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視覺
真假混淆:有機食品好認嗎?
有機食品概念模糊,多數消費者不清楚有機蔬菜與普通蔬菜具體有什麼區別
「有機蔬菜就是不用農藥、化肥種出來的蔬菜吧。」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區的高明月平時很注意食品健康問題,對於日常生活食用的蔬菜要求較高。「偶爾會去大超市買有機蔬菜,主要是覺得比一般蔬菜健康些。」
最近,聽說家門口開了一家有機生活體驗餐廳,高女士覺得很新鮮,馬上叫了幾個好友去品嘗。「餐廳的環境以綠色為主,牆上掛著各式蔬菜的圖畫,一進門就有宣傳畫對有機餐廳和有機食品進行介紹。」
據餐廳經理說,這家有機生活體驗餐廳剛剛開業不久,引進世界先進的生物低碳農業技術,自行建立了示範農場,生產有機食品。餐廳採用「有機食品直供」的方式,從生產農場直接配送到餐廳。由於在試營業階段,目前「有機蔬菜」的價格跟普通蔬菜價格差別不大,「希望通過價格優惠將有機餐廳推廣出去」。
不過,高女士了解到,該餐廳目前只能保證所用的蔬菜是有機的,糧食、肉類等還是普通食品。對於這家餐廳提供的是不是有機蔬菜,高女士也有所懷疑。「餐廳裡顧客不少,但大家都是抱著嘗鮮的心理來的,吃的是不是有機蔬菜,我們也沒底,畢竟只是賣家自己的說法。」
消費者難辨真假,不少銷售人員對有機食品也並不熟悉。記者隨機走訪了北京市部分菜市場和超市。在大部分菜市場和小型超市,並沒有發現帶有標識的有機蔬菜。記者找到超市導購人員,諮詢是否有有機蔬菜售賣時,他們先是指向一個角落的幾種青菜,說這些就是,當記者又追問這些「有機蔬菜」怎麼沒有標識時,他們又說也許不是有機蔬菜,這裡沒有售賣。
關於有機蔬菜與普通蔬菜區別是什麼,多數消費者並不清楚。「即使是所謂的有機蔬菜,買回來還是要仔細洗一洗、泡一泡。」高女士說。
「購買有機食品時,我主要是看產品的包裝上有沒有圓形的『有機標誌』,但又聽說不少有機認證標誌花錢就能買來,所以對這種標誌的真偽也不是很確定。」高女士說,銷售人員總是將有機食品說得天花亂墜,但有機食品到底是真是假,心裡總是有疑問。「我也買過有機大米和雞蛋,但口感也不好。買過一次,就不想買了。」
價格偏高:有機食品值不值?
近乎「天價」的數字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價格和普通蔬菜相差太多,購買有機食品就不值了
「平時我都是早上去小區附近的菜市場買新鮮蔬菜,畢竟有機蔬菜太貴了,輕易消費不起。」北京市朝陽區居民範琳告訴記者,聽宣傳感覺有機食品更健康些,但有機食品價格太高,蔬菜又是每天必備的,權衡之後還是選擇了普通蔬菜。
在朝陽區沃爾瑪超市某門店,記者注意到蔬菜大體上分成了3個區域,即普通散裝蔬菜、有包裝的綠色蔬菜和有機蔬菜,有機蔬菜還被專門放到冷餐櫃裡儲存,而其他兩種只是擺在普通貨架上。
記者把蔬菜價格仔細對比了一下,發現有機蔬菜、綠色蔬菜和普通蔬菜差別不小。比如,普通的胡蘿蔔0.98元一斤、圓茄子2.5一斤,綠色蔬菜裡胡蘿蔔是6元一盒兩個、圓茄子是7元一盒一個,而有機蔬菜中胡蘿蔔則賣到每盒25元,每盒中只裝有3個胡蘿蔔,而圓茄子更是要25元一個,近乎「天價」的數字讓很多消費者望而卻步,走到有機蔬菜售賣區附近的顧客少之又少。
「這些蔬菜就是按個賣的,都包裝好了,直接掃碼就行。」超市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即便消費者對有機蔬菜有所了解,知道有機蔬菜比普通蔬菜要好,但高價格還是讓多數消費者接受不了。
打開網頁搜索有機食品,記者看到不少售賣有機食品的網站設計精美,提供的東西不盡相同,有機蔬菜水果、肉禽蛋奶、糧油米麵、水產海鮮等食品琳琅滿目,有的網站還提供試吃體驗、顧客採摘等活動,有機食品的價格依然高高在上。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有機產品的真實性以及價格是消費者最關注的兩大要點。那麼有機蔬菜為什麼會這麼貴?是不是真的物有所值呢?
孔先生是成都市一家有機食品公司的銷售人員,他告訴記者,有機蔬菜生產成本較一般蔬菜高。「公司有成都、西昌等多個專門生產基地,基地土壤和水源每年至少要進行一次監測,每月也會進行多次抽檢,每個品種109項農殘掃描、5項重金屬監測,全年檢測費用就達到50餘萬元。」
孔先生說,不僅生產環節成本較高,在採摘後,包括運輸、初加工和配送的各個環節都不能受到汙染,需要嚴格把關,在價格上自然比較昂貴。
「有機蔬菜主打健康安全牌,但消費者心裡都有一桿秤,價格和普通蔬菜相差太多,就很難有吸引力。」範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