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測火星為何各國都選擇最強運載火箭?

2020-08-23 太空精釀

運載火箭是人類擺脫地球引力的起點,也是整個人類航天最為重要的基礎,它的能力往往決定一個國家航天能力的上限。火箭的本質是能量轉化的工具:將推進劑中蘊藏的化學能,轉化為火箭和有效載荷的動能,尤其是有效載荷最終的動能/速度。

牛頓(左)和克卜勒(右)等奠定了航天探索的軌道動力學理論基礎

牛頓、克卜勒等先驅為我們推演出了萬有引力、天體運行規律等理論,奠定了人類航天的重要基礎。其中,開展航天探測的一個重要指標是速度,也因而出現了宇宙速度的概念,因星球而異。對地球而言,人類航天經常要面對的是三大宇宙速度。

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這個速度可以用生活經驗方便解釋:如果你把石子扔得越快,它就需要更長時間才會落到地上,也會飛得更遠。那麼,假如它的速度足夠快,而地球本身又是圓的,就會「永遠在往下落,永遠無法落到地球上」。如果這一切發生在地球表面,速度是至少7.9千米/秒。

三大宇宙速度是人類航天探測的三道鴻溝

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第一宇宙速度的目標是穩定環繞地球,但太空飛行器依然會被地球引力牢牢束縛著。如果想徹底擺脫地球的影響,哪怕最次也是逃離到無限遠的地方速度趨近0,但至少不會返回地球,這是第二宇宙速度,又叫逃逸速度。太空飛行器一般是先實現第一宇宙速度,環繞地球,再變軌進一步加速。

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擺脫了地球之後,太空飛行器才會明白誰才是太陽系真正的霸主:太陽!地球雖然很重,但太陽質量相當於地球的33萬倍,是整個太陽系99.9%的質量所在,它的引力困住了所有圍繞它運動的行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星際分子雲等。如果擺脫它,以太陽為參考在地球附近需要達到42.1千米/秒。即便地球賜予了龐大的慣性(29.8千米/秒),依然需要16.7千米/秒的額外相對地球速度。飛出太陽系的星際使者都需要靠木星等其他行星引力助推才能逃離。

第四宇宙速度:超過525千米/秒,還是基於人類已經了解到的銀河系計算而來。這個速度對目前的人類航天而言幾乎毫無意義,因為人類目前連逃離太陽都是奢望。例如,新視野號是罕見的實現了出發時就達到第三宇宙速度的人類星際使者,但代價是宇宙神系列最強的V-551火箭(重達569噸)全力推送僅重478千克的它。

「冥王星使者」新視野號發射是典型的「大馬拉小車」©️NASA

綜上,太空飛行器的火星探測之旅,至少需要完全克服地球引力,超過第二宇宙速度。但它不需要達到第三宇宙速度完全克服太陽引力,只需在抵達火星之前別被太陽給「拽」回來即可,抵達時火星引力會將它「收入懷抱」。但總體上,探測火星的火箭已經要求極高,基本都是各國最為強力的火箭系列。即便如此,有效載荷佔火箭總體質量的比例都在1%以下,這是人類航天夢想的巨大代價。

近期世界各國火星探測任務的主力火箭

在實戰中,為徵服火星,世界各航天大國都拿出了自己的火箭王牌力量。俄羅斯使用過質子K、質子M、天頂、聯盟FG,還都需要帶上各自的上面級。美國使用過泰坦3、德爾塔2和宇宙神5等系列,印度使用PSLV,日本使用H-IIA,商業航天太空探索科技公司也用獵鷹重型火箭發射過實驗載荷到火星軌道。中國也不例外,近期要使用長徵系列最強的長徵5號火箭實施火星探測發射任務。

即便如此,火箭只是探測器逃離地球的起步,後續的探測火星依然非常艱難,人類從1960年代起進行了近50次探測,成功率僅為一半左右,人類仍需不斷努力!


(本文已首發國家航天局官網)

