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給孩子講航天?

2020-08-23 太空精釀

1961年,謝帕德成為首個進入太空的美國人;1962年,格倫成為首個環繞地球的美國人;1969年,阿姆斯特朗成為首個登陸月球的美國人。

1964年,貝佐斯出生,他並沒有見證謝帕德和格倫的成就,甚至當阿姆斯特朗登月時,他才5歲。他在1994年創辦了亞馬遜,後來使他成為世界首富。但是在2000年,亞馬遜還未有今天成就時,他就已經自費創建了藍色起源

藍色起源是美國商業航天市場又一頂級玩家,擁有BE系列發動機,覆蓋液氧煤油、液氧液氫和液氧甲烷等各類推進劑。BE-4更是世界最強液氧甲烷發動機,還獲得了聯合發射同盟(ULA)的認可並將用在下一代主力火箭上。它是最早突破火箭一級回收復用的商業航天,而且使用液氧液氫推進劑難度更大。目前,它還拿到了NASA重返月球的合同,這是一個一直在積攢實力的頂級玩家,非常強勁。

藍色起源現役招牌火箭叫做新謝帕德,在研主力火箭叫做新格倫,下一代重型火箭叫做阿姆斯特朗,都是NASA著名太空人。

時至今日,貝佐斯依然每年自掏腰包,給藍色起源注資10億美元以上。去年沸沸揚揚的離婚案時,他與前妻有各種關於財產的分割,但涉及藍色起源股份時,前妻全部放棄。畢竟,好聚好散,航天是貝佐斯最大的夢想,還是把大玩具全部留給他吧。

於此同時,另一位航天超級明星馬斯克,也是如此。他原本是網際網路行業創業者,創辦了zip2、Paypal,賣掉之後創建了兩個公司,一個是特斯拉,一個是SpaceX。這兩個企業都讓他聲名鵲起,得名「矽谷鋼鐵俠」。

但是在2012年的一次採訪時,馬斯克展現了他在媒體上哭的唯一次。當時,SpaceX剛拿到對它發展至關重要的NASA貨運合同訂單,結果阿姆斯特朗(登月第一人)和塞爾南(登月最後一人)直接在新聞發布會上怒懟NASA,質疑為什麼給這麼不靠譜的企業,搞得馬斯克談及此事淚流滿面,非常傷心於這些偶像這麼看他,他一定會努力證明自己給他們看。

而實際上,馬斯克出生日期是1971年6月28日。阿姆斯特朗執行任務時,他還沒出生;塞爾南執行任務時,他1歲多。

這些例子不勝枚舉,畢格羅、拉裡佩奇、懷勒、奧茲曼夫婦,這些商業航天的明星大都如此。他們或許由於年齡並沒有親眼見證過NASA早期輝煌的成功,但是他們毫無疑問從小到大接受了深入身心的航天科普,以至於深埋心底,有能力時便會盡其可能追求夢想。

當然,他們的成功也帶動數百億計的社會資本、眾多各行各業精英和無數社會關注進入航天這個原本國家主導、甚至有些許封閉性質的行業。這些人的湧入,不僅促使了美國商業航天的巨大成功,甚至還改寫了整個人類航天的歷史。2020年5月31日,SpaceX實現載人航天技術,人類歷史上僅有蘇聯/俄羅斯、美國和中國舉國之力實現了這個技術,一家商業航天公司實現了巨大的突破。它的實力,早讓美國國營的NASA重新審視和調整與商業航天企業的關係。

航天科普的意義就是如此,它或許無法見到任何短期效果,但它總會在無數孩子心中種下夢想的種子。NASA深諳此道,自然也受益頗豐。

例如,一些著名的火星任務,旅居者號火星車、勇氣號火星車、機遇號火星車、好奇號火星車、毅力號火星車、機智號火星直升機,都是NASA在K12(義務教育)學生們舉辦作文大賽的徵名結果,每一次都是上百萬學生參與。國際空間站投入使用後,會24小時直播相關畫面,也幾乎每周都會有直播太空課堂,太空人與學生們天地互動。對於一些飛出地球的深空任務,集體籤名拿船票也是慣例。即將飛往火星的毅力號火星車上,它的內部矽晶片上,刻下了1093萬人的名字。

NASA的官網,還有很多專門給孩子們設計的電子書、音頻、視頻、漫畫和互動遊戲等。而且,NASA所有的產品都宣布放棄版權,允許包括商用在內的一切使用方式,這極大促進了科普產品的廣泛傳播,也讓NASA成為和可口可樂一樣眾人皆知的品牌,走入無數孩子們的內心。他們中會湧現出一大批未來的太空人、航天工程師和科學家。

