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裡「養大」的肉,吃起來有危險嗎?

2020-12-03 春雨醫生

據亞洲新聞臺12月2日報導,美國食品技術初創公司Eat Just周三宣布,其「人造雞肉」已獲得新加坡當局「全球首個監管批准」。它將被用作「雞塊」的原料,該公司計劃在晚些時候推出這款產品。

看到此新聞的時候,阿花驚詫地說:「啊這......『三頭六臂』的變異雞又要來了麼?」

(網友ps合成的變異雞/圖源見水印)

呃......人造雞肉只是利用動物幹細胞,在實驗室中直接培育出雞肉,不是培育出變異的雞啊!而且本來也不存在好幾個翅膀和爪子的變異雞哇!

相較於人造肉的培育過程,大多數小夥伴其實更關心它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吃起來安不安全?和真實的肉有哪些差別?以及......貴不貴啊?

「太長不看」版:

1.人造肉分為植物性人造肉和細胞基人造肉

2.在營養成分方面,人造肉會儘可能調配接近傳統肉類,但在口感方面,人造肉和傳統肉類仍有一定差距

3.人造肉技術對於緩解人口增長壓力及保護環境意義深遠

人造肉的分類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在超市拿起一包零食,上面寫著「手撕牛肉」,包裝袋不起眼的地方卻又標著「素食」兩個字,看一下配料表,儘是些植物原料,哪有一點肉的影子?

明明是豆製品,卻標著「肉」字,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某品牌的手撕素肉/圖源網絡,侵刪)

這還真不是騙人,這樣的豆製品其實也是人造肉的一種。目前,人造肉分為兩類,一類是大豆蛋白肉,即「植物肉」,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加入了植物油和其他一些助劑,經過加熱和擠壓而獲得類似於肉的質感,通過調味成分去模擬肉的味道。

像我們的素雞、素鴨,美國的「人造牛肉漢堡」、「素食炸雞塊」等,都屬於植物蛋白素肉

另一類人造肉是提取自動物幹細胞,而後使用糖、胺基酸、油脂等多樣營養物「餵養」,使其不斷「長大」,最終堆疊形成,稱為細胞基人造肉,簡稱「培養肉」。

傳統的肉,是用飼養動物來實現這個轉化,而這類人造肉則是略過動物,在生物反應器中直接實現轉化。肉中的主要營養物質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等,二者都會有,不過在具體的組成上可能不盡相同。比如,人造肉集中生長的是肌肉細胞,而脂肪細胞則會很少。

(Eat Just宣布推出的人造雞肉/圖源:界面新聞 )

像近日美國食品技術初創公司Eat Just宣布推出的實驗室培育雞肉,以及去年11月南京農業大學宣布培育的人造肉,都是細胞基人造肉。

人造肉與傳統肉有何不同?

雖然在營養成分方面,植物人造肉會通過一些配比儘可能地模擬傳統肉類,如包含普通肉類中的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等,但人體對植物蛋白的消化利用率較低,且在顏色、口感、風味等方面與傳統肉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滿臉寫著有食慾/圖源《武林外傳》)

此外,與動物蛋白相比,植物人造肉還會缺乏一種或幾種人體必需胺基酸,如豆類蛋白中蛋氨酸含量較低,穀物蛋白中缺乏賴氨酸,且過度加工可能會使產品的部分營養物質流失,降低了產品的食用價值。

但是,相較於傳統肉製品高脂肪、高熱量、高膽固醇,植物蛋白基肉製品則低脂肪、高蛋白、零膽固醇、零抗生素,因此植物人造肉會更健康一些。

而細胞基人造肉在口感、顏色、風味等方面,會和傳統肉類更為接近,營養成分主要是動物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一些礦物質、維生素等微量成分。

不同品種的人造培育肉在口感上存在較大差別,主要由於其提取的動物幹細胞來源不同,從而導致它的組成蛋白質種類和結構不同。

(人造培育肉技術流程/圖源:參考文獻[2])

不過,因為脂肪細胞很少,所以即使是細胞基人造牛肉,咬起來也不會像傳統牛排那樣鮮嫩多汁。

至於吃貨們最關心的價格問題,植物人造肉的價格比較親民,但細胞基人造肉則要昂貴許多。世界上的第一塊「培養肉」誕生於2013年,當時荷蘭馬斯垂克大學的生理學家波斯特博士耗時兩年,花費了30多萬美元,才培養出一塊牛肉餅。

(圖源網絡,侵刪)

雖然現在美國的「孟菲斯肉製品」公司宣稱能夠把一個培養肉漢堡的成本降到600美元,但依然沒什麼吸引力。

不過,就算你不差錢,就想嘗個味,可能也買不到培養肉。因為該技術仍然存在著成本高、規模化生產困難、監管不完善等諸多挑戰,導致目前仍然沒有成熟的產品上市銷售。

為什麼要培育人造肉?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明明傳統畜牧業就可以提供好吃的肉類,為什麼還要費時費力去培育實驗室肉類呢?這不是吃飽了撐的浪費資源嗎?

