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斤談娛樂
談到「斷舍離」這一話題,很多觀影者會想到去年在影壇掀起熱議的泰國電影《時光機》。這部電影在還未開播前便受到了許多年輕觀眾的追捧,不知什麼時候起,「斷舍離」變成了當今年輕一代所追求的生活理念。
導演納瓦彭·坦榮瓜塔納利將視點聚焦於這一架庭現象,以「斷舍離」為針線,將自己對親情,友情,愛情等人文關懷緊密縫合,以主人公的視角為大家闡述出自己對情感的獨到見解。
《時光機》作為「斷舍離」現象的先鋒代表,正是納瓦彭站在自己的精神視角上的觀點輸出。影片中,導演用生活化的視角,顛覆年輕人對「斷舍離」傳統的認知與看法。在我看來,影片中的「斷舍離」並不是那麼的輕而易舉,相反,觀者在影片中感知到的斷舍離是艱難的,主人公在斷舍離的過程中也不斷在揭開Jean情感世屆的傷疤。
正是這樣獨特的人文關懷,也使得《時光機》成功入圍了第15界大阪亞洲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這部電影的英文之所以叫做《Happy old year》是因為在整部影片中,那些破舊的物品才是真正的電影主角,他們各司其職,獨自霸佔著一段特殊的回憶。導演藉助這些小小的物件隱喻那些我們的曾經。「斷舍離」在導演眼中更是我們對自己的背叛。也在無形之間詩意化地向觀者闡述了極簡主義中所包含的「新與舊」「空與滿」的辨證哲學道理。
在極簡主義作品中,藝術家常常對作品做極致的減法,在極簡主義的藝術家眼中,這是對當今時代下人們過度繁忙的抽離,也是對物質欲望的反思。但在《時光機》中導演卻摒棄了這樣的主題理念,相反的,導演藉助舊物映射出自己獨到的人文關懷。正是這種逆向的電影思維為整部電影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因此,今天我將從影片視角,道具使用,長鏡頭結尾,照片隱喻這四個不同的方面和觀者一同感知「斷舍離」背後的人情冷暖。
01、導演藉助「斷舍離」的辨證含義,衍生獨特的主題視角,呈現深層次的含義表達
影片將鏡頭對準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使影片產生強烈的親和力《時光機》的內核採用了十分新穎的視角,納瓦彭將鏡頭對準了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將最近幾年在年輕人生活圈中興起的新的生活態度「斷舍離」作為影片的針線將人物宣洩出的情感緊密縫合。因此,觀者在觀影過程中可以與人物產生強烈的共鳴,使影片本身具有獨特的親和力。
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片段,通過鏡頭,我們看到了Jean和哥哥在一個在擁擠的房間裡整理出許多落灰的雜物,磁帶,舊書,成績單等等,Jean一一將這些雜物快速地丟進黑色回收袋中並雲淡風輕地對哥哥說:「垃圾袋就像黑洞,丟進去之後就消失了。」
在我看來,導演僅僅憑藉簡單的一組蒙太奇便將整個戲劇段落賦予了強烈的生活感。納瓦彭使用客觀冷靜的鏡頭還原了當代年輕人的日常生活,用鏡頭精準地凝固了這些生活瞬間。
觀者可以在Jean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她身上那種斷舍離時的果敢宛如一面鏡子完全復刻出當代年輕人對「捨棄」這一做法的態度,正是這樣十幾分鐘的戲劇單元,卻無一不展現導演的細緻入微,臺詞更是錦上添花,使電影在無形之中便於觀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使之擁有獨到的親和力。
影片跳脫「斷舍離」原生態的表層含義,使影片延伸出獨到的主題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中「斷舍離」成為年輕人生活方式的重要標籤。在《時光機》中,導演以「斷舍離」六步法作為影片戲劇段落的節點,卻跳脫出「斷舍離」原有的含義,完美地以哲學化的視角透過「斷舍離」的現象看「斷舍離」的本質,使影片主題上升到導演獨特的人文關懷。
在影片中,觀影者直觀地看到Jean對斷舍離態度的轉變,隨著故事的劇情的推進,我們看到Jean無意中丟掉了好友學生時期送給她的CD,由此引發了一場小鬧劇。事後Jean的好友對她說:「扔掉一件東西容易,但忘掉一個人卻很難。」
