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沒有金屬探測器,用什麼來調查銅礦呢?古人智慧讓現代人折服

2020-11-23 有故事的淡淡

歷史並沒有真正的科學價值,它的唯一目的乃是教育別人。——喬治·屈維廉(英)

文章類型|歷史文化

文章字數|1254字,閱讀約3分鐘

在人類發展過程中,工具的使用是早期人類走向智能的代表。其中,工具的使用不斷升級,逐漸成熟,甚至開始做工具。在工具的製造中,逐漸發現銅等金屬物質的存在,既徵服了金屬物質,需要更好的工具,又可以用來製造更好的工具。

我國古人是在不斷的嘗試和使用中,慢慢發明和掌握冶金技術的。人類文明也從鐵器時代進入了青銅時代。生產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文明的發展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那麼,在沒有金屬探測器的情況下,中國古人是如何發現礦區的,又是如何開採出來的呢?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青銅器在商代就已經有了很好的使用和製作。這意味著,在商代之前,中國古人就已經發現了銅的存在。當時,他們能依靠的,就是一代一代積累經驗,把握規律,找到礦區規律。後來,在政權出現後,他們開始設置職業化的官員,從而更好地發展和傳承了相關的專業知識。

關於採礦內容的記載,在我國的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是《管子地書篇》,距今約2650年。書中記載了3000多年前商代之前黃帝與大臣薄高的對話:「上有丹沙,下有黃金;上有慈悲石,下有銅金;上有陵石,下有鉛錫紫銅;上有赭石,下有鐵。

從這段對話中可以看出,在黃帝時期,各個礦區的分布規律已經整理得很好,論述得很科學。在沒有地質儀器的古代時期,是前人非常令人印象深刻的智慧。

在小說《鬼吹燈》中,提到「摸金校尉」等盜墓賊,以及這些人「分金定孔」的技能,其實是地質學的一種特殊應用。通過識別山川分布,可以了解地下墓葬的位置。除了這些盜墓賊,普通的採礦工作其實是由人的經驗和不斷的實踐決定的

所以,唐代詩人楊俊松在《搖龍經》中提到:「門鎖千把,有王侯將相居於此。「當然,在歷史的進程中,隨著王朝的建立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很多專業書籍開始出現。

《本草綱目》引《本草綱目》,屈大均《廣東新語》引《始行集》,宋寇宗釋《本草演義》:都有對各種金屬物質的描述,尤其是綜合的《天工開物》細分門類,幾乎整理了所有金屬物質。

在尋找礦區的各種方式中,有一種方式比較特殊,那就是通過地面上的植物。地面上任何帶有藍色或紫色的奇特植物,多半是銅礦的遺址。

銅影響了該植物的生長和間接形成。一些聰明的古人記錄了這一特徵。經過多次嘗試,果然如此。這種植物也叫銅草花。當古人著手尋找銅礦時,他們的目標就是找到這種植物。這些方法雖然簡單,但找銅極為準確,絲毫不屬於現代設備。

不過,要確定你找到的礦是不是「真的」,還需要做一些提煉才知道。古代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淘法,《天工開物》中提到:都是抄江,淘金,溜槽法。

然後在正式開挖時,再用唐宋時期的房柱法來支撐礦坑,防止塌陷。以後的朝代將繼續使用它。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採礦工作是非常全面和發達的,不亞於我們現在的採礦工作。在沒有各種現代儀器的情況下,古人展現出的智慧確實讓現代人折服。

這裡是《有故事的淡淡》,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咱們後會有期。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法)

