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10大工程,至少領先了世界幾千年?

2020-12-05 百度百科

從古代開始,中華民族的祖先的創新與勞動力就與眾不同,創造了一批讓世人驚嘆的偉大建築,所以看了它們,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好好熱愛自己的祖國呢。

襄陽護城河

亞洲最寬的人工護城河

天下護城河,以襄陽護城河寬度為最。據史料記載,早在宋代,襄陽護城河的平均寬度就超過了180米,最寬處達到250餘米,也正因為有護城河的庇護,襄陽城聲名顯赫,被稱為華夏第一城池。

軌路

世界最早的鐵路系統

兩千年來,我們一直認為秦始皇帝的車同軌是指的車轍寬度相同,但是,在今天河南山區裡發現的秦軌路,卻對這種說法提出了一個疑問。秦軌路的原理和現代鐵路相似,而且還是複線的,只不過它不是用蒸氣機車牽引的火車,而是用馬力拉動的馬車。

都江堰

世界年代最久且仍在使用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兩千多年來一直發揮著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從人、沃野千裡的"天府之國",至今灌區已達30餘縣市、面積近千萬畝,是全世界迄今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無壩引水為特徵的宏大水利工程。

樂山大佛

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開鑿於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於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位於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雲寺側,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海龍囤遺址

中國歷史最久的軍事城堡

海龍囤遺址位於中國貴州省遵義市匯川區高坪鎮白沙村龍巖山,是中國已發現的歷史最久、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海龍囤遺址始建於唐朝,擴建於南宋及明朝,之後焚毀於明朝。

坎兒井

中國最古老的灌溉系統

坎兒井與萬裡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裡。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衝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京杭大運河

世界最長的人工運河

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裡程最長、工程最大的古代運河,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與長城、坎兒井並稱為中國古代的三項偉大工程,並且使用至今,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工程,是中國文化地位的象徵之一。

長城

世界最長的軍事防禦工程

萬裡長城,是我國古代的軍事性工程。長城始建於周朝。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是最早的關於長城的典故。

故宮

世界最大規模的宮殿建築群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宮殿型建築。北京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宮,兩代24位皇帝在此處理政務和生活起居的地方。它是漢族宮殿建築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築傑作。

秦始皇陵

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寢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陵園,其巨大的規模、豐富的陪葬物居歷代帝王陵墓之首。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它們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巧奪天工的藝術才能。

