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00+字深度復盤丨4天下單3676+,分銷裂變10級,海報轉化率51%活動...

2020-11-28 人人都是..

編輯導語:做活動也是一件很有學問的事情,同樣的活動不同人做,取得的效果也完全不同。本文作者結合自身的經驗,通過復盤活動,為我們拆解了活動背景、活動籌備、活動準備、活動執行、活動交付(結束),並且對整體活動進行了總結,9500+的寶貴經驗,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熬了大半個月的夜,終於可以復盤這個活動案例了,無復盤不成長!

先說下這個活動效果:推廣宣傳4天,課單價19.9元,下單是3676單,裂變層級為10級,海報轉化率從剛開始的46%一直飆升到51%(本來數量還可以繼續上漲,考慮到人手和交付質量,就關閉了報名埠)。

活動剛開始截圖

活動結束後截圖

之前我一直在想:「為什麼都是同樣的活動,同樣的玩法,同樣的流程,效果卻會差別這麼大?」、「為什麼很多人都一直在苦苦尋找裂變新的玩法?」、「為什麼別人的活動創意會這麼多?」……

隨著自己做的活動次數變多後,慢慢深刻體會到影響活動的因素是多方面,比如很多執行細節和背景和資源啟動等等,這些方面是很難知道的,所以僅停留在拆解活動表面上。

所以,和常規的活動案例拆解不一樣,除了活動流程和大家分享外,這個活動我儘可能還原從0到1的細節,同時包含過程中的思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能多多交流。

這篇文章會分為:活動背景、活動籌備、活動準備、活動執行、活動交付(結束)這五個部分進行復盤總結。關於商業邏輯,這涉及到機密,這就不分享了,重點是活動的玩法。

以下是復盤的內容,enjoy !

一、活動背景

這次活動背景,8月份來臨,按照常規節奏,需要構思並執行一個中大型的活動,活動是圍繞新媒體相關的活動。

另一方面,公司同事資源緊張,大家比較忙,能夠動用的人員比較少。意味著除了課程內容製作和尋找贊助外,其它可能需要自己設計、構思執行。

加上Wetool 等第三方微信工具被封禁,意味著工作效率方面會大大打折扣,也可能會出現其它不可控的意外發生。

還有一個方面,公司正組織每日讀書的活動,這意味著需借用1個小時時間用於讀書交流分享。

說到讀書,讓我想到成長,這裡我插一句:從個人成長來說,工作內容最好是貫穿到三種類型的工作:即基礎段、中級段、高級段。只有這三個段都經歷,才會更好的成長進步。

什麼是基礎段,就是每天都要做的時間,做的頻率很高,重複率比較多的事情;中級段指的是頻率相對比較底,比如每周一次,任務難度相對比較大;高級段是指頻率更低,所需資源更大,比如每季度一次,需要協同各個部門同事等等。

扯遠了,還是說到這個活動上吧。

二、活動籌備

活動籌備階段最重要的事情:確定活動活動主題,活動路徑和活動的獎勵設計。

1. 先確定活動主題

活動主題相對而言是比較好確定:一來源於日常留意競品類的活動;二來源於最新活動素材收集;三是結合自身業務及當下熱點共同確定。

在小組腦暴討論後,主題就確定為:私域流量增長峰會。

2. 接著便開始確定課程內容

既然是圍繞增長峰會,肯定有老師講課,還是要結合當下比較熱門的話題:視頻號、直播帶貨、企業微信、私域流量等等。

除了課程,還有什麼可以提高大家的興趣度呢?

結合最新的一些活動,我們發現,他們除了有課程外還有送書的活動,同時據反饋效果都還不錯。於是考慮到可行性,我們把送書,同時融合送地圖這個點放進去了。

3. 再接下來確定活動的流程

當時構思了三種活動形式:積分銷裂變、企業微信任務寶裂變、群裂變。

初步構思的方案截圖

最後考慮到各種因素,比如裂變效果、投入人力成本等等,排除了企業微信裂變和進群寶裂變,於是就確定以分銷裂變的玩法。

剛開始初定設計的用戶參與流程圖

多說一句,為什麼會排除了企業微信的裂變方式呢?企業微信裂變不是特別火嗎?

