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學家張衡曾經給孫悟空造房子,一座宮殿一天完工

2020-11-29 魚爺的道場

《西遊記》裡天宮蔚為壯觀,這遠不是我們地上建築所能比擬的,畢竟這是一個神仙居住的地方,必然比我們凡間講究的很多也氣派很多。傳說天上有天宮三十三座,寶殿七十二重。我們現存的最大的宮殿建築故宮能叫的上名字的寶殿也才18個,天廷的宮殿數量竟然是故宮的4倍。如果進過故宮的人都知道故宮有多大,基本上如果每處景點都轉到,一天的時間都未必夠用,天宮的體量就可想而知了,我們凡人可能幾天的時間都轉不完。但是對於神仙來說可能就沒有這個困擾,畢竟他們都是能飛來飛去、瞬間移動的大神,這點路程對他們來說就是毛毛雨。

這裡可能會有一個問題,這麼宏偉的天宮到底是誰建造的呢?其實《西遊記》給了我們答案,是工幹官張魯二班建造的。何為工幹官,其實顧名思義就是天庭上的施工隊,專門給天庭蓋房子做家具的,而張班和魯班就是這個施工隊的頭頭。這個施工隊效率之高也是沒有任何凡人能夠匹敵的。書中說「玉帝即命工幹官張、魯二班在蟠桃園右首,起一座齊天大聖府,府內設兩個司:一名安靜司,一名寧神司」,就這樣一個規模並不小的齊天大聖宮張魯二班居然一天就完成了,孫悟空當天就到自己府上與五鬥星君喝酒了,張魯二班可以說的上是名副其實基建狂魔。

張魯二班的真實身份,其實一直也存在著爭議。魯班我們都很清楚,因為他是一個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我們小時候學過的課文裡就有他的光輝事跡,說魯班上山砍柴被鋸齒的草劃傷了腿然後發明了鋸子,像這種故事估計全中國小學生都聽說過。魯班其實並不姓魯,他是春秋時期的魯國人,他是姬姓,公輸氏,名班,嚴格意義上他真正的名字應該叫公輸班。他在我們中國古代的成就也是非凡的,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家曲尺、墨斗、刨子等木匠的應用之物相傳都是出自他手,所以他也因為這些突出貢獻成了木匠們的祖師爺。中國古代大多都是木質建築,所以木匠基本上是一個建築隊的靈魂,而魯班就這這些隊伍的精神楷模,在他的照耀下木匠團隊生生不息的維持了幾千年。

張班這個人的身份就一直是個迷了,並沒有哪本書上詳細的介紹過張班這個人的生平事跡,而且這個「班」也不一定是他的名字,在古代可能就是班頭的意思,就像我們現在朝工頭叫「某工」一樣,我們唯一的線索就只知道他姓張而且這個人也技藝高超。目前一種主流的解讀是張班和魯班是師兄弟,魯班的木匠的祖師,而張班的瓦匠的祖師,兩個人共同的師傅就是傳說中土木營造之神「普安老祖」。但是這個並不能讓我信服,因為魯班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而張班卻是個傳說,這兩個人未免並列的有點突兀,所以我覺得張班應該也是有據可考的歷史人物。我們歷史上姓張而且是大發明家的人其實只有一個,對,這個人就是漢代的天文學家張衡。

我們可能只知道張衡天文學家的身份,其實他除了天文學的成就在其他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詣。他不但心靈手巧創造出了地動儀、渾天儀等精密儀器,而且詩詞歌賦也樣樣精通,在詩詞方面和司馬相如、班固、楊雄並稱「漢賦四大家」。張衡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全才,文理通吃,不偏科。而且張衡還被後人奉為「木聖」,何為「木聖」?晉代葛洪葛天翁《抱樸子·辨問》中說「善刻削之尤巧者,則謂之木聖,故張衡馬鈞於今有木聖之名焉。」其實說白了就是那些能工巧匠擅長木工和機械原理的頂級人物就是「木聖」,而張衡就是頂級的木匠,所以魯班能夠和張班放在一起,這麼看來張衡就是張班的說法非常站得住腳。

