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偉大的10個心理學實驗之——老鼠樂園(顛覆成見的成癮實驗)

2021-03-01 月光心理

在談到物質成癮時,大部分人直到現在仍認為其原因是成癮者無法抗拒特定物質,這種觀點由來已久。然而,1981年美國心理學家亞歷山大·科姆斯與哈達韋的「老鼠樂園實驗」則對此觀點提出了質疑。他們為白鼠建造了一個五六平方米的住所,裡面溫度適中,有充足的美味食物和老鼠喜歡的玩具,還有交配對象,也就是說,這裡提供了所有滿足白鼠內在和外在需求的條件。三名實驗者形象地稱這所老鼠房舍為「老鼠樂園」。接著,實驗者將兩種水放在老鼠樂園中,第一種是普通的水,第二種是加入了嗎啡的水。實驗者發現,老鼠們都排斥喝第二種有麻醉效果的水,即使加入大量糖也無法令這些老鼠對第二種水成癮。而令人驚奇的是,在對比試驗中,住在擁擠的籠子中的老鼠卻喜歡喝加嗎啡的水,以至成癮。加上相關的一系列實驗似乎都在暗示:當人或動物所有的內在需求與外在需求都得到滿足後,是不大可能對一種物質成癮的,即使成癮了,其戒斷症狀也並非想一般人認為的那樣難以忍受。這對當時的禁酒運動乃至禁毒工作發出了挑戰,因為這項實驗並沒有顯示某種物質容易取得與它使人成癮這兩件事之間有特定關係。

這個實驗揭示成癮的深層原因。當一個人所處自然環境和心理環境變的越來越糟糕的時候,人們才會更傾向使用「成癮性」方式來處理自己的壓力。

比如所謂中學生網絡成癮,如果只是把矛頭指向網吧和遊戲,就是表面文章,沒有反思學生們為何會沉溺與這種方式,不去思考如果改善環境,提高關係質量,關注學生的內心需要。這種做法只能是南轅北轍,適得其反。


