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技術】美拉德反應

2021-01-15 食品論壇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一鍵關注食品論壇微信


(一)美拉德反應

美拉德反應是一種普遍的非酶褐變現象,將它應用於食品香精生產之中,我國還是近幾年才開始的。在反應中,使用的胺基酸種類較多,有L—丙氨酸、L精氨酸和它的鹽酸鹽、L—天冬氨酸、L—胱氨酸、L—半胱氨酸、L—穀氨酸、甘氨酸、L—組氨酸、L—亮氨酸、L—賴氨酸和它的鹽酸鹽、L—烏氨酸、L—蛋氨酸、L—苯丙氨酸、L—脯氨酸、L—絲氨酸、L—蘇氨酸、L—色氨酸、L—酪氨酸、L—異亮氨酸等,它們在反應中,能生成一定的香氣物質。 L—胱氨酸、L—半胱氨酸、牛黃酸、維生素B1等,均能產生肉類香氣、香味。

(1)甘氨酸,能產生焦糖香氣、香味;

(2)L—丙氨酸,能產生焦糖香氣、香味;

(3)L—頡氨酸,能產生巧克力香氣、香味;

(4)L—亮氨酸,能產生烤乾酪香氣、香味;

(5)L—異亮氨酸,能產生烤乾酪香氣、香味;

(6)L—脯氨酸,能產生麵包香氣、香味;

(7)L—蛋氨酸,能產生土豆香氣、香味;

(8)L—苯丙氨酸,能產生刺激性香氣、香味;

(9)L—酪氨酸,能產生焦糖香氣、香味;

(10)L—天冬氨酸,能產生焦糖香氣、香味;

(11)L—穀氨酸,能產生奶油糖果香氣、香味;

(12)L—組氨酸,能產生玉米面包香氣、香味;

(13)L—賴氨酸,能產生麵包香氣、香味;

(14)L—精氨酸,能產生烤蔗糖香氣、香味。

在鎂拉德反應中,使用的糖類包括:葡萄糖、蔗糖、木糖醇、鼠李糖和多羥醇如山梨酸醇、丙三醇、丙二醇、13—丁二醇等。


(二)美拉德反應的操作要求

一般情況下,美拉德反應的溫度不超過180℃,一般約為100~160℃之間。溫度過低,反應緩慢,溫度高,則反應迅速。所以,可以按照生產條件,選擇適當的溫度。

一般來說,反應溫度和時間成反比。在反應過程中,需要不斷攪拌,使反應物充分接觸,並均勻受熱,以保證反應的正常進行。有需要加入植物油時,最好將植物油先加入反應鍋內,然後將溶有胺基酸和醇類的水在攪拌情況下慢慢加入。

在反應過程中,由於在加熱情況下,水會翻騰溢出,同時,一部分芳香化合物也隨之揮發,因此,鍋頂必須裝有使逸出的氣體能充分冷卻的冷凝器,而且,採用較低的冷凝水會更好。總之,既要讓其充分回流,又儘量能使芳香化合物的損失減少。

由於美拉德反應比較複雜,終點的控制必須非常嚴格,達到反應終點時,反應產物要迅速冷卻至室溫,以免在較高溫度下,繼續反應,引起香氣、香味的變化,反應後的產品一般要求在10℃下貯存。

美拉德反應使用的生產設備,容量不宜太大,根據國外經驗,一般以200升以下為宜,因為容量過大,易造成反應物接觸不勻,加熱不勻等現象,使反應後每批產品的香氣、香味不一致。

設備材質宜為不鏽鋼,鍋內有夾套、不鏽鋼蛇管,用作加熱和冷卻之用。不鏽鋼攪拌器用框板式,轉率為60~120RPM。鍋密閉,鍋蓋上設窺鏡,加料口、抽樣口、回流管連通不鏽鋼冷凝器,冷凝器通大氣。操作時,必須嚴格控制溫度,待反應結束前,停止攪拌,從鍋底或鍋蓋抽樣口處抽取反應的產品樣品檢驗色澤、香氣、香味等有關質量指標,確認質量符合要求後,就立即冷卻、停止反應。