相關焦點

  • 古代沒有金屬探測儀,那用什麼來勘察銅礦?方法雖簡單但精準無比
    我國的古代人民在經過不斷的嘗試和使用中,慢慢發明和掌握冶金技術,人類文明也從鐵器時代邁入青銅時代,生產力得到極大提升,文明發展也得到大力發展。那麼,在沒有金屬探測儀的情況下,我國古代人民是怎麼發現礦區所在,又是怎麼進行開採的呢?
  • 古代沒金屬探測儀,那古人拿什麼來勘察銅礦?方法雖簡單但很精準
    到了商周時期,青銅器就被我們的祖先廣泛的用來製造兵器、禮器、餐具、農具,那麼,沒有化學分析設備,沒有金屬探測儀的古人,是如何來勘測藏在地底下的銅礦的呢?比如四大發明之一火藥,比較成型穩定的火藥是孫思邈發明的,他把這種火藥的煉製方法叫做硫磺伏火法,為什麼孫思邈會去研究火藥呢? 因為中醫的最高追求——煉製仙丹。相傳神農氏的時候可以煉製延年益壽的仙丹,不過等到後世基本就沒有流傳下來了,但是人們對於煉丹還是有著不懈的追求,於是在煉丹的過程當中煉出了許多非常重要的副產品,火藥就是其中的一種。
  • 老祖宗的智慧讓人折服
    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還是會被老祖宗的智慧所折服,比如逆天的兵馬俑工程、古代水利修建明珠—靈渠,國際釋教藝術地—敦煌莫高窟等,今天我們也舉一個貼近生活的例子來展現古人的智慧,被狗咬了以後古人是這麼處理的。
  • 古代將軍的「看雲識天氣」,古人的智慧令人折服!
    在古代的時候,古人可不像現在一樣可以收聽天氣預報來獲知未來的天氣狀況。但是在當時,人們不管是日常出行,還是下地耕作,都要受到不少天氣的影響。這時候,聰明的古人已經憑藉著他們自己長期以來對天氣的觀察,總結出了一套準確率頗高的預測天氣的方法,並且還把這套方法運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去了。這便是今日小編要聊的古代將軍的「看雲識天氣」,有些現象如今用科學都解釋不了。大家可別覺得這是小編信口胡謅的,小編這麼說當然是有真憑實據的。早在唐朝就有文獻記載,當時人們的「觀天法」。
  • 古代沒染髮劑,她們是如何把白髮變烏黑亮麗的?古人智慧讓人折服
    隨著新事物的湧入,中國人看慣了自己的黑髮,想把頭髮染成黑色以外的地方,就去髮廊或是家裡用染髮膏染髮。染髮膏是現代的化學物品,古人是不是就永遠染不起頭髮了呢?其實,古人也可以染髮,而且早在2000多年前,王莽就開始染髮。
  • 古代的十二個時辰分別說明了什麼?古人的智慧真是不簡單
    但是,在中國古代,時間記錄是以十二個時辰記錄的,依次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個地支來記錄十二時辰。根據當前的時間系統,大約是兩個小時對應一個時辰。那麼,古人和現代人記錄時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現在的二十四小時,它的作用只是記錄時間。古代人的十二個小時不僅具有記錄時間的功能,而且還具有文化承載的作用,這被當今大多數人所忽略了。下面讓我們看一下這十二個時辰的不同含義。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都用什麼工具來分辨一天中不同的時間
    更夫是如何知道幾點打更的呢?得益於他們的計時工具,大多是滴漏和線香。除了通過滴漏、燃香等來計時,古人還發明了日晷、圭表、水運渾動儀、水運儀象臺等。這些計時器相輔相成,與時俱進,為古人提供更為準確的時間。
  • 現代人用望遠鏡才能看清月亮,為什麼古人用肉眼就能看清月球表面?
    古時候關於月亮,就已經有了很多的傳說,還有很多詩人寫了很多關於月亮的詩句;另外專家在一些古籍上面也發現,其實早在古代,古人們就已經知道月球表面有一些坑坑窪窪的,而現代人呢,我們要想看清楚月球表面,必須要藉助於天文望遠鏡才可以,這是為什麼呢?為什麼古人用肉眼就能看到呢?
  • 古代沒有電,古人晚上都做些什麼?難道一天黑就睡覺?
    然而在古代時期,人們的照明方式多半都是用火光照明,畢竟古代時期沒有電。那麼這時候也就引發出了另一個思考,古代人夜晚沒有電,那麼古人難道是一到天黑時,就必須要睡覺嗎?其實古人也有古人的智慧,他們可以從眾人的智慧當中,提取一些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生活的亮點出來,也就形成了「古人要比現代人所想像的更快活」的現象。
  • 在沒有漢語拼音的古代,古人這麼學習漢字,網友驚呼古人智慧
    漢語拼音的發明直接促進了中國漢字的發展進程,但是在中國的古代沒有漢語拼音的時候,古人是怎麼通過學習認識漢字的呢?而且老師是怎麼教學生識字?難道僅僅是憑藉直接看嗎?其實古人在就發明了一套完整的方法來傳播文化,真是敬佩古人的智慧直接上個最簡單的,保證一看就懂:1、當:都郎切——d(u)+(l)ang=dang;2、東:德紅切——d(e)+(h)ong=dong;3、公:古紅切——G(u)+(h)ong=hong;以上的三個例子都是取第一個字A的聲母,取第二個字B的韻母,把這幾個字重複快讀,你就會發現它能產生拼音的效果
