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萬人的體檢報告顯示:男女最大的健康問題是這8項!

2020-12-05 騰訊網

定時體檢,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是每個成年人的責任

啥?今年還沒來得及體檢???

沒關係

但今天要說的這份「體檢報告」

是大多數人體檢都會出現的8種健康問題

不妨看一看,現在就開始預防

北京市體檢中心曾發布一則體檢報告。該報告涵蓋了2013至2017年,229家健康體檢的醫療機構374萬人次健康體檢和59萬人次專項體檢數據

其中顯示,2013年到2017年北京男性健康體檢的異常指標檢出率排名前10位的為:

血脂異常

超重

脂肪肝

甲狀腺結節

骨量減少/骨質疏鬆

血尿酸升高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血壓增高

肥胖

頸動脈斑塊

女性健康體檢異常體徵檢出率排名前10位的為:

乳腺增生

甲狀腺結節

血脂異常

骨量減少/骨質疏鬆

超重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脂肪肝

子宮肌瘤

血壓增高

頸動脈斑塊

以上可以看出,男女最大的健康問題是:血脂異常、超重、脂肪肝、高血壓、幽門螺桿菌陽性、頸動脈斑塊、甲狀腺結節、骨質疏鬆,現在就把預防方法全告訴你!

1. 血脂異常

很多人認為血脂有點高不是啥大事,其實血脂異常並不僅僅是血液出了問題。

血脂異常水平升高,在血管壁上沉積形成斑塊,可引發嚴重的心血管疾病,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腦梗死和冠心病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樣防

少吃動物內臟、動物脂肪、甜食

少吃動物內臟、肥肉等,尤其晚餐不宜多吃油膩的食物;少吃甜食,以免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

肉類選擇魚蝦、禽、瘦肉,多吃水產品,尤其是深海魚,不吃魚頭、蝦頭和蟹黃。

多吃蔬菜、控制主食、水果適量

蔬菜以葉菜為主,吃菜要「好色」,綠葉的白菜、油菜、菠菜,深色的紫甘藍、茄子、胡蘿蔔等都是很好的選擇。水果以低糖或中糖水果為宜。

少鹽、戒菸、戒酒

食用過多食鹽或高鹽食品,會為高血脂的發生埋下隱患;

長期吸菸和酗酒會干擾血脂的代謝,就會使膽固醇和甘油三酯上升而引發高血脂。

2. 超重

超重、肥胖,其實也就是脂肪超標,也許不會直接致死,但是會加重全身器官的負擔,間接導致器官的衰竭和病變。

肥胖導致脂肪長期堆積,最糟糕的情況就是,心臟會被一層厚厚的白色脂肪包裹,會影響心臟向全身輸送血液和養分的能力,最後可能只能逐漸衰竭而死。

這樣防

少喝糖飲料

除了控制熱量總量之外,還要注意很多食物中含有隱形的糖分,比如一些甜飲料。因此,一定要少吃糖,以及少吃含糖食物

素食和肉食的比例,至少為6∶1

吃素和吃肉,都不能太過。

蔬菜、菌類、水果、粗雜糧等,纖維含量高的食物能夠充實我們的腸胃,讓人產生一種「撐」的感覺。

吃飯慢一點

吃飯速度也是造成發胖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而且男性比女性更易發胖。吃飯慢一點,更容易體會到八分飽的感覺。

3. 脂肪肝

脂肪肝不只傷害的是肝臟,它還會對血脂、血糖和血壓都產生影響。若不及時幹預,5至10年內就可能會發生糖尿病、高血壓病、血脂紊亂和痛風等代謝性疾病,10至15年內也可發生冠心病、腦卒中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這樣防

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

每天吃頓青菜,富含膳食纖維,另外加個葷菜,合理搭配。

如何挑選富含膳食纖維素的食物呢?記住一個簡單的順口溜——

谷豆菌堅蔬(薯),富含纖維素;

肉蛋奶油酒,幾乎都沒有。

堅持鍛鍊,每天30分鐘

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分鐘的運動,以感到心跳加速,呼吸加速作為鍛鍊效果的標準,可慢跑、打球等。

每天堅持非常重要,因為經常運動的人一旦停止運動,反而會促使脂肪的積聚,加重脂肪肝。

不要亂服藥

一些藥物可能會抑制脂肪代謝,也可能會引起脂肪肝。比如四環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環已胺等藥物,長期過量使用會傷肝,增大出現脂肪肝的風險。

