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疫情下的冷思考:我們耗竭全球資源應對的是不是一種普通感冒?

2020-11-25 飛華健康網

昨晚,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這讓全球的緊張情緒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口罩、消毒用品幾乎在全球範圍脫銷,做為專業人士,我謹慎的提出事情是否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那就是,我們應對的只是一場普通感冒?

以下四點,僅供參考:

第一:新冠狀病毒存在只是普通感冒的可能性。國人包括專業人士對非典記憶猶新,對新出現的未知病毒高度警惕是正確的,也是有必要的。但是,目前已知的六種冠狀病毒中(新冠是第七種),有四種就是我們普通感冒的病原體。我們日常所說的感冒,大約有10%-15%,高峰期甚至達到30%以上就是這四種冠狀病毒引起的,這提醒我們需要謹慎考慮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即新冠狀病毒存在只是一種普通感冒病毒,將長期和人類共存,季節性高發。

第二:新冠狀病毒大部分患者症狀符合的感冒症狀。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第四版新冠肺炎診療規範,絕大多數患者症狀為發熱、乏力、乾咳。少數患者有鼻塞、流涕、腹瀉等症狀。實際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上呼吸感染表現。至於其中出現呼吸困難,呼吸窘迫綜合症的患者,應該按上呼吸道感染加重導致病毒性肺炎考慮。

第三:治療只能按普通感冒處理。做為一種新出現的病毒,我們沒有疫苗和特效藥並不奇怪。疫苗研製時間以年為單位,如果無法在現有藥物中篩選出有效藥物,新藥開發以十年為單位,遠水難解近渴,在現在的疫情中難以發揮重大作用,公眾不宜期待值過高。對於大多數輕症患者,事實上醫生只能按普通感冒對症處理。

第三:死亡率不高,死亡案例多半有基礎病。根據現有數據,截止2020年1月31日,全球新冠患者死亡案例213例,確診人數9066。那麼計算所得到的的死亡率是2.3%,這個數據明顯低於非典,同時我們還需考慮到,疑似患者12167中肯定還有大量新冠患者,而且,由於輕症患者缺乏特異性,重症患者關注度更高,現有數據已經比武漢金銀潭醫院在《柳葉刀》上發表的15%死亡率大幅下降,未來繼續下降到1%以下,甚至普通流感的約0.1%以下水準並非沒有可能。

在醫療資源,包括人力和物質緊張的今天,在民眾情緒幾乎到達燃爆邊緣的現在,我提出這麼一種反向的冷思考,是希望公眾能從最初的緊張和惶恐中走出來,以冷靜的態度對待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既不要過度緊張,同時也不要忽視疫情的存在。另一方面也想提醒有關部門重視,區分新型冠狀病毒造成的上呼吸感染病症和肺炎,再進一步區分新冠引起的肺炎和其中的重症肺炎,給予不同的臨床應對方案。按照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PCR或者病毒測序陽性的確診標準,確診病例將主要是新冠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對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重症肺炎進行區分,合理分配有限的社會資源在醫療資源緊缺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最後,我也想提醒廣大臨床一線醫生,我此刻正在緊張戰鬥的戰友們,眼下正是流感高發季節,臨床特別是非疫區就醫患者中,還是會以流感和普通感冒為主的,草木皆兵只會加速醫療資源的耗竭,導致在出現真正患者,特別是高危的重症患者,身體負擔較重的老年人、孕婦和存在基礎疾病的患者時缺乏資源可以調用,這方面日本是有深刻教訓的,在近日的第一批日本撤僑行動中,醫療人員針對12名有症狀的患者採用了單獨的救護車甚至是負壓救護車進行搬運,無症狀的人群乘坐大巴到達一個小時車程以外的東京,結果是兩名新冠病毒學檢查陽性的患者在無症狀人群中出現,未來在乘坐大巴人群中出現新的患者並非過度擔憂。

困難都只是暫時的。我相信,只要我們克服緊張情緒,沉著有序應對,疫情終將過去,我們將迎來針對新冠肺炎戰役的最終勝利。

富士國際集團總部2015年成立於日本,2018年通過日本外務省、經濟產業省聯合認證,系外務省醫療籤證擔保機關,經濟產業省跨境醫療支援企業。集團立足日本,放眼全球,擁有眾多頂級醫療資源,為客戶提供國際先進醫療技術的VIP快速通道。我們堅持專業化道路,由持有當地醫護執照華人組成您的私人醫療支援團隊,並為患者提供衣食住行全方位的生活輔助支持。

赴日本醫療、體檢,找富士國際!