谷歌創始人拉裡佩奇都感慨:「谷歌最大的人才競爭對手,不是微軟、蘋果、亞馬遜、臉書,而是NASA!」

這些都很值得我們學習,做好航天科普,尤其是針對孩子的航天科普,對這個行業,也許就是埋下未來不可思議力量的種子。

六一兒童節了,每一個孩子都是帶著夢想的種子,是我們未來星辰大海路上必不可少的新鮮血液。祝你們節日快樂,也祝你們永遠保持對航天的好奇。


相關焦點

  • 盤點2019航天大事件,這些硬核知識家長講給孩子聽
    孩子對於太空,總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作為家長的我們似乎很難以一種專業又有趣的方式回答他們。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是一套以獨特視角滿足孩子探索太空的好奇心的科普漫畫書——「給孩子的太空書」科普漫畫系列。專業有趣的太空科普告別「數據羅列式」科普,用孩子的語言講專業的知識!「科普」這個詞,顧名思義,是指以淺顯的、讓公眾易於理解、接受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的活動。
  •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為什麼要給孩子講量子力學,問吧!
    我是天文物理學家李淼,為什麼要給孩子講量子力學
  • 《流浪地球》火了,電影中的這些科學奧秘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在看電影時,當孩子提出了自己的不解之處,你該如何給孩子答覆的呢? 其實,在這部電影中,涉及的科學知識非常多,設定詳實,且高度融入了劇情。 電影講述的故事中,明知靠近木星有危險,為什麼地球還要走這條路?為什麼接近了木星地球就會被「撕裂」?
  • 電影中的這些科學奧秘,我們可以這樣講給孩子!
    為了打造這部科幻電影,劇組做了大量的功課,整部電影對太空、航天、機械等有著豐富的表現。  很多人看完電影後表示,不相信這是中國拍的。很多人看完後依然意猶未盡。  老師家長,你有帶著孩子看這部電影嗎?在看電影時,當孩子提出了自己的不解之處,你該如何給孩子答覆的呢?
  • 孩子不講禮貌沒大礙,長大後自然就懂了?父母要趁早打消這種想法
    正是因為如此,李先生感覺到非常的尷尬,於是回到家裡之後,李先生問自己的孩子:「你剛才為什麼不打招呼?」可沒想到孩子的話,竟然讓李先生蒙了,孩子說道:「我為什麼要打招呼?」李先生真是覺得不可思議,孩子年紀輕輕的,怎麼還不懂得禮貌呢?其實現如今這樣的案例有很多,有很多孩子在別人的生活當中都是不講禮貌的。很多父母都表示好奇,為什麼孩子會不講禮貌?
  • 火星上也要每天去上學嗎 百度用「一堂航天課」滿足問題孩子的好奇心
    蔚藍的天空下,幾個小朋友圍坐在黃土鋪成的「操場」上,正興致勃勃地探討著關於航天的奇思妙想:「天上的星星會動嗎?」、「火星上真的有外星人嗎?」、「火星上也要每天去上學嗎?」……這是甘肅某山區一群小學生的真實對話,即使身處黃土高原的溝壑之中,他們也想要盡力爬上屋頂和大樹去「仰望星空」。
  • 點燃孩子航天夢想,現在啟程,一起暢遊「火星」!
    點燃孩子航天夢想,現在啟程,一起暢遊「火星」!好玩,有趣!這絕對是孩子們喜歡火星1號基地的首要原因!火星1號基地裡有大量有趣的活動來讓孩子參與。無論是火星1號基地自己經典的航天科技,還是科學大戲,培育太空種子等等,這些內容能迅速和孩子們之間產生連接和共鳴!
  • 我們為什麼要探索太空?
    這封信之後由美國航空航天局發表,供更多人參考,冠以標題「為什麼要探索太空」。您在來信中問道,地球上還有許多飢腸轆轆的孩子,我怎能提議花費幾十億美元經費,用於飛向火星的航行。我恰恰認為,長遠看來,通過太空研究,可以為緩解乃至最終解決貧窮、飢餓等地球重大問題做出些貢獻。 解決飢餓問題的首要基本任務是:生產食物。
  • 中國人為什麼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在今年的7月24日中國第一個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在海南島東北海岸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火星,這一探測器的發射讓大家對於這個領域有了更多的好奇。其他國家在擁有了一定的海軍實力之後,我們才逐漸意識到這些發展也是我們必須要有的,所以在之後的過程當中也花費了更多的一些時間來對這一領域進行改變。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那麼,問題來了:外太空那麼多星球,為什麼大家都「認準」了火星?為什麼我們選擇火星?——火星是太陽系內環境與地球最為接近的星球,也是人類最有可能登陸的下一個地外天體。然而深入探究一下,兩者相比較的話,火星的條件要相對「優越」。如果人類的未來是宇宙的星辰大海,中國人沒有任何理由不去探測火星!火星能告訴我們什麼?
  • 關於生命的那些事,該如何講給孩子聽?有三點一定要告訴孩子
    二、生命奇蹟教育帶給孩子的啟發我正在和六六講關於生命奇蹟的故事,爸爸卻打斷我,他這麼小,你講這些有什麼用?有什麼用?作用可大了。1.教會孩子敬畏生命人是生命,自然界的一草一木也是生命,但人有智慧、天生佔優勢,不加以教育,人肯定會肆無忌憚的傷害其他的生命。給孩子講解生命奇蹟的故事,讓他感受每一個生命都在努力的活下去,每個生命都有活下去的權利。