恰恰相反,正是為了節約資源,緩解人口增長帶來的環境壓力,科學家們才努力研發這些技術。

2019年8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報告,食物系統貢獻了全球37%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其中,肉用動物養殖、屠宰及肉品加工產業鏈在土地、飼料、水資源等方面消耗巨大。

(圖源:123RF)

可以說,肉類食用量的不斷增長,加強了氣候變化和物種滅絕,汙染了土壤、水和空氣,刺激了全球飢餓的蔓延。

因此,人造肉的發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畜牧業帶來的資源消耗與環境保護壓力,彌補我國肉類產能的不足。同時,因為人造肉可以減少食物中脂肪和膽固醇的含量,所以它還可以讓我們吃得更健康。

實驗室培養肉真的安全嗎?

那這樣費時費力培育出來的實驗室人造肉,會不會添加了大量激素,導致肉品並不安全呢?

這樣的擔心也不無道理。體外培養細胞均在特定培養基中進行,理論上說,這樣生產的肉能夠更好地避免微生物汙染以及使用抗生素,也不需要各種藥物,能夠更好地保障安全。

但是,在細胞增殖分化培養過程中所必需的多種培養素(碳水化合物、胺基酸、脂質、維生素等)、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β、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和激素(胰島素、甲狀腺激素和/或生長激素)一旦經過工業化生產過程,很可能會受到化學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物的汙染。

(圖源:123RF)

此外,在幹細胞增殖過程中還存在細胞遺傳不穩定的問題。在此過程中有可能存在細胞的非良性增殖,導致癌細胞的產生,這些癌細胞雖然可能無害,但會在人的胃和腸道中被消化,增加人造培育肉製品的不安全性。

因此,優化培養基條件,以及延長細胞良性增殖極限,仍是當前實驗室培養肉的技術難度。相關食品安全部門也要及時跟進,制定相關法規,以監管其產品安全性。

總之,雖然現在人造肉口感還不如傳統肉類,產量也不多,價格還很貴但是,春雨君相信,人造肉的發展前景還是很廣闊的,總有一天,它們也會像傳統肉類一樣擺上普通人的餐桌,成為多元化飲食的其中一種。


編輯:春雨醫生

參考文獻:

[1]劉素素,沙磊.植物蛋白基肉製品的營養安全性分析[J/OL].食品與發酵工業:1-9[2020-12-02].https://doi-org-443.webvpn.scut.edu.cn/10.13995/j.cnki.11-1802/ts.025807.

[2]王聖楠,馬月輝,趙桂蘋,蔣琳.人造肉類技術特點和需求分析[J].畜牧獸醫學報,2020,51(11):2641-2650.

[3]王守偉,李石磊,李瑩瑩,李素,張順亮.人造肉分類與命名分析及規範建議[J].食品科學,2020,41(11):310-316.

[4]雲無心.人造肉來臨,營養性、安全性如何[J].江蘇衛生保健,2019(11):50.

[5]蘇沐暉.人造肉來勢洶洶 肉食市場格局或生變[J].新產經,2020(01):55-57.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稿件,版權歸屬春雨醫生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授權與合作事宜請聯繫reading@chunyu.me