(三)美拉德反應在食品香精中的應用

食品香精多數還是按照天然食品的香氣、香味特點,通過調香技藝,用香料配製而成。反應香料為配製的食品香精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反應香料在國際上被認為是屬於天然香料範疇,它是一種混合物,或是以一定的原料、在反應條件下生成的產品,具有某些食品的特徵香氣與香味。

目前,通過美拉德反應,可生成肉類、家禽類、海鮮類、焦糖等香氣、香味,似真度較高。以我國現有的技術水平,還難以用現有的香料品種配製出上述這些香氣或香味,因此,反應香料受到食品香精生產廠的高度重視。

調香者有時會感到反應香料的濃度不夠,或缺少某一部分香氣、香味,因此,調香者往往再補加一些其他可食用的香料,以提高香料濃度和調整香氣、香味,最後製得香精,供食品加工使用。

近年來,由於分析儀器不斷改進、分析手段大大提高,使食品中得的少量甚至微量成分逐步被發現,研發人員進一步了解了食品中香氣、香味的成分,又通過合成手段,開發了大量新的食品香料。科技人員經過努力,將這些新的食品香料配製到食品香精之中,就開發了新的香精,如雞肉香精,就完全採用香料配製而成。


(四)生產反應香料的要求

A、反應香料的定義。反應香料是指為了突出食品香味的需要,而製備的一種產品或一種混合物,它是由在食品工業中被允許使用的原料(這些原料或天然存在,或是在反應香料中特許使用)經反應而得。

B、用作生產反應香料的原料主要有:

