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年過八旬」的民國老建築,在不在你的鹹寧記憶中?

2021-01-08 鹹寧日報

12月23日:多雲 氣溫 3~12℃

新聞報料電話:0715—8128787

新鮮事、稀奇事、開心事、麻煩事,歡迎撥打熱線電話,我們願意和您分享,幫您跑腿...

鹹寧市鹹安區馬橋鎮

高賽村的王家畈村落外,

淦河的水已很淺了。

很難想像八十多年前,

這裡曾經是通達鹹寧縣城,

可至江夏金口的水路碼頭,

是本地連接外部世界的重要門戶。

但現在碼頭早已不在……

不過,在王家畈村口

依然存留著一所民國學堂建築,

雖已殘損,但牆體保存尚好,

於寂然中屹立。

這座學堂,

有著怎樣的故事?

讓我們隨著鏡頭

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

據王氏家譜記載,王職夫出生於1873年。善貨殖、交孚中外,尤精通外國語。1922年被在漢的鹹寧同人公推,任鹹寧會館會長,是一時漢上巨賈與名流。

王職夫一生熱心公益事業,無論在漢還是在家鄉,多有善舉。

捐建王家畈學堂

關於王職夫和王家畈學堂,流傳著「一個雞蛋和學堂」的故事,一直被講述至今。

在1937年,為使兒孫將來有一個讀書之地,王職夫決定捐款,在王家畈做起了一所當時算得上一流的學堂。這所學堂整個造型將古典歐式的風格和鄂東南的建築樣式融合,也是漢口租界非常鮮明的外來元素結合的產物。學堂做起後,他想出一個點子,讓全村一家出一個雞蛋給學堂。意思是說:「這個屋家家都有份,不是我一個人的,我的兒孫將來不可能來認這個祖業,這是大家公共的財產。」

王職夫在自撰的《王氏私立開元小學序》中表明心跡說,自己建這個校舍,規模宏遠,高出鄉間尋常校舍,並捐良田,是期望王氏子弟能多出人才,讓王氏興隆,對國家與風俗有所裨益。

建成後的66年間,王家畈學堂一直堅持鄉村辦學,用文化浸潤了一代代王家畈的兒女。一直到2003年,終因「撤點並校」而停辦。在2010年,因無人維護,屋頂坍塌。

為武漢大學率先捐地

武漢大學1929年啟動珞珈山校舍建設,在徵收土地時,遇到了相當大的阻力,王職夫率先主動捐贈土地,為武漢大學的建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這塊地東臨東湖、北依側船山、西鄰是樂義堂、面南程家山,總有一百多畝。為此武漢大學特別通過了《王職夫鹹寧免費學額簡則》,每年給予鹹寧籍學生兩名免費名額,十二年為限。

