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再來看《醜陋的中國人》,事實比文字更具說服力

2020-12-04 大大大紅袍子

1980年代,《醜陋的中國人》一書大行其道,它沒有任何含蓄的語言,極富侵略性的文字,很快就在中國文化圈中走紅。大陸第一個引進版由廣州、湖南等地的出版社出版,首次印數就達到200萬冊;到2004年,仍有人民文學出版社的版本再版。

本書中,柏楊抓住「中國人的劣根性」,不遺餘力地描寫中國人在生活、為人、社交等方面的種種醜惡,可想而知,引起了廣泛的討論和爭論。誇誇其談的人使他達到了魯迅的高度,而駁的人認為偏頗,是懦夫的行為。

今天跨過一個世紀,再過20年再來看這本書,究竟是犀利還是偏見?而我們可以從中得到什麼?事實上常常比文字更有說服力。

雖然該書被稱為「雜文集」,但該書的主幹內容卻是1984年柏楊在美國愛荷華大學發表的同名演說,另外兩篇演說,《中國人與醬缸》、《生活文學與歷史》和其他一些雜文、訪問等,最後合編而成。

感覺這篇文章的畫風——「髒,亂,吵,窩裡鬥!」加一起,三個中國人就變成了一隻豬!」、「死不認錯!要想掩蓋一個錯誤,就得努力再製造更多的錯誤」、「記仇,少包容性,打一架能記三代」;

「自大,自卑,就是沒有自尊,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怕獨立思考」,「沒有是非,沒有標準,只會狂風暴雨,最後一塊兒混在一起」……即使在今天的網絡環境下,這句話也不算冤枉,何況上個世紀?說句實話,讀者也是人,是人就有脾氣,作為群體中的一員,看到群體中的一員拿出一大堆惡言惡語來攻擊,這是很自然的事。

有人說,在愛荷華大學,這次演講結束後,柏楊面前只是「一片山谷般的寂靜」,沒有人鼓掌,甚至連握手的禮儀也沒有。而且臺下的觀眾,有六成是華裔。儘管這樣,還是有不少人覺得批狠點好了,入木三分才有力量。

作者馮驥才認為這是一本「深思熟慮的書」,並將魯迅引為「批判國民劣根性」的典範;資深出版人謝璽璋稱作者為「鬥士」,充滿挑戰卻又難以擺脫時代的困局;李敖乾脆寫了本《醜陋的中國人研究》,直截了當地指出,把刻板印象加在所有中國人身上,是「懦夫的行為」。論戰激烈,2004年蘇州古吳軒再版此書,仍在暢銷中,不久便登上上海《書城》雜誌「二十世紀末二十年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排行榜。

在本書中,柏楊把中國人的「醜陋」一詞,首先歸結為文化的原因,這是他自己的觀點。儒家在幾千年的統治下,師徒關係形成了思想壓制,再加上歷代統治者自覺的「改造」,形成了極端保守、拒絕創新的傳統文化。久而久之,這部分的「渣滓」便沉澱得越多,最後形成「文化醬缸」。

對於中國人的不良行為,柏楊認為根本原因在於缺乏安全感。歷史上,這片土地人口眾多,資源匱乏,客觀環境迫使人們互相內鬥,爭權爭利,一旦到了戰爭時期,這種內鬥就更加白熱化了。

即便是在文明社會的社交禮節約束下,中國人還是會表現出聲音大,缺乏同情心,好猜疑,偽裝的習慣,說到底都是因為缺乏安全感。另外,等級制度的深入人心,也使人們愛官愛命:要麼寒窗苦讀,惟一的目的就是想當一名官員;要麼不擇手段,即使踩在別人的屍體上也要尋求權勢。

由於在醬缸文化的思維邏輯中,人的生存狀態只有「治人」和「被治人」兩種,前者傲慢,後者低人一等,唯獨「自尊」無處容身。所以人人都削尖腦袋爭做做人的人,從中催生出醬缸文化中最臭味最重的部分——官場文化。

直到近代,醬缸文化被西方堅船利炮的入侵所打破,但來自外部力量的破壞畢竟不如內部的自我升華來得徹底,只要稍微風吹草動,舊醬缸文化就會沉渣泛起。柏楊曾自嘲說自己「吳剛伐樹我洗缸」,正如吳剛永遠不停地砍伐同一棵桂樹一樣,他自己也在一次又一次地「洗缸」。

不難看出,這是一本以「國民度」為賣點的書,類似的暢銷書不在話下,比如美國來華傳教士明恩溥的《中國人的氣質》,美國文化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都是從描寫某一特定人群開始,試圖以小見大,解讀文化的作品。這類書往往深入淺出,又足以滿足讀者的探索性心和代入感,好似鬧市裡賣西洋鏡的小販,越是人們不了解、不熟悉的東西,越容易賣出好價錢。

但國民性這東西幾乎不能客觀地進行統計或分類,社會中的某個人是否真的能代表群體中的其他個人呢?可以說,幾乎每一本關於「國民性」的書都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作者總是從自己生活的圈子、所處的時代去選擇觀察對象,然後形成自己的看法,寫出來的其實全是「我覺得」,還總是「我覺得」,觀點尖銳,言辭激烈。