一方面是我們之前嘗試過企業微信裂變,效果不是特別好,流程會比較長;另外考慮到後端交付和社群管理操作相對比較難,於是便暫時不考慮企業微信任務寶裂變。

三、活動準備

1. 項目啟動會前

在小組構思完活動方案後,接下一步就是如何把方案落地變成現實,畢竟有再多的想法沒有執行=0 。

作為項目的策劃和執行,因為需要涉及到很多個部門,需要考慮到這個項目該如何執行下去,需要用到哪些人幫助,這時候就需要來一個項目管理10個問題清單一一盤點(這個很重要,要保存起來):

  1. 需要做什麼?(範圍)
  2. 什麼時候合作?(進度)
  3. 花多大成本去做?(成本)
  4. 做到什麼程度?(質量)
  5. 需要什麼人?
  6. 需要內部什麼資源?(團隊)
  7. 需要外部什麼資源?(採購)
  8. 如何溝通?
  9. 存在哪些分享?(風險)
  10. 如何實現綜合最優?(整合)

結合上面提到的10個問題,所以這個時候就是需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一個初步的項目進度圖:一來是為了時刻跟進項目進展,能夠知道下一步需要做什麼?二來是為了和其它部門進行同頻。

所以就有了下面的項目進度甘特圖(初稿),為什麼是初稿呢?是因為還沒有和其它部門同頻,可能有些部分還需要修改。

活動甘特圖部分截圖

2. 項目啟動會

到了項目啟動會,因為涉及到到很多部門,所以就需要和這些部分同頻:

一方面是告訴他們哪些工作需要他們協助配合,這次活動的主題是什麼,主要目的是什麼,需要交付什麼,時間節點是什麼等等;另一方面也是要傾聽他們的意見,對於不太可行的做法就要及時優化掉。

比如這次項目啟動會,初步定的是連續5天直播。後來有課程組同事對課程交付提出不同意見,認為交付時間周期長,社群活躍度會很快下降,我們投入的成本也相對比較大,需要重新評估下和調整下。

於是,考慮到課程效果,將5天連續直播,調整為1天直播,以峰會的形式進行分享。當然,還有很多細節上的事情,也是在啟動會上討論確定或者是待確定。

在大家明確了自己的任務後,沒有其它疑問後,意味著項目啟動會目的已達到。結束了啟動會之後,下一步的工作是什麼?

——當然是項目的進一步推動。

我們都知道,在一個活動中,海報、文案話術、詳情頁、活動路徑、種子用戶是特別重要的,缺了某一環節,活動效果就會大大打折。

所以,下一步就是圍繞這幾個核心關鍵點操作的。

3. 活動海報

海報是整個活動的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如果沒有人掃碼你的海報,就沒有下面的事情了。

就像文案的作用:第一個字作用是吸引力看完第一句話,第一句話的作用是吸引你看第二句話,第二句話的目的就是吸引你看第三句話。所以,怎樣做一張有吸引力的海報是一個重中之中。

那自己是怎麼做的呢?

——總結出來三個步驟:一找,二看,三拼,四優化。

1)第一步——找:找關鍵詞熱詞

目的是為了找到相關聯的詞語,挖掘背後的需求。這裡就用到了2個關鍵詞挖掘工具,一個是百度指數,另外一個是5118.com。

百度指數 「私域流量」圖譜

5118網站挖掘出來的詞語

通過這兩個工具就可以挖掘出很多的關鍵詞和熱詞,比如這次活動我總結出的關鍵熱詞有:私域流量、2020、下半年、公域 、私域流量池、xxx行業 、增長、 微信、直播、案例、社群、企業。

2)第二步——看:看海報、看文章,尋找能量詞及海報形式

做運營的有一個必備技能,那就是信息搜索和整合,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在商業時代,最快的學習方式是模仿+微創新。

以前我總想著要獨立從0到1來構思,後面才恍然大悟,商業社會不是閉卷考試,而是開卷考試。如果連借鑑的能力都不會,那麼就很容易短視,陷入自己的小圈子,怪圈。

扯遠了,所以怎麼做呢?

我把涉及到私域流量的文章儘可能都搜索出來,然後分析其熱詞和能量詞,我把涉及到之前覺得好看的海報拿出來,分析其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可以優化點。

目的就是力爭海報中每一個字都是重要的,沒有多餘的字眼(需要的同學,還有1000張在線海報,可以找我要一份)。

收集文章和海報部分素材截圖

3)第三步——拼

拼什麼?

