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貨幣的出現將不可避免 會帶來什麼影響

2021-01-08 金色財經

數字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數字形式的法定貨幣,由指定運營機構參與運營並向公眾兌換,以廣義帳戶體系為基礎,支持銀行帳戶鬆耦合功能,與紙鈔和硬幣等價,具有價值特徵和法償性、支持可控匿名。

央行數字貨幣在北京首個應用場景

今天上午,麗澤橋西的金唐大廈,一家名為漫貓咖啡的咖啡店內啟動了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測試,獲得授權的消費者已經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錢包支付購買各類商品了。北京市首個央行數字貨幣應用場景在豐臺麗澤落地啦!

央行數字貨幣還有獨到之處,除和微信、支付寶類似的掃描支付外,還可以離線支付。

美聯儲:數字貨幣時代的代幣和帳戶

在加密貨幣社區中,有關代幣的術語在不斷演變,並沒有關於代幣的準確和權威定義。儘管術語「代幣」和「代幣化」很流行,但它們的含義仍然讓大多數人感到困惑。從技術、概念或功能角度來看,什麼是代幣?許多人使用代幣好像它的意思是不言而喻的。

儘管貨幣既可以作為實物存在,也可以作為帳本中的記錄存在這種想法早在各國創建法定貨幣之前就已存在,但它顯然與中央銀行相似。現金是貨幣的一種物理形式。它為公眾提供各種用途,可以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匿名轉讓。

CBDC與代幣和帳戶二分法

對於CBDC來說,代幣和帳戶的二分法可能會讓人困惑,因為加密貨幣和中央銀行以不同的方式使用這些術語。雖然加密貨幣社區中的代幣通常被理解為區塊鏈上編程定義的資產,但在Kahn和Roberds二分法傳統中,中央銀行對CBDC代幣的看法僅指從未嚴格定義的概念性「對象」。

數字貨幣崛起不可避免

雖然央行數字貨幣(CBDC)與傳統法定貨幣相比,幾乎沒有優勢,但數字貨幣的崛起仍然不可避免,因為各國已經意識到數字貨幣將成為貨幣的下一階段。

儘管比特幣可以作為抵制通貨膨脹的一種補救措施,但該網絡目前仍無法克服比特幣的隱私和吞吐量問題。隨著比特幣創下新高,它現在應該像其他投資一樣被對待,即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在高位賣出,在低點買入。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

