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九死一生的冒險和對人性的終極拷問也同時上演。
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成長
《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電影轉折性的一部影視作品。電影中劉培強(吳京飾)是一個航天員,在兒子劉啟(屈楚蕭飾)四歲的時候就離開去了空間站,一別十幾年。對父親的記憶就只有小時候和父親一起仰望木星時的情景。
缺少父愛的劉啟在在爺爺的陪伴之下長大。慢慢的他對父親這個角色產生悔恨,或許是年紀小不理解父親的行為。這也反映了現代社會的父母為了工作,陪伴自己孩子的時間特別少,導致與孩子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儘量多出一點時間陪陪孩子,不要讓他們在成長中留下傷疤。
希望是這個時代的奢求
常說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但並非這樣。電影中原本是太陽要爆炸的事件得到了處理辦法,但是到最後幾個小時的時候才通知全人類他們生活了好幾個世紀到的地球即將被毀滅,這無疑是火上澆油。他們不確定是否能安然無恙的回到家,正好朵朵通過全球廣播召集人回來幫忙,她講到片首老師問她什麼事希望,她用班長的話說:「希望是這個時代的黃金與寶石」。最後在附近的人都過來幫忙了,與其苟延殘喘不如給自己一些希望,畢竟奇蹟無處不在。
大愛無私需要弘揚
電影還反映了各國人民團結一致,在最危難的時候他們共同行動、全力實施拯救地球的方案。在運送火石的途中他們表現出來的捨己為人,以全人類安全為重的精神深深地印在我們的腦海裡。
我們共同生活在一個大家庭,我們有一個母親叫做地球。所以保護地球是每一個人類每一個國家的責任。當引爆木星的距離還差一截的時候,劉培強不顧聯合國的反對,開著空間站去填補最後的那段距離,他用自己的命救了全人類。
同時他展現出了偉大而無私的父愛,為了救兒子而不顧一切的衝動。
希望地球不再流浪
「流浪地球」顧名思義,就是讓地球脫離太陽系,飄到可以生活的地方。可以看出對未來的幻想和追求,電影中宇宙空間站,也間接的說明中國在世界航天領域已經走在前列。電影講述的災難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就好比地球上的資源有限,我們應該減少資源浪費,減少廢棄物垃圾的排放,減少二氧化碳,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好。
陽光溫暖而美好
最後來說一下本來可以安全的生活在地下城,為什麼非要出去看看?從小生活在地下,看不到陽光感受不到黑夜與白天。他們渴望自由,不想被束縛在暗無天日的地下城,也許這就是人的本性。好奇心往往伴隨著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