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美拉德反應,一篇文章說清楚!

2021-01-19 寵物食品聯盟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

點擊文末「閱讀全文」,加入「寵物行業工程師聯盟」,與寵物圈人士互通交流!

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多數是指還原糖與胺基酸、蛋白質之間進行的複雜的過程。1912 年,Louis-Camille Maillard 發現了這個進程,1953年Hodge等把這個反應正式起名為Maillard(美拉德)反應。

美拉德過程基本可分為3個階段,即:初級階段、中間階段和終極階段。初級階段和中間反應涉及的反應物種類數少,反應路徑簡單,是目前美拉德反應研究中認識比較清楚的兩個反應階段,而美拉德高級反應階段,由於經過前面兩個階段的反應,導致大量的中間反應產物產生,這些化合物經過縮合和聚合反應,導致成色和成香化合物生成,產物較多,反應路徑較複雜,目前對於該反應階段的認識不夠深入,待進一步研究。

1、初級階段:該階段主要包含羰胺縮合和重排反應。在羰胺縮合階段,還原糖的半縮醛羥基與胺類物質的氨基進行縮合形成亞胺,進而生成席夫鹼(Schiff Base),席夫鹼經環化生成N-替代糖基胺。隨後,糖基胺將進一步發生重排過程,通過1,2-烯醇化反應致使糖基胺羰基轉移,最終生成重排產物,醛糖胺的重排產物為Amadori 分子重排產物(ARPs), 酮糖胺的重排產物為Heyenes重排產物 (HRPs)。

2、中間階段:該反應階段是風味物質的產生階段,主要包括三條反應路徑,分別是1,2-烯醇化反應,2,3-烯醇化反應以及Strecker 降解反應。美拉德中期階段生成的二羰基化合物與胺基酸發生降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和相應的醛,該反應被稱為Strecker降解反應。

3、高級階段: 此階段相當複雜。主要包括醇醛縮合、醛氨聚合、環化反應等,在胺的催化下,醛酮發生羥醛縮合反應生成不含氮的聚合脫氫、重排、異構化等一系列反應也可生成類黑素。該反應過程伴隨著共軛體系的形成與增加。類黑素結構尚不明確,含氮量很少,其反應機理尚未明確,但鹼性條件下褐變加強。目前已知的結構組成有不飽和咪唑、吡嗪、吡咯、吡啶類的雜環等。


影響美拉德反應的因素重要的因素有參與底物糖類和氨基化合物,其次影響的因素還有溫度、時間、酸度、水分等等。

1、胺基酸的種類:不同的胺基酸具有不同的Strecker醛,氨和Strecker醛都是美拉德反應產生風味和色澤的重要中間體。參與反應的胺基酸不同,產生的風味也不同,Phe可生一種特殊的紫羅蘭香氣;半胱氨酸是產生肉類香氣的重要原料;His、Lys、Pro反應可產生烤麵包香味。

2、糖的種類:可以參與美拉德反應的糖類有單、雙糖,單糖反應產品比雙糖反應產品風味較好好,因此選擇單糖為反應底物,包括戊糖、己糖,其中戊糖有核糖、木糖、阿拉伯糖;己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等。相關研究表明,單糖的反應活性一般取決於羰基的還原性,一般來說,反應活性戊糖>己糖>雙糖,而戊糖中核糖的反應活性最高,己糖中,反應活性為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葡萄糖和木糖因其價廉易得,且反應活性較強,常用作美拉德反應原料。

3、溫度和時間:溫度對美拉德進程影響作用大,大概在30攝氏度附近便可以發生。溫度升高,褐變速度加快。平均每高10攝氏度,反應速率提高大約3~5倍。

吳惠玲等研究得知溫度在100,時間2小時,甘氨酸和葡萄糖的褐變程度,如果改為溫度56攝氏度,則要求更久的時間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溫度不但影響反應的速率,並且影響底物密度以及它們的相互作用。