4. 血壓高

高血壓會讓血管變窄、變硬,硬化的血管使心臟必須努力跳動,以保證血液流動暢通,由此容易導致心力衰退甚至心臟停止跳動。

而且高壓之下血管爆裂或鬆動脫落的脂肪斑都會導致中風

這樣防

少吃鹽

「口味重」是高血壓的罪魁禍首之一。

高血壓患者哪怕每天少吃1克鹽,效果也將不遜於使用降壓藥。所以最好的辦法是吃得口味「輕」一點。每天4、5克鹽足夠了。

走一走

長時間或長距離的走路也可以降低高血壓風險。

每次擠出10分鐘的散步時間,這裡擠10分鐘,那裡擠10分鐘,每天4個10分鐘的散步就輕鬆解決了。

好心情

長期心理壓力過大與高血壓的發生有密切關係。

學會釋放壓力,調整心情,如多與朋友聊天、培養一個業餘愛好等

5. 幽門螺旋桿菌陽性

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增加了患胃癌的風險。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報告,每年新發現的胃癌有近一半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增加2~3倍。

這樣防

少在外就餐

國人習慣共餐制,這也是我國幽門螺桿菌的發病率高於歐美國家的主要原因

有些餐館裡的餐具可能未消毒到位,共餐的人不停換,都會讓幽門螺桿菌的感染機率大大增加。

別嘴對嘴餵孩子

家長將咀嚼後的食物餵給嬰幼兒,就可能通過口對口將幽門螺桿菌傳染給孩子。

學會用公筷

最好跟家人分餐,或者用公筷、公勺盛飯夾菜,不要相互夾菜。

6. 頸動脈斑塊

頸動脈是大腦重要的供血通路,如果斑塊長在這裡,頸動脈被堵,大腦就會缺血。

沒有血液供應8分鐘就會損傷,出現失明、失語、半身不遂...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梗」、「腦中風」

這樣防

少吃油膩

高脂飲食會讓更多油脂沉積在血管壁上,誘發動脈硬化。就像廚房下水道中的油汙,時間久了會導致下水道堵塞。

別久坐

久坐不動自然會影響液循環,導致血管內垃圾堆積,易形成粥樣硬化斑塊。

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彈性。

別熬夜

熬夜會打亂生物鐘,使機體分泌過多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從而使血管收縮、血流減慢、黏稠度增加。

7.甲狀腺結節

近年來,甲狀腺疾病發病率迅速攀升,近十年內更是增長了5倍。甲狀腺結節大多是甲狀腺上的良性腫塊,直徑大於1cm的結節一般可以自檢出來。

直徑小於1cm的良性的結節6到12個月定期複查一次。只要不出現短期內突然增大、聲音嘶啞就可以不用治療。良性的甲狀腺結節惡變的概率很小,只有5%左右,但不要因此忽視每年的複查。

這樣防

減輕壓力

甲狀腺是一個內分泌器官,必定受到人體內分泌的影響。

人的壓力和精神緊張可能會造成甲狀腺結節的發生。

重體檢

女性懷孕期間,孕婦和產後最好查查甲狀腺功能。

甲狀腺疾病高危人群,如甲狀腺疾病的家族史、甲狀腺腫大、有頸部照射史、或是頸部有不適感的人群,建議做一下甲狀腺功能檢查和甲狀腺超聲。

8. 骨質疏鬆

骨質疏鬆是一種「無聲無息」的流行病,主要因為骨量低下等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患病風險增加,嚴重者可引發脊柱骨折等,導致嚴重後果。

這樣防

不挑食

飲食需要多樣化,尤其是多吃含鈣、含維生素的食物,如牛奶、蔬菜、水果、豆製品食物等。

循序漸進地運動

對於少運動或不運動的人來說,最好先從散步開始,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量。

後期可以選擇一些負重運動的練習,如網球、足球、羽毛球等,這些對刺激身體造骨都非常有利。

定期檢查骨骼

對於老年人群體,定期進行骨骼檢查是必要的,同時還要注意在飲食中補充鈣和蛋白質。(來源:健康時報)

所謂「治療勝過預防」

只要我們改變下自己的生活方式

很多時候就能離健康近一點

離疾病遠一點

現在就行動起來吧

先收藏,再發給關心的人,

多一個人看到,就多一份健康!

