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專利爭奪者Science再發新文章 進一步闡明CRISPR/Cas9工作機制

2020-11-24 生物谷

        

2016年1月20日訊 /生物谷BIOON/ --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一組科學家最近利用結構生物學技術對CRISPR/Cas9剪切DNA的過程進行了更進一步觀察。在這項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上的最新研究中,研究人員詳細描述了一種叫做R環的三鏈結構的形成過程,他們利用晶體X射線衍射技術捕獲了這一過程的3D圖像,通過這些結果研究人員對CRISPR/Cas9的工作機制有了進一步認識。

在過去三年裡,CRISPR/Cas9作為基因剪切和編輯工具廣泛應用於許多實驗過程中,幫助深入理解基因功能以及進行遺傳疾病的治療。最近該項技術又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主要是由於兩個不同實驗室分別宣稱是該技術的發明者,美國專利商標局已經準備進行聽證會對該案例進行裁決。本文作者Jennifer Doudna帶領的團隊就是其中一方,他們在這項最新研究中對R環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更加清晰的闡述。

CRISPR/Cas9,正如其名字所提示的,是基於Cas9蛋白的一項基因編輯技術,該工具在作用過程中會導致R環形成,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能夠直接觀察到它究竟如何進行工作。Jennifer Doudna等人利用研究蛋白質結構的一項常用技術——晶體X射線衍射技術研究了Cas9的結構,他們捕獲了Cas9蛋白進行DNA編輯時的3D圖像,這些圖像表明Cas9與DNA鏈之間發生相互作用會導致DNA鏈發生彎曲形成一定角度,引起DNA和RNA鏈在特定位置形成R環。

理解基因編輯過程中R環如何形成以及為何形成對於幫助避免對錯誤的DNA鏈進行剪切,提高CRISPR/Cas9技術的準確性具有重要意義。(生物谷Bioon.com)

DOI: 10.1126/science.aad8282 

Structures of a CRISPR-Cas9 R-loop complex primed for DNA cleavage

Fuguo Jiang1,*, David W. Taylor1,2,*, Janice S. Chen1, Jack E. Kornfeld3, Kaihong Zhou3, Aubri J. Thompson4, Eva Nogales1,2,3,5,†, Jennifer A. Doudna

Bacterial adaptive immunity and genome engineering involving the CRISPR (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associated (Cas) protein Cas9 begin with RNA-guided DNA unwinding to form an RNA-DNA hybrid and a displaced DNA strand inside the protein. The role of this R-loop structure in positioning each DNA strand for cleavage by the two Cas9 nuclease domains is unknown. We determine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the catalytically active Streptococcus pyogenes Cas9 R-loop that show the displaced DNA strand located near the RuvC nuclease domain active site. These protein-DNA interactions in turn position the HNH nuclease domain adjacent to the target DNA strand cleavage site in a conformation essential for concerted DNA cutting. Cas9 bends the DNA helix by 30°, providing the structural distortion needed for R-loop formation.