相關焦點

  • Libra會影響中國版數字貨幣麼?
    首先是Libra將為小型經濟體引入非國家化的貨幣局制度;第二,對大型經濟體而言,更多可能表現為Libra的貨幣乘數所帶來的通脹壓力;第三,類似於ETF基金的設計將產生大量中間狀態的資產形態,將使Libra的流動性管理為全球市場帶來新的不確定性;第四,如果Libra開展信貸業務,將使問題更加複雜化。
  • 《環球經濟熱搜》:央行數字貨幣會對經濟產生什麼影響?
    央行數字貨幣會對經濟產生什麼影響?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我們現在貨幣就是M0、M1、M2。M0可能就是流通中的通貨、紙幣、硬幣這些東西,M1大致就是活期,然後M2就是更加廣泛的。那數字貨幣的話,它究竟想替代M0,替代M1,還是要把M2全部替代掉,這是一個關鍵問題。
  • Libra:數字貨幣的原理、影響、機遇及挑戰
    Libra一經推出就受到廣泛關注,一方面將數字貨幣推向了新一輪高潮,另一方面引發了各國監管層的擔憂。Libra究竟是什麼?其較比特幣有何優勢?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摘要  Libra是由Facebook主導發行的區塊鏈加密數字貨幣。
  • 數字貨幣——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數字貨幣革命,動搖了原有國際經濟秩序的地基,成為當前全球數字經濟時代的戰略制高點,數字貨幣的到來會徹底解決「什麼是貨幣」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帶來的變化堪稱貨幣的第四次革命。
  • 深度解析央行數字貨幣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但對數字貨幣錢包的功能上提出了三點要求:①央行數字錢包應具備應對瞬時高並發交易處理能力②保證央行數字貨幣具有可控匿名性③保障客戶體驗。四、央行數字貨幣出現對商業銀行可能帶來的多維度影響(一)數位化M0對商業銀行的影響:顯著降低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成本,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率。
  • 新一輪貨幣寬鬆會帶來通脹嗎——肺炎疫情影響評估
    全球貨幣寬鬆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全球通脹中樞,給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但全球經濟「U」型復甦下大宗商品如原油價格上漲空間有限,輸入性通脹壓力整體可控。同時國內貨幣政策屬於階段性對衝政策,刺激力度僅支持經濟增長回歸潛在水平,在豬周期步入下行階段和逆全球化背景下,未來國內通脹壓力不大。
  • 中國首推主權數字貨幣DCEP,央行的初心是什麼?
    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始終是:DCEP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改變?市民和企業日常的生活和生產、國家對宏觀經濟的治理、涉及到人民幣的跨境支付與結算,各有什麼樣的影響?以下我們將一一解讀。DCEP會給中國內部、跨境支付以及國際貿易結算帶來什麼樣的改變?
  • 人民幣數字貨幣背後的底層設計,究竟是什麼?
    最近刷到很多關於人民幣數字貨幣的微頭條和提問與解答,眾網友分享了對數字貨幣概念的解讀,答案真的是五花八門,還有不少網友忽略了概念,直接分析了推出數字貨幣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比如目的是促使國際貿易去美元化,替代美元成為國際貨幣和國際交易體系,並且分析的頭頭是道,還有的討論了數字貨幣推出後對社會和老百姓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再就是有些網友認為數字貨幣可以取代微信和支付寶。
  • 請告訴孩子,國家數字貨幣,將這樣改變世界
    話題,就從貨幣的起源開始吧,這樣可以更好、更容易地理解什麼是數字貨幣,它又有什麼用處,為什麼說它的出現,在觀念和現實意義上都可能是顛覆性的。央視紀錄片《貨幣》裡說,5000多年前,貨幣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誕生,然後它開始蔓延到世界各個角落。
  • 「財經翻譯官」央行數字貨幣影響知多少?專家告訴你
    新華網北京1月8日電(楊曉波)從深圳、蘇州數字人民幣紅包試點發放到北京冬奧試點應用在地鐵大興機場線試點落地,再到在多家平臺的場景應用。我國央行數字貨幣在場景落地呈現加速態勢。那麼央行數字貨幣到底是什麼,它的推出又會帶來哪些影響呢?
  • 一本書讀懂數字貨幣 王騰鶴 辛泓睿 黃永彬編著 數字貨幣發展歷程
