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心理學家做過一個有意思的實驗。他們做了一個迷宮,裡面困著一隻卡通老鼠。大學生的任務是幫助受困的老鼠找到出路。這個任務有兩個不同的版本。第一個版本是積極的,迷宮外面的老鼠洞放著一塊兒瑞士奶酪;另一個版本是消極的,不僅有一塊兒奶酪,而且在奶酪上,還懸著一個碗,隨時隨地可能降落把老鼠扣起來。
完成這個迷宮需要不到兩分鐘的時間,所有參與的學生都成功地幫助老鼠走出了迷宮,但是在參與者完成之參加的一個創造力測試實驗結果就有了很大的差別。那些幫助老鼠成功躲避大碗的參與者,在創造力分數上比直接找到奶酪的參與者低50%,他們因為注意到碗的存在而引發的心理狀態導致了一種延遲的謹慎,迴避和警覺反應。為了防止出錯的心理狀態,弱化了創造力,關閉了一些可能性,並且降低了這些學生在下一個任務中做出反應的靈活性。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同樣的行動會有不同的結果,取決於它是朝向我們所歡迎的還是躲避一些消極的。在迷宮的實驗中一個卡通碗一般微不足道的實物觸發了反感,這會直接導致人們在後續活動中減少探索新的創造行為。這種戲劇化證據說明迴避系統會使我們的生活的焦點變窄。即使只是象徵性的威脅,而且這個實驗也指出我們將正念培育付諸實踐的至關重要性。
如果我們能用興趣,好奇,溫暖和善意,將注意力融入到我們的身體體驗,那麼,不僅會在每時每刻和自己的感覺有更好的聯結也會擊退任何可能存在的反感和逃避所帶來的後果。培育善意的企圖和動機也是冥想練習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用特定的方式去讓注意力聚焦一樣,對感受充滿著善意和溫暖的好奇心會將我們帶入更深的和生命中每一個瞬間的聯結之中。
我們在探索自己身體裡發生了什麼,就像吃葡萄乾練習一樣,將開放的心態和覺察帶入每一個瞬間,不管在哪裡或是我們體驗到了什麼。為了能夠這樣做,我們需要覺察到身體裡還保留著迴避某些體驗的習慣,尤其是那些體驗不愉悅的時候。不愉悅的感覺一定會在某些時刻出現在身體的各個部位,這些都可以成為探索不愉悅感關聯反感的絕佳機會,我們只需要帶著開放性和興趣。
通過轉向不愉悅和不舒服的感受,覺察到它們並擁抱它們,我們就在對自己內心開放並帶有善意,同時弱化對行動模式的依賴,這樣做會避免自己糾纏在持續的不幸福感之中。在留心自己的體驗時,通過默默的問自己「這是什麼」來鍛鍊和深化覺察力,很多人發現這樣做非常有效果。身體動作的伸展提供了將溫柔、友好和同情心帶給自己的機會,而不是逼自己超越極限或對自己的表現有所批評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