月光整理

相關焦點

  • 2019心理學考研:七大實驗分析
    今天我們一起去看看心理學著名的七大實驗。   ▲心理學七大實驗之感覺剝奪實驗   感覺剝奪是指將志願者和外界環境刺激高度隔絕的特殊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各種感覺器官接收不到外界的任何刺激信號,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病理心理現象。   在加拿大蒙特婁海勃(Hebb)實驗室所進行的感覺剝奪實驗。
  • 救救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
    原標題:救救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 斯坦福監獄實驗也許是整個20世紀最有名也最受爭議的心理學實驗。文章還指出,實驗當中最使人難忘的瞬間,也就是一位囚犯蜷縮著放聲尖叫,其實是囚犯的表演。其中一位「獄警」 說,「我把它當成了一次即興練習,我以為自己當時在做研究人員希望我做的事。」 傑夫(津巴多的學生,扮演典獄長的角色):基本上,你一直是有點在背景裡不活躍。
  • 老鼠的烏託邦實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的一位生態學動物行為學家進行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或許這個實驗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考。實驗就是把老鼠放在一個空間有限,但是擁有無限供應水和食物,沒有天敵,沒有自然災害,也沒有疾病的理想樂園裡,最終會出現什麼結果?他將4隻老鼠放入了這個近乎完美的環境裡。
  • 籠中的老鼠、老虎機成癮與北大女生包麗自殺事件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心理學上著名的「斯金納箱」實驗。這個實驗揭示出來的原理,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包麗一步步走向自殺悲劇的心理機制,或許能對單純善良的人們有所警示,以避免被別人惡意或無意的精神傷害甚至是精神控制。
  •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
    心理學實驗之四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服從權威實驗是 1961 年耶魯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斯坦利·米爾格蘭姆做的心理學實驗,證明了:人類有一種服從權威命令的天性,在某些情景下,人們會背叛自己一直以來遵守的道德規範,聽從權威人士去傷害無辜的人。
  • 心理學中有名的迷宮老鼠實驗
    很多年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意思的實驗。他們做了一個迷宮,裡面困著一隻卡通老鼠。大學生的任務是幫助受困的老鼠找到出路。這個任務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是積極的,迷宮外面的老鼠洞放著一塊兒瑞士奶酪;另一個版本是消極的,不僅有一塊兒奶酪,而且在奶酪上,還懸著一個碗,隨時隨地可能降落把老鼠扣起來。完成這個迷宮需要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所有參與的學生都成功地幫助老鼠走出了迷宮,但是在參與者完成之參加的一個創造力測試實驗結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別。
  • 6個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一般說來,小雞、小鴨的「母親印刻」的關鍵期發現在出生後的10~16個小時,而小狗的「母親印刻」關鍵期發現在出生後的3~7周。 研究還發現,動物在關鍵期內,不僅可以對自己的媽媽發生「母親印刻」,而且如果自己的媽媽在小動物出生後不久就離開的話,它們也可以對其他動物發生「母親印刻」。
  • 五大兒童心理學經典實驗
    兒童心理學展現了我們的過去,甚至包括我們的將來。 上世紀70年代初的一個簡單實驗顯示,直到2歲,我們才出現自我概念。 1972年,北卡羅來納州大學的 Beulah Amsterdam做了了一項實驗,啟了隨後幾十年關於自我熟悉的研究。實驗的過程很簡單。靜靜地在6-24個月的嬰兒鼻子上粘一小紅點,然後把他們放在鏡子前。
  • [鼠年說鼠]有趣的老鼠實驗
    進入[新聞30分]>>    CCTV.com消息(新聞30分):在許多人的印象中,老鼠似乎一直都和傳播疾病、製造麻煩緊密相關。然而在科學家眼裡,情況卻不太一樣。
  • 教師招聘備考之心理學實驗
    在全國各類教師招聘考試中,大多數地區會重點考察一些普通心理學知識點,但有些地區也會從相關心理學實驗入手,考察其與心理現象之間的關係。多以單選題的形式出現,考察較為簡單,只要能將實驗和現象對應起來即可。在心理學的相關知識中,心理學實驗考察相對來說較少,也較為簡單,只需了解該實驗與哪一知識點相關即可。比較常考的實驗有視崖實驗、心理旋轉實驗、錯覺實驗等。
  • 裂腦人實驗:心理學上最讓人震驚的實驗之一,了解它的人都被顛覆了三觀
