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大學王明智教授分享《不同的碳前驅物製備NPD的途徑 —工業條件下製備NPD的難點及可行性分析》

2021-02-15 Carbontech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者,工具也!說到「硬氣」,金剛石材料當仁不讓,作為自然界中在最硬的材料,具有硬度大(莫氏硬度10級),抗壓強度強的性質,長期以來被應用於軍事工程和高端科技領域,廣泛應用於科學研究和工業等,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物資,促進了近代與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合成金剛石和cBN材料硬度歷史年表,紅線表示超硬材料的閾值(40 GPa),青色陰影區表示天然金剛石單晶的硬度範圍(60~120 GPa)。圖片來源:《科學通報》

金剛石多晶體(polycrystalline diamond, PCD)作為重要切割工具的一種,以金剛石微粉通過粉末燒結的方式燒結在一起得到。然而,金剛石是常壓亞穩相,高的溫度會促使其向石墨發生轉變。

通常,工業生產的PCD是通過添加助劑實現燒結的,燒結助劑一般分為金屬和陶瓷,其性能遠低於金剛石,從而大大削弱了 PCD 的性能。

隨著科技的進步,現有的 PCD 產品並不能滿足現代加工的需求了。傳統 PCD 的各方面缺點都是來源於所用添加劑。因此,製備無添加劑的 PCD 是 未來發展的方向。

2003 年,日本科學家 Irifune 教授聯合日本住友株式會社共同開發了由純金剛石相組成的 NPD。在隨後的研發中,他們對 NPD 的實際運用做了很多的工作。從硬度、韌性、熱穩定性以及切割性能等各個方面驗證了,NPD 的性能要遠優於傳統的 PCD 和單晶金剛石,可作為理想的切割工具。

 (a)  高溫高壓下獲得的柱狀 NPD 光學照片;(b) NPD 切刀樣圖

納米聚晶金剛石(NPD)是由石墨在高溫高壓下直接轉變而成的,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耐磨性、高於金剛石單晶的硬度,同時具有金剛石單晶所不具備的各向同性。

然而,NPD 現存兩個基本的問題:

1. 如何降低其極端的合成條件,使得 NPD 能夠被工業化製備?

2. 如何進一步地增加 NPD 的性能?

2020年7月16日(周四)晚19:30-20:30,DT新材料&材視&中國超硬材料網,特邀燕山大學王明智教授,作報告分享《不同的碳前驅物製備NPD的途徑 —工業條件下製備NPD的難點及可行性分析》,帶您揭開NPD神秘面紗!

中國材料研究學會超硬材料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超硬材料協會專家委員會主任;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研究方向:超硬及超硬複合材料,特種化合物製備

1. 論述了NPD作為切削工具的優越性及必要性;

2. 壓力過高是使設備、耗材要求過高及工藝時間過長,使製造成本高昂的主要原因;

3. 通過以石墨和碳納米蔥作為前驅物製備NPD的不同路徑,分析了為什麼需要不同高壓的基本原理。

回答了為什麼以碳納米蔥為前驅物製備NPD會大幅度降低需要的高壓;只有降低製備壓力才是降低製備成本的關鍵!

https://appt22ItOTf3790.h5.xeknow.com/st/5aXI9QbxZ

公益性課程,免費聽,如果有相關的朋友們感興趣,可以分享,一起約課呦!

