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鋼鐵俠」 答疑 15 問:科幻的火星殖民計劃如何實現?

2020-12-08 愛範兒

「矽谷鋼鐵俠」 答疑 15 問:科幻的火星殖民計劃如何實現?

不到一個月前,Elon Musk 在國際宇航大會(IAC)上發表了一篇演講,主題為 「讓人類成為星際公民」。這也是因為他自己一直有個夙願:殖民火星。

題圖來自 Chuansong

在演講中他也詳細地講述了火星計劃——「星際運輸系統」 的詳細內容:比現有火箭大整整一圈、有著 42 個火箭發動機、還能循環使用 1000 次的 BFR 火箭;能夠自行降落起飛、單次中途補給就能往火星運輸 450 噸負載的 MCT 飛船;採用全新燃料的星際發動機等等。

除了系統組件之外,Elon Musk 也整體性對整套系統關鍵要點、規劃時間表等數個內容進行了詳細說明。(想詳細了解那次演講,可以點擊查看愛範兒之前文章)

圖片來自 Reddit

昨天(美國時間前天下午 3 點),Elon Musk 親自登錄了著名社交新聞網站 Reddit  AMA(Ask me anything)頁面,就 「如何成為星際公民」 回答了網友的一系列問題。網友也相當踴躍,在頁面中一共留下了 5301 條留言(包括 Elon Musk 自己的留言)。

以下是 Elon Musk 作出的答覆以及對應問題(一共 15 條):

國際宇航大會(IAC)上公布的時間表

1、火星燃料補充需要什麼樣的設備和程序?初期的無人測試飛行中他們是否會具備 「自主運行」 的能力?是否有計劃往 「星際運輸系統」 中加入第三個變體,預留一個大的載荷艙,從而允許運輸更多貨物?

Elon Musk:我們遠沒有到詳細說明計劃的時間點,但我們現在的計劃是:

1、進行 Dragon(龍飛船)偵測任務,初步確定如何在火星上安全著陸,然後尋找獲取水,以便實現在火星表面製作液態甲烷液氧火箭燃料(LOX/Liquid methane);
2、發射 「金心(Heart of Gold)」 飛船,只搭載火箭燃料工廠所需要的裝備;
3、進行第一次有人任務,同時攜帶必須的裝備,完成最基礎基地和燃料工廠的建設;
4、嘗試在每 26 個月一次的火星發射窗口期加倍發射的飛船數量,直到火星表面能夠自我維持。

2、作為一個重要的後續問題,同時也考慮到 「星際運輸系統」 飛船結構件的重複利用,火星永久居住設施會採用什麼樣的結構?

Elon Musk:一開始我們會使用碳纖維骨架在火星地表建造網格拱頂,同時還會加入很多礦道和隧道。通過後者我們能夠在增壓環境中進行工業作業,並且將玻璃拱頂留給綠色植物。

今年 9 月底 SpaceX 測試的 Raptor 火箭發動機,圖片來自 馬斯克 Twitter

3、請問 「星際運輸系統」 中最為關鍵也是最為需要的技術是什麼?

Elon Musk:我們開發了一種全新的金屬合金,它在高溫富氧的火箭發動機中仍然具有良好抗氧化性。也讓主燃燒室達到了 300 巴的高壓,在那種環境中,任何東西都會燒起來。但我們的 Raptor 引擎在測試運行中並沒有顯示出侵蝕現象,並且還有優化的餘地

目前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密封碳纖維儲存罐,因為其保存著低溫狀態下的燃料,吸收熱量之後就會增加內部壓力。同時氧氣罐也要做好預防措施,因為要對純氧進行加壓,必須在罐體外部應用惰性氣體層。希望能夠通過噴塗某種材料達到這一目的。如果實在沒辦法,我們就用幾層 「殷瓦鋼(含鎳元素量 36% 的特殊鋼,膨脹係數極小,在 LNG 運輸船艙中同樣有應用)」 在裡面焊接在一起。

4、你認為你們目前已經搞定了什麼技術?

Elon Musk:我無法確認現在已經完全搞定了哪一個技術,或許是啟動引擎(SpaceX 在 9 月底進行了新 Raptor 引擎的點火測試)……

MCT 飛船

5、目前 「星際運輸系統」 內部的可居住區域怎麼布局,我們什麼時候可以看到效果圖?

