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為什麼會成功——帶你走近真相

2020-11-29 天心畫影

今天我們來談談阿里,以及他的領軍人,馬雲。

馬雲

因為阿里的劃時代性的成績和極富有戰略張合力的未來前景,十多年來,各方人馬各路分析,都希望能夠更好地了解他,分析出其成功的奧秘,總結起來大致如下幾點:

一、選對了時間,佔盡了先機;

二、選對了行業,有高瞻遠矚性;

三、團隊協調統一;

四、有充足的啟動資金;

五、近乎完美的分配製度。

其實眾家紛紜的可能還不止這麼多,多方角度可能要有上百個分析和上千個回答,而且也都是各取角度各有見地,都很好。

但我今天想給大家呈現的,並不是這些。因為以上的這些,都對,但也都看不到核心。一門學問,如若看不到核心,就永遠無法領悟到其精髓,學到的,只能是皮毛功夫。

那麼,什麼是核心?

核心,是驅動一件事物的內在動力,是其一切外在表現的內在蘊藏。這種蘊藏,是這件事物的本質屬性的體現,是價值的最終實現者,不以周身環境的變化而轉移。

我們再回頭看看上面的諸多答案。不管是時間和行業的選擇,還是團隊和資金的優勢,亦或者是分配製度,顯而易見,它們都儘是未定因素。何為未定?其實就是預先學不來也無法掌控的,因為這些因素都是在我們看到他的成功之後順勢追溯才發現的道理,把一切回歸到起初,沒人會看得到這些未定式,就像沒人會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到一樣。所以,這些都不是核心。

那麼,阿里的核心究竟在哪?

阿里的核心,我把他歸結為一句來自於金庸大作之一的天龍八部中的一句話,也是代表其中道家最高功法——北冥神功的核心:一切皆為我所用

什麼是一切皆為我所用?很簡單,如字面所言,周身一切的萬事萬物,只要我想,就可以為我所用。理解起來雖然容易,但如何實現呢?其實也很簡單。因為萬事萬物雖各有其形,但事物都是普遍聯繫的。如果深入理解,就會發現很多相似相通的事物,並能在一些特別情況下相互轉化。比如,當你需要一個直尺測量物體的時候,發現身邊並沒有直尺,怎麼辦?找個棍子替代一下,先把自己的腳量一下棍子(你的鞋碼一定是知道的),然後做上記號,均分一下或者對比一下,大致就能估量出你想要測量的內容。

所以我們發現,我們在生活中,其實一直都在使用這種方法讓自己成長。在了解周邊一些事物的本質規律後,掌握一些必要的前提技能,就可以很好地把需求的事物屬性進行合理的分析,然後進行轉化利用,直到成為自己想要的內容。其實,這個實現過程,就是學習

那麼,前行的路上,遇到那些不好轉化的,尤其是如同大山一般的阻力,或者是如牛毛般的細微之力,一時難以通過學習來駕馭的時候,該怎麼辦?

水利萬物而不爭

阿里有兩個方法——合流共榮,或者繞行。馬雲有句名言叫做,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其道理的精髓仍在一切即為我所用,不過這次要看到其中蘊含的雙向含義。剛剛我們講了的是第一個,是正向思維,一切都可以為我所用,是其核心指導思想;另外一層則是反向思考,即我可為一切所需,作為其執行方略。如果想一切皆為我所用,那麼只需要做到我可為一切所需;如果能做到我可為一切所需,那一切則順理成章地皆為我所用。這其中講的是事物之間二者的哲學辯證關係論述,看似麻煩但簡單點講也可以講,就是互利共贏關係

合作共贏

阿里講的從來都是合作,從來不講的是競爭。可能會有人多產生疑問,他當年也貌似和騰訊競爭過交際軟體的市場,也和銀行等競爭過儲蓄市場,還貌似和京東有過一系列客戶的競爭呢。其實這就是阿里的高明之處。他在發現了一件他覺得有興趣有價值的事物的發展規律後,會用科學的行為策略來推進其順行下去。過程和今天的主題關聯不大我不多言,但我相信其結果大家都有目共睹,那就是微信和釘釘的和諧共榮,支付寶和各大銀行的和睦共處,京東和天貓的各具特色各有所長。所以說,阿里從無敵手,因為世上沒有他的對手,皆是他的朋友若是非要說是有那麼一個競爭對手,那麼,阿里的對手只有一個,就是他自己(^_^)

那,阿里是如何去實現我可為一切所需?

謙虛

阿里最大的過人之處在於他的謙虛。謙,即為恭敬,代表著一種精神態度;虛,即為空,代表著一種事物的狀態。因世間萬物皆有其道理,也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人僅為滄海一粟,窮其一生也不過縹緲煙雲,可謂是天地之大人之小哉!因為深知這個道理,阿里從一開始就懷著一顆對自然敬仰的心,放下足夠低的腰杆,尊重各方人才,攜手同行至簡大道。因此,阿里所至之處,他的每一步決策都是在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會把所涉及到的內容都精益求精的努力實現而出彩,其虛懷若谷,匯集江流而成海,氣度恢弘而連綿不絕。

所以,阿里為何會成功?

