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十大高校排行榜,大灣區有哪些好大學?有喜歡的嗎?

2020-12-05 騰訊網

粵港澳大灣區是除京津地區、長三角地區之外,我國高等教育集群地帶,香港特區擁有香港中文大學等多所國際知名高校,而廣東省坐擁三所「雙一流」高校以及深圳大學等新興實力高校,澳門特區也有高速發展、潛力無限的澳門大學、澳門科技大學兩所黑馬高校。下面本文整理了粵港澳大灣區十大高校,一起去看看吧!

粵港澳大灣區十大高校

1、香港中文大學

香港中文大學(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港中大(CUHK),是一所亞洲頂尖、享譽國際的公立研究型綜合大學,在中國研究、生物醫學科學、信息科學、經濟與金融、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等重點研究領域堪稱世界級學術重鎮。

該校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以書院制和中英雙語並重為特色,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重要成員,亞洲首家AACSB認證成員,香港網際網路交換中心所在地。

2、中山大學 ( 211 985 雙一流 )

中山大學由孫中山先生創辦,有著一百多年辦學傳統。作為中國教育部直屬高校,通過部省共建,中山大學已經成為一所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現代綜合性大學。

學校有19個學科領域進入ESI世界前1%,學科領域數量僅次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並列國內高校第2位,其中有14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5%,2個學科領域進入前0.1%。在第四輪全國學科水平評估中,學校50個學科參評,A類學科數(A+、A、A-)14個。

3、華南理工大學 ( 211 985 雙一流 )

華南理工大學地處廣州,是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獲得單位。1960年成為全國重點大學;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3年在全國高校首開部省共建之先河;1995年進入「211工程」行列;2001年進入「985工程」行列;2017年入選「雙一流」建設A類高校名單,2018年在「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排名第201-300位。

4、暨南大學 ( 211 雙一流 )

暨南大學作為中國歷史最悠久的大學之一,素有「華僑最高學府」之稱。暨南大學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第一所由國家創辦的華僑高等學府,校名一直沿用的百年名校之一,全國首批試行學分制的高校,

最早在綜合性大學裡開辦醫學院的大學,最早設立華僑華人問題研究機構的大學,最早創設商科的大學等。

5、香港大學

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簡稱為「港大(HKU)」,是一所位處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國際化公立研究型大學,在經濟、金融、會計、生物醫學、牙醫、教育學、人文學科、法學、語言學、政治學與社會科學等領域展現出較強的科研實力。

根據2019年QS世界大學排名,香港大學位列世界第25名,2020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香港大學排名第25位。

6、香港科技大學

香港科技大學,簡稱港科大,以科技和商業管理為主、人文及社會科學並重,尤以商科和工科見長。學校為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重要成員,並獲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是一所亞洲頂尖、國際知名的研究型大學。

7、香港城市大學

香港城市大學,簡稱城大,是一所坐落於中國香港九龍塘的公立研究型大學,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資助的八所高等教育院校之一,獲教育部列入國家重點高校名單,為中俄工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並獲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

8、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簡稱理大,是一所坐落於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公立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亞洲著名的高等學府。

香港理工大學,是香港8所受政府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資助並可頒授學位的高等教育院校之一,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是獲AACSB和EQUIS雙重認證的商學院。

9、澳門大學

澳門大學於1981年成立,前身為私立東亞大學。經過30多年的發展,澳門大學在教學、研究和社群服務領域均取得卓越的貢獻,並已發展成為澳門本地區最優秀的國際化、唯一一所綜合性公立大學。建校以來,澳門大學已培養數萬名學生,服務於社會各界。澳門大學現有學生約10,000名,設有人文學院、工商管理學院等約130多個學位課程,授課語言以英語為主,部分課程以中、葡或日語授課。

10、澳門科技大學

澳門科技大學,為國際大學協會、亞太地區大學聯盟、世界旅遊組織、太平洋亞洲旅遊協會重要成員,並獲ACCA和CIMA雙重認證,是澳門規模最大的綜合型大學,也是海峽兩岸暨港澳最年輕的三十強大學。