Elon Musk: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新名字,ITS 這個名字不太行。對於火箭和飛船,我也叫他們 BFR(big fxxking rocket)和 BFS(big fxxking ship),從結果來看還不錯,但是……

當我們建立起實際的模型之後,我們應該就會發布居住區的更多細節,可能還需要 1-2 年。

6、作為一個附加問題,「星際運輸系統」 中太空人數量不同的情況(比如 1 個人對比 100 個人)下,配置究竟有多大不同?

Elon Musk:可能只是和貨物共享加壓空間。早期任務還是主要聚焦在貨物之上。第一個有人任務應該會含有 12 名船員,他們的目標是建立和解決燃料工廠,以及火星基地的第一代能源系統。

7、可以透露下 Raptor 發動機在海平面高度的真空推力,以及比衝數據麼?「星際運輸系統」 火箭可以懸停,它是否會利用這種能力去保證降落成功?「星際運輸系統」 的推進器在發射/著陸期間可以承受的最大加速度是多少?

Elon Musk:發動機比衝大致為 360s、推力為 290 噸;高加速度的降落更有效率。除非遇到問題或者意外的風力情況,否則不會有任何懸停。 慢慢著陸的火箭會浪費了大量燃料;我們希望最終的結果能夠達到 20g(20 倍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

「星際運輸系統」 執行全過程

8、如果我沒記錯(網友原話),演示文檔中提到飛船返回的時實際加速度會達到 4-5g,這種速度下的飛船不會燃燒並且在空中解體麼?

Elon Musk:飛船的加速度一般會被限制在 5g 左右,但也具有 2-3 倍於前面這個數字極限能力,當然前提是不會空中解體。推進器則更厲害一點,一般都能夠抵禦 20g 以上的加速度,只考慮不解體的話,加速度能夠放寬到 30-40g。

9、我很熟悉火星 「控制進場、下降和著陸系統(Entry, descent and landing system, EDL,應用在 ExoMars 探測衛星之上)」。在之前宇航大會上,你曾介紹了新強力推進器 Raptor,它能很好的控制火箭的垂直狀態。相對於量身定做的火星環境,「星際運輸系統」 在地球環境中的表現如何?原來火箭上的格柵尾翼也沒有了,你們將用什麼手段來控制火箭的姿態?

Elon Musk:其實飛船擁有特殊的襟翼,能夠做出俯仰和滾轉,同時我們也將嘗試利用推進器來控制火箭的姿態。

10、「星際運輸系統」 演示中最令人震驚的事情之一是 SpaceX 準備用碳纖維製作那麼大的宇宙飛船。可否介紹更多設計、建造和具體測試的更多信息麼?

Elon Musk:沒錯,對於那些真正理解它意義的人來說,的確是個大新聞。飛船的艙體實際上比已經展示的開發中艙體還要長一點,但是直徑完全相同。

他們都是用世界上最新、最大碳纖維預浸料建造的。在理論上,它能夠保存低溫狀態下的火箭燃料,同時還能在沒有密封環的情況下保持密閉。從早期測試結果來看,達到預期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在接下來的幾周裡,它將在駁船上承受 2/3 爆炸壓力測試。

圖片來自 RT

11、可以透露下最終版的 Falcon 9(V1.3)火箭有什麼不同?除了火箭的推力從  17 萬磅推力上升到 19 萬之外,還有什麼?Gwynne 前兩周曾經提到目前的 Falcon 9 火箭重複使用次數只有 1-2 次,而 V1.3 則可以提升到 10 次。你可以跟我們說下究竟什麼因素在限制 Falcon 9 火箭的重複利用麼?

Elon Musk:「星際運輸系統」 的 BFR 火箭肯定比 Falcon 好不少,因為它的質量和密度都更低,最終的結果是它不會像 Falcon 那麼熱和快。所以 Falcon 應該作為 BFR 火箭的補充。

最終版的 Falcon 9 火箭經過了很多細微的改進,這些改進都很重要,但是更高的推力和降落腳架是重中之重。

實際上,我認為 Falcon 9  火箭可以機務無限期使用,只要定期維護和仔細檢查。Falcon 系列的最終版本會是 Block 5,性能最強並且最易於重複利用,所以用它來替換早期型號肯定是有意義的。Block 5 將在未來 3 個月左右開工生產,並且在未來 6-8 個月進行初次試飛,所以也不會有什麼超越 Block 3 和 Block 4 的地面測試,除了實現幾次重複飛行。

12、「星際運輸系統」 中有兩個神秘的球形艙體,在編輯的圖片中被標記為綠色。請問他們是用來存儲燃料麼?還是說他們儲存加熱之後的氣體火箭燃料,並且作為燃料自動加壓系統的一部分?或者是他們用來防止軌道推進劑再次液化?