帶著一顆謙虛的心,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做事,順應人民群眾的利益而合流,求取所需之時先做被需求之人胸懷海納百川的低勢場,承載萬舟通途而不爭,順大道之勢為之卻若無為

因此,

阿里,早已不再是誰的阿里。

阿里,屬於我們每一個人。

(劇透:近期將對阿里的戰略規划進行剖析,敬請期待。)

(圖片來自於網絡)

相關焦點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噩夢無家可歸了
    儘管90年代已經有了電視媒體,超級科學暢銷書《十萬個為什麼》也擺在家中書櫃最顯要的位置,但依然無法阻止神學充當民間最高Level的生活理論。在新世紀,如何讓科學接過神學的接力棒,成功佔領人類的大腦高地,為科教興國盡綿薄之力,是一件令所有科教工作者頭疼的難題。
  • 阿里假貨天堂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關於阿里的努力,無外乎以下幾點: 1,上市前,阿里不惜壯士斷腕的來反對售假。2011年,阿里發現阿里出現了內外勾結的欺詐性供應事件。據說,有100多名阿里銷售員工涉及這一不道德行為。 對待這一事件,集團CEO衛哲和COO李旭輝離職。這一波制裁假貨的售假事件,甚至引發了假貨集團通過各種渠道圍攻淘寶的現象。
  • 汽車情報帶你「走近真相」
    廣告之後為您揭曉……額……腦洞大開的小編最近可能是懸疑片看多了,看到上面這張照片瞬間腦補了一期《走近真相》的偵查節目,而這張照片背後的真相其實就是一位老人在馬路邊偶然看到一輛覺得不錯的車,然後就拍了幾張照片準備回去給孩子做購車參考……真相雖然很簡單,但你有沒有覺得畫面裡的元素很不搭?
  • 阿里P7是道坎?別在神話阿里了,拜託!
    就是這個神奇的提問↓↓↓為什麼都說阿里P7的晉升是道坎?而到去年 25 歲左右的時候,和我聊的阿里同學已經不會拿低於 P7 的崗位誘惑我了(當然我沒拿 offer,你說我不配我也無所謂)。至於什麼帶團隊啊寫專利啊做開源啊搞(跨國)商業談判啊這些事情我都整過,也就那回事吧——這些真不是自吹自擂,只想表明我在業內姑且有那麼點資格評論它吧。
  • 《走近科學》正式停播,還記得節目裡那些細思極恐的劇情
    國慶放假期間郭小閒在家惡補了一檔節目一連看了好幾期這個節目大家肯定很熟悉那就是——《走進科學》有朋友可能很奇怪啊,我為什麼要惡補這個節目?要說節目這節目,你現在想看也看不了了。9月30號下午,中央電視臺科教頻道最著名的節目——《走近科學》播出了最後一期收官節目「治理水花生」,這意味著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很多朋友都說「我是看著走近科學長大的!」跟著《走近科學》一直走啊走然後就笑出了聲!其實要說這檔科教節目真的是很多人的童年陰影,每次都是昏暗的小燈一開,戴著眼鏡的張騰嶽老師就開始講故事了。
  • 停播一年後,我覺得《走近科學》並沒那麼爛
    每期節目開頭,主持人張騰嶽大概率會挑著眉頭,向你低聲訴說世界的怪誕和未知。 緊接著,令人窒息的BGM伴隨著瘮人的畫面向你襲來;陰冷的畫外音不斷提出驚悚的靈魂拷問;而當事人、專家學者卻莫衷一是。
  • 這個嚴謹認真搞笑的節目完結:《走近科學》大結局了
    先給大夥講個故事:話說一個普通的小山村出現了離奇事件,這裡處處帶電,牆壁帶電,地面帶電,就連空氣也帶電。為了找出真相,記者和專家各種全方位、無死角研究,最終得出了答案:電筆壞了...嗯,這個故事是不是似曾相識?
  • 《走近科學》停播了,你的童年陰影裡有它嗎?
    圍觀的路人都不耐煩了,衝著他喊:哎,你到底會不會呀?你要不會,我來!這橋底下如果有輛高點的車開過,我跳上馬上就走,我不幹拜拜了。那時的廣院還不叫中國傳媒大學,但國臉就出了好幾張,傳統就是躁。魔巖三傑曾去演出,樂手不小心走音,臺下當場全是噓聲。
  • 《走近科學》停播,再見了童年陰影
    本著「破除迷信,宣揚科學」宗旨的《走近科學》,用三十分鐘講迷信,三分鐘講科學的方式,成功讓這檔節目許多孩子心目中的童年陰影。事實上,很多孩子也壓根就沒膽子獨自看完整集節目。比如,一個80年代修建的老小區,狗站在門口總是會狂吠,但是不敢進去。 如果屋主強行把狗拉進去,狗就會慘叫,而且叫聲十分悽慘! 最後三分鐘真相揭曉:年久失修的大樓門口,有一節電線露出來一點,漏電了,狗觸電後就會慘叫。