相關焦點

  • 燕山大學/北航Nature:金剛石,「硬」且「韌」
    除了用作寶石(就是光閃閃的「鑽石」),因其高硬度、不可壓縮性和耐磨性等特性,金剛石被廣泛應用於機械加工、石油開採、地質勘探等工業領域。作為最重要的兩種超硬材料,金剛石和立方氮化硼(cBN)在20世紀中葉相繼實現了人工合成,極大地推動了超硬材料的研究及應用,比如,工業上目前使用的金剛石,超過95%來自於人工合成 [1]。
  • 西北工大張廣成教授在聚磷腈及衍生碳納米球催化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西北工業大學張廣成教授團隊與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趙彥利教授團隊及西安交通大學魏晶教授團隊合作,首次提出一種中空結構可調的新型聚磷腈納米球製備方法。通過調節共聚單體類型及反應條件可以獲得具有不同性能、不同形貌的聚磷腈產物。單寧酸(TA)作為豐富的植物多酚,是一種易於獲取的可再生資源,由其衍生的碳複合材料可以用作氧還原反應(ORR)的有效非貴金屬催化劑,這對於商業化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燕山大學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教授課題組溫斌教授與國內外科學家合作,在納米孿晶金剛石硬度機理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以「Dislocation behaviors in nanotwinned diamond」(納米孿晶金剛石位錯行為)為題於2018年9月21日在線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Science Advances是Science
  • 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碳材料對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研究進展
    為揭示硫元素在碳材料內的吸附轉化機理並進一步探索硫的高效資源化方法是提高碳材料脫硫及再生性能、降低使用成本的關鍵。哈爾濱工業大學孫飛副教授綜述了基於碳材料的燃煤煙氣硫脫除及資源化的研究進展,分析了碳材料內SO2多相反應機制及其影響因素,討論了碳材料再生及硫資源化路徑。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高性能煤基活性焦的低成本宏量製備的技術需求。
  • 浙江工業大學和燕山大學,同樣是非211,兩校誰更強?
    今天小編介紹的是浙江工業大學和燕山大學,兩校都是非211大學領頭羊,今天小編對其進行簡單對比。浙江工業大學位於浙江杭州,創建於1953年,是浙江省和教育部共建大學,目前該校有3個校區,佔地3000餘畝。在學科建設上,浙江工業大學有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工業催化。
  • 燕山大學博導高發明教授談「複雜晶體化學鍵介電理論及其應用」
    11月7日下午,應我校物理與電子學院邀請,燕山大學博士生導師高發明教授在該院三樓會議室做了一場題為 「複雜晶體化學鍵介電理論及其應用」的學術報告。 高發明教授以「固體硬度的微觀理論」為核心,著重介紹了複雜晶體化學鍵介電理論、化學環境因子和化學位移、鋇鐵氧體的分析三個方面的內容。
  • 復旦大學:碳點與多孔水凝膠整合製備全碳電極,用於雙層電容器
    本文,復旦大學熊煥明教授課題組在《ACS Appl.Energy Mater》期刊發表名為「Integrating Carbon Dots with Porous Hydrogels to Produce Full Carbon Electrodes for Electric Double-Layer Capacitors」的論文,研究以市售聚丙烯醯胺凝膠(PAMG)為載體,製備出具有連續連通孔隙、交聯網絡和良好溶脹性能的CD,形成連續導電碳骨架
  • 國際碳材料大會——金剛石論壇在滬召開
    站在新基建政策紅利的「風口」,本屆國際碳材料大會——金剛石論壇重點聚焦在導熱散熱、培育鑽石、半導體器件、超精密加工等領域,探討在新形勢下,金剛石如何立足當下,與時俱進;如何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如何突破難點,把握未來。
  • 燕山大學成功合成硬度超金剛石新材料
    本報北京5月23日電 據新華社記者齊雷傑報導,記者5月21日從河北省教育廳科技處獲悉,日前,燕山大學成功合成出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新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多種優良特性,未來有望成為鋼鐵行業廣泛應用的新一代刀具材料。
  • 燕山大學沒有納入211工程大學,是什麼原因呢?
    我們大致了解一下,燕山大學是如何從黑龍江到了河北秦皇島的? 燕山大學源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始建於1920年。1958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響應國家號召,將重型機械相關專業遷至工業重鎮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組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富拉爾基分校,分校先是定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富拉爾基重型機械學院、後改名為哈爾濱工業大學重型機械學院。
