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億年前的螞蟻,有「牙」也有「角」

2020-12-03 中國經濟網

螞蟻是最成功的社會性昆蟲,在現代陸地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螞蟻究竟是如何起源的呢?近幾年,各國學者從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系列的原始螞蟻,專家們發現了遠古螞蟻外形很奇特,它們長著「大牙」,有的頭上還有「角」……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昨天對外公布一項新成果。研究人員結合一枚正在捕食的螞蟻標本,確認了這類原始螞蟻「陷阱-大顎」式的捕食機制,並釐定了該類群的演化歷史。 實習生 孫海瑩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於丹丹

一億年前的螞蟻長什麼樣

一對鐮刀狀大牙,頭上還有一個「角」

螞蟻是目前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起源於約1億年前的白堊紀,曾與恐龍相伴。

在1億年前(晚白堊世)酷熱的歐亞大陸南部,一隻「獨角蟻」正匆匆獨行。它有一對強有力的下顎,像身帶利刃的劍客。不難想像,這位「大俠」曾令多少昆蟲聞風喪膽。突然,它看到了獵物,就在這位大俠張開大嘴咬住獵物的那一瞬間,意外發生了:一大滴松柏類樹木的樹脂從天而降,瞬間將它包裹起來。這隻「獨角蟻」最後的掙紮成為大自然紀錄片中完美的一幀。而琥珀中的身影被定格並保存下來,時至今日仍栩栩如生。

2016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員與法國科研人員在白堊紀琥珀中曾報導了一類「獨角蟻」(屬於黑帝斯蟻)化石。該類螞蟻具有一對鐮刀狀大牙(大顎);其唇基向上延長,在頭上形成一個獨特的「角」。此後,國際多個研究團隊從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近十種獨角蟻。該類螞蟻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它們是如何利用大牙和角進行捕食的?大家一直期待解開這些謎團。

一億年前的螞蟻如何捕食

「角」和「牙」相互配合,快、狠、準

王博研究員告訴記者,該研究團隊對所有黑帝斯蟻頭部進行形態解剖學分析,結合一枚特殊的捕食標本,從形態功能學上確認黑帝斯蟻(包括獨角蟻)採用的「陷阱-大顎」式捕食機制。「我們這篇論文主要涉及到這一類螞蟻是如何演化過來的,以及它的大牙是如何運動的。」

王博說,「獨角蟻」頭上的「角」,可以配合著一起捕獲獵物,這種獨特的捕食方式在其他的螞蟻身上是不存在的。專家說,這種新的捕食方式,也帶動了獨角蟻的演化。

我們可以設想一下「獨角蟻」是如何捕獲獵物的:它的獨角和兩隻下顎構成了一個天然的陷阱,它的絕技就是將一對彎刀般的下顎悄悄靠近獵物下方,那長滿感應毛的長角一旦觸碰到獵物,下顎便迅速抬起,上下運動咬斷獵物。

而當時螞蟻的獵物是什麼呢?專家從琥珀中推測,蟑螂等昆蟲可能就是它的獵物了。

黑帝斯蟻可能是已知最原始的螞蟻類群

「螞蟻是現代社會數量最多、對生態系統有重要作用的動物,對它社會性的研究還誕生了『社會生物學』,對研究人類的社會發展也有啟示。」王博研究員告訴記者,以對於螞蟻的起源、其社會性的起源一直是古生物學家、生物學家和社會學家等感興趣的話題。

據悉,研究團隊建立了化石螞蟻形態學資料庫,並選取了46個滅絕和現生螞蟻的代表類群進行系統發育分析。結果表明,黑帝斯蟻(包括獨角蟻)形成了一個很好的單系類群,可能是已知最原始的螞蟻類群。所有黑帝斯蟻的角是同源的,但「延長的角」在黑帝斯蟻中獨立演化了兩次。

研究團隊進一步選取112個現生和滅絕螞蟻的代表類群進行了形態測度學分析,發現黑帝斯蟻佔據了一個獨特的形態空間,與其他化石和現生螞蟻類群明顯不同,而且獨角蟻不同類群也擁有差異巨大的頭型(包括角和大顎),可能專門捕食不同的獵物。研究發現,獨角蟻的大顎和角共同演化,形成了一套精密的耦合系統。儘管獨角蟻在白堊紀中期十分繁盛,但在白堊紀後期逐漸滅絕,並與其他原始螞蟻一起被更進步的現代螞蟻類群取代。