兩個古代的木工大拿給孫悟空建造的府邸必然美觀又結實,不知道大聖在跟幾位星君喝酒的時候有沒有好好感謝這兩個古代偉大的發明家。

歡迎關注魚爺的道場,每天給你們講西遊故事。

相關焦點

  • 張衡:他是東漢傑出的科學家、天文學家,也是研製地動儀的第一人
    張衡(8-139),字平子。河南南陽縣人。東漢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家之一。張衡應朝廷之召,擔任一個專門負責觀察天象、研充曆法和數學的職務。渾天儀製成的第二年,由於地震給人們帶來深重的災難,所以張衡決定造一臺測報地震的儀器。經過偶然一次馬車剎車的啟發,張衡通過反覆實驗,細緻推敲,終於使測報地震的地動儀正式問世了。張衡自從擔任太史令以後,製作渾天儀等各種靈巧的儀器,成天鑽在工作室裡操刀弄斧的。
  • 渾天儀和地動儀 傑出的天文學家張衡
    但早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漢代,中國的天文學家就作出了這方面的努力,並創製了天象儀的祖型一渾天儀,但是最為傑出的還是張衡。張衡張衡青少年時代,家境比較貧困,刻苦好學。他十幾歲時,文章已寫得很出色。張衡十七歲後,以後的七、八年時間遊學古都長安、京師洛陽,與當時的學者、名流研討學問。三十七歲後,他出任太史令,張衡擔任太史令的第四年,精心製成了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架自動天文儀器一水運渾天儀。渾天儀的主體是個空心大銅球,球面上刻布著滿天星宿,故又被稱作「天球儀」。天球外繞有好幾個銅圈,它們分別代表地平、赤道、黃道等。
  • 除了地動儀,張衡還有這些發明
    相較而言,渾天說有較多的支持者,他們製作了不少觀測天象的儀器,被稱為渾天儀,比如漢武帝時期的落下閎就曾經製作過渾天儀。而張衡在繼承和發展了前人成果的基礎上,對渾天儀進行了改造。他先是用竹篾做了一個小模型,稱作小渾,用了整整一年的時間,進行了多次試驗、改進之後,才用銅鑄而成。
  • 日本海底發現神秘宮殿,距今有1萬多年歷史,何人建造?
    「上天入地」曾經只有孫悟空能夠做到,雖然人類沒有孫悟空的筋鬥雲,但是卻有將人類送入太空的火箭;雖然沒有孫悟空遁地的本事,但是卻能乘坐潛水艇潛入地球最深處——馬裡亞納海溝,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一個個難題逐漸迎刃而解,但是日本海底發現的神秘宮殿是怎麼回事呢?
  • 張衡:東漢的全能天才
    中國古人入選《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不多,張衡就是其中一個,他身兼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等多重身份,可謂是古今中外全能天才。最可惜、最神奇的是他的發明全部消失,沒有傳人,也沒有留下圖紙。張衡生於公元78,卒於139年,字平子,今河南省南陽市人,官至尚書等職。
  • 15天造好一棟三層別墅!海寧這家人造房子像搭積木
    一塊一塊搭上去,搭個宮殿!搭個城堡!再搭個摩天大樓……  反正想怎麼搭就怎麼搭唄,孩子的想像力是萬能的。現在,海寧真的有人用一塊塊木頭,像搭積木一樣造房子呢!  很想知道這房子在哪是不是,別急,小編馬上會報上地址。反正啊,天天都有人特意去看這棟新奇的房子。小孩看了肯定會問:「哇,這是積木房子嗎?」  圖省心造木頭房子  這戶人家在海寧市馬橋街道正陽村勤豐組,小地名叫拐蒂浜。男主人叫任建初,65歲,不過造積木房子是他兒子任志明的主意。
  • 太史令張衡,創製渾天儀以及地動儀
    張衡通過學習和觀察,掌握了日、月、星辰的運行現象,能夠準確地計算出北鬥七星的運轉規律了。漢安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的一天,尚書令對張衡說:「聽說你對天文曆法很有研究?」張衡說:「談不上有研究,有點興趣罷了。」尚書令聽了,點點頭說:「有興趣就好。恭喜你啦,當今聖上要命你擔任太史令了。」張衡感到十分驚訝,問道:「太史令?我行嗎?」
  • 記憶神探如何為自己造「記憶宮殿」?
    於是,人們試著將自己不擅長記憶的文字信息,轉變為圖像和空間信息來進行記憶,比如為自己造一座「記憶宮殿(memory palace)」。「記憶宮殿」被證明能有效地提升人們對事物的記憶力,體現自我價值。最為讓人們熟悉的就屬不少影視劇中的名偵探,我們來細數那些腦力過人的記憶偵探大師們。當然啦,神探除了腦力值,武力值、還有顏值也是重要的。
  • 張衡,東漢時期的偉大天文學家,他的祖父也曾被稱為神童
    張衡是東漢時期的人物,出生在78年,南陽五聖之一,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等等,張衡在中國天文學和機械技術以及地震學上有著非常出色的貢獻,還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張衡的家族是當地的大戶人家,他的祖父張堪被稱為聖童。
  • 歷史性建築:倫敦塔位於泰晤士河,是一座標誌性的宮殿
    要知道它可是一座標誌性的宮殿要塞,而且它選址在泰晤士河上。詹姆斯一世還將它作為宮殿居住。其實對於倫敦塔來講,它曾經是有著多種用途的。尤其是對於監獄來講,它是關押著上級階層的囚犯,最後一次作為監獄使用是在二戰期間。對於倫敦塔,我們來看一看它的夜景,真的是相當的美麗了。深藍色的天空搭配著河水。而這座宮殿則散發著,光彩熠熠的光芒,看起來是非常的吸引人的。