——就是把前面兩步提煉出來的熱詞和海報形式進行拼裝,鑑於此,我畫了至少4個原型圖:

曾經畫的4個海報原型圖

你以為就完了嗎?所謂理想很豐滿,現實就不一定啦。比如,當看海報原型圖時特別有吸引力,但能不能實現呢?

當我把原型圖交給我們的專業的小白設計師後,他反饋的意見是海報元素太多,容不下,需要進行刪減。設計師扔給了我兩張初稿圖,讓我看著辦。所以就又到了第四步,優化。

4)第四步——優化

優化什麼?

——優化小細節

看到小白設計師給我的兩張海報,留給我的問題是:一是我需要做選擇哪一個版本;二是我需要做優化,優化海報中任何一個細節。

設計師給的2個初稿海報

做優化不能瞎拍腦袋,需要用數據或者行為來反饋迭代,於是做了兩個動作:

  1. 找同事進行指點,那一張海報會更吸引你,如果要優化你會怎麼做?
  2. 找一些目標用戶進行盲測,看那一張海報會讓他更容易想購買,原因是什麼?

走完了這一步後,就要自己做決策,結合上面兩個動作,於是敲定了海報的版式和顏色,同時針對所欠缺的部分進行細節上的優化。

於是最終追著公司的設計師改海報,改到想吐,尤其當設計師一遍遍問:這是最後一次改嗎?我就知道事情不是那麼簡單,就差點被設計師追著打了,這裡先提前感謝小白設計師不殺之恩!

比如:我這裡就有10款「待定」的海報

再次回顧下海報的演變,感謝小白設計師

所以,最終比較好的細節就是在危險邊緣上瘋狂試探,從這裡我們也能發現,有一個有靈魂的,有耐心的,畫工功底了得的設計師有多麼的重要!很巧,我們就有一個!

做完了海報設計圖,那就到了下一步,做課程詳情頁。

4. 課程詳情頁

這一步課程詳情頁,我就不過多介紹了,最快的方式是,找到曾經活動中轉化率相對比較高的詳情頁海報,然後直接模仿+填充就行了。

當然詳情頁一般是會滿足一個法則:AITDA 法則

  • A是指吸引:即開頭要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常見的形式有哪些呢?一種是利益驅動,即你能收穫什麼?一種是恐懼驅動,即你是不是遇到這些問題;
  • I是指興趣:即下一個步驟是不是能讓用戶感興趣,一種很常見的方法和用戶有關;
  • T指信任:即這個活動能讓人相信是真的,比如權威背書、比如資質證明等等;
  • D指的是渴望:即能吸引用戶的注意力,常見的方法是用課程大綱,你能收穫什麼、能改變什麼;
  • A指的是行動:即能夠讓用戶產生行動,畢竟如果沒行動,你就錯過了這個用戶。常見的方法是構建稀缺性,構建價值感,比如一杯奶茶的價格就能收穫價值上千的內容等等。

當然,這是這有一條底線,不可逾越的底線——千萬不要不能作假,不能虛假。

5. 活動話術&朋友圈劇本

做活動還有一件事比較重要,那就是話術,尤其是是涉及到很多流程上的話術。

比如這個活動有:朋友圈預熱話術、預售話術、正式發售話術、自動應答話術、引導分享話術、活動操作話術、拉群話術、私發話術、對接話術等等。

至於劇本,我們聽了很多,比如說常見的朋友圈劇本:

朋友圈表格:寫了近30條的朋友圈

我感觸最大的一個點是:話術也是需要時刻不斷優化的,比如這次活動我們給用戶轉發的話術,他們就有反饋說:「轉發話術太硬,轉不了」。

鑑於此,我們就找到一些忠實粉絲的轉發的話術,並在上面基礎上,不斷進行優化,然後變成了我們推薦的轉發話術。

有一個很好的話術收集整理的方法推薦給大家,那就是做一個話術積累表格。

在遇到很好的話術時,可以時刻更新到表格中,這樣當自己需要用到話術的時候,也能做到隨時可以調用,這是很重要但不是特別緊急的事情。

比如我就建了一個文檔,專門用來收集我看到很好用的一些話術,這次活動中我也將收集的話術融入進去。

創建用於收集話術文檔庫

還是應了那句老話,一切源於積累,要相信積累帶來的變化。

6. 公眾號推文

根據運營節奏,一個流量比較大的來源就是公眾號,根據往期數據反饋,如果是單獨直推海報的話,效果沒那麼好。

因為想通過海報來表達的元素太多了,用戶一下子不能完全理解,那最好的方式是什麼?