歲月如煙。1957年,84歲的王職夫在武漢鄱陽裡舊居中老去,留下一段熱心公益的佳話。而王家畈學堂也已受到當地相關部門的重視,正在計劃啟動全面保護的工作。

王職夫於戰亂之時仍不忘桑梓,堅持鄉村公益教育的善舉,在時間長流裡,蘊藉的正是「厚德尚學 勇毅篤行」的鹹寧精神,其人其事值得回憶。

來源:鹹寧宣傳

編輯:周萱

監製:向東寧

出品:新媒體中心

相關焦點

  • 重返民國的3條時光之旅,是全南京的民國記憶,還是網紅地標
    大家好我是吹夢,今天給大家分享南京城重返民國的3條時光之旅。1、總統府一1912街區一南京大學總統府是民國主題遊必不可少的景點,與總統府只有一牆之隔的1912時尚街區是南京著名的歷史文化商業街,青灰色的建築內開設有很多咖啡館'酒吧,前衛時尚的設計理念與懷舊復古的建築風格共同構成這條享譽國內外的風情街。
  • 《民國老試卷》:特殊文獻 回顧歷史
    對於曾經參加過高考的人來說,哪怕時隔多年,仍然記得高考帶來的高壓感。今天,讓我們集體「穿越」到民國,看看那時的高考是什麼樣。也對照一下,如果回到民國,我們能考上大學嗎?  新星出版社剛出版的《民國老試卷》在此之際非常值得一讀。
  • 南寧街頭的3處德國老建築,如今都成了文物
    德國人以嚴謹、求精著稱,他們的產品和建築往往以牢固和耐用名稱於世。在南寧街頭有3處德國老建築,至今仍然健在。它們承載了不少老南寧人的美好記憶,並且成為了保護文物。挪窩的凌鐵水塔凌鐵水塔由德國西門子公司於1933年開始建造,次年4月完工,比新華街水塔還早了3年建成。它是南寧市歷史上的第一座水塔,塔高25米,佔地面積16平方米,儲水容量80立方米。
  • 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在南京中華門外,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發起人高松,近日意外發現了幾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他興奮地表示:「這可能是全國最老的窨井蓋了」。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發現幾個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記者分別採訪民國史專家以及南京自來水總公司、南京電信局等單位後才發現,這些老井蓋「不容小視」它們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和第一批使用電話的南京人。高松的意外發現引起不小反響。不少南京網友表示,這些老井蓋堪稱南京城市變遷的見證者,應當好好保護起來。
  • 民國老課本:修復我們曾有的質樸和優美
    其間有讀者問,你修復、再版的感受是什麼「按部就班做下去,就能順理成章活下來。」老六答。 語文讀本在近年來颳起了一陣「民國風」。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在2005年策劃出版「老課本」直至前兩年才獲成功,同類產品相繼湧現。近兩年,如開明出版社的《開明國語課本》、遼寧教育出版社的《國文老課本》、中華書局的《民國經典國語課》等接連出版。
  • 史上最老的「追星族」,已過八旬的老人瘋狂迷戀明星!
    這就是追星的有利一端,向自己偶像的學習,有動力!過分或者盲目的追星也是會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要用適當的時間去追星。 6月9日,一位年過八旬的老人在首都機場尋求民警幫助,這位老人說,警察同志我要見某明星,請幫我找到他!
  • 一環路「最老」天橋一夜拆完,老成都記憶又少一個
    12月1日下班路過時,和往常一樣,我和同車的人總會不自覺瞄下地鐵站的修建進度,順帶還看了眼矗立在那裡的天橋,太破舊了。 沒想到不經意的一眼,成了我對童年記憶裡這座天橋最後的「注目」。
  • 喚醒老建築 賦能新濟南
    「建築是無字的音樂,是靜止的時光,更是無字的史書,每座城市都有屬於自己的老建築,每處歷史建築也都隱藏著這座城市的美好記憶…」近日,濟南市政協「喚醒老建築,賦能新濟南」專題「商量」調研聚焦濟南老建築的保護、活化、傳承,尋訪老建築,開展多次現場商量,就如何做好濟南老建築的科學保護、活化利用、文化傳承談感受、提建議、寄希望、話願景,為文化濟南建設凝聚共識,建言獻策。
  • 這些標誌建築承載了老三水的記憶
    這些標誌建築承載了老三水的記憶 2020-09-06 09: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奇蹟建築之一泰姬陵,不在泰國更不在印度首都,而在這座古城
    「文/小蜂帶你自由行(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旅行,只需要一顆安靜的心和不停的腳步,不停地遇見,不停地思考,不停地流逝自己的思想,不停地更新自己的記憶。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泰囧》中的這一段劇情,但是在去到泰國的飛機上,王寶強飾演的人物在旅遊清單上寫著泰姬陵,當場就是一旁徐崢所飾演的人物反駁了。可能不少的朋友在沒了解過泰姬陵之後,都有過這樣的錯覺,認為泰姬陵是在泰國的。不過,在了解之後,我們就都知道了,泰姬陵實則在印度。