1、 蛋白質原料,可以分為多種。

(1)含有蛋白質的食品(肉類、家禽類、蛋類、奶製品、海鮮類、蔬菜、果品、酵母和它們的萃取物)。

(2)動物、植物、奶、酵母蛋白質。

(3)肽、胺基酸和它們的鹽。

(4)上述原料的水解產物。

2、 糖類原料。

(1)含糖類的食品(面類、蔬菜、果品以及它們的萃取物)。

(2)單、雙和多糖類(蔗糖、糊精澱粉和可食用膠等)。

(3)上述原料的水解產物。

3、 脂肪原料。

(1)含有脂肪和油的食品。

(2)從動物海洋生物或植物中提取的脂肪和油。

(3)加氫的、脂轉移的,或者經分餾而得的脂肪和油。

(4)上述原料的水解產物。


食品論壇網友分享資料

更多食品技術話題,請點擊下面↓↓↓ 閱讀原文 進入食品論壇食品生產技術版塊。

相關焦點

  • 美拉德反應反應機理
    美拉德反應一種普遍的非酶褐變現象,將它應用於食品香精生產應用之中,國外研究比較多,國內研究應用很少,該技術在肉類香精及菸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應用。
  • 無處不在的美拉德反應
    除產生類黑精外,反應還會生成還原酮、醛和雜環化合物,這些物質是食品色澤和風味的主要來源。幾乎所有含有羰基和氨基食品在加熱條件下均能產生Maillard反應。Maillard反應能賦予食品獨特的風味和色澤,所以,Maillard反應成為食品研究的熱點,與現代食品工業密不可分的一項技術,在食品烘焙、咖啡加工、肉類加工、香精生產、製酒釀造等領域廣泛應用。
  • 美拉德反應
    所謂美拉德反應是廣泛存在於食品工業的一種非酶褐變,是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類)和氨基化合物(胺基酸和蛋白質)間的反應,經過複雜的歷程最終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質類黑精或稱擬黑素,所以又稱羰胺反應。反應機理:1912年法國化學家Maillard發現甘氨酸與葡萄糖混合加熱時形成褐色的物質。
  • 什麼是美拉德反應?
    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是氨基化合物(胺基酸、肽鏈、蛋白質等)與羰基化合物(比如葡萄糖)之間發生的非酶催化的褐變反應,該反應是法國化學家Louis-Camille Maillard於1912年在將甘氨酸與葡萄糖混合加熱時發現的,也稱為羰氨反應。   1953年食品化學家Hodge對美拉德反應機理作出了初步解釋,主要分為三個反應階段。
  • 滷製品從業者必看,食品的烹製與美拉德反應,香料和添加劑的作用
    合肥饕饕客黑鴨技術分享首先說美拉德反應,一切食品的烹飪過程,從不好吃,變好吃的過程,都是美拉德反應在起作用。也不要把這個東西,想像地太高大上,其實只是從化學反應的角度來解釋一下,食品烹飪過程中所發生的一些現象,解釋食品從不好吃,變成好吃的過程中其中的成分發生了哪些變化。從某種角度上說美拉德反應也可以理解為烹飪。 這其中不光光是滷製黑鴨,我們煮個米飯,炒一個青菜,做個包子,餃子,整個烹飪過程當中美拉德反應都是在起作用。
  • /麵包知識/詳解美拉德反應!
    胺基酸的種類:胺基酸是產生美拉德反應的重要物質。胺基酸共有二十種,每種胺基酸所產生的風味都不一樣。其中His(組氨酸)、Lys(賴氨酸)、Pro(脯氨酸)可產生烤麵包香味;2. 糖的種類:糖也是美拉德反應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在美拉德反應中,參與反應的糖可以是雙糖、五碳糖和六碳糖。可用的雙糖有乳糖和蔗糖;五碳糖有木糖、核糖和阿拉伯糖;六碳糖有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等。
  • 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其實,白糖的製造過程用到的過濾、蒸發、結晶等技術均是常用的化學技術,食鹽的製造同樣要用到這些技術,醬油和醋的生產主要靠發酵,其中發生了很多生物化學反應,也要用到過濾和精製等傳統化學技術。有一門化學分支,叫食品化學,與我們的飲食關係極大。食品化學是系統研究食品的化學組成、結構、性質以及食品加工和貯藏過程中發生的化學變化的科學。
  • 美拉德反應過程簡介
    美拉德反應廣泛存在於食品行業的方方面面,在食品加工和儲存過程中,食品原料中的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酮類、酚類、醛類)和氨基化合物(肽、胺基酸、蛋白質、胺
  • 麵包中的美拉德反應「推薦篇」
    周日烘焙技術等問題解答⑮麵包中的美拉德反應美拉德反應由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卡米拉.美拉德(Louis
  • 美食中的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雖然科學家對美拉德反應某些階段的機制尚不清楚,但並不妨礙利用美拉德反應進行肉類香味物質的生產。用糖類和含硫胺基酸如半胱氨酸為基礎進行加熱反應,包括脂肪的氧化、分解和胺基酸熱降解等各種生成物的二次或三次反應可生成數百種肉類香精。再將香精進行調和可製成具有不同特徵的肉味香精。因為美拉德反應形成的香精原料是胺基酸和糖類等天然物質,並且反應過程只是加熱,所以可將產物視為天然香精。
  • 有關美拉德反應與褐變食品的科學