沒錯就是公眾號推文。

所以在活動規劃的時候,就有打算寫公眾號推文,只不過因為比較忙,稍微缺人,沒有提前寫,就放在活動過程中寫了。

寫推文就像做活動一樣,前面的幾個環節都是類似的,比如收集類似的課程文章,找到切入點,然後再融合這次活動的課程亮點和特點,再結合常見的文章框架,duan~一篇文章就出來了。

印象最深的不是從凌晨12點寫到凌晨3點,更讓我難以忘記的是,課程組的嘉順同事深夜搭手一把,給了助攻。

嗯嗯,這個後面再說。

7. 工具配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工具對於活動來說,重要性就不用多說了。

好的工具讓你提高效率的同時,還能夠提高交付質量。

比如任務寶用什麼工具更好上手,分銷裂變用什麼工具比較好,進群寶用什麼工具滿足要求等等。

在微信號運營,之前一直用的特別好上手的工具是WeTool,無奈我們都知道的,今年5月底,WeTool 因不知道什麼原因被騰訊粑粑抓到了,結果一下子就不能用了。

同時,因為涉及到封號的問題,真的是談Wetool 色變。

當然,我們這次就用了其它的替代工具,這次活動用到了至少6款工具,具體工具名稱就不說了,雖然功能上有些稍微有些不足,但是還是能滿足這次活動需求。

當然,也是因為對這款軟體不是很熟悉,再拉群的時候翻了車,這個部分我之後再分享。

這部分沒啥好說的,需要注意其實有一點:一定要提前測試整個流程,並不斷優化下路徑。

前期準備完成後,就到了很關鍵的一步:執行!

四、活動執行

活動執行其實沒有很多說的,更多的運營節奏其實在進度圖中安排的明明白白,這部分就是要讓執行跟上計劃,儘可能保證效果,同時不斷優化流程。

1. 種子用戶群啟動

要想活動有爆發性,前期鋪墊一定要做好,用一句詞來形容就是——造勢。

造勢是什麼?就是提前鋪墊內容,讓感興趣的用戶提前關注你,然後借用這些感興趣的用戶幫你去擴散。

而這部分用戶呢,我們一般稱為種子用戶。所以前期我們不會直接在推廣宣傳,而是先進行鋪墊。

這個活動在發布群時間準備比較倉促,雖然提前創建了一些群,但實際上還是沒有充分利用好,發布過程中也還是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信息太多,種子用戶不清楚參與流程等等。

如果種子群發售效果更好的話,後面爆發的能量也就會越大。

活動開展的預售發布群

當然,這次活動就會給下次活動進行優化調整,都是一路踩坑過來的。最大的一個感想是:發布信息時,要有邏輯性,同時也要方便用戶理解這個活動。

2. 朋友圈&公眾號推廣

當種子群開始推廣後,我們也開始按照運營節奏進行推廣宣傳,不會一下子所有渠道全部發力。

這樣的目的是:如果前半部分出現問題,可以及時解決並優化,當轉化數據上去時。那,運營節奏是什麼呢?

簡而言之是:前期小步快走,快速測試,不斷優化數據;中期再集中爆發;後期再考慮外部渠道持續助力。

這個活動給我最大的一個教訓是:公眾號推文/模板消息 推送,一般來的流量會特別大,很容易出現加微信頻繁的狀態,這時候就要提前降低設置活碼的跳轉頻次,比如50-100次掃碼跳轉。

另外,分享一個寫朋友圈的心得: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什麼意思呢?

朋友圈可以採用粉絲用戶分享的朋友圈,然後我們再進行評論分享,這樣即有了朋友圈素材,我們不會自嗨,還讓其它未報名的用戶覺得活動很火爆(雖然確實如此),更關鍵的是,還能打造用戶信任關係,用戶證言。

朋友圈推廣:來源於用戶,宣傳於用戶

畢竟我們說100句產品很好,不如用戶說一句話很好,就是這個理。

3. 數據優化和流程優化

下一個步驟就更好理解了,就是不斷在活動中不斷差缺補漏,不斷解決問題,不斷優化引導話術或者流程細節。

比如:用戶在填寫郵寄地址金數據時,發現填寫不了,經過我們這邊排查,原來是金數據問卷容量已經滿了,無法再提交數據。

那解決方法是什麼?