來源:揚子晚報

相關焦點

  • 一億年前的螞蟻戰鬥力爆表,滅絕原因卻讓人深思
    但是你見過長著現代螞蟻的身體,卻有著一對鐮刀狀的大牙,嘴部往頭上延伸,形成一個獨特的「角」的螞蟻嗎?這就是生活在一億年前的獨角蟻。2016年,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博研究員與法國科研人員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類獨角蟻(屬於黑帝斯蟻)化石。其形態在已知螞蟻之中是最為特別的,在其它螞蟻中都沒有發現過的。
  • 一億年前的螞蟻長啥樣?「獨角」、大顎、自帶「陷阱」捕食
    一億年前的螞蟻長什麼樣?它們如何捕食、又如何演化?近期,一項關於黑帝斯蟻的捕食機制及演化歷史的研究在線發表在《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揭曉了上述謎團。中法美三國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確定了黑帝斯蟻的「陷阱-大顎」式(trap-jaw)捕食機制。
  • 一億年前的螞蟻竟然長這樣!
    本文來源:江蘇新聞呢(ID:jstvjsxw)轉載已獲授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螞蟻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一直是科學界的熱點課題
  • 一億年前的螞蟻長什麼樣?科學家把它3D列印出來了
    北京時間2020年8月6日晚,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螞蟻在現代陸地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長期以來,學術界普遍認為早期螞蟻的形態和生態較為單一。該類螞蟻具有一對鐮刀狀大牙(大顎);其唇基向上延長,在頭上形成一個獨特的「角」。此後,國際多個研究團隊從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近十種獨角蟻,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該類螞蟻是如何演化出來的?它們是如何利用大牙和角進行捕食的?這些問題一直是大家期待解開的謎團。
  • 獨角鯨的角竟然不是「角」而是牙!
    那我也要去弄一根回來問題是,去哪兒找這種「獨角獸的角」呢?這個秘密被保存了多年。其實在15世紀,探險家們就找獨角獸去了,不過找了很多年,連獨角獸的影子都沒見著。就在探險家探索歐洲西北的航道時,發現了一具獨角鯨的屍體,雖然不是獨角獸,但這些探險家發現,它的角和傳說中獨角獸的角神似。從那時開始,獨角鯨的角就被當成了「獨角獸的角」,被兜售給歐洲的貴族和僧侶。
  • 螞蟻是蜜蜂的親戚?一億五千萬年來螞蟻3種武器的轉變
    螞蟻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昆蟲,也是最成功的社會性昆蟲。螞蟻和各種蜂類一同被歸為膜翅目。沒錯,螞蟻是胡蜂、蜜蜂等各種蜂的親戚,至少在一億五千萬年以前,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這個祖先是一種獨居的葉蜂,葉蜂有一根堅硬的中空產卵管。
  • 一億年前的螞蟻長什麼樣?中外聯合團隊描繪獨角蟻演化歷史
    北京時間2020年8月6日晚,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當代生物學》。螞蟻在現代陸地生態系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長期以來,學術界普遍認為早期螞蟻的形態和生態較為單一。近幾年,各國學者從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系列的原始螞蟻(例如駝蟻、魔蟻),改變了此前對早期螞蟻演化歷史的認識。
  • 科學新發現:一億年前的昆蟲長這樣
    其實早在一億年前,昆蟲界就是一個色彩斑斕的大家族。近日,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團隊,從白堊紀中期琥珀化石中發現了一批具有金屬光澤的小傢伙。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蔡晨陽告訴記者,他們在一塊琥珀裡發現了一個比較罕見的標本,既發現了小峰,還發現了螞蟻,他們同屬於膜翅目。小峰具有一定藍綠色的光澤,螞蟻是比較枯燥的棕色。
  • 「超百科1282」「角牙」是什麼?
    2020-11-25 11:36:00 來源: 娛樂人的天使 舉報   角牙
  • 獨角鯨:獨角獸之角,其實是它的牙
    去掉「角」的獨角鯨和白鯨長得很像,它們都是中型鯨類,體長約4米。都沒有背鰭,以適應在北冰洋的浮冰下遊泳。它們的吻極短,額部高高隆起,裡邊有瓜狀脂肪組織,這是它們的回聲定位器官。它們的頸椎正常接合,而不像多數鯨豚那樣融合,因此它們都是長有脖子的,雖然很短,這點與其他鯨豚不同。獨角鯨體型與人的對比獨角鯨與白鯨最顯著的區別是它的「角」,這其實是它的牙。