當我們改變觀察範圍,或將其放在另一個時間段,讀者看到的與作者所寫的不一致時,問題就來了:「老師,這跟說好的不同啊?」的確,有一些作家,不僅目光敏銳,筆法犀利,能夠抓住「國民性」中共鳴廣泛、極具代表性的那一段,然後又特別鞭辟入裡地寫出來——這是可以遇而不可求的,畢竟,像魯迅那樣的人物不是雙11的爆款,經典作品如《阿 Q》也不是一堆數就能堆出來的。

再看《醜陋的中國人》,多年以後的今天,與《現如今的真相》已有不少出入。書本上所描寫的喧囂喧囂的生活環境,實際上已經在許多地方有所改變,而且變化並不小。

相關焦點

  • 歸納推理與演繹推理:如何讓自己更有說服力?
    這類證據主要依賴於觀察和實驗,在多次觀察和實驗後,這些證據都應該保持一致。 軼事證據或間接證據。軼事證據建立在某種假設之上,即在沒有發現兩個共存因素的其它解釋之前,假設它們之間存在某種關聯性。過度依賴軼事證據,則可能會導致邏輯謬誤。軼事證據主要用於得出假設,然後再用實驗證據去驗證。 爭論證據。
  • 《後事實追尋》:峇里島 摩洛哥40年文化歷史變遷
    核心提示:《後事實追尋》的作者就是我以前好像也介紹過的,克利弗德·紀爾茲,他是一位2006年已經去世的美國人類學家,去世前他是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的高等研究院的教授。這本書其實是他的一個自傳,這個自傳從一方面,他回顧了他一生在兩個國家做過最長時間田野考察,一個是印尼的爪哇跟峇里島,另一個是摩洛哥。
  • 漢字究竟落後於時代,還是最具先進性的文字呢?文字演化歷史
    再向前推到公元前1300年它叫做殷,沒錯,它就是當初商王朝的國都;正因為如此商朝又被我們稱作殷商,所以說起來安陽作為古都的歷史遠比別的城市更早。1899年清末時期,安陽小屯村的農民在刨地的時候,挖出了一些奇怪的碎片。他們以為這些可能是中藥龍骨,也就是一些古代哺乳動物,像是牛啊、鹿啊之類的骨骼化石。於是就將這些碎片賣到了中藥鋪,剛好有一天一個叫王懿榮的人買到了這些碎片。
  • 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
    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希拉蕊:再過20年,中國會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歐洲:中國人怕熱,家家戶戶都裝了空調!歐洲表示中國人是怕熱的,那代表中國的電力系統完善。而美國更是說了些沒根沒據的話,說中國在未來會變窮,但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的發展十分不錯,變窮的只有美國而已。中國通過改革發展,已然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是研究出了北鬥導航系統,要比美國的GPS系統來說,更加的先進。中國基建方面也是世界第一,建造出了港珠澳大橋,被稱為世界奇蹟。
  • 蝙蝠醜陋面部使它們"看"得更清楚(圖)
    蝙蝠醜陋面部使它們"看"得更清楚(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01日 14:09 來源:     據國外媒體11月29日報導,中國科學家發現,許多蝙蝠鼻孔周圍令人稱奇的複雜皺紋和凹槽能明顯幫助它們調節它們的聲納
  • 20年的「黃色小說」是春藥,作者離奇去世後又聲名鵲起
    但情話歸情話,說得再溜,耳朵的份量始終不如眼睛。在李銀河的眼中,王小波的外貌還是有些讓自己拿不出手。不久後她就提出分手,可王小波哪能因為自己外貌問題,就此放手心愛的姑娘,畢竟他一直認為自己擁有不可多得的有趣靈魂。
  • 法律事實與客觀事實的差別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事實」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事實勝於雄辯」這句話,這句話的意思是,事情的真實情況,要比空口無憑的雄辯更具有說服力。其實事實這個詞,相信大家都解其含義,就是事情的實際情況,實有的事情。
  • 這款精汙遊戲把玩家逼到了ptsd | 醜陋的文字化之子
    「有的人可能生下來就是一具屍體,活著就是為了報復社會。」什麼?男主醜到沒立繪?  此遊戲在發售後的風評算不上很好,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如文章開始所說的那樣,風評不好的原因並不是這款遊戲不好玩,而是不能接受這款遊戲設定的人實在是太多。  男主名為種崎捨,擁有一張「醜到畫也畫不出來的醜臉」,所以遊戲直到結束都看不見男主的臉,最多也就看到男主的影子,也因此男主自幼就被親生父母拋棄,由孤兒院撫養長大。
  • 湘財證券首席李康:過度看空中國經濟沒說服力
    我們將三駕馬車拆分來看,出口方面,雖然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籤訂,但並不能說中美經貿關係的不確定性已經解除,2020年上半年對美出口可能會受益於第一階段協議的籤訂,但因為2020年是美國大選年,第二階段的談判可能更具挑戰。從外部環境看,主要發達經濟體12月的PMI再次回落,2020年經濟增速較2019年可能仍會進一步放緩,因此外部需求可能還是趨弱,所以從出口項來看明年基本屬於弱勢平衡的一個狀態。