不用想了,就是充錢(手動狗頭)。

於是在安撫用戶的情緒後,給出其它備用解決方案,同時再一邊修復工具(當然,現在看來,這裡其實是走了彎路的,具體後面再復盤總結)。

這就是為什麼要緊盯數據,緊盯用戶反饋的原因了。

注意:用戶這裡說的微信被封不是真的被封,只不過是微信被加人太頻繁了,換句話說是加爆了。

又比如:我們通過後臺數據發現,有一些用戶沒有填寫郵寄地址,不知道如何上課等情況。所以我們就在引導頁上進行優化,並放上操作示意圖,並特意放上了多個超連結進行引導填寫。

購買頁面上的引導用戶和圖片優化

通過一系列魔鬼細節操作,再後臺發現數據已經提升上去了,於是便……

你以為就完了嗎?並沒有,當然是繼續解決另外出現的問題啦。只要活動沒有結束,就要時刻緊繃著,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

五、活動交付

做完了前面的活動報名,接下來當然就是活動交付啦。

這個環節也很重要,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做活動也好,做內容也罷,除了活動本身,還需要考慮後面的長期效應,比如課程質量要保證,比如口碑也很重要,也需要考慮進去。

現代管理之父德魯克說過:「企業的成果在外部,在企業內部只有成本」,那麼企業成果外部具體形式是什麼呢?

在《科學創業》這本書中,作者給出了參考答案:企業經營的核心成果在顧客的心智中,左右著顧客的選擇,這個核心成果就是品牌。

扯遠了,還是回到這個活動來,接下來是需要拉用戶進群了。

1. 批量拉群

其實更好的形式拉群方式是,通過wetool 批量群邀請,這樣用戶體驗效果是很好的。

如今只能曲線救國,採用讓用戶回復關鍵詞進群的方式。當然,現在Wetool 的兄弟方出了新的軟體工具,也是在測試推廣階段,說不定之後這款軟體又能接力代替 wetool 成為新的運營工具呢。

批量拉群的注意點其實解決這個3個問題:為什麼要進群?群內有什麼?我該怎樣進群?

基本上圍繞這三個點來說的話,話術一般不會錯,如果在話術前面加上對方的暱稱,那效果更佳不錯。

但是,活動在這裡就翻了次車。

按照軟體後臺設置:多個微信號對於多個微信群,每個群滿480時會自動跳轉下一個群。結果剛開始前2個群正常,但是到了後面幾個群時,群成員一度是500人,卻並沒有自動跳轉。

這造成了很多用戶進不群,因為點擊群邀請連結是滿的。

後面是如何解決的呢?

  1. 趕緊調整系統後臺,重新將每個承接微信號分別對於不同的社群,這樣就不會產生交集,確保正常工作;
  2. 手動處理用戶信息,為用戶重新安排新的群進群(這裡其實花費了很久時間,尤其問題發生晚上10點,於是一直忙活到了凌晨3點)。

5.2 群內課程交付

到了群內課程交付,這個無需多講,重點就是要保證課程質量以及提升用戶的課程體驗。

課程多群直播界面

值得一說的是,這次課程轉播這裡也翻了次小車,按照原計劃是連續直播5天,每天直播1場,現在是1天就直播5場課程。

問題出現在哪呢?微信號上。

因為微信號一天轉播內容太多,轉播到第3個老師時,反反覆覆掉線,轉播不成功。

於是聯繫工具方處理,工具方給出意見是:這個微信號轉播內容過多,同時和微信號權重有影響,補救的機會機幾乎沒有,除非之前已登錄其它幾個號且在系統登錄超過2天。

這時就造成了有小部分用戶「趁機」搞事情,社群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比如很容易傳播不好的消息,帶來消極信息。

這時候需要做的是:一解決群內消極信息,安撫情緒,方法是馬上構思話術告知用戶,同時給出應對方案;二是找解決方案,要完成此次的課程交付內容。

雖然當時在車上回家的路上,用電腦連接手機wifi ,還好身邊同事給力,一起合力解決了這個棘手問題。

所以,是在一路在翻車一路帶來新的挑戰過程。

3. 售後服務

一般課程結束後,群解散就沒了。因為這次活動還有其它的交付,那就是送書和送地圖。

假設我是用戶,我肯定是希望知道我填寫的地址有沒有,想知道我的書什麼時候發貨,有沒有快遞單號,其它人有沒有拿到書等等。

鑑於此,我們做了兩個動作:

  1. 我們提供了2個連結,一個連結是用於用戶查自己的郵寄地址,第二個查詢快遞連結(想知道用什麼工具實現的呢?可以私聊我,我告訴你哈哈哈哈);
  2. 定時公布郵寄情況,同時引導用戶在群裡曬收到書和地圖的照片,讓剩下的用戶安心的同時也保持期待。

群內售後服務

到這裡,整個活動大概分享完了。當然很有一些瑣碎的細節但是又同樣重要的事情,比如對接服務組的同事協調書和地圖的印刷,贊助因篇幅原因,暫時分享到這裡了。

六、活動小總結

回顧這個活動,再結合一些小夥伴反饋,有3個大問題可以重點優化,分別為:

1. 用戶路徑比較長,這讓少部分用戶沒有填寫郵寄地址,沒有成功進群學習

優化點:適當縮短用戶參與路徑。

比如:可以結合零一裂變工具自帶填寫郵寄功能,去掉金數據收集郵寄信息這個步驟,方便用戶支付後填寫郵寄地址;同時支持用戶更改郵寄地址,後臺也能及時,還能節約工作人員的審核時間,提升效率。

2. 這個活動未採用「支付綁定」,而選擇了「邀請綁定」

支付綁定和邀請綁定

出現的問題:有一些用戶發現邀請好友掃碼後,推廣佣金沒有到帳,原因是該好友之前掃過別人的二維碼,佣金返現到第一次掃碼人那裡,這樣會降低用戶的主動傳播裂變的動力。

優化點:通過向工具方請教得知,一般的分銷裂變活動推薦用「支付綁定」;如果是微商團隊的話,可以用「邀請綁定」。

3. 活動爆發後,流量比較大,未提前準備好應急措施

  • 主觀原因:人手相對比較緊張,有點忙不過來,信息消息回復不過來,同時出現加微信頻繁的情況。
  • 客觀原因:未預估好流量峰值,同時也沒提前做好工具後臺配置。

優化點:在運營推廣高峰階段,做好流量預估,同時配置好工具後臺,比如降低活碼掃碼頻率,在分銷頁面設置繼續放上聯繫號碼,方便用戶及時聯繫等等。

以上的內容是偏向於理性,以下部分感性的內容來了,分享一些很真很真的話。

七、後記

1. 一個中大型活動成功搞好,真的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更多是團隊協作一起做好的事情,缺一不可,影響活動最大的因素就是人/團隊

比如,這次活動就涉及到課程組、內容組、服務組、營銷組還有設計師小組共同參與,沒有他們一起來做,根本做不來,所以真的很感謝這些參與的同事。

2. 大腦不善於思考,更善於存儲信息,調用信息

這個觀點是在心理學作品《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提出來的,大腦更擅長調用之前用過或者見過的信息,而思考往往是緩慢且不太可靠的。

這對活動或者運營有什麼啟發呢?

——意思是只有有意識不斷積累足夠多的信息,並進行加工處理,創意和想法才會遠遠不斷的冒出來。

比如這次活動的創意就是收集了很多玩法,看到過很多活動,我們就分析了其中可借鑑的玩法,於是就冒出了這個活動形式和內容,並不是「真正的」憑空產生。

同事蚊子有一個想法很好,當你看到一張比較不錯的海報或活動時,先去分析好在哪裡,哪些點可以復用,哪些點可以結合自身的業務融入進去。

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思考、不斷地實踐就能做出或生產出比較好的活動或者內容。

3. 一切源於積累,堅信積累帶來的改變

表面上我可以從0到1操盤這個項目,但其實:在做這個項目之前,我就做了近20場大咖分享小型活動,對活動玩法(比如任務寶、進群寶等)比較熟練,各個細節也能稍微把握住,知道哪些環節容易出問題,出現問題該如何解決。

這讓我對處理活動問題時,大腦儲存更多應對方法,這樣我就可以隨時調用出來。

曾經寫過6-7篇7000+字的乾貨類文章,再加上之前輸出過10幾篇文章的練習,這讓我寫公眾號推文能夠快速上手,而不會完全從0開始。

而這,就是積累帶來的力量和效果。

4. 最快的學習方式:模仿+微創新

其實很多玩法別人早就玩過了,但是因為微信有「孤島效應」,即這個玩法這這個行業玩過而且很火,但是很有可能在這個行業沒玩過,那麼,就可以把這個玩法結合自身業務情況借鑑過來,也有可能會火。

既然別人找好了車,何必自己再花時間從0到1再造輪子呢?

