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探針與靶基因非同源時,最好在較低的溫度(37~42℃)下進行雜交

2021-01-13 紅小果的空間

漏膠及汙染同位素的危險性增大。

2.若使用雙鏈探針,在100C加熱3p標記的雙鏈DNA 5min,使之變性,然後迅速移至冰水中冷卻。

此外,可以加入0.1倍體積的3mol/L NaOH變性探針。室溫下Smin後,將探針移至冰水中,加入0.05倍體積的1mol/L Tris-Cl (pH72)和0.1倍體積3mo/L HCI,冰水放置直到使用。單鏈探針不需變性。

3.把變性的或單鏈放射性標記的探針直接加到預雜交液中,在合適的溫度下繼續溫育12~ 16h。為了檢測低豐度mRNA,需使用至少0.1μg特異活性超過2X 10°cpm/ug的探針。

當探針與靶基因非同源時,即低嚴謹性雜交,最好在較低的溫度(37~42C)下進行雜交,雜交緩衝液含有50%去離子化甲醯胺、0.25mol/L 磷酸鈉(pH7.2)、0.25mol/L NaCl和79%SDS。

探針與固定於固體支持物上的核酸雜交的具體條件請參閱第2章,方案1~13.4.雜交後,將膜從塑膠袋中取出,在室溫下迅速轉移到含有100~ 200mL 1X SSC。

0.1%SDS的塑料盒內,將盒蓋好,置於水平振蕩器上,溫和振蕩10min。

▲在洗染步驟中,任何時候都不要讓膜乾燥。如果使用單鏈探針,將洗滌液中的SDS濃度增至1%。

在會甲醯胺的緩衝液中低嚴謹性雜交之後,23C下用2XSSC衝洗膜,然後23C下用2XSSC, 0.5XSSC 和0.1xSSC 含0.1% SDS的洗液分別洗膜1Smin,最後50C下用會1% SDS得0.1XSSC洗膜。