相關焦點

  • 各國都在探測火星,為何俄羅斯背道而馳,選擇了不起眼的木衛四?
    萬事如意各國都在探測火星,為何俄羅斯背道而馳,選擇了不起眼的木衛四?目前航天領域成為了各國發展的重點,誰能奪得頭籌,誰就能在國際上佔據更多的話語權。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火星脫穎而出,它極有可能會成為人類的下一個家園,因為在這顆星球上,擁有與地球極為相似的環境。
  •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
    為何「探火」任務要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新華社記者胡喆、王琳琳、周旋17日,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完成技術區總裝測試工作後,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7月下旬到8月上旬擇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作為目前我國現役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被親切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此次將迎來它的第四次發射。那麼,為什麼說「探火」任務非「胖五」莫屬?
  • 「天問一號」劍指長空,為何各國近期都扎堆火星?事情並不簡單!
    7月22日,天問一號1:1著陸平臺和火星車正式對外發布,長徵5號運載火箭將搭載中國首次自主研發的火星探測器,於近期正式開啟火星探測任務。作為我國行星探測階段的首次任務,此次發射將開啟我國深空探測領域全新的裡程碑。
  • 火星探測究竟有多難?
    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屬於中國人的火星探測之旅。「儘管人類對火星嚮往已久,但火星探測並非易事。」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火星被稱為人類探測器的「墳場」。幾十年來,火星探測成功率不到50%。「蘇聯在1960-1988年間進行了近20次探測任務,但沒有一次取得完全成功。
  • 火星探測究竟有多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今天,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屬於中國人的火星探測之旅。「儘管人類對火星嚮往已久,但火星探測並非易事。」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採訪時說,火星被稱為人類探測器的「墳場」。
  • 中國的「天問」,海外的「希望」「毅力」······各國為何扎堆探索火星?
    我們對於耳熟能詳的老鄰居——火星,其實知之甚少。7月23日12時41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167秒後,成功將天問一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火星探測之旅,邁出了中國行星探測第一步。
  • 首次火星探測對中國航天意味著什麼?
    「天問一號」發射升空 來源:@新華視點2020年是中國火星探測元年。萬眾期待下,天問一號順利升空,將為中國打開火星之門,使我們真正進入深空、走近火星。登陸火星有多難?各國又為何「扎堆」去火星?大家口中所說的「恐怖7分鐘」又是怎麼回事呢?小編將為你一一解惑。登陸火星有多難?
  • 阿聯希望號火星探測,耗資2億美元左右
    因為這次任務需要進入火星轉移軌道,發射時速必須達到34000公裡/小時,所以發射商日本三菱重工動用該國現役最強火箭H-2A型作為運載火箭,部署發射質量達1.35噸重的希望號火星軌道探測器。 這次發射地點位於日本最大發射主場——種子島航天中心。發射時間鎖定東京時間7月20日6:58,正值種子島當地日出後半小時。
  • 我國於今日開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為何世界各國熱衷探索火星?
    也許有人會問了,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這麼嚴重,消耗了國庫這麼多的財政支出為什麼不等今年過後緩解財政支出後再開啟探索火星計劃呢?其實這跟火星的窗口期有關,火星的窗口期兩年一次。每隔兩年,全球都會迎來一次火星探測的小高潮。
  • 中國拉開火星探測序幕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踏上「天問」之旅,中國人與火星的距離從未如此之近。 隨著火星探測序幕拉開,「天問一號」將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對火星「環繞、著陸、巡視」三大目標,獲取火星探測科學數據,邁出我國行星探測的第一步。
  • 「胖五」送「天問」,為何火星探測只能依靠長徵五號?
    新京報快訊(記者 倪偉 通訊員 姜哲)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經過約2180秒的飛行後,成功將執行我國首次火星任務的探測器——「天問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長徵五號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最高、體積最大、運載能力最強的火箭。
  • 為什麼中國、美國、阿聯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任務?
    為什麼都選擇2020年進行火星探測呢?我們都應該明確的一點是,火箭並不是隨便決定好一個時間就可以隨便上空發射的。有的火箭發射甚至要精確到天、時、分、秒,必須要做到分秒不差,才能確保火箭的安全升空以及探測器順利、安全地進入軌道。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而又因為地球和火星都在圍繞太陽運轉,兩者的相對位置不斷變化,所以當它們距離最近時,即太陽、地球和火星同處一條直線上,此時發射探測器更加「經濟」。地球與火星的這個會合周期是 26 個月,所以每 26 個月會出現一次「寶貴」的火星探測發射窗口期。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第二步是初期探測,包括載人環火軌道探測、載人火星著陸探測、火星基地建設。第三步是航班化探測,包括大規模地火運輸艦隊、大規模開發與利用、地火經濟圈全面形成。
  •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未來載人火星探測構想分3步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作主旨報告9月18日,2020年中國航天大會在福建省福州市召開。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王小軍在作主旨報告時提到了未來載人火星探測的構想,「我們設想未來載人火星探測分成3步」。第一步是機器人探測,包括火星採樣返回、火星基地選址考察、原位資源利用系統建設。
  • 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
    最近,阿聯「希望」號、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美國「毅力」號火星車先後升空。多國紛紛抓住今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這一「發射窗口」,全球火星探測又掀新高潮。太空飛行器的發射窗口是指適合運載火箭發射的一個時間範圍。
  • 中國「天問一號」即將發射,2020火星年,圍觀各國火星探測計劃!
    幾乎就在人類剛剛有能力掙脫地球引力飛向太空的時候,第一個火星探測器也開始了它的旅程。雖然最早期的探測器幾乎都失敗了,但火星探測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不斷前進。 60年代 火星探測起步於 60 年代美蘇的「太空競賽」。
  • 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你了解多少?
    我國的「天問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的目標是環繞並探測火星。天問一號這個名稱由何而來?何時發射?在哪裡發射?下面為你一一解答。2020年的&34;火星探測任務將完成火星環繞、著陸和巡視探測三大任務。天問一號預定於今年7月和8月間擇機發射,2021年2月開始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 火星探測首戰告捷:日本H-2A火箭搭載阿聯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
    3.H-2A火箭 H-2A系列火箭是由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領導,三菱重工牽頭研發和製造的日本主力運載火箭。雖然筆者對於阿聯為何忽略美國而選擇性價比不高的日本火箭(H-2A火箭發射價格約9000萬美元)仍存疑慮,但是阿聯本身具有「土豪」屬性,在資金方面應該不做最主要考慮。
  • 綜述:深空探測 世界各國放眼「星辰大海」
    目前的探測活動通過三種途徑進行:藉助地面和太空軌道上的觀測設備觀測深空天體,以無人探測飛船、登陸器等抵近考察,以及太空人登陸天體。 從全球深空探測的現狀看,月球和火星是世界各國首要的探測目標,依靠無人飛船、著陸車等裝置獲取月球和火星表面的氣候和地質資料,為本世紀30年代至50年代間太空人登陸火星計劃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