相關焦點

  • 貓窩裡掉進來一隻耗子,貓媽樂壞了:我終於有肉吃了~
    貓咪抓老鼠,這是它們的很基礎的本領,以前養的貓都是用來抓老鼠的,它們也是非常的厲害,老鼠面對它們根本無處可逃。城市裡的人現在養貓是把貓咪當孩子養,什麼都不用它們做,每天好吃好喝的。農村裡貓卻和以前是一樣的,每天給它們吃著很普通的食物,養貓也是為了讓它們抓老鼠。
  • 大蝦肉裡有白色線狀物
    一位海鮮攤主透露,這些蝦很有可能是注膠蝦。事實果真是這樣嗎?為了弄清楚蝦肉裡的白色線狀物到底是什麼,幫辦決定把充滿白色線狀物的大蝦剝開看看。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蝦肉裡的白色線狀物不能和蝦肉分離,看起來像是蝦肉的一部分。這會是網上傳言的注膠蝦嗎?幫辦查到,注膠蝦主要有剝開蝦頭可見膠狀物、煮後浮起白色塊狀物兩大特徵。
  • 人造肉到底是用什麼做的,裡面有肉嗎?
    你吃肉嗎,你愛吃肉嗎?這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其實是個大問題,這眼看就要過年了,但是豬肉的價格是居高不下,其它肉類都有漲價,看起來今年春節要想吃肉都困難了。
  • 農村裡流傳「驢肉香馬肉臭,餓死不吃騾子肉」,騾肉真不能吃嗎?
    所以普通人家所養的驢、馬、騾,通常是不會殺來吃的,但這並不代表這三者不能吃。不但能吃,而且都很美味哦!天上龍肉,地上驢肉。龍肉誰也沒吃過,它的美味僅止於想像。而驢肉竟然能媲美只能是天上才有的美味—龍肉,可見它不僅能吃,而且味道非同凡響。
  • 人類愛吃肉,為什麼只吃食草動物的肉,很少吃食肉動物的肉?
    不斷有人問,為什麼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只吃食草動物的肉,老虎豹子的肉不好吃嗎?現實生活中還真是這樣子,別說老虎豹子了,就是家貓野貓的肉,一樣很少人吃。這個問題認真琢磨起來,還真是個問題,一兩句話說不清楚,確定不是因為動物保護。
  • 吃什麼肉危險?指責中國才危險
    這麼做的危險之處在於,在這次付出了可怕的代價之後,人類吸取的是錯誤的教訓,等下一次災難來臨時仍是盲目的。對一些人來說,此次疫情大流行的起源是個屬於「他者」的問題,因為疫情發源於中國人「怪異」且「落後」的飲食習慣。
  • 大象肉可以吃嗎?如果吃了大象肉會怎樣,真是萬萬沒想到
    哈嘍各位老鐵你們好,大象是我們生活中可以見到的體積最大的陸地棲息的動物,那麼大象的肉可以吃嗎?接下來小編就來帶大家來看一下大象的肉到底可不可以吃。首先小編要跟大家肯定的是大象的肉是可以吃。在我們國家古代的滿漢全席中就有象鼻魚。而象鼻魚也因此被人們列為食物的八珍之一。
  • 人造肉科學拯救地球:實驗室培育肉類你敢吃嗎?
    拯救地球:用肉類替代品減少人類對肉的需求除此之外,肉食未來還可以通過植物性製品來取代,但也可能有更多的選擇,比如清潔肉。2013年,馬斯垂克大學的馬克•波斯特博士創造了一種實驗室培育的牛肉漢堡。世界各地也有許多科技創業公司,希望用他們的肉類替代品來解決這一問題,比如說下面這些。
  • 農村這種叫「構棒槌」的花,看起來像是毛毛蟲,吃起來卻比肉還香
    農村這種叫」構棒槌「的花,看起來像是毛毛蟲,吃起來卻比肉還香!還記得在我小的時候,我們村子的路兩邊有一種很常見的樹,這種樹長得不太高,葉子卻很茂盛,我媽媽經常去摘這種樹的葉子拿回來剁碎了餵家裡邊養的雞。
  • 這些比較有意思的寵物,有你養過的嗎?
    這些比較有意思的寵物,有你養過的嗎?現實生活中我們會見到很多養狗狗的,不管走到哪都會看到遛狗狗的,不管是大狗狗還是小狗狗,由於他們的存在能給我們生活增加不少色彩。所以養一些萌萌噠的寵物在我們的生活中越來越有必要。能給我們乏味、高壓的生活帶來不少歡樂。
  • 迷你世界:動物坐騎吃什麼可以回血,有肉的龍和沒肉的龍完全不同