Elon Musk:這些是保存著陸燃料的艙體,他們是分開的,為了能更好的絕緣同時避免蒸發。同時也能減輕震動,避免整個燃料主容器受推進器反作用力向上移動。

13、為什麼推進器只有一個燃料倉?

Elon Musk:推進器中的氧氣轉化管道同時也是頭部的液氧存儲位置。

BFR 火箭底部的火箭發動機布局

14、「星際運輸系統」 的 BFR 火箭有 42 個發動機,所以這會用一個 「虛擬噴嘴」 或 「虛擬空氣動力標槍的效果」,這樣一來他們可以使用較短的噴嘴,同時內部發動機方向仍然是軸向的。——這個猜測有什麼道理麼?

Elon Musk:一定要選擇 42,有重要的科學和科幻小說(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原因!

密集的噴嘴排布只是為了最大發揮火箭發動機的推理,但如果能有一個虛擬噴嘴作用,它會更酷。

15、根據在宇航大會上的展示,「星際運輸系統」 在攜帶 150 噸載荷時,返回地球時的速度大約為 7.5 公裡/秒。如果載荷進一步減少,它的飛行速度將會超過 9 公裡/秒。

可否理解為因為 「星際運輸系統」 因為利用一個前所未有的速度在火星和地球之間飛行,哪怕載荷不是關鍵性物資,也能夠在發射窗口之外發射(目前的火星探索有周期性發射窗口,大致間隔為 26 個月)?是否能運輸一些緊急物資:醫療器械、專家、或者其它關鍵性替代品,那些優先但是不重的物資。

Elon Musk:是的。

假如 「矽谷鋼鐵俠」 在吹牛,這也是一個高質量的牛

題圖來自 Businessinsider

看完這些回答,你也許會不禁感嘆:Elon Musk 這說的都是啥?為什麼我聽不懂。

這 15 條回覆中不僅含有大量航空學上的術語,同時還有很多非常具體的方案內容,這也與當時 Elon Musk 在宇航大會進行展示上詳盡飛船設計結構圖所對應。如果,注意是如果,這次回答的真是 Elon Musk 本人,其對整個 「星際運輸系統」 的了解完全堪比設計者。

而這一點也可以從 Business Insider 今年 7 月底收集的一份馬斯克推薦書單中體現,因為其中不僅有《銀河系漫遊指南》的著名科幻小說,同時還有兩本專門關於火箭方面的書:

  • 《結構:為何不倒》(Structures: Or Why Things Don’t Fall Down)
  • 《點火!:液體火箭推進劑的非正式史》(Ignition!: An informal history of liquid rocket propellants)

毫無疑問,Elon Musk 的火星殖民之路上還有非常多的障礙,包括 「星際運輸系統」 本身需要解決的一系列技術問題,他最終能否成功仍然是一個未知之數。

但至少,他吹的 「牛」 還算合乎科學原理,即便他無法實現也將成為人類宇宙探索的下一個目標。

關於 Elon Musk 以及其 「火星殖民」 計劃,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與我一起討論。