相關焦點

  • 出現假陽性結果的另一種可能是樣品中存在有靶基因的同源序列
    出現假陽性結果的另一種可能是樣品中存在有靶基因的同源序列。為了避免因汙染而造成的假陽性,PCR操作時要隔離不同操作區、分裝試劑、簡化操作程序,使用一次性吸頭。PCR擴增DNA片段只是一個重要手段。擴增片段的檢測和分析才是目的,根據研究對象和目的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分析法。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③探針分子內不應存在互補區,否則會出現抑制探針雜交的「髮夾」狀結構。   ④避免單一鹼基的重複出現(不能多於4個),如-CCCCC-。   ⑤一旦選定某一序更符合上述標準,最好將序列與核酸庫中核酸序列比較,探針序列應與含靶序列的核酸雜交,而與非靶區域的同源性不能超過70%或有連續8個或更多的鹼基的同源,否則,該探針不能用。
  • 該技術只有在突變點位於某一限制性內切酶識別位點時才有效
    ①長18~50nt,較長探針雜交時間較長,合成量低;較短探針特異性會差些。②鹼基成分:G+C含量為40%~60%,超出此範圍則會增加非特異雜交。③探針分子內不應存在互補區,否則會出現抑制探針雜交的「髮夾」狀結構。
  • 第三節 分子雜交 - 專區 - 生物谷
    又如進行中的轉錄分析(nuclear run on transcrip-tion assay)時,在體外將細胞核分離出來,然後在α-32P-ATP的存在下進行轉錄,所合成mR-NA均摻入同位素而得到標記,此混合mRNA與固定於硝酸纖維素濾膜上的某一特定的基因的DNA進行雜交,便可反映出該基因的轉錄狀態,這是一種反向探針實驗技術。
  • 由於雜交信號的強度與探針的特異活性成正比,而與其長度成反比
    動物基因組DNA這種初始DNA基因組複雜性較高且(或)序列很複雜的情形,最好使用一個基因組瀏覽器去選擇一個合適的探針序列。有一種比對工具可被用來在起始基因組中尋找和鑑別出對靶DNA特異,且對初始DNA的其他序列沒有高度同源性的一段序列。
  • 基因晶片原理
    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  利用雜交的原理,即DNA根據鹼基配對原則,在常溫下和中性條件下形成雙鏈DNA分子,但在高溫、鹼性或有機溶劑等條件下,雙螺旋之間的氫鍵斷裂,雙螺旋解開,形成單鏈分子(稱為DNA變性,DNA變性時的溫度稱Tm值)。變性的DNA黏度下降,沉降速度增加,浮力上升,紫外吸收增加。當消除變性條件後,變性DNA兩條互補鏈可以重新結合,恢復原來的雙螺旋結構,這一過程稱為復性。
  • RNA原位雜交現狀和進展
    >而高濃度的酪胺醯胺在辣根過氧化物酶活性和H2O2的作用下催化報導基因直接發生沉積,使顯色的面積增大而達到信號放大.(3)半抗原標記的探針與靶核苷酸雜交與抗半抗原抗體結合的辣根過氧化物酶在探針雜交後應用,參考TSA試劑盒稀釋濃度,在37℃ 或常溫下孵育 5-15min,預處理中需抑制內源性過氧化物
  • 基因晶片的工作原理及組成_基因晶片可以查哪些病
    而應該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集中具有一定研究實力的單位和個人進行攻關,這也許更適合於我國國情。   基因晶片(genechip)(又稱DNA晶片、生物晶片)的原型是80年代中期提出的。基因晶片的測序原理是雜交測序方法,即通過與一組已知序列的核酸探針雜交進行核酸序列測定的方法,在一塊基片表面固定了序列已知的靶核苷酸的探針。
  • 雜交捕獲 之 非特異性雜交
    1.非特異性雜交是怎麼出現的?      雜交捕獲,顧名思義就是把我們需要的目的片段通過與探針特異性結合的狀態捕獲出來。然而在這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非特異性的雜交。   說起非特異性雜交,可能每個做雜交捕獲的人大都碰到過這個問題,而且實驗中出現非特異性雜交,可能直接使得洗脫後雜交文庫濃度偏高,進一步導致上機測序中靶率差,最終造成測序失敗。
  • 新一代雜交測序:原位雜交螢光染色脫氧核糖核酸測序(DNA)技術全攻略
    通過螢光標記的核酸探針與機體細胞內的有特異突變的核酸序列雜交,採用螢光檢測設備捕捉信號(機體細胞和(或)組織內雜交於具有特異SNP位點的靶序列的彩色螢光信號)以獲得基因特定序列信息。具體原理如下圖:①確定有特異突變(A>G)的目標序列,②根據目標序列設計特異寡核苷酸探針,探針成發卡結構(在5』端連接淬滅基團。
  • 基因晶片技術進展及應用
    基因晶片的工作原理與經典的核酸分子雜交方法(southern 、northern)是一致的,都是應用已知核酸序列作為探針與互補的靶核苷酸序列雜交,通過隨後的信號檢測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基因晶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矽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識別探針,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平行分析大量的基因,進行大信息量的篩選與檢測分析。
  • 基因晶片技術未來發展簡介
    基因晶片的工作原理與經典的核酸分子雜交方法(southern 、northern)是一致的,都是應用已知核酸序列作為探針與互補的靶核苷酸序列雜交,通過隨後的信號檢測進行定性與定量分析,基因晶片在一微小的基片(矽片、玻片、塑料片等)表面集成了大量的分子識別探針,能夠在同一時間內平行分析大量的基因,進行大信息量的篩選與檢測分析。
  • Northern雜交試驗指導手冊(6)-Northern 印跡雜交
    探針準備DIG標記的RNA探針與DNA探針相比,顯示較強的雜交信號和較地的非特異性背景,因此,只要可能選用RNA探針可以比DNA探針獲得更好的雜交結果。如果必須使用DNA探針,建議使用高SDS雜交緩衝液或DIG Easy Hyb以減少背景。在正式雜交試驗之前,優化雜交探針濃度是避免顏色背景所必須的。探針濃度的確定可通過模擬雜交進行。
  • 基因多態性的檢測方法
    將PCR產物經變性後,進行單鏈DNA凝膠電泳時,靶DNA中若發生單個鹼基替換等改變時,就會出現泳動變位(mobility shift),多用於鑑定是否存在突變及診斷未知突變。3.PCR-ASO探針法(PCR-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ASO):即等位基因特異性寡核苷酸探針法。
  • 定量PCR Taqman探針設計要領
    建議先進行二級結構檢測,如果不能避免二級結構,那麼就要相應提高退火溫度。* 擴增長度應不超過400bp,理想的最好能在100-150bp內,擴增片段越短,有效的擴增反應就越容易獲得。較短的擴增片段也容易保證分析的一致性。* 保持GC含量在20%和80%之間,GC富含區容易產生非特異反應,從而會導致擴增效率的降低,以及出現在螢光染料分析中非特異信號。
  • Northern雜交試驗指導手冊(3)-為製備RNA探針模板的DNA片斷亞克隆
    載體選擇為了獲得能夠在體外轉錄RNA探針的DNA模板,其克隆載體必須帶有可供選擇的特異轉錄啟動子,同時,為了獲得理想的Northern雜交試驗結果,載體選擇帶有兩種不同類型而方向相反啟動子的載體,以便在RNA探針製備時同時得到兩條鏈的轉錄探針。常用的這類載體有:pGEM-3/pGEM-4 ( 2.87kb, SP6/T7 ).
  • 用cDNA探針檢測體外培養細胞中的RNA原位雜交
    首頁 » 用cDNA探針檢測體外培養細胞中的RNA原位雜交 用cDNA探針檢測體外培養細胞中的RNA原位雜交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9-06 22:40
  • Northern雜交
    【實驗原理】Northern雜交主要用來檢測細胞或組織樣品中是否存在與探針同源的RNA分子,從而判斷在轉錄水平上基因是否表達及表達量,因此實驗過程與Southern雜交很相似。Northern雜交的電泳是在變性條件下進行,以去除RNA分子中的二級結構,保證RNA完全按分子大小分離。變性電泳主要有3種:乙二醛變性電泳、甲醛變性電泳和羥甲基汞變性電泳。
  • 基因晶片技術在非症候群性耳聾快速基因診斷中的應用
    我們與博奧生物有限公司合作,在大規模全國聾病分子流行病學調查數據基礎上,針對國人非症候群性耳聾的突變熱點,將等位基因特異性引物延伸PCR 與通用晶片相結合,合作開發了一款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晶片,並用其檢測了158 例非症候群性耳聾患者,對其在臨床應用的可行性進行了初步研究。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