    現實世界中很多小夥伴都喜歡養寵物,那麼遊戲中養寵物就更有意思了,騎著寵物去探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寵物們都吃些什麼可以回血。北極熊:北極熊吃啥?吃魚當然,您想啊,北極熊生活在北極,冰天雪地,當然沒有草吃(廢話),只能吃兩種東西,一種是魚類,另一種是企鵝。
  • 吃鴕鳥肉的人不多,為啥還那麼多人養?原來還有這些用途
    記得以前在旅遊節目裡看過人家吃鴕鳥肉,從屏幕裡看完全就是一塊牛肉呀!一點都沒有鳥類肉的亞子。雖然說它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但肉的顏色也太深了些,跟牛肉真的一毛一樣。說的以前……已經是好久以前了。那麼久以來,居然都沒見過鴕鳥肉「入駐」菜市場,畢竟豬肉都貴成這樣了,也該是別的肉出來分佔市場的好時機。
  • 比爾·蓋茨都喜歡吃的「人造肉」,到底是什麼來頭?
    如果革命的意思是撕裂重組,這場以「人造肉」為先鋒的飲食革命無疑將打破人類關於食品的所有固識,就像雜交水稻的畝產破千公斤,菜不再種在土裡而是空氣裡,3D列印食物等。在袁隆平讓人類吃飽之後,讓人類吃得更飽的革命正在行進中。01.和懶人一樣,吃貨也是推進生產力發展的一股強大力量。
  • 世界上把鯊魚肉當食物的國家,冰島人真就那麼喜歡吃鯊魚肉嗎?
    世界上把鯊魚肉當食物的國家,冰島人真就那麼喜歡吃鯊魚肉嗎?魚類現在已經是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人民主要的食物來源,即使是在很久以前,居住在沿海的人就已經掌握了相當程度的捕魚技術,可以說明魚類對於人類飲食結構的重要性。
  • 鯨魚肉吃起來像魚嗎?
    鯨肉的肌纖維比牛肉稍粗,但是由於脂含量普遍較高,所以並不會有柴的感覺,生食類似西冷等稍嫩部位的牛肉,但是鯨脂又有魚油的風味,所以總體上鯨肉像帶著魚腥味的牛肉,但是血腥味更濃重一些,當然這是瘦肉部位,如果帶上皮和脂肪層,就更油潤一些。
  • 大象的肉可以吃嗎,味道怎麼樣好吃嗎?吃了大象肉會怎麼樣呢?
    大象在我國比較稀少,但是在遙遠的非洲大草原還是蠻多的,有一天我的朋友問到我,大象可以吃嗎?如果吃了大象肉會怎麼樣?我很驚訝,我的朋友是廣東人,他居然問我能不能吃大象。我當時回答的是大象肉肯定可以吃,但是吃了以後可能會坐牢。話說回來,在遠古事情,就有證據表明原始的人類曾有過捕獵猛獁象的行為。
  • 食研所|蝦仁吃起來軟綿綿的,是變質了嗎?蝦仁的真相
    本期作者:食慄派(公眾號:chestNutMates) 蝦仁吃起來軟綿綿的,是變質了嗎?你買的可能是阿根廷紅蝦仁。 阿根廷紅蝦仁,肉質鮮美,但煮熟後彈性略差,吃起來會有一種軟綿綿渣渣的口感,並不是不新鮮。 蝦仁,味道好,做法多,很多人喜歡。
  • 「細胞培養肉」你敢吃嗎?
    想必大家在科幻電影中也看過這麼一個場景,在光亮的培養室內,一群機器噴頭向下噴灑著營養液,而下面的託盤裡、培養基中一塊塊的肉在培養液的澆灌之下不停地繁殖。培養肉雖說是肉類,它並不取自動物身上,而是通過營養液將幹細胞不斷地繁殖,從而形成大塊的肉類。那麼問題來了,這種肉和普通的肉有什麼區別呢?雖說誰都沒有沒有見過,但是可以大概的推理一下。
  • 同類相食:實驗室培育的合成複製人肉你會吃嗎?
    ▲如果有合成的人肉可供選擇,你吃還是不吃?但是,如果是吃實驗室裡培育出來的複製人肉呢?這種設想目前還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比如2013年的科幻電影《病毒抗體》(Antiviral),導演布蘭登·柯南伯格],距離實現還有很長的時間。不過,一個有趣的問題是,食用複製人類組織本質上是否可以被視為同類相食?
  • 為何人類不吃食肉動物的肉?
    根據報導,近些年,有不少人在獵殺海洋裡的大型動物,如,鯊魚,大型魚等等,儘管如此,但這些動物卻很少被人們所食用。根據報導,熊的肉非常的美味,但是在農場上養熊是不切實際的他們又大又危險。牛雖然大, 但牛很少傷人,那熊就不一樣了,且它的生長和繁殖也是很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