Chen等研究表明,溫度為45攝氏度的條件下,葡萄糖反應的速率比半乳糖大,褐色物質生成的更多,在60攝氏度的環境下,兩者的情況卻截然相反。

4、 pH值:美拉德反應中有很多酸鹼催化反應,因此,pH對其具有重要影響。當pH<2時,氨基處於質子狀態,對反應進行不利;當ph>8時,反應進行較快,但難以控制,氨基氮數量顯著減少,導致產品風味較差。研究證明,中性或弱鹼性條件下,得到產物具有較好的烤肉味與焦糖香味。多數反應基本隨pH的升高使得反應加快,前提條件是pH值在3~10之間。偏酸會抑制美拉德反應的發生,偏鹼性時會加快美拉德反應。pH還會影響美拉德產品的類型,在酸性環境下,含氮物的類別和含量都很低,可是易出現糖的異構和脫水,生成糠醛類物質。

5、水分:水是美拉德過程的重要溶劑,其可增進底物的流動性,對反應有利,另外,當水過多會起到稀釋效果,進而致使反應速度下降。一般來說aw在0.3~0.7之間,反應速率較快,大於或小於該界限,都會對反應有一定不利影響; 當在無水環境下,因為氨基和羧基化合物分子不能運動,所以褐變反應微乎其微。

另有報導高壓也會影響美拉德反應,壓力在100~800 MPa範圍內,隨著壓力越大,美拉德反應速度也越快。除上述因素外,金屬離子的存在對美拉德反應也有一定影響,如銅離子、鐵離子均可促進褐變反應,且三價鐵的催化能力要比二價鐵強。


感官評價是一種對產品品質分析的較為有效的方法。人工感官評定主要是通過嗅覺、視覺以及味覺對產品的風味特徵、強度等進行評價的方法。因為每個人的喜好、年齡、性別、感官敏銳度以及辨別能力、表達能力等的差異,對風味的分辨結果也會有較大差異,所以感官評價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

按照檢驗和數據處理的不同,感官評定方法可分為4種:(1) 差別檢驗法:主要用於判斷兩個或兩個以上樣品之間是否存在明顯的差異;(2) 描述與剖析檢驗法:由感官評定負貴任對產品提供定性和定量描述的檢驗方法;(3)分類與排序檢驗法;(4)嗜好性評價與調查法。在實際應用中,四種方法經常相互結合使用,已達到理想的感官評定結果。

一種簡單描述法:選用5~8名經過培訓的感官評定員,對一樣品的風味特性進行定性描述,儘量完整的描述出樣品的風味特性。完成後,根據每一描述性詞彙的使用頻率得出評價結果。二是排序檢驗:選取7名感官評定員,在相同的條件下隨機提供3~7個待檢測樣品,根據檢驗的特性由強到弱排序。


抗氧化活性的實驗分兩種, 一種是通過動物實驗測體內氧化酶的活性來判斷是否有抗氧化活性:二是包含自由基的清除,還原力,鐵離子鰲合力等體外實驗方法。

據報導,美拉德反應產物(MRPs)不僅能使食物產生獨特的香氣以外,還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Hodge 和Risr發現MRPs能夠抑制植物油的氧化,減緩腐敗速率。雖說MRPs具有抗氧化性,但是人們往往更多的是關注美拉德反應帶來的風味,直到20世紀80年代,隨著抗氧化劑的危機出現,MRPs 的抗氧化效果再次得到重視。

美拉德產品(Maillard reaction products, MRPs)是沒有加入化學藥品而自身產生的物質,可以認為是天然無害的,因此MRPs可以替代食品產業上用的抗氧化劑,眾多學者紛紛主張製備MRPs添加到食品體系中或者採取熱處理工藝使食物自身形成MRPs,從而提高產品抗氧化穩定性。趙某明等研究了加熱草魚肽和木糖混合物的反應比加熱草魚肽的褐變水平更高,抗氧化性更強。並且延長熱反應時間,美拉德反應產品的抗氧化活性能更強。

內容來源於網絡,僅用於學習交流用,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小編!

