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項技術,可以讓每個人都能找到骨髓捐獻者!

2020-12-04 鳳凰大健康

影視劇裡的白血病,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製造虐點的法寶,不知道騙取了多少人的眼淚。現實中,對於大多數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患者而言,能夠找到完美的全相合移植的概率非常低。因此,許多人不得不「勉為其難」地接受半相合移植,即只有同一單倍體相合的供體提供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

但是,很多人認為,半相合這種方式相較於全相合移植,應該移植排斥反應、治療效果都稍差一些。事實真是這樣嗎?

在做骨髓移植手術之前,需要通過配型找到合適的供者進行骨髓捐獻,才能進行骨髓移植手術。通常,供者與患者的白細胞抗原6個免疫標誌均匹配時,稱為全相合,否則就是半相合;親屬供者,3/6以上相同就可以稱為半相合。

我們常說的配型成功,指的就是全相合,其中最好的來源就是親緣全相合,其次是無血緣關係人員的全相合。同胞兄弟姐妹中有25%的概率找到全相合的供者,在骨髓庫中想要找到全相合無關供者的概率大約在1/100萬左右,而且從申請到移植的時間也比較長。

半相合,也就是「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的單倍型相合,可以解決供者缺乏這一世界性難題。人類的遺傳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所以父母與子女就是天然的半相合供者,半相合移植技術,可以使供者範圍拓寬到患者父母、子女,包括親兄弟姐妹中也有50%的概率為半相合,甚至是父母的親兄弟姐妹以及堂表親等親屬中,也可能找到半相合者。

這也意味著,半相合移植技術幾乎讓每個患者都可以找到至少一位半相合的親屬供者,甚至可以說有了100%的救命機會

許多人擔心的,認為半相合這種方式相較於全相合移植,應該移植排斥反應、治療效果都稍差一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可能未必!

2019年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登記組的數據顯示,單倍體移植數已經佔到全國移植總數的60%,成為最常用的移植方式

針對許多患者對單倍體移植生存率不高的擔憂,有統計顯示,單倍體移植1年生存率為75%-85%,同全相合移植相比並無明顯劣勢。這一說法也得到了許多研究的證實。

除此之外,發表在JCO雜誌的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也表明,單倍體相合供者移植的存活率可達到全相合供者移植存活率水平,單倍體相合移植術後聯合環磷醯胺可顯著降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風險,而且並不會導致疾病復發或降低患者生存期

目前,由於半相合移植已經可以達到與全相合移植相同的療效,半相合移植已經被納入中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共識,推薦作為急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首選治療

雖然半相合技術的發展,已經讓無數血液病患者看到了更多生還的希望,但我國的幹細胞移植供體仍舊不足,還有很多患者在等待著合適的移植供體。

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髓移植。很多人認為一聽到「骨髓移植」,就會認為骨髓捐獻需要從骨頭中抽取脊髓,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骨髓移植其實真正移植的造血幹細胞,利用供者捐獻的造血幹細胞替代患者體內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捐獻造血幹細胞,只需要像體檢一樣從捐獻者的手臂肘部靜脈血管採集血液,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其他血液成分還會輸回捐獻者體內。而且,捐獻造血幹細胞對供者的身體健康幾乎不會產生什麼影響,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自我複製功能,捐贈後,一般一兩周內就可以恢復捐獻前的幹細胞水平,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骨髓捐獻」並沒有那麼可怕,捐獻者不損失身體健康,對白血病患者卻可以拯救生命。

