碎石,而這些碎石與地球上水流湍急的河流中的碎石形狀極為相似。由此可以推斷火星上可能存在過河流。在同年10月,好奇號在火星表面首次抓取土壤樣本時發現,火星表現的土壤按重量計算,大概有2%的水元素,這也就意味著雖然火星的表面看起來漫天黃沙,但在其中還蘊藏著少量的水元素。這也為探測火星生命奠定了基礎。2014年,好奇號 採集的最新數據顯示,在火星蓋爾隕石坑中心位置的夏普山極有可能在數百萬年前是大型河床沉積物累積風化而成,這對火星上曾存在湖泊的假設給出了大力的支持。

火星上曾出現過河流的痕跡

火星上或許有生命存在

好奇號曾在火星上發現了有機物的存在。因為在好奇號在探測火星大氣組成時,曾發現空氣中甲烷的含量有明顯波動,而甲烷的形成恰恰與細菌類生物的活動有關。但後期不知道為什麼,這個發現並沒有被持續的更進,或許當時好奇號上發現了是什麼意外,從而終止了探測。如果這個發現被證實,那麼這將是人類首次探測到另外一個星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歷史性發現。

火星上的細菌生物

總結好奇號的歷史經驗,天問一號在探測火星生命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雖然直至今日,好奇號仍然沒有任何發現火星有生命痕跡的發現,也未曾遇到過外星生物。但擁有著更高科技水平的天問一號仍然肩負著探測火星生命的艱巨任務。而當天問一號登陸火星表面後,即使火星真的有生命存在,我們仍然可能要面對很多問題。

天問一號模擬圖

第一,要做好火星上探測生物仍然能無果的心理準備。雖然早在幾年前好奇號已經在火星表面發現了河流、湖泊甚至水的痕跡。如果放在地球上,那麼這將是生物生存的必要條件。但是如果把這些條件放在火星,中和了火星大氣、溫度以及在太陽系內運行軌道等原因,有水可能反而制約了火星進化出生命。

火星上的湖泊

第二,就算火星有生物,也可能會因為個探測範圍太過狹小而失去找到它們的機會。無論是好奇號還是現在的天問一號,在登陸火星後都是主要以路面勘測為主。不可能像地球上的偵察機一樣在火星的表面飛來飛去。探測範圍過於狹小也可能是導致無法勘測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關鍵因素。

正在作業的火星車

第三,受到地質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即使火星存在生物,也可能是不同於人類般的存在,當探測器著陸於火星時,或許恰巧就是降落在了火星生物中,但由於兩個星球的族群無法做到相互理解,所以我們並看不見並且看不懂。說的搞笑一些,就是探測器著陸在火星後,看不到火星生物,而火星生物卻能看到我們,而它們也是一頭問號的在想,這是個什麼玩意?

一片荒蕪的火星表面

第四,火星或許存在高級文明,當探測器泊入火星軌道甚至距離火星更遙遠位置的時候,就已經被火星上的「居民」發現,只是因為火星上的文明高度發達,不願意與我們的探測器正面相遇而已。又或許在探測器降落之前,火星文明製造出來一種保護自己的假象,讓探測器探測到的都是火星文明想讓我們看到的樣子,而真實的火星世界就隱藏在這一片假象之下。

觀測地球的外星人

結語

由於火星的氣候和環境與地球極為相似,被科學家們稱為地球的「姐妹行星」。而火星在太陽系中的軌道位置與地球同處於宜居帶,因此火星也成為了人類探索宇宙其他文明的第一個「著陸點」。隨著好奇號離火星越來越近,相信有很多曾經未解的謎團都會被一一解開。讓我們拭目以待,期待明年2月好奇號帶給我們的好消息。