  • 我國古代到底有沒有膠水?古代人是用什麼來代替膠水的呢?
    大家都知道,在我們的日產生活中,膠水在我們的生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地位,小到鉛筆這樣的小東西,大到汽車這樣的大物件,都是離不開膠水的,那麼在今天我們普遍達成的一個共識之後,就是古代的人往往在一些我們不太了解的項目上有著影響今天的成就,那麼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有沒有膠水這樣的東西呢?
  • 兵馬俑這麼高大,古人真比現代人高嗎?
    以前聽評書或者聽老人說,古代某某名將或者大俠,往往身高八尺甚至丈二;之後也經常有人說古人多高如何;然後隨著兵馬俑的發掘,加上網上一些資料,比如西歐冰川期的克羅馬農人身高184,河南發現8000年前體型巨大的人骨等等。網上往往有很多古人比現代人高,現代人相比古人變矮了,或者說中國現代人相比古人變矮了的說法。那麼古人真的比現代人高嗎?
  • 古代人通過什麼來測量時間?古代智慧的結晶
    我們知道在古代,時間也是非常重要的,皇帝規定什麼時間上朝,大臣就必須要按時上朝。那麼,在古代科技不發達的時候,人們是通過什麼來計算時間的呢?中國是世界歷史上最先懂得計時國家,在商朝的後期,中國就已經開始將一天的時間進行劃分,當時出現將晝夜分為100等分的百刻計時制,之後一直使用百刻計時制,直到清朝才被廢除。
  • 在沒有暖氣的古代,古人是如何過冬的?
    現代人不僅有暖氣、空調、電熱毯 還有鍋爐、熱帖、暖寶寶 等等諸多禦寒的「法寶」 可是 在咱們偉大的中國已有的5000年歷史, 那還沒有發明空調的4000多年裡,
  • 歷代古人會用哪些方法在夜晚照明取光呢?宋代的可節省一半能源
    靜心留意四周的生活,在瞬息萬變的當代,似乎在任何地方都很難忍受沒有電的時刻,世界仿佛靜止,人也失去了前進的方向般焦躁不安。電給現代人帶來不少便利,同時也推動經濟的高速發展,那麼在古代呢?古人究竟是如何度過漆黑一片的夜晚呢?
  • 古代沒有「拼音」,古人如何「識字」?這法子,厲害了!
    古人的智慧到底有多厲害?今天我們又領教了「一招」!大家都知道,在中國古代是沒有漢語拼音的,不止是很早以前沒有,就連清朝都沒有!也就是說,在中國長達5000年的文明裡,雖然有漢字存在,卻一直沒有拼音,那麼古人是如何「識字」的?並且還能寫出那麼多膾炙人口的詩句。
  • 古埃及建金字塔時,我們的祖先在忙什麼?古人的智慧難以想像
    反觀古代,卻是清一色的馬車,燈籠,和紙張竹簡。這類巨大的反差往往會給人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現代人智慧較古代人更高,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先不說時代的局限性,單說我能享受到的科技成果,就是由前人一步一鑽研出來的。除此之外,古人的建築智慧也讓人難以想像,最顯著的例子便是古埃及金字塔。
  • 沒有鐘錶、手機的古代,古人是如何看時間的?
    就拿看時間來說,我們想要知道它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什麼手錶啊,手機啊,電腦啊,都可以準確的告訴我們時間,但是在古代呢,古人是怎麼知道時間的呢?今天,作者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的計時方法,看看有哪些驚嘆到了你?太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太陽可以說是一種最簡單、最原始的看時間方式了,這也形成了古時候人們的勞作規律。
  • 古代兵器長槍的槍桿是用啥做的?絕非一根木頭,古人智慧精妙
    古代兵器長槍的槍桿是用啥做的?絕非一根木頭,古人智慧精妙中國功夫享譽中外,被世人所讚嘆。中國是武術之國,會功夫的大師更是數不勝數。中國的功夫大師功力了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就沒有他們不會用的兵器。中國古代冷兵器的種類繁多,弓、弩、槍、刀、劍等等。
  • 復原古代儀象,汲取智慧源泉
    由國家天文臺、中國科學院自然史研究所、清華大學等專家組成的驗收鑑定委員會認為復原儀器穩定可靠,運轉良好,使現代人離這一失傳近千年的古代天文儀器更近一步。實際上,對水運渾象儀的復原始於上世紀50年代,這並不是它第一次被復原。水運渾象儀為何吸引了現代人長久的關注?它背後的科學意義又是什麼?   水運渾象儀長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