  • 燕山大學教授柳忠元來物理科學學院作學術報告
    新聞網訊 11月9日上午,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柳忠元教授應邀來我校交流訪問,並在博逸樓401會議室為物理科學學院師生作了題為《Strain-related phenomena in CVD-grown WS2 monolayer crystals and film on
  • 熱點分會場之「原位電子顯微學表徵」精彩分享
    Ni基高溫合金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但面臨合金元素複雜且隨服役條件不斷演變、顯微結構演化規律複雜、中斷實驗引入複雜微觀結構變化等難點。、層數、尤其是導電屬性和手性的控制製備是實現 其在電子學領域應用的重要前提,也是目前該領域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 北京工業大學郭偉玲教授:新型電極LED的性能與可靠性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郭偉玲北京工業大學教授、光電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郭偉玲出席論壇並由江蘇博睿光電有限公司協辦的「可靠性與熱管理技術」分會上,分享了新型電極結構LED的特性和可靠性研究的最新成果。北京工業大學教授郭偉玲分享報告現場報告中從樣品結構和製造、光電性能、熱性能、可靠性等維度
  • 燕山大學在金剛石力學性能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期,燕山大學亞穩材料製備技術與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田永君院士團隊與浙江大學交叉力學中心楊衛院士團隊合作,實現了金剛石的超高彈性應變(拉伸強度)和室溫位錯誘導的塑性變形。金剛石是自然界已知最硬的材料,被廣泛應用於珠寶、機械、半導體、對頂砧以及新型微納操縱等行業和領域,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性材料,得到世界各工業發達國家的高度重視。然而,室溫下金剛石塊材極易脆斷,實測彈性應變不足2%,傳統更認為其不具備塑性變形能力,這些特徵嚴重限制了金剛石的潛在應用。
  • 燕山大學成功合成出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新材料
    新華社石家莊5月21日電(記者 齊雷傑)記者21日從河北省教育廳科技處獲悉,日前,燕山大學成功合成出納米孿晶結構立方氮化硼新材料。這種材料具有多種優良特性,未來有望成為鋼鐵行業廣泛應用的新一代刀具材料。
  • 我開發尼龍單體製備生物合成途徑
    實現環己烷/環己醇到己二酸高效生物轉化  10月20日,記者在採訪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與酶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李愛濤教授時了解到,李愛濤研究團隊在尼龍單體製備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打破現有的工業合成尼龍單體帶來的高汙染高能耗環境汙染問題限制,為製備尼龍單體找到新方法。
  • 西北工業大學:雪松樹皮為原料衍生硬質碳材料作為鈉離子電池陽極
    本文,西北工業大學應用化學系黃英教授團隊在《Energy Fuels》期刊發表名為「Cedarwood Bark-Derived Hard Carbon as an Anode for High-Performance Sodium-Ion Batteries」的論文,可再生且便宜的雪松樹皮被用作原料,通過一步碳化來製備雪松樹皮衍生的碳(CBC)材料
  • 韓國研究人員製備出超高性能碳納米管纖維
    然而,即使碳納米管纖維具有優越的性能,但製備方法的複雜性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新材料的廣泛應用。 近日,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Hyeon Su Jeong和Seung Min Kim以及首爾國立大學Chong Rae Park合作,證明了一種高效、連續的纖維紡絲方法用來生產高性能碳納米管(CNT)纖維(CNTF)的可行性。
  • 碳(矽)量子點助力植物光合作用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撰稿 | 潘曉琴 雷炳富編者按近日,華南農業大學雷炳富教授課題組在《發光學報》發表了題為「」的論文。圖3 紅藍雙發射碳量子點提高光捕獲能力促進葉綠體光合作用之後,課題組又通過製備不同單色螢光量子點,以生菜作為模式植物,研究了單色螢光量子點作為光捕獲劑促進植物光合作用的機理。包括PVA包裹藍光碳點作為葉面光肥的施用策略(ACS Sustainable Chem. Eng. 2020, 8, 3938.
  • 進展 | 連續製備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實驗室A05組長期致力於碳納米結構的製備、物性與應用基礎研究。基於BACVD, CNT TCFs的產量可達每小時數百米且碳轉化率(從碳源轉化到CNT的比率)可超過10%,比傳統浮動催化化學氣相沉積法(FCCVD)製備CNT TCFs的相應指標高出3個數量級。BACVD 是在吹塑薄膜製備工藝和浮動催化化學氣相技術啟發下所發展出來的,其機理是利用特殊的CNT合成反應器,在FCCVD法製備CNT的過程中,實現「吹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