相關焦點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年之內不能見面,真相出乎意料!
    白血病一直是人類史上最嚴重的的病症之一,雖然也有很多被治癒的患者,但是治癒的過程卻非常艱辛,我們知道治療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單不說手術有多難,只是找到匹配的骨髓都非常不易,其實在捐獻骨髓的時候,有一個明令禁止的規定,那就是捐獻者和被捐獻是不可以見面的,至少是一年之內不能見面,為什麼會有這項規定呢
  • 為什麼非洲裔的巴西人很難找到骨髓捐獻者
    與巴西聖保羅大學(USP)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INCA)等巴西各個機構相關的科學家組成的多學科團隊的論文顯示,非洲裔人不太可能在美國國家註冊簿中找到捐助者自願性骨髓捐獻者
  • 骨髓捐獻者悔捐需要承擔法律責任嗎?
    立法之所以賦予贈與人任意撤銷權,則是因為,贈與合同的一大特點就是無償性,贈與人做出贈與的意思表示可能是一時的情感衝動、欠缺考慮。如果不允許贈與人撤銷,就使贈與人承擔的義務過於苛刻,有失公平。有償合同與無償合同的區別之一就是無償合同的注意義務低。既然合同法賦予了贈與人任意撤銷權,那麼比照骨髓捐獻者,對於其與骨髓庫形成的特殊的贈與合同也是可以撤銷的,即可以賦予其任意撤銷權。
  • 為什麼骨髓捐獻者與被捐者一年之內不能見面?說出來你都不敢信
    雖然這些年來,白血病治癒的患者不計其數,但就這一疾病而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非常可怕的,因為不知道能不能找到匹配的骨髓,也不知道有沒有復發的危險,但是就我國目前的醫療水平來看,只要有合適的捐獻者,就不會有太大的問題,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的白血病患者被治癒的成功案例了!
  • 1/3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入庫」要應深思熟慮
    」,使好不容易找到配型的患者重生的希望破滅。骨髓捐獻的「反悔率」和「流失率」為什麼居高不下?  9歲的吳晟晨是一位天津的白血病患者,兩年前,山東省棗莊市的一位公務員徐光把自己的骨髓捐給了他,現在,吳晟晨非常健康。然而,目前我國近百萬的白血病人中像吳晟晨一樣得到骨髓捐獻又治癒的幸運兒卻不多。一些患者並不是沒有成功找到骨髓配型,而是由於骨髓捐獻者「臨陣退縮」,使他們失去了生命再來一次的機會。
  • 骨髓捐獻與被捐獻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原因讓人心寒
    器官的捐獻,前提就是捐獻者與需要者,捐獻者需要根據自己的意願為前提,世界上沒有任何的一個人可以強迫其他人來進行捐獻器官。捐獻者與被捐獻者是不能見面的,大家可能會想,捐獻人救回患者患者的性命,雙方見不見面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 骨髓捐獻者臨捐時反悔,網友熱議:「這是殺人!」
    還有人說捐獻骨髓會留有「後患」,影響正常生活。  捐髓  真的有這麼可怕?    這是因為,早期受技術所限,捐髓主要通過抽取骨髓來獲取造血幹細胞,於是「骨髓捐獻」這一說法一直延續至今。  捐髓對人有害嗎?
  • 貧血女童手術前骨髓捐獻者失聯 弟弟降生配型成功
    據悉,兄弟姐妹間幹細胞配型成功的機率只有1/4,對於姐弟倆能配型成功,醫生都表示非常幸運。現在,範明豔期待著,兒子儲存的臍帶血幹細胞,能夠拯救女兒。  今年年初,範明豔得到一個好消息,中華骨髓庫找到了一位與女兒骨髓幹細胞相合的志願者信息,對方願意捐獻。「那天我們在老家,是華西第二醫院的醫生給我打來了電話,說了這個事,能找到最好,女兒有救了。」說起當時的感受,範明豔臉上仍有些激動。
  •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義大利呼喚骨髓捐獻者
    如果你想送出一份獨特的禮物,請加入骨髓捐獻者協會Admo,送上一份可以挽救他人生命的禮物吧!對許多疾病(白血病、淋巴癌、骨髓癌和其它血液疾病)來說,骨髓移植是患者唯一的存活機會。然而,患者的親友當中只有兄弟姐妹才可能提供合適的骨髓,否則只能坐以待斃。目前義大利骨髓捐獻者協會擁有50萬會員,2019年新增近5萬會員,約280個會員為他人捐贈了骨髓,其中80例挽救了國外患者的生命。
  • 為什說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都不能見面?原因讓人心寒
    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也使得我們的思想變得越來越開放,有很多傳統的想法,如今也都逐漸的被我們拋棄。而在古代有一句話叫做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倡導我們要完整的來完整的去。但由於現在的醫療技術非常的發達,所以我們人在死後還可以把身體裡的一些器官捐獻給一些有需要的人。這也是讓自己的生命用另一種的方式延續下去。
  • 為何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不能相見,原來如此,讓人心寒!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骨髓捐獻吧,一般這些捐獻的骨髓都是用來救一些患有重病的人,而捐獻骨髓的那些人,一般來說也都是十分善良的人,就好比我們熟知的「星爺」就曾捐獻過骨髓,不過在骨髓捐獻上有一個規則或許大家還不知道,那就是捐獻者和被捐贈,一輩子都不能相見,那麼,為何會有這樣的規定呢?