在我看來這便是《時光機》十分出彩的地方,導演以「斷舍離」六步法讓觀者清楚地感知到「斷舍離」背後的人情冷暖——構成我們生活的並不完全是那些零零散散的物件和浪潮一般的信息,更重要的是我們身邊那些紛雜的人家關係。
導演藉助「斷舍離」中形與物的辨證哲學關係,放大了當代年輕人在時代浪潮中的自我缺失,將電影視點側重於強烈的人文關懷方面,使觀者在觀影的同時真正明白情感的真諦。
02、導演藉助物件呈現物載回憶,直觀傳遞出「斷舍離」背後的哲學思考
從「鋼琴「背後的回憶探討導演獨特的父母愛情在《時光機》裡,觀者並沒有看到「斷舍離」給Jean的生活所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相反比起「斷舍離」對人生未來的改變,導演更注重那些過去的回憶,即人們該如何處理自己過去的回憶,是冰冷的捨棄還是平淡的面對?影片憑藉每個物件背後的專屬回憶側重式地向觀者傳遞了導演對過去情感的看法,其中鋼琴所延伸的便是導演對親情的獨到見解。
在影片快接近結尾時,Jean的裝修方案超出了自己先前的預算,為了解決資金問題,Jean找到了當時路上遇到的古董收藏者,冷酷無情地出售了父親留下的東西,唯獨那架鋼琴。但當Jean打給父親電話與父親商討時,父親冰冷的回覆:「都賣了吧。」這句話卻讓Jean傷透了心。
在我看來,這便是導演對父母愛情獨到的見解,餐桌上Jean痛苦與母親發生爭吵:「父親像以前拋棄我們一樣拋棄了家裡的回憶」。這便是Jean對父親的看法,在她眼中父親是冷酷無情的,他拋棄了自己的家庭甚至現在還要割捨自己的回憶。母親不願意割捨的執念被Jean看作是一種愚蠢。但這家鋼琴卻承載著母親與父親的愛情,正如母親在爭吵時和Jean說的:「難道我就不可以有自己的念想嗎?」
在母親眼中,這不僅僅是冰冷的物件,它承載著母親與父親之間珍貴的回憶,濃縮著母親與父母的愛情。這或許是母親的執念,但也可以看作是導演對愛情的一種看法:即使回不到從前,但不代表沒有存在過。
從「相機」背後的回憶探討導演對愛情的理解除此之外,相機也作為很重要的回憶載體出現在影片之中,正如影片中Jean的朋友對她所說的「扔掉一件東西容易,但忘掉一個人卻很難。」 Jean可以輕而易舉地把所有的小物件親自還給每一個人,即使對方的態度極其惡劣,Jean都會耐心的等到對方將物件收回才獨自離開。但當Jean面對自己的前任時,她卻退怯了。
相機便是Jean回憶裡關於愛情的傷疤,為了那些所謂美好的未知用逃避的方式來壓抑生活中令人痛苦的回憶,在Jean「斷舍離」的過程中,從剛開始的果敢到最後的舉步維艱。「相機」早已像烙印一般深深紮根在Jean的心裡。
這也是導演想要傳遞給觀眾的:當Jean自我麻痺,認為單方面的斷舍便能跳脫出這段情感,殊不知這份情感裡所遺留的愧疚是永遠揮之不去的。導演也藉此來傳達了自己對愛情的獨到見解,即每一份感情都不會因為自我逃避而消失,有時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罷了。
03、影片長鏡頭的運用打破電影的第四面牆,展現導演深刻的人文關懷
相信觀者和我一樣對電影最後的長鏡頭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像,在影片中,導演十分強調對Jean面部表情的微變化,並十分注重對人物面部特寫的拍攝。在影片最後,導演用一個長鏡頭不斷強化觀者對Jean面部表情的影響,從一開始的冷酷無情,到後來的微微笑意,再到後面的痛哭。
《時光機》從頭到尾都在講述斷舍離,但看完全片之後,觀者才真正的明白真正的斷舍離是不可能的。這段意味深長的長鏡頭此時無聲勝有聲,讓觀者更直觀地走進Jean的內心世界,以開放式的結局作為結尾,鏡頭不斷推進Jean的面部,從她這段微妙的微表情之中,便展現了「空與滿」「新與舊」的哲學觀點。
照片常常在電影中起到「思念」「回憶」的主題構建,在《時光機》中也不例外,導演藉助生活中的小插曲向觀者展示了一張照片的重要性,當Jean的情侶朋友收穫那張意外拍下的合照時,記憶之門仿佛被打開,兩人彼此留下了感動的眼淚。在我看來這正是導演想要表達的,一張看似無意之間拍下的廢照片,卻正是我們不願割捨的最美好的回憶。
總之,在《時光機》中導演站在「斷舍離」的獨特視角上,為我們闡述了深刻的人生理念,正如劇中的那句臺詞那樣:「扔掉一個東西很容易,忘掉有一個人卻很難」,在斷舍離的過程中,人們試圖通過拋棄來逃避現實中的不滿意,卻不明白有時候遺憾也是一種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