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4000人室內狂歡:研究病毒如何傳播?

2020-08-16 臺頭聞

文丨瑾 審丨暗藍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了人們的生活軌跡,導致人們直接錯過了許多音樂會和體育比賽,讓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研究計劃可能將會改變這種現象,但是這場研究需要大批量的志願者抱著為科學獻身的精神挺身而出,讓這項研究項目得以順利進行。

實驗人數達到4000人

這項科學項目需要邀請到的人高達4000人,可以想像一下在一個4000人的場地內進行活動,這樣做是為了更好地去研究新冠病毒Covid-19是如何在大型聚會中傳播?

此項活動還特意邀請了德國著名歌手,蒂姆·本茲科登臺演唱歌曲。此項定於8月22日,此外來的觀眾還可以觀看在萊比錫進行的千人德甲手球比賽。

當然,對此項活動的志願者主辦方還是有一些要求的:年齡要在18~50歲之間,身體健康,因為要研究如何得病的首要前提是身體要健康。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項活動的具體流程:

首先志願者要在8月22日早上8點準時到達萊比錫競技場,到達競技場內後由主辦方給每個人依次分發信號發射器,這麼做是為了更加準確的測量觀眾間的距離。其次就是主辦方會分發給每個觀眾一個口罩和消毒液,在消毒液中含有螢光劑,這樣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觀察到那些位置被觀眾觸摸過哪些位置。

這場活動項目就好像大型的體育活動一樣,入場時間長達1個小時左右,之後在一個小時裡每20分鐘主辦方都會調整觀眾的觀賞體驗,此項活動即嚴謹又多姿多彩,活動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讓觀眾盡情的玩耍,就當新冠病毒從來不存在。第二階段、要求觀眾保持現階段的防疫措施比如戴口罩(這並不是不保持距離的意思!)。第三階段、只允許2000名觀眾參加,這麼做到的目的是為了能夠保持觀眾1.5米的社交距離。

此次活動在開場時,所有人將得到一個信封,然後在隨機決定哪些觀眾可以參加第三階段的活動。

哈勒大學的科學家們希望如果模擬重新開放室內大型活動,若是風險係數非常低的話,下一步很有可能就要開放。

為大型活動重開做好準備

項目主管莫裡茲博士解釋道:組織這場活動的「我們主要是想要找到在室內活動中最危險的因素:「也許是舞臺區,看臺區,入口區,飲食區,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因素的測量,明白怎麼做才能減少把風險降到最低。為日後室內大型活動重開做好準備。