相關焦點

  • 美拉德反應
    最終階段此階段反應複雜,機制尚不清楚,中間階段的產物與氨基化合物進行醛基-氨基反應,最終生成類黑精。眾多的研究資料表明,美拉德反應產物具有抗氧化活性。但是其抗氧化能力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如美拉德反應的底物、反應的溫度、反應時間、pH等。抑菌作用美拉德反應產物的抑菌作用已經被研究的較多。
  • 牛排、烤肉、炸雞,好吃的秘密——美拉德反應
    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類似研究的法國人——路易斯·美拉德(Louise Maillard,1878-1936)為了搞清楚反應具體過程,解釋褐化與香味現象,尋求更為溫和的反應。從1911年11月27日開始,他嘗試通過使用甘油(丙三醇)濃縮胺基酸。結果經過六個星期的反覆試驗,他同樣重現了褐化現象,並經過檢測確定得到了環甘氨醯甘氨酸與五甘氨醯甘氨酸,兩種主要深色物質。
  • 中藥研究的新模式——美拉德反應
    中藥現代化和中藥走向世界是一項複雜的知識創新工程,要用現代科學技術研製、生產出療效確切、有效成分清楚、作用明確、毒副作用較小的高質量藥品。只有在這幾方面做到「安全、有效、可控、穩定」,符合國際質量標準,中成藥才能為世人所接受,才能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 美拉德反應反應機理
    美拉德反應技術在香精領域中的應用打破了傳統的香精調配和生產工藝的範疇,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產應用技術,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廣,尤其在調味品行業。美拉德反應又稱為"非酶棕色化反應",是法國化學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
  • 無處不在的美拉德反應
    這些色澤誘人的食物背後都存在著美拉德反應。那麼,美拉德反應到底是什麼呢?它能起到什麼作用呢?一起來看看吧!初級反應產物不會引起食品色澤和香味的變化,但其產物是不揮發性香味物質的前體成分。中級階段產生各種特殊醛類,造成食品不同香氣。最終階段主要為該階段主要為醛類和胺類在低溫下聚合成為高分子的類黑精或稱類黑素。此階段反應相當複雜,其反應機制尚不清楚。除類黑精外,還會生成一系列美拉德反應的中間體還原酮、醛類及揮發性雜環化合物。
  • 滷製品加工高階課程,讓你三分鐘看懂美拉德反應
    滷肉新手看了真的沒好處,如果你不小心點進來了,可以關注我們的百家號饕饕客黑鴨,閱讀饕饕客黑鴨的其他文章。其實美拉德反應存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自然界中一種非常普遍的非酶褐變反應。至於美拉德這個詞的由來,其實是以發現者法國化學家美拉德來命名這一現象。
  • 美食中的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後來人們不僅發現這種反應會影響食物的顏色,而且對食物的香味有重要作用。這種反應被叫做「美拉德反應」或者「非酶棕色化反應」。雖然科學家對美拉德反應某些階段的機制尚不清楚,但並不妨礙利用美拉德反應進行肉類香味物質的生產。
  • 什麼是美拉德反應?
    聽起來似乎很陌生,其實它是在我們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一類反應,我們在煮牛奶時產生的香味、與烘焙咖啡中的芳香、還有烘烤麵包中,那誘人的色澤與芳香,隨著麵包表皮,褐色物質的產生,烘烤的麵包也釋放出濃濃的香氣,都是「美拉德反應」。   在烘焙中有了,不同的胺基酸與不同的糖份,所產生不同風味的產品,這種特殊的風味……統統都來自,美拉德反應。
  • 紅燒肉中的著名化學反應—美拉德反應
    該反應所形成的香精能產生天然肉類香味的逼真效果。美拉德反應的機制還不十分清楚,1953年Hodge對美拉德反應的機理提出了系統的解釋,可分為三個階段:初期、中期和末期。初期是胺基酸的氨基與糖的羰基發生親核加成反應生成席夫鹼,席夫鹼環化形成氮代糖基胺,經阿姆德瑞分子重排反應,生成烯醇式和酮式糖胺。
