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裡的白血病,似乎已經成為了大家製造虐點的法寶,不知道騙取了多少人的眼淚。現實中,對於大多數白血病等血液疾病患者而言,能夠找到完美的全相合移植的概率非常低。因此,許多人不得不「勉為其難」地接受半相合移植,即只有同一單倍體相合的供體提供造血幹細胞進行移植。
但是,很多人認為,半相合這種方式相較於全相合移植,應該移植排斥反應、治療效果都稍差一些。事實真是這樣嗎?
在做骨髓移植手術之前,需要通過配型找到合適的供者進行骨髓捐獻,才能進行骨髓移植手術。通常,供者與患者的白細胞抗原6個免疫標誌均匹配時,稱為全相合,否則就是半相合;親屬供者,3/6以上相同就可以稱為半相合。
我們常說的配型成功,指的就是全相合,其中最好的來源就是親緣全相合,其次是無血緣關係人員的全相合。同胞兄弟姐妹中有25%的概率找到全相合的供者,在骨髓庫中想要找到全相合無關供者的概率大約在1/100萬左右,而且從申請到移植的時間也比較長。
半相合,也就是「父母供子女,子女供父母」的單倍型相合,可以解決供者缺乏這一世界性難題。人類的遺傳基因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所以父母與子女就是天然的半相合供者,半相合移植技術,可以使供者範圍拓寬到患者父母、子女,包括親兄弟姐妹中也有50%的概率為半相合,甚至是父母的親兄弟姐妹以及堂表親等親屬中,也可能找到半相合者。
這也意味著,半相合移植技術幾乎讓每個患者都可以找到至少一位半相合的親屬供者,甚至可以說有了100%的救命機會。
許多人擔心的,認為半相合這種方式相較於全相合移植,應該移植排斥反應、治療效果都稍差一些,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可能未必!
2019年中國造血幹細胞移植登記組的數據顯示,單倍體移植數已經佔到全國移植總數的60%,成為最常用的移植方式。
針對許多患者對單倍體移植生存率不高的擔憂,有統計顯示,單倍體移植1年生存率為75%-85%,同全相合移植相比並無明顯劣勢。這一說法也得到了許多研究的證實。
除此之外,發表在JCO雜誌的一項前瞻性隨機對照研究也表明,單倍體相合供者移植的存活率可達到全相合供者移植存活率水平,單倍體相合移植術後聯合環磷醯胺可顯著降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風險,而且並不會導致疾病復發或降低患者生存期。
目前,由於半相合移植已經可以達到與全相合移植相同的療效,半相合移植已經被納入中國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共識,推薦作為急性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礙性貧血的首選治療。
雖然半相合技術的發展,已經讓無數血液病患者看到了更多生還的希望,但我國的幹細胞移植供體仍舊不足,還有很多患者在等待著合適的移植供體。
造血幹細胞移植,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骨髓移植。很多人認為一聽到「骨髓移植」,就會認為骨髓捐獻需要從骨頭中抽取脊髓,但其實並不是這樣。骨髓移植其實真正移植的造血幹細胞,利用供者捐獻的造血幹細胞替代患者體內的造血幹細胞,重建患者的造血功能和免疫功能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捐獻造血幹細胞,只需要像體檢一樣從捐獻者的手臂肘部靜脈血管採集血液,然後通過血細胞分離機提取造血幹細胞,其他血液成分還會輸回捐獻者體內。而且,捐獻造血幹細胞對供者的身體健康幾乎不會產生什麼影響,造血幹細胞具有很強的自我複製功能,捐贈後,一般一兩周內就可以恢復捐獻前的幹細胞水平,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骨髓捐獻」並沒有那麼可怕,捐獻者不損失身體健康,對白血病患者卻可以拯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