現在,已有1000名志願者報名參加實驗,莫裡茲博士表示將會盡最大努力保護所有參加實驗的志願者。

進行這項大型實驗所需的研究時間為4到6周,預計將消耗的100萬科研經費,這些科研費用將全都由薩克森和薩安州政府贊助,研究出的第一批研究成果也將會公布。

(版權說明:本文由臺頭聞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信息參考來源:中國新聞社

相關焦點

  • 德國邀請千人狂歡,只為研究病毒?終於找到外國人少的原因了
    不少媒體打出的標題是:「德國科學家用演唱會做新冠實驗,拿民眾健康冒險,只為研究病毒?」乍一看這個標題,會覺得德國政府很不負責,然而事情卻並非如此。薩克森州政府聯合隔壁薩安州正在尋找4000名觀眾,來一起參加在萊比錫進行的「千人蹦迪」,以及觀看一場德甲手球比賽。為了使比賽更加吸引人,主辦方還請來了德國著名歌手蒂姆·本茲科站臺演唱歌曲。
  • 日本最新研究表明:室內溼度60%飛沫傳播少
    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 寧蔚夏冬天氣候寒冷、空氣乾燥,是呼吸道傳染病高發季節,尤其給喜冷怕熱的新冠病毒傳播創造了可乘之機。近期,日本理化學研究所計算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小組,運用超級計算機進行的模擬實驗表明,預防新冠病毒,在室內加溼和換氣有較好效果。
  • 機艙是病毒最難傳播的室內環境之一
    但美國CDC和其他研究表明,表面並不是Covid-19傳播的關鍵媒介。社交距離指導是基於這樣一種觀點,即大的呼吸道飛沫是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而這些飛沫會迅速落到地面,所以與他人保持六英尺的距離是很好的預防措施。口罩有助於減少大的飛沫。
  • 小程序如何用病毒傳播撬動增長的槓桿
    病毒式傳播,是基於用戶訴求的一種傳播方式。一款小程序如果採用了正確的病毒式營銷方式,能夠自然勾起人們分享給他人的欲望,在微信的語境下用最低的成本將產品擴散給更廣的人群。不同於以往「中心化」一對多廣播式的傳播路徑,「去中心化」的病毒式傳播人人都是節點,傳播的效果能夠以幾何級倍增,四兩撥千斤地撼動潛在用戶的認知。
  • 研究稱在玻利維亞發現的類似伊波拉的病毒可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根據疾控中心和其他疾病專家新近提出的研究結果,玻利維亞小規模疫情背後的一種病毒被發現包括醫療環境中的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查帕雷病毒與嚙齒類動物有關,不過目前感染源最終仍是一個謎。一系列的醫護人員突發病例,首先敲響了人類傳播的警鐘。
  • 北大研究團隊首次證實:人體呼吸是新冠病毒重要排放傳播方式
    最近,全球科學家們呼籲承認COVID-19的空氣傳播,世界衛生組織(WHO)也相應地對指南進行了修改,指出不排除在擁擠和封閉環境下的空氣傳播可能,但是關於新冠病毒是如何排放到空氣中的直接證據非常稀少,也因此成為爭論的主要焦點。
  • 又是氣溶膠傳播!研究揭秘:阿根廷暴發安第斯病毒「超級傳播」事件
    在新冠病毒傳播讓人驚心的當下,不少「超級傳播」事件也引發了人們的關注。今天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上的一項研究,就描述了2018年11月至2019年2月間,阿根廷一個小村莊暴發的漢坦病毒肺症候群(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超級傳播」事件。
  • 人乳頭瘤病毒感染是怎麼引起的,人乳頭瘤病毒的傳播途徑?
    人乳頭瘤病毒(hpv)是一種上皮性雙環DNA病毒,在人和動物體內可廣泛分布。目前已經確認的人乳頭瘤病毒有100餘種,依據其感染的部位不同,分為皮膚型人乳頭瘤病毒和生殖道上皮人乳頭瘤病毒,其中,約有20種與腫瘤有密切聯繫,人乳頭瘤病毒在溫暖潮溼的環境中比較容易生存。
  • 官方:氣溶膠是傳播病毒新途徑,一文了解如何防範
    這也是為什麼抽菸的人早已經消失不見,煙味還久久不散的原因。因此,飛沫核在空氣中可以懸浮很久,並且在空氣湍流的推波助瀾下飄向遠方。 飛沫核中若有冠狀病毒,再被人吸入體內,就有可能導致感染。有學者認為,在氣溶膠狀態下,一小時後病毒都可能保持感染能力。他們認為呼吸道上皮細胞可能脫落並成為病毒離開人體的載體,為病毒保持活性提供條件。
  • 病毒專家金冬雁:北方冬季寒冷,室內密閉場合易發生超級傳播
    非典期間,就出現過一名病人先後傳染130餘人的「非典超級傳播者」。「最可怕的事情,就是不知道來源的病毒在不知不覺中傳播。」金冬雁分析此次各地疫情特點時表示,現在很多老百姓放鬆警惕去婚禮、聚集,以目前新冠疫情在世界各地的傳播情況看,都很容易造成超級傳播。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該如何應對?CNN稱,研究人員將新的突變稱為「D614G」,他們表明,它幾乎完全取代了此前在歐洲和美國傳播的第一個被稱為「D614」版本的病毒。中國的抗疫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導致D614病毒株在國內傳播有效控制,在世界上的比例越來越小,而D614G突變病毒株在歐洲和美洲傳播過程中沒有其他競爭對手,導致了一家獨大的現狀。
  • 國際航協:飛機上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低
