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鼠同穴,到底是相濡以沫的互惠共生還是偶然的狹路相逢?

2020-12-04 中國綠色時報

作者 | 朱子云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顧問)

夏日的清晨,站在青海三江源的草原上,看著老鼠樣的小獸和麻雀樣的小鳥伸一伸懶腰,可愛並充滿靈氣,會讓你跟它們一樣動力滿滿,開啟新的一天。

如果你做足了功課,可能也會好奇地四處搜尋「鳥鼠同穴」的證據。

鼠兔和雪雀和睦相處。攝影/董磊(西南山地)

一對跨物種的「共享穴巢」

在草原,你會經常看到一種小「老鼠」,它們體型小,習性也跟鼠類相仿,但卻沒有尾巴。其實,這種小動物是高原上較為常見的鼠兔,它們屬於兔形目。有鼠兔的地方總有雪雀在蹦蹦跳跳。藏族牧民很早就發現,雪雀似乎會跟鼠兔共享巢穴。

一隻鼠兔從洞口探出頭來,好奇地察看周圍的環境。攝影/郭亮

不止在三江源,在其他地方,雪雀、地山雀、角百靈等多種小鳥也會在鼠兔、黃鼠、旱獺等多種小獸的洞穴裡築巢。古人給這種現象起了個名字,叫做「鳥鼠同穴」。如此曖昧的名字,不由讓人想到「雙宿雙飛」「跨物種的愛戀」!

「鳥鼠同穴」出自《尚書 ·禹貢》中的一句簡短的話:「導渭自鳥鼠同穴」,意思是說,渭河發源於一座名叫「鳥鼠同穴」的山。成書略晚的《山海經》和《水經》是我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地理學著作,它們都提到了「鳥鼠同穴」。

鳥和鼠作為兩種不同的生物,竟然會分享家園,這可真是奇哉怪也,也無怪乎命名者把「鳥鼠同穴」拿來做地名,吸引人們前往一探究竟。

瀾滄江源區的高原草甸,鳥類會利用鼠兔建造的洞穴作為庇護所。攝影/劉思遠

「鳥鼠同穴」引爭議

對「鳥鼠同穴」一事,很快學者們就分成了兩派。有人認為此事太過荒誕,手足同胞為了房子你死我活的事情都不鮮見,不同物種怎麼可能共享巢穴和睦相處?

清人王芑孫認為,打洞本是鼠類的習性,西北地區風沙大、天氣冷,鳥類既有迫切的築巢需求,自己又不會挖洞,自然會借用鼠類的洞穴。鳥鼠同穴,不過是又一種鵲巢鳩佔罷了。

《禹貢》中提到的鳥鼠同穴山是渭河源頭,在今天的甘肅省境內,上古時代算得上不那麼容易到達的地方。當時絕大多數的學者都沒有親自到過鳥鼠山實地考察。隨著時代的發展和交通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在今天的青海、甘肅、新疆等地的旅行中親眼看到了鳥鼠同穴的現象。

另一些學者認為聖賢書所述必有道理,著名的學者郭璞在給《尚書》作注時記載,與鼠共用洞穴的動物是一種黃黑色的小鳥,洞穴深入地下三四尺,鳥住在洞穴的外側,鼠住在洞穴的內側。有學者在此基礎上,對鳥鼠關係做進一步闡釋,認為鳥和鼠如家人一般,不僅分享住所,還會分享食物,幫助對方撫養後代。甚至有人認為,同穴的鳥鼠是「鳥雄鼠雌,互為陰陽」。

清人徐松在新疆賽裡木湖東岸旅行中,記載了有趣的細節:他看到一隻鳥從鼠洞飛出,緊接著一隻鼠從洞裡跑出,之後鳥騎在鼠的背上,雖然鼠來回奔跑,但鳥一直停在鼠身上,過了很長時間才飛走。類似的觀察記錄越來越多,鳥鼠同穴一事確實存在,不再有什麼疑問。經過不知多少人的加工演繹,產生了一種至今還流傳很廣的說法:鼠為鳥打洞、作穴,鳥啄食鼠身上的寄生蟲,幫助鼠做清潔;鳥能飛行,觀察力強,當發現它們共同的敵人——猛禽來襲時,鳥會向鼠發出警報,一同躲避。鳥鼠之間各取所需、互惠共生現代科學的傳入給「鳥鼠同穴」現象一個全新的解讀視角。