相關焦點

  • 高溫下的民生冷思考
    據媒體報導,從7月中旬起至26日,上海10多家三甲醫院每天的門急診量在1萬人次以上高位運行,已有多人重症中暑危及生命,一例熱射病患者已死亡。  極端高溫與大風、暴雨、冰雪災害一樣,也是一種氣象災害。這種災害的影響雖然看似較「靜態」,但其危害也十分嚴重。它不僅影響到社會正常秩序,也威脅到人民的生命和國家財產的安全。
  • 暴雪熱搜「冷思考」: 黑龍江換算冰雪資源應用題
    中新網哈爾濱11月23日電 題:暴雪熱搜「冷思考」:黑龍江換算冰雪資源應用題  中新網記者 姜輝 王琳  近日,「黑龍江暴雪」頻上熱搜,雪過天晴後留下「冷思考」。大自然賦予的冰天雪地是考驗也是資源,黑龍江正在換算一道與雪有關的應用題。抗擊暴雪是做減法,化解「雪殤」的不利影響;冰雪旅遊是做加法,打造「雪商」的金山銀山。
  • 疫情應對給全球環境治理帶來哪些啟示?
    面對挑戰,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如何應對?從全球疫情應對中,可以得到哪些啟示?本報記者採訪了崑山杜克大學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張俊傑。  疫情造成的全球經濟增速放緩,對全球環境治理也是一個巨大挑戰,甚至可能引發生態環境質量的倒退。  中國環境報:最近我們關注到這樣一則新聞。
  • 疫情下各國該如何應對氣候變暖?
    根據歐洲氣候監測網絡的數據,過去五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過去十年也是如此。而今年躋身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五年」也被認為是「大概率事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全球範圍內的新冠疫情依舊處于波動中,這就使得今年南半球各國在面對又一個氣溫可能創新高的夏季之際,還必須謹防新冠疫情。
  • 重大疫情下中小企業的經營應對策略
    陳守明/文 這次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中小企業的正常經營帶來了重大衝擊,眾多中小企業老闆和管理者夜不成寐。突發事件面前,需要我們保持冷靜,深入思考企業戰略與策略,理性應對。企業戰略的核心是適者生存。這次新冠疫情是企業經營環境的短期劇烈變化。
  • 「神預言」熱傳背後的冷思考
    在2008年出版的End of Days 這本書當中,作者Sylvia Browne提到,「大約在2020,一場嚴重的類似肺炎的疾病會席捲全球,它會攻擊肺和支氣管……」作者 Sylvia Browne是榮登美國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暢銷作家
  • 全球氣候變化下,未來的我們將會與山火共生,我們要如何才能應對?
    陽光在到達地面後,加熱巖石、水、大氣,水和大氣也開始玩熱的上升冷的下降這一套,這就形成了風霜雨雪的地表氣候。 我們把這種氣體稱為溫室氣體,二氧化碳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溫室氣體。
  • 依託「冷思考」製造「熱現象」,巨量引擎亮相GMIC 2020探尋冪次...
    依託「冷思考」製造「熱現象」,巨量引擎亮相GMIC 2020探尋冪次生長新可能 4 月25- 27 日,最具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盛會GMIC2020 首度以「雲會議」方式召開
  • 怎樣區分新冠肺炎與普通感冒?
    首先對比一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普通感冒、發燒的區別。最關鍵的判斷點:出現呼吸不暢新冠肺炎的病原體是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寄生在蝙蝠體內,目前沒有疫苗可以預防。新冠肺炎的症狀從一點發熱、咳嗽、畏寒、身體不適,到逐漸加重發熱咳嗽、乏力、腹瀉、嘔吐,逐漸出現呼吸加快、呼吸困難、呼吸衰弱的症狀,損害我們的身體器官,嚴重可能會導致死亡。而普通的感冒以鼻咽喉上呼吸道的症狀為主,多為打噴嚏、鼻塞,無明顯發熱,全身無明顯不適感。
  • 病死率達90%的病毒再現,武裝暴力襲擊同時襲擊,該國資源將耗竭
    據上觀新聞4月12日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出現向好趨勢,剛果(金)又確診了一例新的伊波拉病例。據悉,伊波拉出血熱(EHF)是由伊波拉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出血性傳染病,其病死率高達50-90%,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對人類危害最嚴重的病毒之一。
  •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和建議