    這塊煎得恰到好處的牛排有著美麗的棕色外皮,中間有一層粉紅多汁的美拉德反應雖然這聽起來像是在無菌的科學實驗室裡烤出來的一個遙遠的概念,但你幾乎肯定吃過經過美拉德反應的食物。美拉德反應被稱為「味道反應」,是食品科學的支柱,也是「是什麼使熟食味道好?」那麼美拉德反應到底是什麼呢?美拉德反應是由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卡米爾·美拉德在108年前發現的,它是食物被烹飪時糖上的胺基酸之間一系列連續的複雜反應。那麼,它是如何工作的呢?
  • 中藥研究的新模式——美拉德反應
    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法國化學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所謂美拉德反應是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類)和氨基化合物(胺基酸和蛋白質)間的反應,所以又稱羰氨反應。主要以下列3個階段進行:(1)起始階段:醛糖與氨基化合物進行縮合反應形成席夫礆,再經環化形成相應的N-取代醛糖基胺,經Amadori重排形成A?
  • 無處不在的美拉德反應,如何做到健康美味?
    肥厚的牛肉在鐵板吱吱作響、紅油東坡肉在盤中晶瑩剔透、剛出鍋的炸雞熱騰騰地擺上貨架……美拉德反應出現在文字介紹和視頻屏幕時,總少不了這些食材。美拉德反應是食物滋味豐美的標誌,也是致癌物產生的信號,美味和健康真的不能兼得嗎?
  • 牛排、烤肉、炸雞,好吃的秘密——美拉德反應
    也許在生命演化的過程中,人類就形成了這樣對於烤制食品的執著,現在在全世界能比川菜館還多的,估計也只有燒烤攤了。簡單舉例,有大詩人蘇東坡發明東坡肘子,也有清朝才子袁枚著書《隨園食單》;有歐洲人為了天價香料發展航海技術;也有英國東公司為了茶葉和利益,不惜藉由戰爭用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去佔領市場的制高點。
  • 美拉德反應 Maillard Reaction,了解一下
    這些反應過程會產生成百上千個有不同氣味的中間體分子,這些分子不斷相互作用,最終給反應物帶來深褐的色澤和獨特的氣味。雖然對普通人來講,美拉德反應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但在食品工業和烹飪界,美拉德反應卻非常出名,從製造食用香精到提升食物風味,應用領域非常廣泛。 美拉德反應的生成條件/在烹飪中,除了同時具備蛋白質和還原糖兩種物質外,美拉德反應最基礎的反應條件就是加熱。
  • 張曉鳴教授與何其儻教授:豌豆蛋白水解產物美拉德反應中間體的風味...
    研究亮點  變溫美拉德反應可能表明美拉德反應中間體(MRIs)形成;  美拉德反應可降低豌豆蛋白水解產物的苦味;  豌豆蛋白水解產物的MRIs具有更好的鮮味增強能力;  豌豆蛋白水解產物的MRIs在鹽溶液中的鹹度增強;  豌豆蛋白水解產物的MRIs促進唾液醛固酮分泌。
  • 食物中的科學(下篇)——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
    這個過程叫做焦糖化反應。焦糖是一種應用十分廣泛的天然著色劑、食品添加劑。做飯常用的調味料,如醬油、醋、料酒、蠔油等都添加有焦糖,用醬油來上色,主要就是靠其中添加的焦糖。很多人愛喝的可樂,其顏色主要就來自於其中添加的焦糖色;甚至有些啤酒當中也添加有焦糖。除此之外,焦糖還可以用作甜點和飲品的點綴和裝飾。
  • 滷製品加工高階課程,讓你三分鐘看懂美拉德反應
    其實美拉德反應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自然界中一種非常普遍的非酶褐變反應。至於美拉德這個詞的由來,其實是以發現者法國化學家美拉德來命名這一現象。既然不是因為酶,那自然就是因為別的原因,而這個原因科學家就給他簡單粗暴地命名為非酶褐變反應。通過一百多年來無數科學家的不斷研究,非酶褐變反應不單單是導致食品的顏色變化,對食品的香味也有影響,在這個理論基礎上,延伸出了一大批以美拉德反應為技術依據的香精類生產應用。
  • 關於美拉德反應,一篇文章說清楚!
    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多數是指還原糖與胺基酸、蛋白質之間進行的複雜的過程。1912 年,Louis-Camille Maillard 發現了這個進程,1953年Hodge等把這個反應正式起名為Maillard(美拉德)反應。美拉德過程基本可分為3個階段,即:初級階段、中間階段和終極階段。
  • 西餐講究的「美拉德反應」,究竟是什麼?為什麼讓人又愛又恨?
    這種香,就是烹飪中很常見美拉德反應,燒烤就是美拉德反應的典型代表。在西餐烹飪中「美拉德反應」是一個著名的詞彙,而且應用非常廣泛,像肥厚的牛肉在鐵板吱吱作響,剛出鍋的烤雞,都會運用到美拉德反應。美拉德反應,簡單來說就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受熱發生反應,在烤肉時聞到的香氣就來源於此肉類中富含蛋白質,而燒烤、煎炸時的溫度較高,因而在此類烹飪中,美拉德反應會更劇烈,香味物質倍增,嗅覺上的香味,源自於胺基酸與糖發生的美拉德反應,而味覺上的香,則是脂肪、磷脂、胺基酸的共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