如果鼠和鳥真的如此相互幫助,那在生物學上是一個極好的互利共生的實例。著名的動物學家陳楨先生在整理我國古籍中有關動物的記載時,便被鳥鼠同穴吸引,他系統梳理了各家有關鳥鼠同穴的觀點,並把它作為一個科學問題提了出來。

之後,中國科學家在國內多個地點進行了細緻的觀察研究,並整理了蒙古、中亞等國外多地的報告。他們發現,鳥鼠同穴確實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現象。

一隻白腰雪雀與兩隻鼠兔一起出現在洞口附近。白腰雪雀經常出入於鼠兔洞穴,鼠兔也不會攻擊它們,可謂和平相處的好鄰居。攝影/董磊(西南山地)

鳥鼠同穴在草原地區出現最多。這些地區冬季寒冷,常有大風,且缺少茂密的植被遮掩,在平地築巢既不利於對抗惡劣天氣,也很容易被天敵發現,對生存非常不利。這裡又沒有樹木可供築巢,那麼最合適的築巢地點自然是各種洞穴而鼠洞就是最容易找到的選擇。但是,鳥和鼠同時使用同一洞穴的情況卻非常罕見,通常是鳥使用鼠已經廢棄的洞穴。

鳥傾向於使用廢棄的洞穴並不難找到原因,鳥和鼠都是活動積極的小型動物,出入洞穴都非常頻繁,共用一個洞穴,彼此肯定會相互幹擾。同時,通常鼠對猛禽的警覺性要超過鳥,在發現天敵方面並不太需要協助,也不必通過分享住所來求得鳥的幫助。而且,草原鼠類有經常搬家的習慣。一處洞穴在使用一段時間後,位置會被天敵熟悉,積累的糞便等生活垃圾也很容易滋生病菌。因此,鼠類會利用自己善於挖掘的本領,不斷開挖新家,在草地上看到的眾多鼠洞,大多數都是已經被廢棄的,正在被使用的「活躍鼠洞」實際上很少。有大把的無主之洞可用,鳥類選擇廢棄鼠洞而不是活躍鼠洞築巢的現象也就非常合理了。

而一些偶然情況中,鳥類闖入了鼠類正在使用的活躍鼠洞,則會造成雙方的衝突。動物學家觀察到多次鳥鼠在同一洞內遭遇後,鳥不斷啄咬鼠,鼠最後只得落荒而逃另尋住處的現象。因此,清人徐松觀察到的現象,大概不是嬉戲打鬧,也不是相愛相殺,而是一起強搶民宅的惡劣事件。鳥在搬入洞穴後還會對洞穴進行改造。一個鼠洞通常有多個洞口出入,地下的洞穴連通所有洞口,鳥只需利用其中一個洞口——它們會用泥土和乾草封閉到其他洞口的通道,這是鳥和鼠習性的又一個不同之處。

因此,鳥鼠同穴的現象可以說沒有,也可以說有。說沒有,是因為自然界中確實沒有為人津津樂道的、鳥和鼠共居一穴、親密互助的情況。說有,是因為鳥確實利用了鼠挖出的洞穴築巢,鼠對鳥的生存也確實有正面的影響。不斷地廢棄舊洞、挖掘新洞,是鼠類的天性,有利於鼠的生存;尋找洞穴,並在洞內築巢,是鳥的天性,也有利於鳥的生存。真實的鳥鼠關係不像眾人理想中那樣含情脈脈,但鳥鼠之間各取所需,卻也相安無事,繁盛自在。莊子所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大概就是如此吧。

因「鳥鼠同穴」被載於《尚書》之中,這一自然現象就與經典中的其他字句一樣,被帶上了某種神聖的文化意義。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成為一個重點課題。許多書生皓首窮經,為鳥鼠同穴加上許多闡釋與想像,但可以看到,洞見不會來自書齋,只會來自對自然實地的觀察和了解。