相關焦點

  • 300多萬人的體檢報告顯示:無論男女,這7項都是長壽短板!預防有方別...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因而更多的人都有意識地進行定期體檢,以加深對自我身體狀況的了解和評估。 但可可今天要給大家看一份特殊的「體檢報告」——北京市體檢中心曾發布了一項涵蓋了2013-2017年,229家健康體檢的醫療機構、374萬人次健康體檢和59萬人次專項體檢數據。總結出男女體檢時最易出現的健康問題前十名:
  • 湖南居民體檢健康大數據「男女檢出問題排行榜」出爐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重視健康,對於疾病,懂得預防勝於治療。一方面,除單位體檢外,眾多其他居民主動進醫院做常規體檢,健康體檢走進千家萬戶。另一方面,通過每年的健康體檢,能發現自身的亞健康狀態和潛在的疾病。
  • 女教師公招體檢顯示染梅毒 自己體檢顯示健康
    女教師公招體檢顯示染梅毒 自己體檢顯示健康 原標題 [健康女教師公招體檢顯示染梅毒 自檢三次均顯陰性]   今年暑期,青年女教師李某參加四川南充主城區教師公開招錄考試,以總成績第三名入圍體檢
  • 怕體檢查出問題「90後不敢看體檢報告」話題引熱議
    這已成為不少年輕人矛盾的養生方式。記者採訪發現,不看體檢報告這種情況在年輕群體當中確實普遍,甚至有人表示「沒空去體檢」。對於這一現象,醫療保健專家認為年輕人亟需走出誤區,「體檢並不意味著就是拿到一組數據,而是關係著你未來幾年的健康狀況」。【網絡熱點】超六成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前不久,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了一項調查。
  • 雙手摸機器「一分鐘出報告,能查70多種指標」 「體檢神器」真這麼...
    記者將雙手放在了半圓球面上的兩個金屬點上,隨後,屏幕上顯示開始檢測。檢測過程中,屏幕上出現了身體各個系統的名稱以及相對應的檢查百分比,不到一分鐘,屏幕顯示檢查完成,並將體檢報告發送到了記者剛剛關注的足療店微信公眾號中。
  • 健康體檢「八大項」,除此之外的體檢項目,浪費了時間又花冤枉錢
    健康體檢「八大項」,除此之外的體檢項目,浪費了時間又花冤枉錢現在大家對於健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因為工作的繁忙以及生活的壓力,所以很多人都根本沒有時間去生病,即使是身體出現了什麼問題,也是採取不浪費時間的方式進行緩解,但是人們對於自己的身體狀況都不太放心
  • 來自體檢報告的報告③|體檢報告你能看懂嗎?市民八問 專家詳解
    生活方式帶來的疾病有年輕化趨勢,學會這五招讓我們遠離慢性病困擾新聞+一份10萬莊裡人的體檢大數據報告,引發無數市民對健康的關注。專家表示,每人每年至少應做一次體檢,以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可當體檢報告在手,複雜的各項指標、專業的醫學術語又是否讓你看得「雲裡霧裡」?針對市民集中反映的體檢報告上諸多不解之處,《燕趙晚報》邀請石家莊市人民醫院方北院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春豔,對大家關心的問題給予詳細解答,希望大家都能重視健康,遠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諸多疾病。每年進行一次體檢,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讓你更健康生活。
  • 成本2元賣39萬8?媽媽600多萬買回這東西,家裡有...
    成本2元賣39萬8?媽媽600多萬買回這東西,家裡有老人的一定要看!▲外籍「專家」做介紹與此同時,王女士的全英文體檢報告也出爐了,思蘭德公司邀請的「專家」為王女士解讀了報告。「專家」告訴她「癌胚抗原」數值超標,推薦她接受NHC「癌盾」項目,3-5年後可以消除隱患。
  • 體檢報告中,哪些指標應重點關注?
    現在很多人都害怕體檢,因為不體檢沒毛病,一體檢渾身是問題。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受調查者中,63.6%的人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