  • 河南工人取土挖出青銅器,20塊賣給廢品站,追回後價值20億成國寶
    河南工人取土挖出青銅器,20塊賣給廢品站,追回後價值20億成國寶我們都知道,很多著名的國寶級別文物,都是在無意之間出土的,這些文物都在某種意義上像是一串失落的項鍊,能給我們熟知的歷史增添很多新的東西,中國人是世界上最愛記載的民族,在古代保存文獻當中,留下文字記載最多的三種語言,分別是漢語
  • 文章寫作:以客觀事實作論據
    但是概括起來,論據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以事實材料作論據,另一類是以科學理論作論據。以客觀事實作論據。從時間上分,事實可以分為歷史事實和現實生活中的事實。無論歷史的還是現實生活中的事實,都是客觀存在,事實勝於雄辯,事實本身就有無可爭辯的說服力,所以,選擇經過檢驗核對,真實確鑿的事實作論據來證明論點,最有說服力。
  • 中國人素質和韓國差20年? 感受韓國人文明意識
    感受韓國人的文明意識  ◆行者視線◎草丫頭  韓國的酒店都沒有提供一次性小牙刷、小牙膏等洗浴用品,肥皂都是別人用過你再接著用,直到用完。  見多了韓劇裡的俊男美女,走在首爾街頭頗有些失望。
  • 中國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具「異質性」
    中國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具「異質性」 2020-01-19 04:51:26   中國人阿爾茨海默病發病機制具「異質性」  本報訊(記者 賈曉宏 通訊員 王蕾)一項跨越17年、涉及我國404個家族的家族性阿爾茨海默病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期刊《阿爾茨海默病和痴呆》上。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不過,近年來,又有人提出,七八千年前,中東地區存在並使用過計算工具「陶籌」,這既是數學的開始,也是比圖畫文字更早的文字雛形。這一看法令人耳目一新,似乎進一步將文字源頭向前推進了。但是,文字生成歷史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疑點,例如,為什麼在遠古圖畫文字之後,人類文字竟分道揚鑣,分別走向了表音與表意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表音文字果真是比表意文字更「先進」或更有「前途」的文字類型嗎?
  • 梁實秋富有哲理的語錄,看似在說樹,卻揭露了很多人的醜陋一面!
    看似在說樹,卻揭露了很多人的醜陋一面!這個醜陋的一面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在沒有讀梁實秋的語錄前,都會想到一些我們現實社會中很多人醜陋的一面,就好比從送餐外賣中就可以看出來,你看人類一天要浪費掉多少一次性餐具?這些一次性餐具,很多都是跟樹有關的,都是需要砍伐樹才能製作餐具碗筷,那麼樹都被砍伐了,就會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
  • 時隔20年,四川雅安「蛛圓章」再出沒!
    時隔20年,四川雅安「蛛圓章」再出沒!4月20日,據華希昆蟲博物館館長趙力透露,前一日當地居民在雅安市雨城區草壩鎮的自家地裡發現了裡氏盤腹蛛。之前因為電視科普,居民認出後向趙力請教。據介紹,距離上一次雅安地區發現裡氏盤腹蛛已經過去20年。
  • 傳媒觀察|雄辯勝於事實:「後真相」的概念、表現與憂思
    20世紀中期以來,「post-」的含義有所拓展,也表示特定的某個概念變得不那麼重要或者不再相關,比如post-national(後民族,1945年首次使用)、post-racial(後種族,1971年首次使用)等。
  • 傳媒觀察 | 雄辯勝於事實:「後真相」的概念、表現與憂思
    20世紀中期以來,「post-」的含義有所拓展,也表示特定的某個概念變得不那麼重要或者不再相關,比如post-national(後民族,1945年首次使用)、post-racial(後種族,1971年首次使用)等。
  • 表意與表音文字生成殊途再解釋
    不過,近年來,又有人提出,七八千年前,中東地區存在並使用過計算工具「陶籌」,這既是數學的開始,也是比圖畫文字更早的文字雛形。這一看法令人耳目一新,似乎進一步將文字源頭向前推進了。但是,文字生成歷史中最為重要和關鍵的疑點,例如,為什麼在遠古圖畫文字之後,人類文字竟分道揚鑣,分別走向了表音與表意兩種不同的發展方向?表音文字果真是比表意文字更「先進」或更有「前途」的文字類型嗎?
  • 別急,20年後我們也可以
    這條消息刺激中國人的是:這是日本最近20年裡的第19枚諾獎。平均每一年日本人都拿到了1枚。如果算上那些日裔、上個世紀的獲獎者,那就接近三十位了。20年,中國會大面積收穫諾獎作為中國人,觀察日本獲獎情況,給我最大的啟發與信心就是:從改革開放算起,中國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之路,才剛剛走過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