本文節選自中國綠色時報融媒體成員《森林與人類》雜誌2018年第3期

相關焦點

  • 鳥鼠同穴:冬蟲夏草式的傳奇生活方式
    「鳥鼠同穴」之名最初來自《尚書·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意思是渭水從甘肅的鳥鼠同穴山發源而來。鳥鼠同穴山在現在的甘肅省首陽縣,這個名字就是從「鳥鼠同穴」這個現象來的,大致是在這個山的區域出現過鳥鼠同穴現象。
  • 鳥鼠同穴在無人區真的存在!
    其實,這種奇異現象很早就引起人們的注意了,這是否就是我國古代一些書籍中所記載的「鳥鼠同穴」共居現象?在流傳至今的古書中,如公元前四五百年孔子編修的《尚書》中的《禹貢》、西漢司馬遷編寫的《史記》中的《夏本記》及成書於戰國末年和秦漢過渡時期的《山海經》中的《西山經》等書中都曾提到過「鳥鼠同穴」。
  • 偕老同穴
    抓住後發現名字叫「偕老同穴」,又名「維納斯的花籃」,是海洋生物圖鑑的最後一個,也就是boss級別的。這名字一聽就是有故事的,於是我查了一下,發現這是一種網狀的海綿,因為特殊的結構與儷蝦形成共生關係,儷蝦在海綿裡面可以躲避捕食,同時海綿的孔洞也會漏過水流,不會阻擋它們獲得食物。其實同穴偕老的並不是這海綿,而是與之共生的儷蝦。
  • 共生,也是一種共贏。
    今天我來向大家分享一件「鳥鼠同穴」的稀奇事。可是,就在這天高地遠、渺無人煙之地,竟然真的存在著先人們在史書上記載的「鳥鼠同穴」的稀奇事。那種鳥叫山靈,是一種類似於百靈或雲雀之類的鳥兒。其體型有家雀的兩倍大,身上覆蓋著花羽毛。與它同住一穴的鼠叫黃鼠,體形大約比鼬要小,比田鼠要大。
  • 深圳的城市共生
    在自然界,共生是很常見的自然現象,早在5億年前的寒武紀,就有細菌共生在刺胞動物體內,實際上,共生關係貫穿了整個地球生命史,是地球上包括細菌病毒在內的所有物種演化機制
  • 職場效應之:共生效應、投射效應、互惠效應
    共生效應——一起生活、一起工作的我們,都會互相影響職場共生效應:職場中,我們會經常有不同的分工,那就需要不同的是人做,這過程中我們需要儘可能地打開自己,與團隊合作、互相學習、探討,因為我們所有人的經歷、知識結構、技術專長、思維方式等都不一樣,只有互相合作,才能暴露出自己的短處,讓自己也能學習到別人的長處
  • 深海裡的美麗與浪漫 ——偕老同穴
    「偕老同穴」——與子偕老,生死同穴,聽上去就很美好,這是否只是一個用來形容美好愛情的詞彙呢?其實不然,在海洋生物研究者的詞典裡,「偕老同穴」指的是海綿動物。海綿起源於約5.41億年前的寒武紀,生長在淡水或海洋環境中。
  • 炮轟「甲骨簡牘」第八彈|鳥鼠同穴慎辨羽 窮獸聚群假古文
    正文我先解釋「鳥」的符文、車文和參文字義,然後再講解雎鳩,此為宗伯古儒學內傳雅言詩、書、禮中所記載。學識不足,水平低微,強解經義,卑議逾尊,請各位前輩學者多多批評指點。1、「鳥」三種雅言字義「鳥」符文字義,大抵伏羲時期文字,指心宿,俗稱商宿、商星。符文屬於神文,寫法不可外傳。
  • 大自然一種奇特共生聯盟:螞蟻群為蟻鳥尋找昆蟲,避免蟻鳥專吃蟻
    大自然中,有一種共生聯盟:在共生關係中,一方為另一方提供有利於生存的幫助,同時也獲得對方的幫助,例如鱷魚和鱷魚鳥,牛和牛椋鳥等,雙方都相互獲利。但還有一種奇特共生關係,就是專門從對方獲取好處,例如蟻鳥和螞蟻就是大自然奇特的共生聯盟!
  • 國內景觀攬勝:渭源太白山,鳥鼠山奇觀