  • 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這時,很多人可能會問:行星探索的第一站,為什麼是火星?或者說,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目前,人類對火星實施了40餘次探測任務,為何對火星情有獨鍾?要回答這些問題,得先從地球說起。從太空看,這顆藍色星球是如此特別,甚至是一個很孤獨的存在。一直以來,人類都被這個終極問題所困擾: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這個問題也可以另一種形式來表述:地球是如何演變的?
  • 李淼:給孩子講科普寫作
    接下來呢,我給同學們講科普寫作的三大要素,這是我個人總結出來的,別人可能沒有這種提法。第一大要素就是有故事性,要有趣,其實從成年人到小孩兒都喜歡聽故事。小孩聽故事那是肯定的,比如說媽媽哄孩子睡覺,通常是講故事的方式。那麼成年人也一樣,儘管我們可能不大願意承認,但我們一定是喜歡看故事的。
  • 給孩子們講中國航天故事 84歲五老志願者呂仲榮成青少年的「追星...
    封面新聞記者 劉皓洋 實習生 劉俊「呂老什麼時候再來給我們上課啊?能不能留一個您的聯繫方式呀?」9月25日,樂山市五老志願者呂仲榮在樂山市實驗中學給七年級九班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航天知識講座。孩子們聽得意猶未盡,期待著呂仲榮下一次的講座。
  •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品牌論)
    有人問,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其實答案就藏在「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之中。簡短的20個字,不僅是對航天傳統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的賡續與延伸,而且奠定並鋪就了一條有中國特色的載人航天之路。從太空人飛天、太空行走,到「神舟」「天宮」交會對接,再到天舟一號「太空快遞」,一次次「中國高度」的刷新,背後都離不開載人航天精神的引領。
  • 中國人為啥要去火星?我們錯過大航海,絕不能再錯過大航天時代
    1958年,就在1957年蘇聯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一年後,中國就提出:「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一圖看懂中國航天成就世界驚嘆於中國的航天進步,以至於美國《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的電影中,當國外太空人遇到危險時,都要依靠中國航天力量才能轉危為安
  • 為什麼國家要禁止奧數比賽,孩子沒哭家長哭了
    衡水一中為什麼出名?就是因為衡水一中在全國招收奧數成績優異的學生。由於學奧數對升學有幫助,不少學生都是拼命的學奧數,畢竟誰不想上個好學校呢?那為什麼孩子的數學總是有些不理想?2、每個孩子對老師講解內容的理解程度是不同的。比如(真實案例)低年級老師講長方形的長和寬。有些理解能力強(思維好)的學生會知道正方體大於寬的的叫長,小於長的才叫寬,並立刻怎麼變化都難不住他。但其實有些孩子的理解模式並不是像老師或家長以為的那樣去理解的。
  • 上海書評︱孫珷:誰說給孩子講量子力學,一定要懂了
    李淼《給孩子講量子力學》我想評論李淼的新作《給孩子講量子力學》時,發覺這兩種偷懶的辦法都不好使了,因為書的篇幅如此之短,如果站在書店翻閱,還沒結帳就能讀完,連找把椅子都不需要。雖不是故意的,我還是真的讀完了,但複述概括的辦法也不行,因為這本書已經惜墨如金,實在沒有必要再重複一遍。
  • 為什麼要讓孩子背古詩?用詩詞餵大的孩子絕非一般,長大會更出眾
    相信不少的家長都有過同樣的感受,孩子上了小學之後,每周都要回來背古詩。家長還要配合老師監督孩子背誦,一定要背過。關鍵是孩子都不明白古詩的含義,背也只是個皮毛,根本不能了解這首詩的精髓,背起來也吃力。那為什麼還要讓孩子背古詩呢?
  • 每晚講書給你聽《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
    今天為您解讀的是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人類怎樣移民到火星。那麼今天為您解讀的這本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就帶你一起討論移民火星的可能性。本書的作者史蒂芬比德拉內克曾是全球權威科技雜誌發現的總編輯,目前擔任突破性技術警報雜誌編輯,具有40餘年的出版界從業經驗,獲得眾多獎項。他的首個t e d 演講世界末日倒計時,廣受好評,觀看次數超過了百萬。我們為什麼要去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