  • 兩名骨髓捐獻者臨陣反悔 白血病大學生生命告急
    開頭似乎很完美,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與吳志輝骨髓配型成功的兩個捐獻者都臨時反悔,原定的移植手術被迫取消,讓醫院措手不及。  昨天,快報記者聯繫上北京空軍總醫院對外宣傳中心許主任。她說,由於吳志輝處於空髓期(自己的造血幹細胞全都抽出了),情況危急,醫院啟動應急狀態,用半相合骨髓移植技術和半相合幹細胞移植技術,進行緊急救治。
  • 捐獻骨髓如同「捐命」?拯救陌生患癌女孩兩次,捐獻者告訴你真相
    就算找到一位同型供者,作為一個陌生人,他或者她會願意為自己捐獻骨髓嗎?幸運的是,不到一周的時間中華骨髓庫就幫助胡磊找到了同型捐助者黃偉,而黃偉面對家人的顧慮,最終還是選擇了捐獻骨髓。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陷入胡磊這樣的境遇,但同時,我們每一個人也可以選擇成為黃偉這樣的好心人。
  • 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為什麼一輩子不能見面,知道原因後讓人心寒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疾病被攻克,器官移植的技術也越來越成熟。有很多心有大愛的人,會選擇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來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但對於器官捐獻者的家人來說,這份光榮卻是沉甸甸的,甚至難以接受的一件事。除了器官移植,最常見的移植手術還有骨髓移植。
  • 骨髓捐獻者臨時悔捐不能沒有負擔
    兩相對比間,自然能產生一種難以言喻的無奈感。當然,我們不必用惡意猜測供髓者臨時悔捐的理由,也不必用道德綁架的言論指責供髓者。只是,對待骨髓捐獻者,是否應該增加一點來自於法律或道德的負擔?骨髓捐獻,捐獻的不僅是造血幹細胞,換回的不僅是一點點表揚,我們捐獻的是一種責任,換回的是一條生命。大部分案例表明,即便有輸血維持,重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的存活時間也並不長。
  • 為啥骨髓捐獻者和被捐者,「一輩子」不能見面?背後原因令人心寒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經常會看到身患癌症人,因為得到了一些好心的捐贈者的或是器官或是血液、骨髓的捐助,從而重獲新生的場景。但是影視劇中的,器官捐贈者跟被捐者在手術之後或多或少都會相識,甚至會發生一些故事,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捐贈者跟被捐者是不能夠見面的。這是為什麼呢?
  • 為什麼捐獻骨髓的人和生病被捐贈的人不可以見面?可算知道了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上看到很多場景,就是人在生病的時候,像是白血病這些都是會有出現一些,骨髓移植的事情。其實放在現在也是不陌生的,在生活上,現在說到移植骨髓,都是很正常會聯想到白血病了。但是一說到這個病,很多人是聽到都會覺得可怕的,要是身邊真的出現這樣子的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唯一能夠解決的方法只能是找到適合的骨髓再去移植,就算是手術成功之後,還不知道後面還會不會有復發的現象。不然的話,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白血病患者的出現了。但是現在通過移植這個骨髓也是治好了很多人。
  • 骨髓捐獻者的悔捐權也應成為風險防控點
    (4月3日《南方都市報》) 骨髓移植是造血幹細胞移植的一種,能重建患者正常造血與免疫系統,是根治重型地中海貧血病的不二之法。徹底治癒的過程,就是一個漫長的等待過程,因為骨髓移植的配型成功機率很低,也只有配型成功之後才有機會被推上手術臺,從而獲得走出病房獲得新生的機會。
  • 世界骨髓捐獻者日:志願者呼籲更多人加入中華骨髓庫
    央廣網銅陵9月19日消息(安徽臺記者蔡薇 銅陵臺記者劉少君)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9月19日是世界骨髓捐獻者日。這一節日設立的首要目的是感謝所有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和各骨髓庫志願捐獻者,同時擴大社會公眾和決策者對造血幹細胞捐獻事業的認知和支持。
  • 【關注】骨髓移植的13個實用問題,骨髓移植到底能治療哪些疾病?
    骨髓是存在於長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和扁平骨(如髂骨)的稀鬆骨質間的網眼中,是一種海綿狀的組織,能產生血細胞的骨髓略呈紅色,稱為紅骨髓。 人出生時,紅骨髓充滿全身骨髓腔,隨著年齡增大,脂肪細胞增多,相當部分紅骨髓被黃骨髓取代,最後幾乎只有扁平骨骨髓腔中有紅骨髓。此種變化可能是由於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夠補充所需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