  • 漂浮在水上的夢中宮殿,居然是王室的降溫之所,齋普爾水上宮殿
    齋普爾有一座風之宮殿,其中無數扇對開的窗子讓風通行無阻,從而使位於宮殿中觀察塵世的王家婦女能感受到一絲清涼;而命名方式與風之宮殿相同的水之宮殿(我懷疑這種命名是不是參照了西方的元素說),則將降暑的方法做得更絕:建築師直接讓這座建築坐落於人工湖中心,讓整座湖為這座宮殿降溫,皇室的奢華由此展露無遺。
  • 張衡自幼善學,善於求知夜空星星的軌跡,他的科學成就萬古流傳
    據有關歷史文獻記載,張衡是今天的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他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地理學家、發明家、天文學家等。張衡他一生潛心研究各種事業,為科學真理在所不辭。熱愛科學事業的張衡在自己很小的時候就對各種的新鮮事物感興趣,並且小時候的張衡非常的聰明善於求知不懂的事物。張衡的父親在他還非常小的時候就因病離開了他,從此聰明的小張衡便堅強的與自己的母親生活在一起。
  • 發明地動儀的張衡還有什麼貢獻?是文學家還是科學家?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聖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 一個「急剎車」讓張衡發明了地動儀
    張衡像漢朝有兩個偉大科技發明都與張衡有關在必然性中,張衡的科學素養(長期研究觀察天象和地理),工作崗位(太史令),社會痛點(張衡生活的時代地震特別多)都是重要因素,但偶然性因素卻與一次「急剎車」有關——當然這個「車」是馬車。張衡(78年-139年),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 ,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張衡生活的年代裡,我國曾經發生過許多次地震。
  • 天文學家張衡有哪些發明了?他到底算是科學家還是文學家?
    張衡(公元78年-139年),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漢族,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在數學、地理、繪畫和文學等方面,張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廣博的學識。張衡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並不發光,月光其實是日光的反射,他還正確地解釋了月食的成因。
  • 從「數星星的孩子」到天文學家,張衡的渾天說渾天儀對天文的影響
    ,後來成為我國東漢時期的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和文學家,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隋朝時,天文學家劉焯編撰了當時最先進的曆法—《皇極曆》,是我國第一次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等間距二次內插公式」,來推算日月食所在位置,開始時間等,對天文數學提供了新成就。
  • 文採飛揚位列漢賦四大家,才思敏捷創地動儀,看張衡如何才高於世
    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張衡的一生。張衡被人稱為「數星星的孩子」,這是因為他小時候做的一件事。張衡幼年與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常常和祖父母一起下地幹活,一天,他躺在稻田中一動不動,奶奶問他在看什麼,他說在數星星,奶奶說天上的星星數不完,張衡確認為每顆星星都不同,可以數清。爺爺告訴他每顆星星之間距離不同,以及北鬥七星。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消失」
    張衡地動儀記載,「陽嘉元年,復造候風地動儀……中有都柱……外有八龍,首銜銅丸,下有蟾蜍,張口承之……如有地動,尊則振龍機發吐丸,而蟾蜍銜之」。在2010年以前的人教版教材中,曾經介紹了張衡和他的地動儀。
  • 生物界返祖現象:孫悟空可能曾經真實存在於歷史當中?
    2003年,福建省順昌縣的考古工作者在一座古廟內發現了一處古墓,而這座古廟正是當地人人皆知的"雙聖廟",供奉著齊天大聖和通天大聖兩兄弟。經考察,這座古墓被確認是始建於元末明初時期的"孫悟空兄弟"合葬神墓。
  • 古代歷史:漢代渾天說的集大成者——張衡
    所以,可以說《渾天儀圖注》是我國第一部球面天文學著作.三是張衡的論述中有了南、北極和赤道,以入宿度(赤經差)和去極度(極距)表示太陽的位置,組成了完備的赤道坐標系.四是張衡將蓋天說的七衡六間圖簡化成黃道,並且知道了黃道和赤道的關係:相交成24度,有兩個交點,一個叫春分點,一個叫秋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