傑·西伯拉罕有句話說的很好:「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你想達成的目標,已經有人做到了,你要做的就是找到這個人,向他請教學習,這樣你會更容易達成目標!」

用在活動或者商業上,就是擴大自己的視野範圍,一個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案例拆解。

見多識廣,才能會自己有更多選擇權,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如果你有其它想法和活動細節,歡迎找我一起交流。

 

本文由 @磚先生運營筆記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裂變8級、轉化率32%、K值7.4的老帶新式分銷裂變全復盤
    編輯導語:老帶新式的分銷裂變模式我們在讀文章時,應該都有讀到過。但是關於案例的復盤其實並不常見。今天本文作者通過復盤自己一次老帶新式分銷裂變的全過程,為為我們展示了做這個項目時的歷程與思考。筆者在前段時間發起一個裂變項目——老帶新工具箱。
  • ...參與,22億捐款,騰訊『99公益日』給我上的一堂『社交分銷裂變』課
    本文為第130篇原創,本文合計4330字,預計閱讀5分鐘 2020疫情期間,在絕大多數商業活動都線上後,已經鮮有分銷裂變的案例出現,各個企業都在開始吐槽,社交分銷裂變已經沒有機會,社交流量需要新的方法。
  • 用戶增長、裂變繞不開的分銷與傳銷
    編輯導讀:分銷社交裂變是產品運營的手段之一,不過在眾多誤解之下,這個詞很容易被妖魔化。而本文針對這一現象,重點向我們說明了產品的分銷裂變是什麼、與傳銷的區別在哪裡以及如何用好分銷思路來做裂變,供大家一同參考學習。
  • 復盤2020年大劇營銷,深度窺探打造爆款的秘密
    文丨犀牛娛樂,作者丨叄號,編輯丨夏添回顧2020年的劇集市場,出現了不少爆款和黑馬,典型如《安家》《下一站是幸福》《以家人之名》《三十而已》《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重啟之極海聽雷》(下文簡稱《重啟》)《摩天大樓》《傳聞中的陳芊芊》,而這些劇集的成功得益於內容,也離不開營銷。
  • 從增長黑客到流量池:微信生態下的裂變玩法全拆解
    二、裂變=載體+工具+創意+價值+技術+運營既然裂變如此有吸引力,那就好好拆開來看看,先說說裂變的含義。如果大家的生物知識沒有扔進垃圾桶,就一定會知道有個生命現象叫做細胞增殖,細胞增殖的方式很簡單,就是分裂,一個變兩個,兩個變四個,四個變八個,數量指數級上升。
  • 裂變套路看似多,總結起來就一個
    有沒有發現,所有的裂變活動都是這個套路,再加上每個活動都需要一定數量的種子用戶,總結成公式就是:裂變=獎品+海報+分享流程+種子用戶。只要清楚這個公式,人人都能夠像鑑峰一樣做出各種刷屏的裂變活動。那麼邀請人數可以設置在10人以下,4人以上。當然最好的還是虛擬產品,比如電子書,線上培訓課程之類的。沒有成本,數量還能夠設置無限多。 需要數量多的主要原因是,能夠讓活動持續進行,以達到指數裂變效果,否則都還沒裂變開來,獎品送完,活動就結束了。 這個活動選擇了40包小零食,成本才15塊,一天帶來了9000多粉絲。
  • 【南京眼】當用戶增長放緩、傳統用戶思維過時,小裂變如何為企業...
    智能化用戶裂變增長系統助建立企業私域流量池  2019年雙十一活動期間,蘇寧旗下某電商平臺的公眾號策劃了一個以「雙十一種許願樹,換新手機」為主題的裂變活動。活動利用社群推廣,針對該平臺以手機通訊業務為主、主要面向對電子通訊行業感興趣的年輕人群體這個屬性,選擇了與行業相關度較高的社群。
  • 小程序如何裂變營銷?
    小程序是個強大的功能應用,但做生意的本質還是需要與用戶產生交易,如何通過小程序讓用戶增長及營銷推廣是一個大要點,那麼這次由小翊來分析一下小程序如何裂變營銷的。裂變營銷大致可以進行五步走:活動引流、提高活動參與感、設計海報加速裂變、利用營銷活動工具、精準投放獲客。
  • 深度揭秘:裂變增長的三大要點