  • 《走近科學》 再見啦……
    最後真相揭曉:不明飛行物,其實,就是一隻蛾子.....蛾子.....蛾子.....  更多你萬萬想不到結局的離奇事件  殭屍男孩男孩半夜殭屍跳,神情詭異,嘴裡說著莫名其妙的話,聲稱自己是左宗棠。帶電的秘密一老農用電筆測試,發現房間帶電,後來發展到地面帶電,牆壁帶電,甚至空氣也帶電,最後結果出來了:房間沒問題,是電筆壞了。
  • 為什麼《走近科學》播放的神秘事件,總是讓人看完想砸電視?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何央視這麼大的品牌,非要拍這種「弱智」的節目呢?能在央視當主持,哪一個不是才華橫溢,難道他們會不懂嗎?若僅僅是為了收視率,這也太經不起推敲了。節目臨近結束,主持人才緩緩說出真相:原來是私灌氫氣的小販,不小心把罐子弄爆了,碎片砸進了農民家。
  • 《走近科學》停播一周年,承包1億人童年陰影的它,「死」得可惜嗎?
    最近小萬在看視頻的時候,只要中途出現幾秒懸疑情節,就會出現這樣的彈幕:如果是走近科學,這裡能給你整四集了。後面一連串「哈哈哈哈前面」、「走近科學的好好笑」的彈幕,表示認同。2019年9月30日,播出長達21年的它正式停播,至今整整一周年了,作為誕生初期挺正經的一檔節目,為什麼會越來越沙雕,進而停播了呢?今天小萬帶你一起「走近科學」,探秘真相。從南極探險到「半夜鬼拉燈」《走近科學》也是迫不得已1998年,小萬才剛1歲。
  • 走近科學為什麼停播 早在16年前就因收視率不佳差點被停
    如果說提到「童年陰影」,許多人都會想到過去央視知名節目《走近科學》,在十幾年前,《走近科學》曾以驚悚、懸疑式畫風收穫不少忠實觀眾,但是正是如此,該節目曾調動了不少觀眾的好奇心,成為了科學頻道的王牌。
  • 《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走近科學》竟然才完結?!農村老人家說是無根之水 抱回去每天舔兩口包治百病 最後發現是飛機掉下來的藍冰 ——化學處理後的排洩物 還有 很多你萬萬想不到結局的
  • 剛剛《走近科學》劇終!我們誤會它啦…
    這一檔堪稱「最佳國產懸疑系列劇」的節目,以其驚悚刺激的開頭,跌宕起伏的劇情發展以及意想不到的真相揭秘被網友準確概括為了「開頭懸疑片,中間恐怖片,結尾喜劇片」。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但是,在《走近科學》一個個看似「無釐頭」的故事背後,其實飽含著深刻的意義,我們,可能一直以來都誤會它了。
  • 這部港劇帶你「走近科學」
    今天給大家說的是一部披著神秘靈異傳說的外衣, 實際是帶大家「走近科學」的港劇。 《十二傳說》。 讓人不禁想起會不會是鬼神作祟。
  • 《走近科學》全劇終了
    從此不再有《走近科學》了。此時此刻,應該說點什麼呢?《走近科學》竟然完結了?」當然了還有一部分網友的反應是:「什麼?《走近科學》竟然到現在才完結?」除了這些反應之外,還有許多網友開始回憶起了,當年那些被《走近科學》嚇到徹夜難眠的童年回憶。
  • 趣讀:央視的《走近科學》才是UC震驚體的鼻祖
    然後,它告訴你,這個不明飛行物是一隻蛾子......  真的好科學……  2.誰在背我飛行  你一定對這期節目印象深刻。  話說,有個生活在河北交通閉塞的農村的農民,晚上睡覺之前還在家裡,一覺醒來已經到了南京、上海等城市。
  • CCTV《走近科學》停播,是人造鬧劇還是教育科普?
    其實,一開始《走近科學》是非常嚴肅且老派的,主持人張騰嶽說,剛開播那幾年,會講很多深奧高深的科學知識,還曾請過6個諾貝爾獎得主對談。但收視率很低,沒人看也沒人討論。
  • 「江湖險惡,人心叵測」,3句話,帶你看透人生真相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競爭,有競爭就有爾虞我詐,江湖險惡,人心叵測,為什麼我會說,我們看到的一切都是假象?今天,我只需用3句話,就會帶你看透人生的真相。第一句:首先,我們在生活中能看到的一切,並非真實,而是某些人,故意讓我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