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端
01
貶低他人的工作,發了《SCIence》被懟!
以後寫文章要謹慎!
《Science》在線刊登了一篇研究論文,論文的第一作者Youngdong Song和通訊作者Cafer T. Yavuz(後面簡稱Y&S)均來自於韓國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
這本來時一項令人欣喜的研究,但是在文章中的Introduction部分,可能是為了提出製備含Mo元素的Mo-Ni/MgO型催化劑的重要性,Y&S寫了一句:其大致意思就是以前報導的Ni/MgO型催化劑存在coking和sintering這個兩個重大問題,影響了其在工業化中的應用,所以才提出製備Mo-Ni/MgO型催化劑的想法。
此文一出,立刻招來了密西根理工大學Yun Hang Hu和Eli Ruckenstein等人(後面簡稱H&R)的不滿,於是,在Y&S的《Science》被刊登出來的當天,H&R等人就立馬在《Science》上寫了一篇題為「Comment on 」Dry reforming of methane by stable Ni–Mo nanocatalysts on single-crystalline MgO「」的評論來駁斥和質疑Y&S的研究。
02
熱點 | 準博士「複製粘貼」本科生畢業設計?
高校回應來了!
8月2日,微信公眾號「2020MODE」三次刊文《原創卻輸給了複製粘貼》,直指楊某某「1:1復刻」漢堡時裝設計學院劉城剛2019年本科原創畢業設計↓↓↓
8月3日,廣西藝術學院通過學校官微就此事予以回應稱:學校對此高度重視,現已責成相關部門啟動查核工作,如屬實,將依紀依規嚴肅處理,絕不姑息。
學術榮譽
01
本科生手握十餘篇SCI,達博士畢業要求後,
他獲頂級名校全獎直博offer
胡啟錕,南方科技大學2020級畢業生。在校期間,他在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17篇,其中在Adv. Energy Mater.、ACS Appl.Mater.Interfaces、Solar RRL等SCI一區期刊上作為一作或共同一作的論文有10篇,累計影響因子90以上,有6篇被選為封面論文。
論文總被引100餘次,H因子6。他還多次被一些學術會議邀請作口頭報告,並有三項國家發明專利正在資質審查。
曾收到劍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多倫多大學等多所名校的PhD口頭offer。現即將奔赴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全額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
2020年,胡啟錕榮獲了勤學上進類別「廣東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稱號。
02
2020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布,
浙大入選項目位列第一
圖片來源:中國科協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發布公告,宣布 2020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進入為期 20 天的公示期。此次共有 46 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 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 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通過初評,其中包含 2 項自然科學一等獎、3 項技術發明一等獎、1 項科技進步特等獎、19 項科技進步一等獎和 1 項科技進步創新團隊獎。
根據公眾號「青塔」的統計,此次通過初評的 2020 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來自 161 家單位,浙江大學共計獲得 10 項,位居第一;北京大學共有 6 項,位居第二;清華共有 5 項,位居第三。大連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天津大學、武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高校均有 4 項通過初評。
鍾南山成為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張伯禮、張定宇、陳薇為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左起:鍾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
(來源中國工程院、新華社、人民日報)
留學政策
01
美國高校新學年國際學生入學率至少下降 30%
圖片來源:Peter Parks/AFP
根據《泰晤士高等教育》報導,美國教育理事會副主席 Brad Farnsworth 近日在採訪中表示,美國高等教育部門應該做好準備應對新學年國際學生入學率至少下降 30%的困境。他還強調,30% 只是最小估計,實際情況也許更嚴重。
一項來自國際教育機構的調查研究顯示,與去年相比,520 所科研機構和高校中有 52% 面臨國際學生申請數量下降的問題,還有 87% 的大學計劃在 2020 年提供混合式授課。
02
效仿美國?
日本將嚴審留學生和外國研究人員籤證
據國際頂級雜誌Nature 8月4日報導,日本將對國際學生和研究人員的籤證申請進行更徹底的審查,同時未披露與外國關係的日本高校可能因此失去資助。
今年7月,日本內閣通過《綜合創新戰略2020》,旨在防止與國家安全有關的敏感研究和技術外流,比如量子計算、人工智慧和半導體製造。該戰略還建議政府機構考慮停止向未申報海外收入的機構提供資金。
國際科技合作撲朔迷離
今年6月,NIH發布的一份報告披露了該機構與FBI近兩年取得的「戰果」:被調查的189名科學家中,有93%與來自中國的資助有關。其中,8成以上是亞裔;54人辭職或被解僱,甚至有人遭到刑事指控;77位學者被「拉黑」,以禁止他們尋求進一步的研究資助.
5月底,白宮政府網站發布總統公告:將禁止與軍方有關、持F籤(學生籤證)和J籤(訪問學者籤證)的中國留學生和學者入境美國。近3000名中國留學生受到影響。
(來源科學網 )
前沿科學
01
古生物學:第一個被診斷出惡性腫瘤的恐龍
圖片來源:安大略皇家博物館/麥克馬斯特大學
在一項加拿大安大略皇家博物館(ROM)和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合作研究中,研究人員首次在恐龍身上發現並診斷出一種侵襲性惡性骨癌——骨肉瘤。這項研究 8 月 3 日發表在著名的醫學雜誌《柳葉刀·腫瘤學》(The Lancet Oncology)上。
這塊攜帶癌症病灶的骨組織來自於一隻生活在 7600 萬至 7700 萬年前的成年尖角龍(Centrosaurus apertus),是一塊腓骨(小腿骨)。
這塊化石是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恐龍公園中被發現的,它嚴重畸形的末端最初被認為是骨折。然而,來自麥克馬斯特大學的幾位古脊椎動物學家對這一結論表示質疑,他們決定利用現代醫學技術進一步調查。
02
人工智慧
英特爾公司將開發會編程的機器學習系統
圖片來源:blog.usejournal.com
當地時間 7 月 29 日,由 Justin Gottschlich 領導的英特爾公司機器編程研究小組宣布,將聯合麻省理工學院和喬治亞理工學院開發一個能自行設計代碼的機器學習系統,名為「機器推斷代碼相似度系統」(Machine Inferred Code Similarity,MISIM)。
目前,人工智慧研究中,編碼自動化的課題逐漸成為熱點。OpenAI 實驗室已經建造了無監督語言模型「第三代生成式預訓練Transformer」(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3,GPT-3)。它能根據簡單的非技術性指令「寫出」多種程式語言的代碼。
瑞士公司 DeepCode 的首席技術官 Veselin Raychev 表示,如果這樣的機器學習系統能用於簡化修復 bug 耗時的步驟,這將是能大幅度提升生產效率的令人激動人心的一步。(techxplore)
03
風能資源
近日,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劉永學教授課題組在海上風電場遙感監測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研究成果以Proliferation of offshore wind farms in the North Sea and surrounding waters revealed by satellite image time series為題發表於能源領域頂級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IF = 12.11)上。論文第一作者為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博士生許文軒,通訊作者為劉永學教授。
全球海上風電場產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