相關焦點

  • 【重磅消息】MIT和哈佛共建CRISPR-Cas9全球專利技術共享平臺丨醫...
    而正是由于越來越多的擔心,擁有多項CRISPR專利技術的Broad研究所帶頭加入了CRISPR-Cas9專利技術共享的全球許可平臺,旨在確保這項新技術能夠在市場上廣泛使用。2017年2月15日,美國專利商標局專利審判和上訴委員會(PTAB)就CRISPR基因編輯的專利爭議作出裁決。法官宣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Doudna及其同事(包括當時來自維也納大學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的工作並不與麻省理工大學和哈佛大學的張鋒研究組工作存在直接競爭關係,一場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專利案糾紛以張鋒一方獲勝暫告一段落。
  • Science子刊:基因編輯工具CRISPR-Cas9遭遇新挫折!新研究揭示它可...
    它切割出基因組中不需要的部分,並插入新的DNA片段。人們已經進行了許多研究來測試這種技術,以期有一天可以將它用於修復導致疾病的遺傳缺陷。有關脫靶編輯的報導阻礙了這一目標的實現,這導致了旨在阻止脫靶編輯的新研究。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技術還可以導致大量不想要的DNA重複。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熱度背後的冷思考
    近年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正在給整個科研界帶來革命性變化,該技術使用CRISPR系統將Cas9蛋白和嚮導RNA注入小鼠受精卵,就能輕鬆實現基因敲除,同時,注入Donor DNA則可實現基因敲入,甚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Genome Biology有文章指出這項新技術將很快取代使用胚胎幹細胞的基因修飾,看起來小鼠胚胎幹細胞基因修飾技術的終結不可避免。
  • 意想不到的突變,CRISPR-Cas9的應用仍然是任重道遠
    科學家一直希望整個基因編輯系統能在人類身上更好地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這類研究之前,研究人員必須從政府獲得許可並在研究結束後銷毀所有胚胎,胚胎不能超過規定的培養期。科學界原著編:花花稿件審查:西莫責任編輯:程建蘭日誌來源:bioRxiv日記本編號:-連結到原文:https://phys.org/news/2020-06-unwanted-human-embryo-genome-crispr-cas9
  • 如何運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發高分文章?
    最近「基因編輯嬰兒問世」事件引起了業內強烈的轟動,在該項研究中賀建奎採用了CRISPR-cas9技術對胚胎進行編輯,用5微米、約頭髮二十分之一細的針把Cas9蛋白和特定的引導序列注射到還處於單細胞的受精卵裡,來達到預防HIV病毒的目的。
  • CRISPR-Cas9應用依舊任重道遠
    但是科學家們一直希望整個基因編輯系統可以在人類身上更好地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這類研究之前,研究人員必須得到政府的許可,並在研究後摧毀所有的胚胎,任何胚胎的培養都不能超過規定期限。>科界原創 編譯:花花 審稿:西莫 責編:程建蘭期刊來源:bioRxiv期刊編號:-原文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6-unwanted-human-embryo-genome-crispr-cas9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張鋒 在2017年創辦了一家新的醫療公司,Beam Therapeutics。該公司在2018年已融資2.22億美元,且於2019年9月27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納斯達克上市申請。 張鋒也開始在新領域邊緣試探,分別成立了生物技術公司、 農業類公司 診斷類公司 。
  • 華人科學家張鋒:贏了專利,輸了諾獎
    張鋒 在2017年創辦了一家新的醫療公司,Beam Therapeutics。該公司在2018年已融資2.22億美元,且於2019年9月27日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納斯達克上市申請。 張鋒也開始在新領域邊緣試探,分別成立了生物技術公司、 農業類公司 診斷類公司 。
  • Gene KO Mediated by CRISPR-Cas9 System (Cas9-2hitKO)
    小白講實驗,帶你走進科研殿堂,助你從實驗小白變身科研達人實驗小白Ryan是生物物理所的工作人員