相關焦點

  • 中國第一個自主火星任務「天問一號」順利發射,向著火星出發
    緊接著阿聯的「希望號」火星任務之後,2020 發射窗口的第二個任務,中國的「天問一號」也在今天稍早由海南文昌火箭發射場由長徵五號火箭運載升空了。天問一號是中國第一個自主的火星任務,也是第一個離開地球的探測器。
  • 毅力號登陸火星倒計時不到100天,為何能比天問一號更早登陸
    科技的進步,「拉近」了我們人類與宇宙的距離,雖然現在我們人類還沒掌握載人登陸火星的技術,但已經能夠發射一些無人探測器對火星進行探索。人類最初的火星探索嘗試可以追溯到1960年,不過最初的火星探索任務基本上都以失敗告終,一直到1964年,水手4號探測器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成功飛越火星的探測器。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圖片來源: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北京時間2020年7月22日夜晚,中國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垂直轉運至發射區。各項工作有條不紊,我國將擇機實施我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的發射任務。
  • 天問一號:將在火星哪個地區登陸?到達時到底是冬季還是夏季?
    天問一號任務簡介看起來「天問一號」像是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其實它並不是,因為早在2011年11月,中國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就搭載在俄羅斯的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測器上準備前往火星,結果在地球近地軌道向火星轉移軌道變軌時失敗
  • 天問一號火星著陸點在哪?中國選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登陸點
    中國的天文一號火星探測器將於2021年在烏託邦Planitia的一部分降落。(圖片來源:NASA / JPL / UArizona)但是,7月發射後在《中國航天新聞》官方出版物上以中文發表的信息提供了一個特定的主要著陸點。該文章報導了烏託邦平原南部的東經110.318度和北緯24.748度的著陸坐標。
  • 6個問題,3個數字,解密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當火星在其軌道上領先地球44度時,就是最佳的發射時機 圖片來源:加州大學噴氣推進實驗室(Caltech’s 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 )如果發射成功,這個時間大約是天問一號發射後7個月。
  • 我國天問一號的任務是什麼?為何火星登陸被稱為恐怖的7分鐘
    截至到國慶佳節,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運行超70天,也迎來了在太空中的第一個中秋節日,從7月23日,天問一號搭載著長徵五號火箭在文昌正式升空,根據9月20日的數據,探測器的飛行路程已經達到1.6億公裡,在離地球約1990萬千米的地方。
  • 中國人又要創造世界第一,天問一號登陸火星表面,亮點都在哪兒?
    圖為天問一號設想圖近日,據央視新聞報導,中國火星探測工程正式對外發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火星車。根據介紹,此次火星探測將會是中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是中國深空探測領域的裡程碑,將會一次性實現「環繞、著陸、巡視」三個目標。
  • 天問一號先發射,為何比美國晚3個月登陸火星?中美差距就在這裡
    但在7月23日發射的「天問一號」,正在前往火星的路上,現在路途已經過半,只要再過2個月,天問一號即將泊入火星軌道,預計將在5月份登陸火星!人類總共向火星發射了58個探測器,其中25次失敗,30次成功,還有3次正在執行中,成功率大約51.7%,大致上發射2次成功一次,並且這些成功的比例中還有好幾次是部分成功,,比如成功進入火星軌道後不久失聯等!所以向火星發射探測器,風險很高!
  • 天問一號探測器完成這個動作,登陸火星的關鍵一步!
    用學術點聽不懂的話說就是我們的「天問一號」完成深空機動我國這次火星探測計劃歷時十個多月其中7個月在路上再開始降速最終實現第一個目標——環繞火星飛行也就是這個「繞」字」將會登陸火星當然,飛到火星不是目的登陸之後「天問一號」的任務才剛剛開始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進入太空後「天問一號」將會用霍曼轉移軌道從地球到達火星。霍曼轉移軌道是探測器在從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轉移到另一個天體的公轉軌道時,消耗最少的能量。「天問一號」探測器重約5噸(含燃料),由一個環繞器和一個著陸器巡視器組合體組成。「天問一號」將由長徵五號發射,由於長徵五號的運載能力非常的大,可以直接將天問一號送入地球和火星的霍曼轉移軌道而不經過變軌。
  • 「天問一號」如何到達火星