相關焦點

  • 矽谷鋼鐵俠火星殖民計劃深度解讀:20 年後我們真能去火星度國慶嗎?
    關於 Elon Musk 全新的「火星殖民」計劃,你只需要看這一篇。董事長;這些名頭同屬於一個人——Elon Musk,也就是俗稱的「矽谷鋼鐵俠」。而液態甲烷 + 液氧則可以根據特定的化學反應利用火星現有的資源進行再生,從而讓火箭能夠「空著手」飛往火星,而無需把寶貴的運載能力浪費在存儲回程 。為什麼要造 ITS 系統?看到這裡肯定有人要問了,ITS 很大、很棒、很酷,但是為什麼要全新製造這樣一套系統呢?這實際上是 Elon Musk 現場一開頭解釋的問題,而回答實際只有一個核心:如何讓大批人類前往火星成為可能。
  • 這位身價705億的矽谷鋼鐵俠是如何煉成的?
    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又一次創造了歷史!他曾說過,除非離開地球、殖民火星的計劃得以實現,否則他不會滿足。 12歲自學編程並以500美金售出自己開發的小遊戲;賓大就讀期間,租下一棟十臥住宅改建成夜總會,實現本科期間的自給自足;於史丹福大學的博士學習僅進行兩天就暫停,一頭扎入到新興的網際網路熱潮;1995年,
  • 馬斯克可回收火箭,從藍圖到實現,不愧是鋼鐵俠
    即便是馬斯剋星鏈計劃,也被媒體嘲笑,認為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有美國天文愛好者,直接批評馬斯剋星鏈計劃,在破壞天空的夜晚,影響人類對太空科學探索。為此,馬斯克不得不對自己的starlink衛星進行改造,減少飛行過程中的光學汙染問題。
  • 為什麼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無法實現
    殖民火星是馬斯克最有名的「理想」之一。其旗下的Space X公司正在開發的重型運載火箭,代號為BFR(Big Fucking Rocket),長達100米。它計劃不僅可為國際空間站和地球軌道衛星提供服務,還能幫助建立月球基地,並最終將人類送上火星。
  • 矽谷鋼鐵俠的「飛天茅臺」,平價火星飛船發展史
    美國當地時間的8月4日,號稱矽谷鋼鐵俠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X,成功發射了不鏽鋼材質的全尺寸「星艦」原型機SN5。矽谷鋼鐵俠馬斯克,也在新聞底下第一時間回復了「 Mars is looking real 」(火星看上去很真實)。
  • 人類本世紀殖民火星?馬斯克信心滿滿,計劃建立百萬人口火星城市
    殖民火星,聽上去極具科幻色彩。但是在2020年代的今天,它已經不再那麼遙遠。按照NASA的計劃,2022年重返月球的計劃就將實施,這將是人類再次向宇宙吹響的號角。而且按照SpaceX的計劃,在2022年的火星發射窗口期,他們將會對火星進行載人實驗,先發射一個機器人抵達火星。如果進展順利,最早在2024年,人類的第一個載人飛船就將朝著火星飛奔而去。
  • 去火星生活!馬斯克的一個小目標,有了時間表
    去火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至今人類還沒有找到,切實可行的辦法。不過,作為科技狂人的馬斯克,正在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實踐。據外國媒體報導,到了2024年,馬斯克將會送人類到火星上去。如果不出意外,有可能火星第一次,迎接人類到來。過去的一些年,儘管人類到火星上發射了許多探測器,也有機器在地表工作。實際上,真正的人類,最遠只去過月球表面,沒有到達過更遠的星球。
  • 特斯拉的CEO馬科斯強推火星計劃,2025年開始100萬人將殖民火星
    當代鋼鐵俠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2017年9月29日闡述了其最新的火星移民計劃,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殖民火星。1 馬科斯的新版火箭的有效載荷更高,不僅承擔殖民火星的任務,還可以承擔往返月球的太空載人服務。2.
  • 特斯拉的CEO馬科斯強推火星計劃,2025年開始100萬人將殖民火星。
    當代鋼鐵俠SpaceX公司CEO伊隆·馬斯克2017年9月29日闡述了其最新的火星移民計劃,從2025年開始計劃將100萬人殖民火星。1 馬科斯的新版火箭的有效載荷更高,不僅承擔殖民火星的任務,還可以承擔往返月球的太空載人服務。2. 馬斯克認為既然人類可以星際旅行,那太空技術也就可以用在地球上,若用於太空探測的火星技術應用到地球上,從紐約到上海僅需39分鐘。火星是太陽系由內往外數的第四顆行星。
  • 科學狂人馬斯克,殖民火星計劃被披露,並說很快就能實現?
    近日,馬斯克表示,人類在2024年就能登上火星,並且在2050年時就可以在火星上建立一個城市。其實此前,馬斯克就發表了自己的殖民火星計劃,讓Space X在10年內生產出1000艘可以飛往火星的星際飛船,並且能夠每年發射1000次航班,每次航行能夠載100名乘客。
  • 瘋狂的人生:9歲橫掃圖書館 12歲立志殖民火星,如今離夢想更近