  • 食物中的科學(下篇)——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
    在上一期文章中,鐵骨學姐已經為大家介紹過酶促褐變的一個的典型案例——蘋果切開以後變色的原理,這裡就不再過多介紹。本文學姐將重點為大家介紹兩個非酶促褐變反應,也是美食界非常著名的兩個化學反應——焦糖化反應和美拉德反應。
  • /麵包知識/詳解美拉德反應!
    胺基酸的種類:胺基酸是產生美拉德反應的重要物質。胺基酸共有二十種,每種胺基酸所產生的風味都不一樣。其中His(組氨酸)、Lys(賴氨酸)、Pro(脯氨酸)可產生烤麵包香味;2. 糖的種類:糖也是美拉德反應中必不可少的物質。在美拉德反應中,參與反應的糖可以是雙糖、五碳糖和六碳糖。可用的雙糖有乳糖和蔗糖;五碳糖有木糖、核糖和阿拉伯糖;六碳糖有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等。
  • 麵包中的美拉德反應「推薦篇」
    周日烘焙技術等問題解答⑮麵包中的美拉德反應美拉德反應由法國化學家路易斯.卡米拉.美拉德(Louis
  • 美拉德反應過程簡介
    美拉德反應廣泛存在於食品行業的方方面面,在食品加工和儲存過程中,食品原料中的羰基化合物(還原糖、酮類、酚類、醛類)和氨基化合物(肽、胺基酸、蛋白質、胺
  • 【食品技術】美拉德反應
    提示:點擊上方↑↑↑藍色字一鍵關注食品論壇微信 (一)美拉德反應 美拉德反應是一種普遍的非酶褐變現象
  • 美拉德反應是西方獨有?沒那麼深奧,中國的農村老奶奶都會!
    這裡引用知網文章《「綠喜」牌桂圓乾生產工藝》中的流程:點火後,溫度先設置80℃,烘焙8~10小時,設置75℃,烘焙6~8小時,設置70℃,烘焙4小時(或6小時),總計20~22小時。美拉德反應這小標題看似非常深奧,實則越看越深奧,身為文科生的我給跪了。不懂就問,問不到就查。資料顯示,美拉德反應是一種廣泛運用於西方餐飲業的食品化學。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就是讓食品更好看、更好吃的加工原理。
  • 美拉德反應 Maillard Reaction,了解一下
    它就是美食界著名的美拉德反應(Maillard Reaction)。 什麼是美拉德反應?/但在食品工業和烹飪界,美拉德反應卻非常出名,從製造食用香精到提升食物風味,應用領域非常廣泛。 美拉德反應的生成條件/在烹飪中,除了同時具備蛋白質和還原糖兩種物質外,美拉德反應最基礎的反應條件就是加熱。
  • 無處不在的美拉德反應,如何做到健康美味?
    肥厚的牛肉在鐵板吱吱作響、紅油東坡肉在盤中晶瑩剔透、剛出鍋的炸雞熱騰騰地擺上貨架……美拉德反應出現在文字介紹和視頻屏幕時,總少不了這些食材。美拉德反應是食物滋味豐美的標誌,也是致癌物產生的信號,美味和健康真的不能兼得嗎?
  • 人類燒烤簡史: 當胺基酸和還原糖激烈碰撞 | 美拉德反應
    人類燒烤簡史: 當胺基酸和還原糖激烈碰撞 | 美拉德反應 2020-07-15 07: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吃貨必懂詞彙「美拉德反應」
    抱著知其然知所以然的態度,我們再次走進美拉德的世界。 「美拉德反應」在西餐烹飪中是常用到的詞彙,而且無處不在,我們日常所看到的柔嫩多汁的牛排在煎鍋中滋滋作響、麵包在烤箱中的慢慢烤化、薯條在油鍋中的油滋爆炸等等,這些色澤誘人的食物背後都存在著美拉德反應。
  • 家裡烤麵包不出饅頭味,深入了解美拉德反應,以後做麵包香味撲鼻
    不想看分析過程的,直接跳文章中間第三部分結論!上次說過麵包香味的由來之一是「美拉德反應」。這個化學反應裡面的東西,我們不需要認識,但我們需要知道這個反應,完美進行的條件及影響因素有哪些。01底物和溫度底物、溫度、反應時間、水分pH等是美拉德反應的主要4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