    模擬數據得出的結果相似:•飛機通風系統、高效微粒空氣(HEPA)過濾器、座椅靠背的天然屏障、空氣從機艙頂部向地板方向流動以及高頻空氣交換率可有效降低機艙內病毒傳播的風險。•疫情期間,要求旅客和機組成員在機艙內戴口罩的防疫措施,更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護。與大多數其他室內環境相比,飛機機艙更安全。
  • 重磅 | 影響新冠病毒後疫情時代傳播的四大因素!需深入研究
    血清學研究表明大多數SARS-CoV-2感染都會誘發某些特定抗體的產生,且靈長類動物的實驗性疫苗接種結果也是令人歡欣鼓舞的。但是,目前仍不清楚這些抗體是否能夠提供長期有效的保護,或是否有其他適應性免疫組件存在且功能正常。此外,人類對SARS-CoV-2感染的免疫反應是異質性的,經歷無症狀感染的人比那些經歷更嚴重疾病反應的人表現出較弱的免疫反應。
  • 國際航協評論:關於機艙傳播新冠肺炎病毒研究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以下簡稱「國際航協」)業已關注到有關研究,即倫敦飛往河內、波士頓飛往香港、以及在其他航班上,機艙內可能發生病毒二次傳播的相關推論。國際航協曾在「基於醫學證據的可能策略」中提及機艙內傳播事件,旨在幫助航空業竭力保證飛行中的公共衛生安全。
  • 新冠傳人時平均1000個病毒顆粒被傳播 即使接觸少量病毒也難逃感染
    在尋找疫苗和治療方法的過程中,準確了解病毒、其突變和傳播機制至關重要。最近,奧地利科學院CeMM分子醫學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Andreas Bergthaler的研究小組在著名的《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發表了一項重要的研究,對此做出了重要貢獻。
  • 科學家「看」到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
    新華社柏林10月5日電(記者張毅榮)一個國際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發表報告說,他們藉助超高解析度的螢光顯微鏡,成功「看」到了愛滋病病毒如何在細胞間傳播,以及這一過程所需的分子物質。這為抗艾藥物研發提供了新思路。愛滋病病毒感染細胞後,會在細胞質膜處組裝病毒顆粒。
  • 終於承認病毒空氣傳播!加拿大悄悄修改了新冠傳播方式指南
    自從COVID-19全球大流行開始之後,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和衛生機構都得出結論,認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aerosols)或微小顆粒在空氣中傳播,但加拿大公共衛生部門一直沒有採納這些結論。PHAC以前的說法不是這樣,稱新冠病毒僅會通過呼吸道飛沫、接觸被汙染的表面和日常接觸傳播,包括握手和擁抱等。PHAC發言人於周三晚間給CBC發出的一份聲明中說:「在大流行期間,我們正在不斷審查新證據和研究成果,這些新證據指導我們在抗疫工作中做出反應。」
  • 新冠病毒如何由水貂向人傳播?中國科學家揭謎
    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網站消息,哈爾濱獸醫所步志高團隊近日聯合廈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及國家獸用藥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揭示了新冠病毒由水貂向人傳播的機理,為水貂新冠病毒防控提供了重要指導。研究證明有希望通過疫苗免疫阻斷新冠病毒在水貂的流行傳播,為新冠病毒感染和致病機制研究、疫苗和藥物研發提供更加理想的新型動物感染模型。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國家科學評論(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據步志高介紹,新冠肺炎在全球持續流行,不斷危害人類生命健康。水貂作為經濟動物在全球廣泛飼養。
  • 新聞發布新冠病毒通過氣凝膠傳播,我們個人具體如何具體防護?
    新冠病毒肺炎的發展情況和如何防疫,時時刻刻牽動著我們每個人的心.2月8日下午2點,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介紹: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當聽到氣凝膠傳播這個詞的時候,估計很多人都比較迷糊,什麼是氣凝膠傳播,它有什麼特點,我們該如何防護呢?我們也查了一些資料,看了一些影像資料,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
  • 新研究:空氣淨化器可抑制教室裡90%的氣溶膠病毒傳播
    近日,我國科研團隊通過對新冠患者呼出氣體及環境空氣中病毒檢測,證實了新冠病毒可通過呼吸排放,且揭示了氣溶膠傳播擴散新冠病毒的事實。,在有確切研究論證下,此次終於蓋棺定論。專家表示,最新論證的氣溶膠傳播方式相比起飛沫傳播來說,傳播距離更遠,停留時間更長,此外,密閉空間中如果產生氣流,也容易帶動氣溶膠傳播,增加傳染機率。因此,大量人員聚集在封閉房間時,必須採取適當的措施才能阻止此類傳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