  • CRISPR專利之爭,最終「花落誰家」?
    然而目前關於CRISPR技術的專利之爭仍在繼續,該專利最終「花落誰家」還不得而知。CVC團隊與張鋒團隊關於CRISPR技術的專利之爭由來已久。2012年6月,CVC團隊首次發表了關於細菌中的CRISPR系統能夠切割目的DNA的證據,這一發現比張鋒團隊發表關於CRISPR可能是一類鹼基編輯器的文章早了七個月。
  • 2019國自然熱門寵兒——CRISPR/Cas9技術
    早在2018年末,學霸姐姐就已經小小的預測過2019國自然新風向,其中包括腸道菌群、外泌體、單細胞測序等大熱的方向,另外還有一個就是——CRISPR/Cas9技術,學霸姐姐一直是非常看好的,4月29日,國自然基金的初審結果已經公布了,
  • Science:重大進展!經過改進的CRISPR-Cas9不受PAM的限制,可靶向...
    這些研究人員接下來計劃更好地了解這些蛋白如何發揮作用的機制,同時探究它們在多種不同應用中的獨特功能。與此同時,他們對這些新的Cas9變體將對基因組編輯界帶來有意義的進步感到樂觀。論文第一作者、麻省總醫院基因組醫學中心的Russell T. Walton說,「我們證實這些新酶將允許科學家們產生生物學和臨床上有意義的遺傳修飾,而這在以前是不可實現的。」
  • CRISPR基因編輯的專利之爭,最終花落誰家?
    然而目前關於CRISPR技術的專利之爭仍在繼續,該專利最終「花落誰家」還不得而知。CVC團隊與張鋒團隊關於CRISPR技術的專利之爭由來已久。2012年6月,CVC團隊首次發表了關於細菌中的CRISPR系統能夠切割目的DNA的證據,這一發現比張鋒團隊發表關於CRISPR可能是一類鹼基編輯器的文章早了七個月。但是,CVC團隊並沒有在最初的論文中提到CRISPR能夠在真核細胞中的應用。也正是因為如此,才引發了這場專利爭奪戰。
  • Genome Biology |中科院微生物所邱金龍課題組通過轉錄激活調節染色質構象進而提高CRISPR/Cas9的編輯效率!
    染色質上某些位點的低CRISPR/CAS9編輯效率限制了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真核基因組DNA包裹在組蛋白周圍,進一步壓縮形成高階染色質結構[5],這可能阻礙CAS9與其靶點的結合。哺乳動物細胞內催化活性抑制CAS9(DCAS9)結合位點的全基因組圖譜顯示,它們在開放染色質區域富集。此外,在人體細胞的染色質開放區域,CRISPR/CAS9誘導的插入和缺失的產生率更高。
  • PNAS:構建出提高CRISPR-Cas9基因編輯精確度的新變體---SaCas9-HF
    2019年10月1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一種新變體,它有潛力在人類基因治療期間提高基因編輯的精確度。相比於野生型CRISPR-Cas9,這種新變體降低了DNA中出現的意外變化,這表明它可能在需要高精確度的基因療法中發揮作用。
  • 科學家以光為媒介用CRISPR手術刀精準切割DNA 觀察到超高速DNA修復
    6月12日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實驗結果,不僅揭示了DNA修復過程的新細節,而且,研究人員說,還可能加快和幫助人們了解DNA活動,而這種活動通常會導致衰老和許多癌症。「我們的新基因編輯系統允許在激活後幾秒鐘內對DNA進行定向切割。而採用以前的技術,基因編輯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甚至是幾個小時。」博士後研究員、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研究團隊成員Yang Liu博士說。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而生物體自身存在著DNA損傷修復的應答機制,會將斷裂上下遊兩端的序列連接起來,從而實現了細胞中目標基因的敲除。如果在此基礎上為細胞引入一個修復的模板質粒(供體DNA分子),這樣細胞就會按照提供的模板在修復過程中引入片段插入或定點突變。這樣就可以實現基因的替換或者突變。對受精卵細胞進行基因編輯,並將其導入代孕母體中,可以實現基因編輯動物模型的構建。
  • 《科學》:CRISPR兩大先驅合作,揭示單鹼基編輯易脫靶的原因
    然而,這些先進的新技術並非完美,其可能的脫靶效應及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樣十分引人關注。 日前,基因編輯領域的兩位宗師級科學家Jennifer Doudna教授和劉如謙(David Liu)教授聯手,在《科學》雜誌上報導了一種鹼基編輯器的首個詳細3D結構。
  • CRISPR相關工具網站集錦
    新Cas同源物、Cas9抑制劑(Acr)的開發等成果層出不窮。此外,近年來,基於CRISPR-Cas9系統開發的單鹼基編輯系統(Base editor,BE)更是如火如荼,新的先導編輯系統(Prime editor,PE)也正在興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