    【編者按】2020年2月23日,中國科學院主管的《中國科學:生命科學》雜誌在線發表了由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院長陳國強教授牽頭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團隊撰寫的述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 美國加州大學教授:新冠疫情如何改變世界
    其後富人、權貴們就有希望在窮人和普通百姓之前獲得疫苗。這些自私的考慮除了存在於首先開發出有效疫苗的國家內部,還會存在國際之間:開發出疫苗的國家必然會將本國公民放在第一位,這種優先考慮已在口罩供應上發生過——幾個月前口罩稀缺,當來自中國的口罩運到歐洲時,試圖確保本國供應的國家之間就發生了哄搶和競購。比口罩的情況更糟糕的是,第一個開發出疫苗的國家可能會對政治和經濟上的競爭對手禁運。
  • 「企鵝熱」中的冷思考
    在眾多動物中,憨態可掬的企鵝人氣最旺,受到遊客熱捧。不過,在「企鵝熱」中,還需有些「冷思考」。企鵝是動物界鳥綱企鵝目鳥類的統稱,共有18種,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僅有1種分布在赤道附近的加拉帕戈斯島。在18種企鵝中,有5種屬於瀕危物種,它們分別是北跳巖企鵝、翹眉企鵝、黃眼企鵝、南非企鵝和加島企鵝。
  • 庚子年初疫情下的冷思考:「宅文化」正逢其時?
    隨著社會「肥宅」的增多,青年「宅文化」形態已經成為一種值得我們關注與思考的社會文化現象。01「宅文化」:起源日本,風靡全球「宅」是一個舶來詞,源自日語的「御宅 (otaku)」,這個詞最早被用於亞文化愛好者之間的互相稱呼,隨著1982年現象級動畫《超時空要塞MACROSS》的放送,「宅」一詞便逐漸在日本亞文化圈子中大規模流行。
  • 全球疫情大流行將帶來怎樣的影響,企業如何應對
    導讀:對商業及商業模式的思考,離不開當下,特別是對全球疫情的思考。百年生存危機——當你讀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可能就像我自己當時寫下這個標題時一樣驚訝。這一場被世衛組織姍姍來遲宣布為全球大流行的疫情,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我們是不是誇大了疫情的潛在危害?但是,看看歷史,再回觀現狀,連串的外部和內部特徵都讓我們不得不發出這樣的預警。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我國已發生大約8起散發病例疫情。鍾南山院士強調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在國內仍會出現集聚或散發病例,疫情防控不能放鬆。探尋可能出現的下一個風險點在哪?   1、新冠病人離開隔離區去CT室檢查有無人員陪同?進出CT室的病人和陪護有沒有規範佩戴口罩?調取監控發現患者檢查中間有摘口罩行為,是不是需要緊盯患者手衛生與口罩佩戴問題?
  • 疫情防控——心理危機幹預刻不容緩
    體內應對資源耗竭促成心理危機發生 遭遇災難性事件後,機體所做應激反應是一種應對過程。表現為「警覺」「抵抗」和「耗竭」三個階段。最初階段以交感神經系統活動的增強為特徵,為機體的緊急應對活動做準備。
  • 地球變熱,科學家又預計2030年進入小冰河,到底是熱還是冷?
    所以很多人都說,我們地球是不是進入小冰河時期了,但是世界氣象組織又出來說明了,2020年全球仍然可能成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這主要就是全球變暖的影響明顯,雖然如今我們感覺到地球溫度處於下降的情況。
  • 科學家發現蛋白質在檢測普通感冒病毒中的作用
    發表在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科學在2020年10月22日,他們發現在皮膚和氣道中發現的NLRP 1蛋白是一種檢測人類鼻病毒(HRV)的傳感器。當NLRP 1破壞呼吸道時,它會引發免疫反應,導致肺部炎症,並引起普通感冒的症狀。 HRV是兒童和成人常見的感冒和急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病因,嚴重時會導致毛細支氣管炎和肺炎。
  • 疫情下大學在線教育的變革與展望
    3月13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全球發布遠程教學解決方案,推薦了世界範圍內可免費獲取的27個學習應用程式和平臺,愛課程網、阿里釘釘、藍墨雲班課入選。4月24日,清華大學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舉辦「全球大學特別對話:新冠疫情下的大學在線教育及展望」在線會議。來自6大洲15個國家的21所大學,跨越時空,相聚雲端,共同探討命運共同體理念下大學的責任與擔當,以及如何做好在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