作者:新人奈落

相關焦點

  • 中國古代文明是不是一直都領先於世界?
    雖說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但是怎麼說呢,如果要說中國古代文明一直領先於世界,這個說法其實是很片面的。無論是開始時間上,還是到了人類史後期,中國古代文明都有落後於世界的時候,所以不能一概而論。不過綜合來說,中國古代文明還是相對很有優越性的。
  • 中國古代的高科技:影響世界的煉鋼術、大型水利工程
    其實在中國古代除了造紙術、火藥、指南針、印刷術等偉大發明處,中國還有煉鋼術、水利工程的兩項技術中改變中國歷史的光輝歷史。這是迄今為止我們見到的中國最早的鋼製實物。說明了中國人在春秋晚期起就有煉鋼生產了,煉鋼生產在中國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鋼的國家,早在漢匈戰爭的時期,中國人就用鋼鐵鑄造的武器贏得了得優勢。首先是漢文帝年代的冶鐵技術,早就被公認為中華文明的強大招牌,春秋戰國年間,就首創生鐵鑄造技術,鼓風高爐等設備更全球領先。
  • 中國領先世界世界的量子通訊技術有多厲害?領先世界15年!
    早前,量子信息科學研究方面一直都是歐美各國處於領先地位,隨著中國科技的不斷進步,近年來量子通訊領域的關鍵突破都發生在中國;2016年是我國量子通訊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的一天,我國研發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成功,這也譜寫了中國歷史上的一刻!連美國人看傻眼了!
  • 中國又一技術驚豔世界!至少領先歐美60年,歐美:佩服佩服
    此次我國該技術驚豔世界,而且至少領先歐美60年的時間。 至少領先美國和歐洲60年隨著我國在這項技術上的突破,讓我們國家至少領先歐洲和美國60年,而且這不是誇張。看到中國該技術之後,歐美表示:佩服佩服。
  • 比人類科技領先10億年的外星文明什麼樣?或許人類都是「試驗品」
    不過,我們都知道在人類出現之前,地球上曾經存在過很多生物的,比方說恐龍,出現在至今2.1億年之前,一直到6500萬年前,伴隨著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消失。恐龍存在的時間將近1.6億年,這讓人類的進化史與恐龍相比,連個零頭都算不上。
  • 古代中國科技領先於西方,到最後落寞,我們缺少了什麼?
    擁有幾千年悠久文化底蘊、曾經創造出四大發明的近代中國為何沒有誕生出科學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古代中國無科學的原因分析。對於古代中國為何沒有出現科學,很多專家其實是存疑的,因為事實上&34;、四大發明至少證明了中國曾經還是具有先進科學技術的,而為何沒有如西方國家這樣形成完備的科學體系和取得科技的長足發展,主要有多方面的原因。
  • 中國古代真正領先世界的先進技術,你可能會覺得完全就是神話!
    今天要講一個中國古代真正領先全球的技術。你可能很難想像,除了四大發明,中國古代還有什麼技術是全球領先的的。不像那些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在中國古代內陸的四川,人們是如何取得這種維持生命所需的重要食品補充劑和防腐劑的呢?這就是我今天提到的技術——鑽井。
  •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 科技日報記者 何星輝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一個人和他的22年「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南仁東說這話的時候是1993年。
  • 中國古代的天文成就居然比國外領先這麼多
    我國古代的天文成就在歷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你知道當時古代的天文成就有多厲害嗎?一、天象記錄公元前28年在西漢時期,是目前世界公認最早的太陽黑子記錄。記錄在《漢書·五行志》中。而歐洲進入黑子最早的一次是公元807年,比世界公認的中國紀錄晚800多年。我們國家黑子的記錄十分豐富,許多國外科學家根據我國黑子的記錄,做出了十分重大的科學研究。我國對於彗星的最早記錄在公元前1034年,並且世界公認的最早一次哈雷彗星記錄是公元前613年。而歐洲最早記錄慧星和哈雷彗星分別比中國晚了1000多年和670多年。
  • 高次方程、極限等,你所以為的西方數學,中國古代早已領先世界
    殊不知中國古代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是一直領先於世界的。一、十進位值制有關文獻記載:1. 史載「黃帝為法,數有十等」。2. 商代甲骨文中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百、千、萬等13個數字計數。3.《尚書》中記載每見「億兆」「兆民」(十萬為億,百億為兆)之文。
  • 中國有哪些技術世界一流?我國領先世界的那些科學技術