  • 一億年前,有群恐龍在哈爾冰「玩耍」
    12 月 25 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對外宣布,他們在黑龍江省哈爾濱依蘭縣發現了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足足有 70 個。據了解,這是黑龍江省報導的第一個大規模早白堊世恐龍足跡點,數量多,保存好,對研究恐龍的演化有重要價值。同時,對進一步探索恐龍行為習性、生活環境,以及恢復該地區古環境和地質時期氣候變化等具有重要意義。
  • 一億年前古囓蟲肚子裡全是花粉
    一億年前,太陽暖暖的,肚子吃得圓滾滾的它,曬著太陽閉目養神。突然,一滴樹脂把它包裹……這隻悠閒的小蟲,被凝固在琥珀裡。  一億年後,帶有小蟲的琥珀,被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黃迪穎和黎巴嫩大學的教授Azar發現,藉助生物顯微鏡,揭開了小蟲的秘密:它是一隻小小「採花賊」,它的肚子裡裝的都是花粉,甚至拉出來的「便便」裡也都是花粉。
  • 一億年後一個新生文明會發現一億年前有人類文明的存在嗎?
    不過最早也就三萬年左右,很明顯不能滿足要求!最早的石器大概出現在300萬年前的非洲,似乎比水泥建築久遠多了!那麼假如運氣好的話,石頭能保存多久呢?很多朋友都認為水泥建築壽命不過70年,其實各位都錯了,高質量的砼框架剪力牆高層住宅平均壽命是300年以上,砼框架多層住宅的平均壽命能達到1000年以上,別墅則能上萬年,有沒有超出各位的想像?當然這個極限壽命和混凝土的質量有非常大的關係,比如使用了海砂,氯離子滲透鋼筋鏽蝕,建築物壽命很快就到了。
  • 一億顆梭梭樹項目是什麼時候發起的 支付寶螞蟻莊園9月2日答案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支付寶最新資訊 > 正文 一億顆梭梭樹項目是什麼時候發起的 支付寶螞蟻莊園9月2日答案
  • 螞蟻莊園1月11日答案哪種動物一生都在換牙,牙
    在海洋裡一直有一種動物只要牙齒受損,就會立刻換新的,因此一生都在換牙,是什麼動物呢,還不清楚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這篇關於2021年螞蟻莊園1月11日答案分享吧。
  • 盤點一億年前古生物,第3種存在中國,能獵殺恐龍
    白堊刺甲鯊,刺甲鯊是一億多年前出現的鯊魚物種,是白堊紀晚期海洋當中最大的鯊魚, 跟現生的大白鯊的身型相仿,白堊刺甲鯊生活於全球的遠洋及海岸 , 包括當時中生代北美的西部內海,刺甲鯊的牙齒永遠也掉不完,這和它的生活習性相適應,它不僅吃肉,而且會連著骨頭一起吃下去。
  • 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麻小」
    11月19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稱,他們首次在遼寧省建昌縣發現了一件罕見的胃容物標本,對理解白堊紀中小型爬行動物的捕食習慣有重要意義。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英良石材自然歷史博物館執行館長鈕科程、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授蘇珊·E·埃文斯等學者共同完成。研究論文發表於Elsevier出版集團的《白堊紀研究》。
  • 科學家發現古代地獄螞蟻,然而還是滅絕了!給人類帶來重要啟示
    今天,科學家們知道約有15,000種螞蟻。考慮到我們大多數人用自己的眼睛最多只能看到3-4個,對於某些人來說,這個事實可能是突然的。這個數字還遠遠沒有達到極限,因為科學家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們將能夠發現大約10,000種以上的螞蟻。不幸的是,並不是所有的昆蟲都能活著,因為大多數昆蟲早已滅絕,只能被它們的殘骸識別。螞蟻的殘留物只保留在化石樹樹脂中,也就是琥珀。
  • 科學家「喚醒」一億年前深海細菌
    科學家在南太平洋海底的沉積物中發現了超過一億年歷史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最初包含多不同的主要細菌類型。隨著2010年的綜合大洋鑽探計劃進行,科研團隊在南太平洋環流的海底平原,距離海平面5.7公裡(3.5英裡的)水下的海床下將近80米處,發現了超過一億年歷史的微生物。
  •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一億年前古囓蟲被裹入琥珀 肚子裡全是花粉(圖) 2016-03-18 13:36:39來源:現代快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歡 2016年03月18日 13:36 來源:現代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