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成語叫「文如其人」,意思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在西方有句諺語「人如其食」,這是什麼意思,咋聽起來有點不知所云。其實就是說,你的飲食習慣不但能決定你身體是否健康,還能決定你的人格魅力,甚至影響你的後代。不僅我們的所飲所食會影響後代的基因,我們的身體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受到我們父輩、祖父輩的飲食影響。
在世界各地,成千上萬的表觀遺傳學研究者搜集了大量的證據來告訴人們:大多數人的疾病並非源於遺傳的基因突變,而是源於迫使正常基因表現糟糕的有害外部因素,這些外部因素可能驅使基因進行非正常的開啟或關閉。正因為這樣,曾經健康的基因可能會在某個時候表現得很糟糕。
儘管某些細節無法進行科學解釋,但關鍵問題很清楚,那就是我們可以管理自己的基因健康。基因健康的理念也非常簡單,即如果沒有幹擾,基因運作就沒問題。幹擾基因運作的外力有兩種:毒素和營養失衡。毒素是指我們可能食用、飲用或吸入體內的有害化合物,甚至在我們壓力過大時,體內也會產生毒素。營養失衡通常源於維生素、礦物質、脂肪酸或其他細胞存活所需原材料的缺失。你也許無法決定空氣的質量,也不能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辭職,但你可以掌控管理基因的最強因素——食物。
「嬰兒定製」的想法並不是現代人的創意。古時候人們就已經對嬰兒進行「設計定製」了。當然,他們定製的目標不是眼睛的形狀或頭髮的顏色,而是更加實用,即生出健康、聰明、開心的寶寶。他們採取的手段也不是什麼高科技,他們使用的方法是純生物的,與他們自己的常識、智慧和細微的觀察相結合。
他們不會像現代人一樣隨意進行生育,因為下一代的健康與否直接關係到群體的生死存亡。通過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他們發現如果備孕夫婦的飲食中缺失某些食物,就會生出不健康的孩子。他們還知道哪些食物能夠緩解產婦分娩的痛苦,有助於生出性情更好、頭腦更聰明的孩子,這些孩子未來會茁壯成長,很少生病。他們還會把這些知識傳遞下去。如果沒有這種營養學方面的智慧,自視為地球上的優勢物種的人類將沒有機會生存至今。
有研究表明,孕婦堅持吃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比如三文魚、鯡魚和沙丁魚),往往會生出更聰明的嬰兒。孕婦一周吃兩次或更多次魚的女性,生的孩子認知評分最高。這種飲食方式,我們就可以改變我們下一代的基因。我們可以不局限在智商一方面,可以從多方面改變你的天使寶寶,讓他們更優秀。但需要強調的是,提倡吃自然的食品,儘量不吃人工營養素。
如果你能及早開始規劃,你的基因代謝就會足夠強大,這樣一來,你的孩子真正贏在了起跑線上。
如果你想讓你的基因更健康,就需要獲取攜帶優良化學信息的食物。我們之所以生病,是因為基因長期缺乏某種東西。通過補充優化基因表達的營養物質,就有可能消除基因的不良表現,並藉此消除幾乎所有已知的疾病。無論你天生擁有怎樣的基因,你都可以通過合理膳食重組基因、遠離癌症、抵禦衰老、預防痴呆、控制新陳代謝、控制情緒、控制體重等等。在之前文章中多次提到的雞蛋(膽固醇)、優質脂肪、蛋白質等都是我們人體基因健康所必需營養物質。因為它們富含人體必需的脂肪酸、卵磷脂、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B。而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的飲食引發了許多現代疾病,結果卻讓膽固醇來背鍋。
抽菸致癌,是外界因素驅使基因進行非正常的開啟或關閉,使基因變得異常糟糕的最好例子。吸菸和肺癌的關係非常明確。90%的肺癌都和吸菸有關,如果沒有香菸,肺癌會是一種罕見癌症。事實上,香菸裡有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其中93種是明確有毒物質,78種是明確致癌物。這些有毒物質可以通過不同的機制,最終導致細胞基因異常最終轉化為癌症。
採用傳統的膳食營養模式修復受損的基因。似乎每天都會有新的研究結果出現,向人們證實某種維生素、礦物質或抗氧化劑對預防某種疾病的好處。所有這些研究都傳達了一個強烈的信息,醫生仍然低估了營養對於鞏固健康和治癒疾病的積極意義。而人們憑直覺就知道這一點,這也是食療保健品和營養品銷量極佳的原因。遺憾的是,這些研究人員很少提及這個問題:人造維生素及膠囊裝的粉末狀抗氧化產品並不像天然的那麼有效,甚至連接近都談不上。況且它們還有可能對人體有害,所以更好的選擇自然是從食物中攝取豐富的營養。
幸運的是,事情還有轉機,對你來說也一樣。感謝基因響應的可塑性,讓我們可以改善基因狀態,重建基因財富。如果你曾忘記給你的綠植澆水,親眼看見它的葉片打蔫、顏色變黃,你就會明白恰當的呵護和滋養具有神奇的修復效果。這一點同樣適用於我們的基因和表觀遺傳編程,使我們可以從中受益,比如增進健康,體脂比趨於正常,緩解慢性疾病症狀,延緩衰老,等等。
現在,我們從小就把食物當作豐富的養分、熱量的來源和預防疾病的維生素載體,甚至只是為了不餓。相比之下,古人則會把食物當作神聖的東西,把吃飯看作神聖的行為。他們的頌歌和祈禱反映了這樣的信仰:通過攝入食物,我們與偉大神聖、相互聯繫的萬物緊密相關。表觀遺傳學證實了這種直覺的正確性。我們的基因做出日常反應的依據是:從我們所吃食物中獲取的化學信息,植根於食物本身和食材原產地(可能是一塊土地,也可能是一片海域)的相關信息。
從這種意義上講,食物絕非養分那麼簡單,它更像一種攜帶外界信息的語言。這些信息會重組基因,要麼使它們更好,要麼使它們更糟。事實上,你吃下的每一口食物都會對你的基因產生微妙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