  • 「體檢恐懼」的「鴕鳥心態」是健康大敵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9名18-35歲的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63.6%的受訪青年有過害怕看體檢報告的經歷。62.6%的受訪青年表示平時壓力大,怕體檢查出問題,增加心理負擔。60.9%的受訪青年坦言生活方式不健康,「作」得太多,已經給身體造成了損害。(11月28日《中國青年報》)  健康體檢,是預防保健,早期發現疾病、亞健康的重要手段,而健康體檢實現了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預防為主」要求。人人都知道健康很重要,也知道體檢的必要,也希望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健康。
  • 部分體檢機構價格虛實難辨 我的健康誰做主
    在這些團購網站,記者注意到,一些名氣較大、口碑較好的體檢機構推出的套餐,由於價位適中,銷售記錄火爆,團購開始幾天便售出三四百份,有的套餐顯示購買人數已達1100多人。慈銘體檢董事長胡波告訴記者,慈銘全國共有50多家體檢機構,年體檢人次接近200萬。「體檢市場的紅火反映了民眾的健康需求,這體現了社會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
  • 山東2015年中小學生體檢大數據:孩子們長高了 小胖墩也增多了
    12月8日,山東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發布會,山東省2015年中小學生健康體檢大數據出爐。大數據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我省青少年主要存在視力不良、超重與肥胖及齲齒三大問題,其中去年中小學生平均視力不良檢出率為41.1%;超重和肥胖現象呈現出明顯的低齡化趨勢,我省8-12歲學生的平均超重率和肥胖率比5年前上升了36%和31%。
  • 上海白領體檢異常率99%,打工人你真的健康嗎?
    伴隨著越來越多加班猝死事件的發生,和慢性病、癌症患病年輕化等社會現象的浮現,本該代表著健康與活力的年輕代被蒙上灰暗色彩,年輕人的亞健康問題再次回到公眾視野,同時也讓人重新審視充滿爭議的「996」。
  • 博州全民體檢疾病譜分析報告出爐
    天山網訊(記者陳亭報導)全民體檢已經結束,哪些主要疾病危害博州居民健康?近日,這一結果報告出爐。經統計,博州居民患病率排名前十位依次為:高血壓(8.46%)、脂肪肝(5.31%)、膽囊炎(4.53%)、高脂血症(3.8%)、肥胖(3.57%)、糖尿病(2.56%)、膽囊結石(2.39%)、膽囊息肉(1.1%)、腎囊腫(1.01%)、結膜炎(0.7%)。
  • 你不敢直視的體檢報告 藏著很多「小秘密」
    平時太「作」,擔心身體出問題,長達5年不敢去體檢 每次拿到體檢報告後自己不敢看,要請同事幫忙先過目……  你不敢直視的體檢報告 藏著很多「小秘密」  這兩天,一則名為「六成年輕人害怕看體檢報告」的話題多次登上了新浪微博的熱搜排行榜。截至前天下午4點,該話題的閱讀量已經超過2.1億。
  • 中國醫師健康生活方式調查報告:全國超2成醫生很少定期體檢
    中國醫師健康生活方式調查報告:全國超2成醫生很少定期體檢 @中國新聞網 8月19日消息,日前,《中國醫師健康生活方式調查報告》發布。
  • 體檢報告丟一旁 小病拖成腎衰竭 專家:重視結果,謹遵醫囑
    做完體檢後,不少人把體檢報告隨手一扔,「真有問題,醫院會打電話通知的。」然而,29歲的推銷員陳先生就因為不重視體檢報告,小病拖成了腎衰竭。 3年前,陳先生在長沙市第三醫院做過一次體檢,但他壓根沒看體檢報告,照例抽菸、喝酒、應酬。去年下半年,陳先生經常噁心、嘔吐、失眠,眼睛周圍浮腫,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雙腎衰竭。
  • 體檢報告裡的異常指標 哪些最重要? 留意臨界值變化
    西南醫院健康體檢中心主任教你看體檢報告  異常指標中哪幾個最重要  拿到體檢報告了,可一長串體檢項目、專業術語和化驗單上升下降的箭頭,著實讓不少人有些頭暈眼花。  異常指標裡,哪幾個最重要?可能指向哪種疾病?
  • 體檢報告上的箭頭下藏著啥病?一條微信教你看懂
    春天到了, 醫院體檢中心 進入體檢高峰期。可是, 體檢完就完了嗎? 你能看懂體檢報告嗎? 能正確幹預和管理健康嗎?B肝5項 >心理健康+身體健康=完美【特別說明:圖文來源於網絡,僅供參考!
  • 上海99%白領體檢異常上熱搜!是什麼奪走了「後浪」們的健康?
    人民網、新華社等媒體近些年來刊登了許多關於年輕人身體健康狀況普遍惡化的報告,其中都有健康專家提到,年輕人身體狀況的普遍惡化主要原因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其中,肥胖、熬夜、吸菸、酗酒以及缺乏鍛鍊成了當代年輕人的標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