    /1504.1 穩定幣概述/1514.1.1 什麼是穩定幣/1514.1.2 穩定幣的分類/1524.2 Facebook的穩定幣探索—Libra/1544.2.1 無國界的貨幣/1544.2.2 Libra的運作機制/1554.2.3 Libra的潛在影響/1594.2.4 Libra面臨的挑戰/1604.3 其他主流穩定幣/1624.3.1 USDT/1624.3.2 TUSD/1634.3.3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宏觀金融的影響》報告解讀(六)——新...
    國際儲備貨幣主要是因為跨境貿易(而不是國內貿易)。數字貨幣的出現可能會造成交易雙方使用同一數字貨幣的現象,特別是全球性的數字貨幣,因此傳統儲備貨幣的定義可能有巨大的轉變。 49.數位化可以促進貨幣的跨境使用,從而改變對安全資產的需求和供應。儘管在可預見的將來美元很可能仍將是主要的儲備貨幣,但數位化可以使變革的發生比以前設想的更快。
  • 央行降準會給你帶來什麼影響
    而此次央行降準,業內人士給出分析認為,降準在短期內對開展個人信貸業務的P2P行業基本沒有影響,但長期來看,降準帶來的流動性增加,以及傳導出的貨幣總量增加,或將降低社會整體融資成本,也將對網貸平臺收益率產生影響,雖然網貸行業收益率水平短期內不會明顯下跌,但長期預計仍將走低,但需要特別強調的是,降準之後寶寶類產品(如餘額寶)收益率繼續下滑似乎在所難免。
  • 數字貨幣會推動世界財富與科技中心的轉移嗎?
    我們也曾建議實施「以人為本的貨幣制度」,建議建立社會保障個人帳戶並由中央銀行直接注資,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轉變為分紅平均地分發給全國公民,也是MMT 的一個方面。中國除了要面對全球實踐現代貨幣理論可能帶來的風險,還要應對外部施加的壓力。有人擔心,以美國為首正在刻意實施「去中國化」的貨幣聯盟,美聯儲大規模的量化寬鬆政策更似「割全世界的韭菜」。
  • 黃奇帆:不相信Libra會成功 最好的辦法是官方發行主權數字貨幣
    黃奇帆表示,在數字時代,有部分企業試圖通過發行比特幣、Libra挑戰主權貨幣,這種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的貨幣脫離了主權信用,發行基礎無法保證,幣值無法穩定,難以真正形成社會財富。本人不相信Libra會成功。對主權國家來講,最好的踐行貨幣國家發行權的辦法是由政府和中央銀行發行主權數字貨幣。
  • 關於央行數字貨幣的理解含義,你了解嗎?
    [導讀]數字貨幣對於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是作為一個投 資者來說是非常的熟悉,那麼什麼是央行數字貨幣?但這也是有原因的,央行數字貨幣說因為帳戶中的貨幣與現金掛鈎,支付寶中相當於存款,所以有收益。嗯…好像差別不大啊?  我估摸著現金掛鈎的好處可能是提額度比支付寶大。後續可能會有一些理財方案出臺,畢竟沒有獲益怎麼能吸引民眾呢。我覺得說不定未來幾年這可能也會帶來一場**理財領域的熱潮。
  • FBEC2020|何亦凡:虛擬貨幣促使各國央行研究法定數字貨幣
    上午,紅棗科技CEO何亦凡帶來主題為「《為什麼虛擬貨幣是一場遊戲?》」精彩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虛擬貨幣是非常掙錢的行當,但是目前的業務邏輯是遊戲的邏輯,只要目前虛擬貨幣不去關聯線下資產和線下勞動生產,業務邏輯就是遊戲邏輯。但是虛擬貨幣未來一定會和法定數字資產結合,對線下資產和線下勞動生產產生價值。
  • 曹遠徵 數字貨幣發展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功能定位
    此外,現在還面臨的問題是,未來中國的國際收支會朝著基本平衡方向發展,這也意味著央行傳統的貨幣供應機制會面臨一定的挑戰;利率傳導機制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信貸在整個市場中的佔比在持續下降,貸款的利率並不能完全覆蓋整個市場。而未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債券業務的發展,利率變得非常重要。但這就會出現信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利率「斷頭」的現象,利率能否有效傳導就變成了一個問題。
  • IMF《跨境支付的數字貨幣》報告解讀(七):數字貨幣能否成為全球...
    1.前言本文是這系列文章的第七篇文章,第一篇文章介紹了IMF報告裡的四個場景[1],第二篇文章分析了這些場景[2],第三篇文章則針對報告中的第四個場景及引起的宏觀金融後果展開討論[3],並研究數字貨幣對主權貨幣政策的影響,第四篇文章來討論外幣(數字貨幣)取代當地貨幣的現象[4],第五篇文章分析了CBDC/GSC對金融穩定造成的影響,並對比了數字代幣和GSC的發展與風險
  • 新貨幣理論與錨定物價指數的數字貨幣
    「數字貨幣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但如何科學決定並調控數字貨幣發行量以確保幣值穩定,應成為中央銀行發行法定數字貨幣最重要的考量,也會日益成為不同貨幣當局在網絡世界展開數字貨幣競爭的關鍵」——央行副行長範一飛。「建議以物價指數作為人民幣之錨」為張五常多年的倡議,並獲弗裡德曼認可。本文認為:貨幣具有支付、儲值兩種基本功能,貨幣的更迭主要圍繞其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