    點擊上方「蘇州尚想心理」↑關注我們來源 | 小樓聊心理(ID:xiaolouxinli)很早就想和大家介紹這個心理學實驗不過這確實是一個非常顛覆認知的實驗,在長假前把它分享出來,你可以趁著假期慢慢體會。癲癇是一種大腦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的疾病,發病時人的身體會嚴重抽搐。長期癲癇發作會嚴重影響智力,甚至導致死亡。有腦科學家發現,有人之所以會癲癇發作,是因為左右兩個大腦半球信號不受控制的躥來躥去。如果把左右半球之間的連接切斷,這樣大腦信號就不會亂竄了,那癲癇是否就好了呢?
  • 2008年心理學考研統考大綱詳解之實驗心理學
    所以,作為心理學工作者,實驗研究能力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考察是否具有心理學領域科研能力的標尺,也是解決實際問題的工具和方法。一些心理學理論得出和驗證是必須通過縝密而多次複雜的實驗過程來完成的。自然實驗心理學部分也是最能有效考察考生是否具有科研能力的學科,考生在實驗心理學的學習過程中會有體會的。   (二)在考試中所佔分值比例   大綱規定,實驗心理學總分為60分。
  • 人類命運,竟然和老鼠烏託邦實驗相似?
    重重之重15分鐘視頻詳解:【老鼠烏託邦社會實驗】女性主義科幻作家的觀後感:作為非生物學的金融科技女性主義人士,今天被上世紀最經典的「老鼠烏託邦實驗」愁死了,怎麼說「經濟學也是人類社會學上面的皇冠——薛兆豐說的」,其實對於一些女性創業及深層次社會商業機會包括人類社會學的風口與趨勢的判斷,都需要不少腦細胞才能熬出來靠譜的「戰略」,哪怕自媒體戰略……但這個「老鼠烏託邦」,我請教了某生物學+生態學女學霸(她沒回復,估計是過去做老鼠實驗太多了,感覺太小兒科,或者是人家忙新實驗呢……我收到回復了晚點補充……)但是,但是
  • 最「恐怖」的心理學實驗——小艾伯特實驗
    情緒起源的問題一直是許多心理學研究者爭論的焦點。20世紀初,心理學的核心問題幾乎完全被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所統治。
  • 這些經典心理學實驗,顛覆你的育兒觀
    對於有些育兒理念,我們是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以下幾個心理學實驗在歷史上都堪稱經典,看看它們是如何拿數字和事實說話的,又如何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建議每個父母都好好看一下。一般說來,小雞、小鴨的「母親印刻」的關鍵期發現在出生後的10~16個小時,而小狗的「母親印刻」關鍵期發現在出生後的3~7周。研究還發現,動物在關鍵期內,不僅可以對自己的媽媽發生「母親印刻」,而且如果自己的媽媽在小動物出生後不久就離開的話,它們也可以對其他動物發生「母親印刻」。印刻實驗最重要的2點:一是環境對人的影響,「狼孩」「孟母三遷」等等都說明這個道理。
  • 最萌心理學實驗——視覺懸崖
    1960年,美國心理學家埃莉諾·吉布森和沃克進行了一項研究嬰兒深度視覺的實驗——"視覺懸崖",這一實驗後來被稱為發展心理學的經典實驗之一
  • 「有趣」的心理學實驗之——感覺剝奪實驗
    實驗好像是非常愉快的。具體地說, 就是在沒有圖形視覺(被試須戴上特製的半透明的塑料眼鏡), 限制觸覺(手和臂上都套有紙板做的手套和袖頭) 和聽覺( 實驗在一個隔音室裡進行。用空氣調節器的單調嗡嗡聲代替其聽覺) 的環境中靜靜地躺在舒適的帆布床上。開始階段, 許多被試都是大睡特睡, 或者考慮其學期論文。
  • 一個細思極恐的心理學實驗
    感恩你的閱讀、點讚、分享和評論,我的每一個努力都源自你的鼓勵勞倫·斯萊特的《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實驗》中有一個讓人細思極恐的實驗,便是史丹福大學哈洛的猴子實驗。堪稱心理學依戀理論最具代表性的實證。哈洛的實驗過程以影片方式記錄下來,呈現的景象雖然令人心寒驚恐,卻也凸顯了親密情感對生命的重要。
  •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
    心理學中的生活實驗心理學是一門自然學科,在各位學者研究心理學過程中,大部分採用了跟自然學科相近的研究手段——實驗法。這就造成了我們在開始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涉及到實驗的知識點,而同學們對於實驗又比較陌生,在此給同學們總結一下心理學常見的一些實驗,一是為同學們提供一些學習材料,二是讓同學們對心理學產生親近感,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一、視崖實驗視崖是用來評估嬰兒深度知覺的一種能夠產生深度幻覺的平臺式裝置。吉布森和沃克首創的視覺懸崖是測量嬰兒距離(深度)知覺最常用的工具。
  • 心理學小實驗
    在我們的印象中,心理實驗似乎是由心理學家嚴格設計和規範的,需要很多幫助者和志願者。但那是為了研究一個全新的理論。事實上,一兩個人也可以嘗試很多心理實驗。例如,以下四個實驗非常有趣,可以單獨進行。幻肢現象是指病人在因截肢或外傷而失去身體的一部分後,仍能感覺到它疼痛的存在。1551年,一位法國外科軍醫最早注意到,截肢後很長一段時間,被截肢者仍然感到失去肢體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