    在「天問一號」進入地球與火星霍曼轉移軌道後其將會經過長達7個月左右的飛行在。被火星捕獲後「天問一號」進入環繞火星的一個大橢圓軌道,之後在大橢圓軌道離火星最近距離的地方再次減速進入一個小橢圓軌道。著陸巡視器開始降落在火星表面,這個過程是「天問一號」任務最難的部分。降落過程大約有7分鐘 ,在這七八分鐘內有四個減速階段,要從約4.8km/s的速度減速至著陸火星表面也就是0。
  • 熱點|前NASA科學家解析中國「天問一號」及人類登陸火星之旅
    以下文章來源於返樸 ,作者李傑信 返樸溯源守拙 · 問學求新7月23日12時41分,由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搭載的中國首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 於海南文昌發射升空。
  •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啟程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搭載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如果這三個任務都成功發射,它們將於明年2月抵達火星。其中天問一號計劃進入橢圓軌道2至3個月,然後嘗試在行星表面著陸。2011年,中國螢火一號曾作為第一次火星任務,通過俄羅斯火箭發射,但是火箭在發射後不久發生故障,無法逃脫地球的引力,太空飛行器最終在大氣層中燒毀。
  • 為「天問一號」獻禮!「火星探索」專題:六、努力的俄國人
    作者:佰思科學 | 沈東旭 邱亞明2020年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首個火星行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搭載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正奔向火星!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探索火星的步伐。
  •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點點滴滴
    根據目前的消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將在7月23日於海南文昌發射。這次火星探測任務一旦成功,中國將是人類歷史是第二個成功將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的國家。1976年美國的「海盜號」火星探測器是人類第一次將探測器登陸火星表面。當然了,蘇聯也在1971年聲稱成功把探測器降落在火星表面,不過除了蘇聯以外,別的國家一般公認此次著陸是失敗的。
  • 嫦娥五號發射升空,著陸月球方式和天問一號登陸火星有什麼不同?
    截止至2020年11月17日,天問一號的飛行裡程已經突破3億公裡,與地球的距離也達到6380萬公裡。按照計劃,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抵達火星附近,在被火星引力捕獲後進入火星軌道,然後先環繞火星飛行2-3個月,在2021年5月擇機釋放著陸器將火星車送上火星表面。
  • 「天問一號」的前輩「好奇」號登陸火星後都做了什麼?
    202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的文昌航天發射場,中國發射了「天文一號」,這是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它成功地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始了火星探測之旅。它邁出了中國獨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從登陸火星開始,就在登陸火星前夕,讓我們先回顧一下它的「前輩」。好奇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上登陸後都做了什麼?
  • 中美火星車同時抵達轉移軌道中點!搶在天問一號之前登陸有兩原因
    編者按:美國宇航局的毅力號和中國的天問一號都抵達軌道中心點附近,雙方目前狀態都正常。美國宇航局計劃在2月18日搶先降落,天問一號則計劃在5月降落,為什麼毅力號要更快降落,因為有兩個原因所致。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的數據,在10月初進行了一次深空機動,啟動主發動機,工作480秒,天問一號進入轉移軌道,直接奔向火星;10月28日,天問一號進行了一次軌道修正,這也是總第三次軌道修正,此時天問一號已經飛行2.56億公裡,距離地球大約4400萬公裡。
  • NASA毅力號成功發射,為什麼它能比天問一號提早3個月登陸火星?
    在今年夏天的火星發射窗口期間,可謂是熱鬧非凡,人類相繼向火星發射了三個探測器,先是阿聯的希望號,再是中國的天問一號,最後是美國的毅力號。預計這三個探測器都會在大約半年後飛抵火星,並對火星開展探測。預計在明年2月份,三個探測器都會進入火星軌道,成為繞著火星運動的衛星。其中希望號是軌道器,不會登陸火星,只有我國的天問一號和美國的毅力號將會在火星表面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