相關焦點

  • 觀點|陳新滋:粵港澳大灣區的歷史性機遇!
    「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機遇,如何能夠把握好機遇,不管是對粵港澳大灣區地區,還是對中華民族今後的發展都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第四任校長,中山大學藥學院名譽院長、廣東財經大學華商學院校長陳新滋29日在歐美同學會(中國留學人員聯誼會)第七屆年會暨海歸創新創業廣州峰會上如是說。
  • 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排名:45所高校上榜,華南理工大學居第2
    接下來,我們再說一下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是世界上第四大灣區,由廣東省的廣州市、深圳市等9個城市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組成,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群之一。那麼,對於粵港澳城市群來說,哪些高校的綜合實力相對較強呢?哪些高校的排名相對較靠前呢?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校友會關於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大學排名,看一看你的學校排名多少?僅供考生和家長參考。
  • 2020年「大灣區」高校排行榜,中山大學位列第一,你的學校呢?
    下面是2020年「大灣區」高校排行榜,本榜單僅有大陸高校部分,不含有港澳地區的高校。榜單排名第一的是中山大學,全國14名。華南理工大學位列榜單第二名,全國29名。長期以來,誰是廣東高校「一哥」,這個爭論了很久。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港澳船舶進出內地港口有新規,大灣區水上通行效率將提升
    來源:一財網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今天(23日)表示,港澳船舶進出內地港口將按國內航線管理,同時推進內地和港澳引航互認,推動三地建設、開放搜救飛機補給與起降點,大灣區水上通行效率將全面提升。在交通運輸部今天下午舉行的2020年6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上,交通運輸部海事局副局長楊新宅介紹,海事部門將優化對大灣區內地航行港澳船舶的安全管理,將在大灣區內進出港並航行於粵港澳之間的三類船舶(港澳籍船舶、內地運輸船舶、大灣區船籍港內地非運輸船舶)按照各自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法規進行管理,進出內地港口時按照國內航線實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全面提升大灣區水上通行效率。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今日上午,醞釀多時的大灣區規劃綱要宣講會正式舉行!  粵港澳三地政府同臺熱議,劍指「富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等宏遠目標,讓7000萬大灣區人熱血沸騰。  科技創新 才是灣區發展的王牌  舊金山灣區,作為舉世知名的「世界大腦」,它擁有史丹福大學等20多所頂尖大學,吸引谷歌和蘋果等網際網路巨頭進駐,是全球最重要的高科技研發中心之一,象徵著21世紀科技精神。
  • 世界高校最新排名,中山大學力壓香港名校,成粵港澳大灣區No.1
    曾幾何時,香港的高校就像神一樣的存在。雖然知名度沒有清華北大他們高,但是由於有高額的獎學金,以及香港特區特殊的身份地位加持,還有未來的發展等因素的影響,居然也吸引過比較多的高考狀元前往。也曾引發過比較多的諸如去清北好,還是去香港高校好的討論。
  • 李民斌委員: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2日電(記者 紀娟麗)「雖然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如火如荼,但港澳青年在內地創業就業率仍然不高。」全國政協委員、東亞銀行執行董事及副行政總裁李民斌建議,要通過積極創造就業創業條件,加強學習交流深度廣度,打造安居工程,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服務中心等舉措,鼓勵港澳青年人才到內地創業就業,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落戶知識城!
    近日,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廣州市氣象局、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了共建「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將在知識城選址!國家氣象中心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第一批審議通過的6個專項規劃之一。「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建設項目成為該規劃落地實施的重要抓手。
  • 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系列指數發布
    新華社深圳4月10日電(記者孫飛)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要求,發揮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作用,助力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深交所全資子公司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聯合工信部下屬單位賽迪研究院9日在第七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開幕式上,發布粵港澳大灣區創新100指數(簡稱:灣創100,代碼:980001)。
  • 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在18日於香港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論壇上,與會人士紛紛表示,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建議下,香港應積極轉變角色,尋求發展新道路。本次論壇由中國日報社和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舉辦,主題是「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約400名嘉賓以線上和線下的形式參與討論,探索香港轉型之路。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公布 機構:這六大板塊望受益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
  • 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揭曉
    在現場400多位來自政府、投資機構、生物科技企業、科研院校及媒體代表的共同見證下,「第三屆粵港澳大灣區生物科技創新企業50強榜單」(下稱「50強榜單」)隆重發布。50強榜單發布廣深約佔比八成在50強榜單中,聚集於廣州的企業最多,佔比42%;深圳僅次於廣州,佔比35%;位於珠海的企業佔比8%,位於香港的佔比7%。另有部分企業分布於佛山、中山、東莞等地。
  • 學術委員洪為民出席粵港澳大灣區論壇,探討香港發展新道路
    「對香港來說,大灣區是一個絕佳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香港會持續發揮作用,並且發揮得越來越好。」梁振英表示。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致辭時表示,粵港澳大灣區將豐富香港「一國兩制」的內涵,促進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我堅信,粵港澳大灣區不僅為香港提供廣闊市場,還為香港融入國家『雙循環』提供了絕佳的途徑。」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落戶知識城 !
    近日,國家氣象中心、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廣東省氣象局、廣州市氣象局、廣州開發區管委會籤署了共建「世界氣象中心(北京)粵港澳大灣區分中心」和「氣象科技融合創新平臺」合作框架協議。項目將在知識城選址!國家氣象中心2019年11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並通過了《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公布後第一批審議通過的6個專項規劃之一。
  • 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今日揭牌
    據悉,新成立的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研究中心,將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注重政策協調,深入研究、協調解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快速發展帶來的城市空間需求壓力與有限的國土資源之間的矛盾,保障社會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創造宜居的城市環境,對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並提出政策建議,全面提高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空間規劃決策的科學、民主和法制水平,不斷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綜述: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考察大灣區 推動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中新社珠海9月10日電 香港十八區區議會正副主席粵港澳大灣區考察團一行約50人,於本月7日至9日先後到廣東省廣州、佛山、中山、珠海4個市展開為期3天的實地考察,深入了解大灣區城市經濟建設,及科技、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情況,旨在進一步從地區層面推動香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深扒粵港澳大灣區:中山市「東承西接」大灣區 加快落實三個定位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國重要的灣區之一,是國家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和參與全球競爭的重要空間載體,與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比肩的世界四大灣區之一。粵港澳大灣區是指由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省的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東莞、肇慶、江門、惠州等九市組成的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已經寫入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
  • 保障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 打造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水利部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水安全保障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立足大灣區灣情、水情,深入分析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形勢,科學謀劃了未來一個時期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的總體布局,明確了2025年、2035年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目標任務。大灣區水安全保障面臨的挑戰是什麼?大灣區水安全保障總體布局如何?如何做好保障措施?
  • 香港青年李培:粵港澳大灣區天地廣闊大有可為
    直到2017年,他在電視上看到改變自己人生軌跡的新聞——《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在香港籤署。「那之前,我不知道什麼是粵港澳大灣區。有報導提到港珠澳大橋,還說以後香港要通高鐵,『1小時生活圈』這個概念『嚇』到我。」李培回憶時眼裡有光,「當時我就對這樣的規劃前景深信不疑,我要動起來。」對李培來說,深圳一切都是嶄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