  • 他用一支鋼筆,「畫」說青島老建築!
    畫青島的藝術家小青見過不少但對青島老建築傾注如此深厚情感的畫家還真不多見今天要介紹的這位畫家幾十年如一日地畫青島老建築甚至花費六年出了一本書——《畫說青島老建築》那些你見過的、沒見過的青島建築那些你已模糊的城市記憶在他的筆下
  • 這座號稱「遠東第一豪宅」的傳奇建築背後故事是未來建築的標杆
    有故事的東西,總是引人偏愛,有故事的建築,同樣深得人心,這座號稱「遠東第一豪宅」的綠房子背後的故事同樣的精彩這是一座建造於民國時期的宅邸,位於上海靜安區銅仁路333號,距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房子的背後也有一段被傳頌的故事,據說,綠房子的主人,是做軍用顏料的商人吳同文,房子始建於1935 年,花了3年時間,1938 年才建成,房子共有四層,建築面積達到了 1732 平方米,當時被稱為遠東最大最豪華的住宅之一,今天看來,綠房子依然是豪宅中的擔當。
  • 金陵臺妙高臺深夜被拆 廣州民國建築幾成廢墟(圖)
    這幾座民國時期的建築從去年5月中旬開始因開發商拆遷「通頂」而受到關注,後被越秀區文廣新局、市規劃局等部門緊急叫停。  詩書街街道辦有關負責人表示,他們今晨剛得知金陵臺被拆。「金陵臺和妙高臺去年評估時被認為是歷史建築要求保留,我們尚不清楚市規劃局有關要求是否有變更,現正在積極聯繫。」
  • 浙江寧波最奇怪的歷史建築,中不中、洋不洋,遊客:看起來怪怪的
    說到鼓樓,我想很多中國人都看不慣,中國的很多歷史文化城市都有鼓樓這一傳統歷史建築,最有名的是西安鼓樓、南京鼓樓等,但是,來過浙江寧波旅遊後,寧波的鼓樓和其他城市的鼓樓不同,給很多遊客帶來了新鮮的感覺。寧波鼓樓位於寧波古城的中心,是寧波最有名的地標建築之一,也是寧波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很多外地遊客來寧波旅遊,去寧波鼓樓,聽說,寧波鼓樓建於唐長慶元年,至今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這是寧波正式設置州治、建立城市的歷史標誌,寧波鼓樓是只有寧波市才有的古城樓遺址,也是全國重要文化財產保護部門,可以說寧波鼓樓見證了千百年來的風霜雪雨、榮辱盛衰。
  • 桂林人記憶中被遺忘的八角塘要回來了?
    我們記憶中的八角塘要回來了?著重於保護原有建築的風格和街巷、院落的格局。本次方案將八角塘納入歷史文化街區,這是否意味著這個承載著老桂林無數美好記憶的地方,即將煥發出新的光彩?在桂林人的記憶中,這裡是個有很多板路的地方。
  • 昔日四大家族孔祥熙的寓所,現在神秘的譯製廠,老上海的記憶
    而對於老上海來說,這裡不僅是一條充滿著海派風情人文馬路,還留存著他們無法磨滅的記憶。上海永嘉路,跨黃浦、徐匯兩區。東起瑞金二路,西至衡山路。曾以以法國人西愛鹹斯的名字命名為「西愛鹹斯路」,1943年改稱為「永嘉路」。所以當你站在衡山路或高安路的時候,可以很輕易的就找到永嘉路,直接穿過去。
  • 這座44歲即將壽終正寢的老水閘曾是番禺標誌性建築,村民:捨不得說...
    500米處,記者看到了這座至今保存完好的七沙舊水閘,只見總寬為77米,由五座浮運式組成的水閘,左、右兩岸各為7孔水閘,每孔淨寬5米。,「我今年40歲了,在我出生之前,這座水閘就有了,也不知道從這水閘橋面上走了多少回。」
  • 南山這座600年老建築即將動工,規劃提前曝光!這些回憶你都了解嗎
    說到深圳 你會想到哪些關鍵詞? 科技、貿易、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很少有人會將深圳 和農耕一詞聯繫在一起 2004年,深圳在全面城市化後 成為全國第一個沒有農村的城市
  • 南京這座飽含歷史記憶的城市,也在我心中刻上了深深的印記
    歐陽修寫道;「金陵莫美於後湖;錢塘莫美於西湖」,如今一睹玄武湖之美,也的確是不枉此行。湖中,荷葉墨綠,紅色的,白色的蓮花競相在水中綻放,蓮湖中,可見一座觀音塑像立在水中,四周有憨態可掬的童子在戲水玩耍。玄武湖公園的景點特別多,各式古代皇家園林建築引入眼帘,目不暇接,悠閒自在的可以走大半天。若不是來往的人群,都仿佛是置身於古時,在悠閒的逛後花園。
  • 在老建築裡撐起文化新空間
    參觀後才明白,原來中心所在的建築曾是巴西銀行總部,已經有100多年歷史,為保存這棟建築的價值,1989年改建為文化中心。新古典主義風格的建築和裝飾,只在老電影裡出現的古舊電梯,常年舉辦的各類畫展、攝影展和裝置藝術展,以及劇院、電影院、圖書館、講演廳和咖啡廳等,共同形成了豐富當地民眾休閒生活的文化空間。如今該中心已成為巴西乃至全球參觀人數最多的博物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