    編輯導語:對於營銷推廣的各種方式來說,裂變的方式是最常見也是比較簡單的,比如拼多多的轉發等等就是裂變拉新的一種方式;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裂變增長的三大要點,介紹了如何做好一個裂變活動,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深度:荷小魚客戶轉介紹率30%的私域策略復盤!
    行業頭部公司在招生季的月投放金額能達到億級水平,這屬於高水平。見實:我看您說「荷小魚」的客戶轉介紹率是30%,這在教育行業算是一個什麼水平?綦朋:首先要說明的是,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分兩種。一種是真人在線的一對一教學,客戶轉介紹率能達到50%-70%。另一種是像「荷小魚」這樣的AI課程,客戶轉介紹率大概是10%-40%。
  • 裂變、分享、傳播:App推廣社交玩法全解析
    畢竟,截至2018年底,微信及WeChat的合併月活躍帳戶數增至約10.98億、QQ的整體月活躍帳戶數增至8.07億、微博月活躍用戶達4.65億,社交平臺巨額的流量紅利足以孕育出拼多多、瑞幸咖啡這樣的獨角獸。
  • 《裂變營銷》:小程序裂變引流方法以及裂變營銷的12個案例
    4、免費體驗引流比如免費的課程。兒童相關產品,可以用體驗課程來引流。娛樂行業,比如遊樂,KTV,酒吧等等,開業之初都要免費試玩。免費體驗活動,傳播飛速,拉近距離,增近信任因為有了微信,免費的活動傳播快,你的社群/朋友圈裡鐵桿顧客幫你轉發,大家參與的概率就高了。5、顧客轉發引流顧客為什麼轉發?
  • 神策2019數據驅動大會成林松:基於數據的社交裂變場景化分析
    常見模式-社群打卡  4.海報  相較用戶轉化高的社群打卡模式,海報模式是以更直接的形式分享到朋友圈,用戶數量少但質量高,因為朋友圈已經為受眾人群做了一層過濾,朋友圈中對產品感興的就是潛在用戶。其海報設計將成為一個關鍵,其重點不是海報的美觀度,而是將一些遠超成本價值的內容展現在海報中,如下圖中 11 天上手基金定投。
  • 做了500張裂變海報後,我總結出1條可複製的公式
    比如有一張海報的主題是:「你有多久沒有讀完一本書了?」。有書僅通過這張裂變海報,一年就漲了 1000 萬粉絲,可見這張海報的吸粉能力有多強。這張海報讓我覺得沒有讀完一本書十分罪惡,加上後續的引導,我立刻就掃碼進群了。同樣,還有很多號通過裂變海報快速漲粉,比如十點讀書會,一年漲粉 100 萬。新世相一張裂變海報,僅 3 個半小時就吸引 9 W 人入群。
  • 社群裂變失敗,我的3點教訓
    社群裂變遠遠沒有看上去那麼簡單,只有你真正上手操作了,才會發現其中的關竅。本文作者對自己運營的一場社群裂變活動進行了復盤,總結了3點失敗教訓,與大家分享。
  • 一張刷屏海報,需要這8個要素
    編輯導語:我們經常能看到一款海報刷爆了朋友圈,或者刷爆了微博,那麼,它們爆火的背後究竟是什麼原因呢?刷屏海報是不是有規律可循呢?本文作者為我們分析了營銷海報的3個階梯目標,總結了營銷海報的八要素。看完本文,希望你也能打造一款自己的爆款。做運營的同學經常要考慮做點什麼營銷活動,進行引流裂變。
  • 10 秒生成高大上的海報小程序背後,ARKIE 更想做過冬企業的創意...
    有心人可能記得小程序中去年上架的一個網紅款免費工具:用戶只需要 10 秒鐘,選對設計中所使用的素材模板,通過大量免費的素材以及和海洛創意、漢儀字庫合作,就能為用戶提供一個高大上的海報。這個智慧作圖功能推出後得到不少用戶的喜歡,尤其是像筆者這樣分不清 PS 和 Photoshops 的小白,拿它做一個個性化的電子名片成為一樁樂事。
  • 如何打造4小時百萬PV、7日留存69.3%的小程序
    這篇文章是這4個月裡,花了53萬的經驗復盤,希望能給探索小程序的同學們借鑑。目錄:一、如何從0開始,規劃小程序裂變獲客?1) 集字解鎖其主要優點:設置某個「字」的出現概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活動成本。但是微信目前對這個玩法不是很支持,傳播量一旦上來了,有人舉報了必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