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大家好,我是你們熟悉的顏小二。今天我們要聊的話題,是哲學與愛情。
哲學家的愛情,旁人看不懂;俗世裡的有些愛情,哲學家看了則儘是悲哀。
這是為何?因為著眼看生命的層次與高度不同。
哲學家的愛情裡充滿了對對方生命個體的尊重,比如莊子在其妻子死後敲翁高歌」,因為莊子知道生命最好的狀態是「回歸自然」。他著眼於宇宙,明白對妻子最好的「歸宿」是什麼。
而俗世中可悲的愛情,則近乎「自焚」的態勢卑微付出,比如《白鹿原》中田小娥對黑娃、白孝文對田小娥。三個人,兩段愛戀。在這三角關係中,都有全心付出的那一位,但無論那一段愛情,都沒有好結果。
她們的愛太「欲」了。
被偏愛方「欲」大於「愛」,付出方則為了滿足心中所愛的「欲」付出一切,殊不知苦難可能不會毀了一個人,但「欲」會。於是,在田小娥、黑娃、白孝文這三個人的愛戀中,他們在付出與被偏愛的關係中,因為「欲」,最後只剩一地雞毛般的凌亂與悲哀。
1、哲學與愛情:為妻子之死敲甕唱歌「慶祝」的莊子
首先,我們來看看哲學家的愛情觀。
要說中國哲學裡面,比較特立獨行的,當屬莊子一派的道家思想,莊子的「出世」意味,比老子更濃鬱。
言歸正傳。《莊子》一書中,有這麼一段文字記錄莊子面對妻子之死的場景:
莊子妻死,惠子吊之,莊子則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與人居,長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莊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獨何能無概然!察其始而本無生,非徒無生也而本無形,非徒無形也而本無氣。雜乎芒芴之間,變而有氣,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今又變而之死,是相與為春秋冬夏四時行也。人且偃然寢於巨室,而我噭噭然隨而哭之,自以為不通乎命,故止也。」
這是在說,莊子的妻子去世後,作為莊子相愛相殺的好朋友,惠施(名家代表人物)前去弔唁。
結果到了莊子那裡,惠施氣不打一處來。本來還想著怎麼安慰莊子,結果惠施發現莊子不僅沒有傷心流淚,還在那裡敲著瓦甕歌唱。於是便呵斥莊子荒唐,說他無情。
說實話,顏小二要是見著這麼一個場景,也覺得他無情過分。那麼他是「渣男」嗎?很顯然不是,不僅不「渣」,莊子對妻子的愛,是純粹而真實的。
面對憤怒的惠施,莊子解釋到:
她是我的妻子,她離開了我,我怎麼可能不悲傷?但是,當我想到,這世間萬物生於「無」(道家思想,無可理解為「自然/道」),妻子生於「無」,她現在的離去,不過是從無生命到有生命,再從有生命到無生命。
她的離去,是順從自然,如春夏秋冬的交替一般代序不盡,她安然返歸天地蒼穹,這是生命的自然狀態,是符合「大道」的,是最適宜的狀態,我若哭泣,便與她符合造化流轉的事實不符。(非直譯,此段議論為顏小二依據理解,並盡力通俗的敘述)
也就是說,若是出於個人想要留住妻子的「私慾」,莊子應該哭泣。這種哭泣,就像丟失了自己「心愛的玩具」一般。當然,例子可能不太合適,大家可以意會一下其中意思。
而莊子「敲著瓦甕歌唱」則不是出於留住心愛玩具一般的「私慾」,是真心為妻子「高興」。在道家思想裡面,道家先哲一生所求無非是順應自然下與達大道合一,而莊周妻子之死,實則便是生命與大道合一的表現。莊子歌唱,是為妻子符合「道」的生命軌跡而高興。
莊子愛妻子,高於愛自己佔有心愛之物的欲。
2、田小娥的愛情悲劇:當欲大於愛,付出的那一方就會變廉價
顏小二看過許多優秀的影視作品,裡面有各式各樣的情侶,其中《白鹿原》裡的黑娃與田小娥,最是讓我印象深刻。
黑娃愛田小娥,愛的是「欲」,於是田小娥的付出,便是為了滿足黑娃的欲,以至于田小娥越付出,她就變得「越廉價」。
或許許多人和顏小二一樣,在看《白鹿原》的時候,會時常嘆息感慨,田小娥真是個可憐的女人。
田小娥對黑娃,可以說是「傾盡一切」。她因他背負「罵名」,不被村裡人接受。在旁人眼裡,田小娥「不是好女人」,但是她對「黑娃」卻是一心一意,全心為他付出。後來黑娃被追捕,讓田小娥一個人留在窯洞裡。
田小娥痴情於黑娃,但是她的痴情與無條件付出,似乎並沒有讓她獲得她期待的安寧生活。在黑娃逃走後,她被利用、甚至是玩弄,最後喪命。
要說田小娥對於黑娃,屬於全身心付出的弱勢方,那麼田小娥對於白孝文,便屬於「強勢」的一方。
白孝文為了田小娥,可以說是付出了一切,無論是家財還是尊嚴,最後為了換來田小娥一口口糧,以近乎「賣了自己」的方式投了軍。
在白孝文與田小娥的關係中,田小娥對於白孝文,也是「欲」。
白孝文的付出,以「愛」的名義,一味滿足田小娥的「欲」,最後兩個人一同沉淪,結局慘澹。
這裡拋開《白鹿原》中複雜年代下動蕩時局,拋開田小娥、黑娃、白孝文的結局,光看田小娥與黑娃和白孝文的感情糾葛,我們就可以發現,在愛情裡面,黑娃對于田小娥,欲大於愛,畢竟他們結合時,也是因為騷動的欲望,具體可以看看書或者電視劇。而田小娥對於白孝文,也是欲大於愛,畢竟田小娥接觸白孝文的初衷,有利用的味道。
圍繞著田小娥展開的兩段戀情,看似有纏綿的痴心,實則是欲望蒙住了人的眼睛,於是一方的「付出」,成了滿足另一方欲望的「食糧」。於此,感人肺腑的「付出」,便在膨脹的欲望下,成了所謂「卑微」。
3、愛情或許源於「欲望」,但必須歸於對生命個體的尊重
愛情的美好,許多人覺得,是當初雙目流轉間那一瞬的心跳,和身體裡騷動的荷爾蒙。
於顏小二看來不是這樣,這美好應當屬激情褪去以後天長地久下的相敬如賓。這種相敬如賓,一定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的,而非滿足一方的欲望。
這種尊重應當是這樣的:因對對方真誠的愛,會設身處思考,什麼最適合對方,而不是投其所好,讓「付出」變成「捧殺」一般的存在。
田小娥以身子和卑微,滿足了黑娃的欲,卻沒能有個好結果。
莊子呢,面對妻子的離去,雖心有悲戚,但知道這生命的凋零是符合大道的適宜狀態,明白落葉歸根才是妻子最好的歸宿,所以他敲翁唱歌。
兩種愛裡面有兩種「生命高度」,那種是真美好,那種是假純粹,一眼可辯。若是懂了這一點,顏小二想,各位應當也能明白,有些打著美好愛情名義的悲劇,從一開始,就註定好了。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搬運、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讚收藏哦。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