    因相傳山上有鳥鼠「鳥名蛛,鼠名皓暇,二物共穴,鼠深而鳥淺.各自生育,不相侵害」而得名。鳥鼠山,不像泰山那樣瑰瑋,也沒有匡廬那般秀麗,但它孕育了千裡渭河,有禹王治水的種種傳說,千百年來,吸引著眾多的詩人韻士,留下了不朽記載和美妙詩詞。《尚書》載:「禹貢導渭自鳥鼠同穴。鼠之山有鳥焉,與鼠飛行而處之,又有止而同穴之山焉.是二山也。鳥名為蛛,似鵝而黃黑色。
  • 世界上最浪漫的海洋生物:偕老同穴——維納斯花籃
    「偕老同穴」——與子偕老,生死同穴,聽上去就很美好。
  • 開放、生態、共生的關係,銀行們是該捋一捋了
    開放是要的,生態也是要的,但這個生態到底要這麼玩才合適呢?或者,我們金融機構應該以一種什麼的心態去對待開放和生態?總之,開放、生態、共生的關係,銀行們是該捋一捋了。,還是朝著鐵線蟲與螳螂的關係去運作?這是銀行在思考開放、生態與共生時,需要認真掂量的。我們都知道,互惠互利是市場合作的前提,但合作基礎再牢靠,也要有一條基本的原則:以更好的客戶服務為前提,互惠互利地維持生態的發展。
  • 偕老同穴與儷蝦
    偕老同穴是一種美麗的海綿動物。它分布於日本、菲律賓附近海域,西太平洋地區及印度洋一帶。體長通常為30~60釐米,有的可達1米多。
  • 潮說七十|海洋動物浪漫三部曲之一:生死相依「偕老同穴」傳奇
    有趣的是,留在海綿體內的兩隻小蝦總是一雄一雌與海綿體共生而成為一對儷蝦,正是這對儷蝦成就了「偕老同穴"這一美名。這對儷蝦自幼寄居於海綿體之中,長大後便因個頭太大而無法逃脫。這樣一雄一雌,一夫一妻,便陷於愛情的"牢籠"之中,攜手相伴度過餘生。"牢籠"裡雖然沒有柴米油鹽,但它們每天還是過著飯來張口的日子。它們吃什麼?"
  • 以為只有牙籤鳥不怕鱷魚,原來這種鳥也不怕鱷魚!
    在動物世界中,鱷魚是一種冷血無情的獵食者,一張血盆大口,幾乎是見到什麼都吞食,但卻對一種鳥類特別溫順,幾乎不會襲擊這種鳥——牙籤鳥,以為只有牙籤鳥不怕鱷魚
  • 共生單元、共生模式、共生環境、共生原理、分別是指什麼?
    象參量反映的是共生單元的外部特徵一組指標,這組指標從不同角度分別反映共生單元的外部特徵,而且象參量也具有動態性,隨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在共生關係中,質參量和象參量之間相互作用反映了不同共生單元的的相互關係。在共生單元分析中,反映共生單元特徵主要有共生度、共生係數、親近度、同質度、關聯度、共生密度和共生維度等六個指標。
  • 「鼠年」的「鼠」,到底是mouse還是rat呢?
    一個驗證英文是否地道的好辦法就是「Google it」,用 Google 搜索一下英文世界到底有無這種說法。當我們輸入了「pig year」,看看搜索結果是什麼:再來聊聊「鼠」的單詞。在我們的印象中,「鼠」有兩個單詞:mouse和rat。Mouse是單數,複數形式為mice;rat的複數很簡單,就是rats。那麼這兩個詞有何區別?下面是牛津詞典截圖:
  • 兇猛的海鰻以魚蝦為主食,卻偏偏放過清潔蝦,還與蝦形成共生聯盟
    在大自然中,有一種共生聯盟,是兩種不同生物之間所形成互惠互利的行為,即使是冷血爬行動物,鱷魚也不會吞食鱷魚鳥,鱷魚和鱷魚鳥就是一種互惠共生關係。清潔蝦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太平洋珊瑚礁附近海域,這種蝦非常友好,不管是任何生物,只要在它的範圍,都會靜靜靠近,然後幫忙「清理清潔」,包括體表的寄生蟲、壞死組織等等,反過來其它兇猛魚類也會為清潔蝦提供安全保障,特別是海鰻和清潔蝦也是一組非常出名的共生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