    只要你有足夠的錢,有生之年你買得起一張火星往返機票,就能讓你去火星上摸一把。而矽谷鋼鐵俠馬斯克就是那個有可能幫你實現到火星一遊的瘋子。這就很好理解他12歲就有殖民火星的想法,一切都是遺傳自他祖父。並且是送很多人去,來回往返經常去,移民火星,殖民火星。在初中和同學用硫磺硝石木炭造火藥,課間休息在操場發射自製火箭,要在中國這種小孩早就被開除了。到了17歲,馬斯克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和志向前往美國、加拿大謀求學業。
  • 埃隆·馬斯克也許是矽谷最能"演"的CEO|特斯拉|威爾|spacex公司|...
    從2007年到2010年,《電動車的復仇》紀錄了特斯拉和其它幾家電動車的始作俑者,如何熬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裡面有對馬斯克的大量採訪,講述了他和他的電動車夢在這三年險象環生,幾次死裡逃生的經歷。(國內搞電動車的大佬們可以抽空看下,給自己點兒精神動力)2018年,馬斯克的SpaceX公司有關人類移民火星的計劃甚囂塵上。公眾的情緒被火星不斷撩撥。
  • 科學家警告:殖民火星,遠非將人類送到火星那麼簡單
    儘管自從上世紀70年代以來,人類的足跡沒有踏上任何一顆地球以外星球的土壤,但是包括美國宇航局和矽谷科技大亨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內的眾多機構和人士,一直在致力於人類重返月球,甚至登陸火星,進行火星殖民。
  • 馬斯克的殖民火星計劃真的可能嗎?
    2020年是可以說是火星元年,今年將會有中國天文一號火星探測任務,美國(NASA)火星2020探測計劃,歐洲火星車ExoMars 2020。那麼想像一下我們人類什麼時候才能真正地踏上火星,甚至殖民火星。
  • 技術狂人伊隆·馬斯克系列:馬斯克的太空火星殖民夢想終將實現
    你是否有想過,或許在不久將來,真的可能實現移民太空的夢想。兒時馬斯克儘管其在創業(Zip2 ,Xcom(網際網路金融), Paypal(第三方支付行動支付先行者),)並賺得巨額財富後,仍未放棄兒時的夢想:那就是實現外星殖民
  • 【新·研究】大神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
    實際上,「火星一號」(Mars One)計劃(支持該計劃的人認為這項計劃可在未來十年內實現)最近遭遇了重創,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員們證明了它是不可行的,因為如果人類移民到火星,那些人是或不長久的,很可能會死於飢餓。但是正如Aeon的羅斯安德森(Ross Anderson)指出的那樣,建立火星殖民地還有一個巨大的障礙需要清除,即「如何在火星上建造完整的大氣層」。
  • 熒惑火星,傳奇無限——《中國火星紀事:中國火星題材科幻小說佳作選》隆重上市!
    話說十八年前,當「矽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賣掉「貝寶」之後(今年貝寶市值已經超過2300億美元,不知道馬斯克後悔了沒有),手握兩億美元現金的他,想起了自己小時候最愛讀的科幻小說中的星際旅行,於是希望訂一張去火星的船票。
  • 火星上的「白色幽靈」將成移民計劃最大阻礙,科學家對它束手無策
    審核:小文導語:你們還記得「2020火星移民計劃」嗎?距離目標時間只剩下數月了,為何馬斯克不做任何行動?這一切的背後藏著什麼秘密?前不久,改編自著名網絡作家江南的同名小說、由流量小生鹿晗主演的電影《上海堡壘》在國內各大影院上映,瞬間引爆了網絡,「《流浪地球》打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大門,《上海堡壘》將之迅速關上,並牢牢焊死了」這一句話代表了諸多觀眾的心聲。至於《上海堡壘》這部影片的質量到底如何,在這裡我們不予以評價,但從這件事中,我們不難看出,觀眾們對《流浪地球》是持著一種支持、熱愛的態度。
  • Space X火星探索計劃提上日程,殖民火星或成現實?
    但是目前來看,由於技術原因以及項目進度問題,他表示相關設備將在2023年完成準備,利用2024年火星發射窗口擇機發射。火星殖民一直是埃隆·馬斯克的最高理想。目前為止,他所創立、投資的公司絕大部分都與未來的火星生活相關。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推動的電動運載工具的發展,將有利於火星這種無氧大氣環境,不能利用內燃機情況下的交通運輸。
  • 殖民火星計劃耗資無數 馬斯克能從中賺回投入嗎?
    馬斯克是SpaceX的執行長兼總工程師,他提到自己的星際野心更像是科幻世界有著高尚道德的主人公,而不是一個擁有顛覆性商業計劃的企業家。馬斯克在8月31日的一次虛擬火星會議上說:「如果地球上發生了什麼可怕的事情,無論是人類製造的,還是自然製造的,我們都希望為整個人類的生存加個保險,並不惜為此去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