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霸頻出的今天,學渣成了對他們讚美的"綠葉"。可是,事實證明,很多"學渣"的事業、成就可能都會超越學霸。今天如此,過去也是這樣。比如我們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被人稱為學渣的人,那完全就是學渣界的最佳代表。
拉馬努金是不是傳奇人物不得而知,反正他擁有普通人與眾不同的能力與個性
英國劍橋學術界的超級人物哈代說過一句話:"我們學習數學,拉馬努金則發現並創造了數學。"沒錯,今天的主角就是這個發現並創造了數學的傳奇人物:斯裡尼瓦瑟·拉馬努金。
拉馬努金出生於1887年,印度泰米爾納德邦的埃羅德就是他的故鄉。
沒錯,他是土生土長的印度人,屬婆羅門後裔。母親是傳統的印度居家女性,生有五個孩子,而父親則是最普通的小職員,靠著低微的工資養活全家人。
按理說,出生在這樣的家庭,拉馬努金應該更嚮往現實的東西,比如學歷、文憑之類的,因為這樣可以幫他找份好工作,從而改變挨餓的現狀。
但現實卻不是如此,拉馬努金從小就喜歡數學,特別是質數、π等常數的求和公式。平時沒事還喜歡對整數進行分拆,只不過他對這些過程都不感興趣,而是直接導出公式。也因為如此,他所留下來的很多公式,直到今天也沒有證明過程。
應該說這就算得上一個傳奇人物的特別之處吧?反正別的孩子沒事時都會想點美食,至少吃飽肚子才是正常現象。我們不會理解,當拉馬努金想這些枯燥的數字公式時,是不是會感覺到肚子餓呢?
反正他10歲上中學,才正式接觸數學,卻在11歲的時候,掌握了租住在他家的政府大學學生的數學知識。至12歲,他已經開始進行對等差級數和等比級數的性質問題進行研究了。
可能是這樣的孩子太過於奇怪,所以,當時他的同學並不喜歡他,而他的老師也對他不聞不問。沒有人知道他一天天對著那些數字進行研究是什麼感受,也不想走進他的世界。
這時肯定有人著急了:這樣上進又努力的孩子,為什麼要叫人家學渣呢?明明就是學習中的"戰鬥機"呀。嗯,如果拉馬努金的課程只有一門數學,那他確實是學霸當中的"戰鬥機",可人家不是還有其他功課嗎?
至於其他功課對拉馬努金意味著什麼,那就不是一般的痛苦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拉馬努金好不容易考上了一所普通大學,可是沒過多久,因為偏科太嚴重,直接被大學除名了。
過了一年,拉馬努金又考上了帕凱亞帕學院。可是,五門文科連續被掛2次,這可不是普通的衰呀。所以,他只好再一次被開除了。
也因為如此,拉馬努金雖然有著超學霸級的數學天賦,卻沒一紙文憑。找工作就非常難,最後只好找一個抄寫員的工作,從而勉強養活自己。至於他對數學作出的那些研究與公式,則完全被他放在自己的世界裡,因為根本就沒有人懂。
那些嚇退普通人的數學公式,卻被伯樂所識,拉馬努這匹"千裡馬"註定不會被埋沒
不過,有句話叫"是金子,早晚都會發光"。拉馬努金在工作期間,從沒放棄對數學的研究,所以也慢慢發表起論文。面對執著的數學學霸,他的朋友著急了:"將這些研究成果發給劍橋的數學家們看一看不是更好嗎?"
可是,只有拉馬努金自己知道,他的數學公式根本不是一般人能看懂的,因為他都是直接出公式,根本就沒有證明過程。事實上,他自己也沒有勇氣來看這些公式。
但出於對數學的熱愛,最終拉馬努金還是將自己研究的數學命題及公式寄了出去。結果可想而知,千裡馬易得,伯樂難尋,當時劍橋的數學家貝克、霍布斯都認為不明白拉馬努金在研究什麼。
但是,哈代卻成了那個獨具慧眼的伯樂,他一邊說著:"沒有一個定理可以放到世界上最高等的數學測試裡去"的話,一邊卻不由驚嘆:"完全打敗了我……我從沒見過任何像這樣的東西……他是個數學方面的天才……"
其中,最讓哈代嘆服的,就是拉馬努金研究的"黃金分割"連分數公式。因此,哈代直接幫助他進入劍橋大學,而且不是學習,而是被當作他的合作夥伴,兩人共同來研究數學公式。這一合作就是五年時間,他們的成績名列前茅。甚至外界認為,哈代的出名,正是有賴於拉馬努金。
在這期間,拉馬努金大量發表論文,雖然都是與哈代一起的。但與此同時,他還對橢圓函數、發散級數、超幾何函數等數學領域進行探討,從而為數學的發展作出不可估量的貢獻。
但是,身在劍橋的拉馬努金卻經常思念故鄉,特別是成為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院士之後,他還被英國方面破例吸收為皇家學會的外籍會員,據說當時他是亞洲第一個成為該學會的成員。
可想家有什麼用呢?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打得熱鬧,拉馬努金根本沒辦法回印度。也就是在這段時間之內,他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有的時候,他甚至想到自殺。在這樣的迫切希望之中,拉馬努金等來了1919年,他終於踏上了回家的路。
可誰也沒有想到,回到家只一年的時間,拉馬努金便因病情加重而去世了。據說是肺病,這一年是1920年,拉馬努金只有32歲。所謂天妒英才,大概也不過於此吧。
反正拉馬努金死後,人們對他留下的數學公式及命題進行了整理。數量之多,簡直讓人不敢相信,據統計,只是公式便有3900個。這是一份重到世人不敢相信,卻又為之著魔的"遺產",它惠及所有人。
當然,後人想要整理並且享受這筆"遺產"可不是那麼容易,一是數量多,二是難度大。當初拉馬努金說是做夢得到了這些答案,可後人卻沒他這麼幸運,可以做一個證明與研究過程的夢。
因此,一直到1997年,其中一部分才得到完成,出版了足足五大卷。而美國數學科普大師加德納說過一句話,應該是對拉馬努金最真實的評價,他說:至今出版過的關於當代數學家的傳記中,這是最好的、文獻最豐富的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