    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而且在某些技術領域已經逐漸領先世界。下面就和大家討論一下中國領先世界的幾大頂尖技術。雷射器二、雷射技術有一種說法,我國的雷射技術領先世界10-15年。雷射技術的關鍵材料氟代硼鈹酸鉀晶體(KBBF),我國90年代研發成功,2009年宣布停止出口,這是中國在高科技領域少有的能對美國實施封鎖的核心技術。
  • 世界最古老的吹奏樂器:它誕生於中國,重現華夏文明幾千年前盛況
    河南是一個傳統文化大省,這裡積澱著華夏幾千年的歷史文明,它也靜觀著萬物歷經千年的演變之旅。比如這裡有一處最為古老的新石器文化遺址:賈湖遺址,將八九千年前淮河流域的文化盛況,再一次展現在世人面前。隨著賈湖古笛的問世,人們對於最早笛子歷史的認知徹底改變,那只能夠吹出五聲階,跨越了幾千年世紀變遷之後的中國賈湖古笛,是現存於世最早的笛子樂器實物,它也是全世界內最早的可吹奏樂器。賈湖骨笛在改寫中國歷史的同時,它也改寫著世界音樂史,它在世界史上都掀起了一股至今未能平息的巨浪。
  • 科技前沿|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最終,中國天眼開了「眼」,他卻永遠閉上了眼。令人欣慰的是,無論是在調試期間,還是正式投入運行,中國天眼的表現沒有讓人失望。而今,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接力呵護中國天眼,讓其表現越來越亮眼。一個人和他的22年「別人都有自己的大設備,我們沒有,我挺想試一試。」南仁東說這話的時候是1993年。
  • 盤點: 中國10大奇蹟工程
    中國人創造了很多工程奇蹟,不論是長城、大運河,還是是紅旗渠、南京長江大橋都是中國的奇蹟工程,現代也有很多奇蹟工程,下面小編為您盤點中國10大奇蹟工程。 NO.1杭州灣跨海大橋 杭州灣跨海大橋是連接長三角的經濟樞紐。
  • 中國天眼:在射電天文領域領先世界20年
    「十三五」成就巡禮本報記者 何星輝是什麼,讓中國在射電天文領域從遠遠落後到領先世界20年?是中國天眼。坐落在貴州省平塘縣大窩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一個妥妥的大國重器。最遠能探測137億光年之外,靈敏度比德國高10倍,比美國高3倍,甚至「你在月球上打電話,這裡能聽得清清楚楚」。為了鑄就這口「大鍋」,天文學家南仁東耗盡了一生心血。最終,中國天眼開了「眼」,他卻永遠閉上了眼。
  • 中國古代領先世界的天文科技成就
    月球背面的大撞擊坑周邊的環形山,被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張衡在太史令任內,融合宇宙觀、天文學與機械的學識技能,貫通於「渾天儀」的製作,完成世界第一部利用水力運轉的「渾天儀」,也稱做「水運渾天儀」、「漏水轉渾天儀」。它是張衡學以經世濟事的具體發揮之一;同時也凝聚了上古中國歷代天文學的成就。古代中國天文科學的成就在中國的神傳文化中,天文科學是很早熟的科學,它和中國的政治思想是一脈相通的。
  • 十年修建世界半數以上大盾構工程 中國水下隧道建造技術達到世界...
    齊魯網10月22日訊中國已經全面掌握了複雜地質、氣候條件下隧道及地下工程成套建造技術與經驗,特別是在水下盾構隧道設計、裝備製造、安全建造等領域達到了世界領先水平。10月21日,記者從在南京舉行的長江中下遊大盾構技術峰會上獲得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
  • 西方強國一直領先?看中國天眼如何實現反領先20年
    早在建國初期我們的科研技術發展一直處於落後的狀態,不過隨著這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科研事業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例如袁隆平,屠呦呦,華羅庚,鄧稼先,鍾南山等傑出的代表人物,這些老一輩的先驅者都曾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付出重大貢獻。同樣我國在射電天文領域遠遠落後西方先進國家,究竟是什麼讓原本落後世界20年瞬間實現了領先世界20年的壯舉?
  • 中國幾千年歷史為什麼科學技術沒有發展?現代人比古人更聰明嗎?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四大文明古國其中就有一個是中國,中國也是現存世界上唯一的文明古國。那麼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為什麼沒有孕育出工業革命呢?反倒是被中國稱之為「紅夷」的西方國家率先實現了工業現代化呢?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中西方古代煉鐵史的比較 中國冶金和社會發展長期領先於西方
    ,所以中國的煉青銅技術在世界上發展到一流。由於礦石有大量的脈石,需要加入石灰石才能把它們熔化,形成爐渣,和鐵分開,所以在技術上又要高一級,也不知道中國古代煉鐵工人是怎麼知道加入石灰石可以形成爐渣的?哪位知道?可不可以告訴大家。最初煉出來的是白口鑄鐵,適宜於鑄造農具,但是中國很快就發展到煉鋼,鋼製兵器在春秋晚年已經出現,產量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