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線粒體生物能量!新一類降糖藥imeglimin,將2021年上市!

2020-12-05 騰訊網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歡迎分享,轉載須授權!

Poxel SA是一家總部位於法國裡昂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開發用於治療包括2型糖尿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在內的代謝疾病的創新療法。

近日,該公司公布了新型口服降糖藥imeglimin兩項臨床研究的結果。這2項研究評估了imeglimin與2種廣泛處方的降糖藥二甲雙胍(metformin,雙胍類)和西格列汀(sitagliptin,DPP-4抑制劑)相互作用的可能性。結果顯示,在健康受試者中,imeglimin與二甲雙胍或西格列汀聯合用藥時,不會引起臨床相關的藥代動力學相互作用。2項研究的結果已在線發表於生命科學期刊《臨床藥代動力學》(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文章標題為:Imeglimin Does Not Induce Clinically Relevant Pharmacokinetic Interactions When Combined with Either Metformin or Sitagliptin in Healthy Subjects。

兩項藥物相互作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評估在健康受試者中二甲雙胍或西格列汀與imeglimin重複共同給藥對二甲雙胍或西格列汀藥代動力學參數的影響。兩項研究的次要目標是安全性和耐受性。兩項臨床研究的結果均表明,imeglimin是安全的和耐受性良好的,並且在系統性藥物暴露水平方面沒有出現臨床相關的變化。

Poxel首席科學官David E.Moller醫學博士表示:「2型糖尿病是一種進行性疾病,隨著時間的推移需要額外的治療藥物。對於接受一種療法血糖不再受控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成功管理通常會進展為使用具有互補作用機制的藥物進行聯合治療。

在這些研究中觀察到的imeglimin與二甲雙胍或西格列汀聯合用藥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曲線與其他幾項評價imeglimin與不同藥物使用的研究一致,包括關鍵III期TIMES 2試驗和兩項先前的II期試驗,這些試驗也顯示了增加療效的潛力。這些結果突出了imeglimin作為一種創新性新治療方案補充現有抗糖尿病治療的潛力。」

Poxel非臨床和製造業務營運長兼執行副總裁Sebastien Bolze博士表示:「imeglimin是針對線粒體呼吸鏈的新型口服藥物中的第一個候選藥物,線粒體呼吸鏈是細胞產生能量的地方。這些結果表明,imeglimin不會引起糖尿病治療彈藥庫中2種重要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曲線的臨床相關變化。這些結果與之前的臨床前和長期臨床研究一致。」

imeglimin的分子結構式(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imeglimin屬於名為Glimins的新一類口服化學製劑,是該類藥物中進入臨床開發的首個候選產品,具有一種的獨特作用機制(MOA),以線粒體生物能量學(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s)為靶標,是唯一一個可同時針對參與葡萄糖體內平衡的所有3大關鍵器官(肝臟、肌肉、胰腺)發揮作用的口服降糖藥。

imeglimin已被證明可通過增加胰島素分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抑制糖異生作用(gluconeogenesis)發揮降低血糖功效。這種作用機制具有預防內皮功能障礙和舒張功能障礙的潛力,對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缺陷具有保護作用。此外,imeglimin對β細胞的存活和功能也具有潛在的保護作用。這種獨特的作用機制為imeglimin提供了無限的潛能,在當前降糖治療模式的幾乎所有階段治療2型糖尿病,包括作為單藥療法或作為其他降糖藥的附加療法。

imeglimin機制獨特,有潛力在疾病的各個階段幫助管理2型糖尿病

Poxel與住友製藥於2017年10月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日本、中國、韓國和其他9個東南亞和東亞國家開發和商業化imeglimin,用於2型糖尿病的治療。去年底,imeglimin治療2型糖尿病的III期臨床開發項目TIMES成功完成。該項目評估了imeglimin治療日本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以支持imeglimin在不同患者群體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該項目共包括3個關鍵性III期研究,涉及超過1100例患者,這些研究中,imeglimin用藥劑量為1000mg,每日口服2次。

TIMES項目結果證實imeglimin的差異化特徵,顯示imeglimin具有增加胰島素分泌和提高胰島素敏感性的雙重作用機制,並且與具有互補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用藥時顯示出增加的降糖療效,包括DPP-4抑制劑、SGLT2抑制劑、雙胍類藥物、磺醯脲類藥物、格列奈類藥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類藥物、GLP1受體激動劑。基於該項目數據,Poxel和住友製藥正在為在日本提交imeglimin的新藥申請(NDA)做準備,預計2020年第三季度提交,2021年將產品推向日本市場。

2018年2月,Roivant Sciences與Poxel籤署6.5億美元協議,在上述國家和地區以外的市場開發和商業化imeglimin,包括美國和歐盟。目前,Poxel正在與Roivant Sciences子公司Metavant合作推進imeglimin進入一項III期項目。

imeglimin具有差異化的獨特機制和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該藥有潛力成為一種重要的新治療選擇,幫助患者在疾病的多個階段管理2型糖尿病。

原文出處:Poxel Announces Publication of Imeglimin Clinical Study Results in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相關焦點

  • Poxel/住友imeglimin III期項目成功完成,靶向...
    近日,該公司與合作夥伴住友製藥(Sumitomo Dainippon Pharma)聯合公布了新型口服降糖藥imeglimin關鍵性III期TIMES 2研究的陽性頂線結果。該項目共包括3個關鍵性III期研究,涉及超過1100例患者,這些研究中,imeglimin用藥劑量為1000mg,每日口服2次。TIMES 2研究取得陽性結果,也標誌著TIMES項目的成功完成。基於該項目數據,Roxel和住友製藥將於2020年在日本提交imeglimin的新藥申請(NDA),並預計2021年將產品推向市場。
  • 抗癌靶向藥糖尿病創新中藥相繼上市,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
    1999年立項研發,2010年聯合五和博澳啟動臨床試驗,今年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糖尿病創新中藥桑枝總生物鹼片成為10年來國內首個獲批的降糖新藥,也是全球唯一植物組分的降血糖藥。從2006年立項,到今年III期研究結果出爐,神經內分泌瘤新靶向藥索凡替尼14年研發路不僅填補了中國抗癌創新藥的一段空白,也開始讓中國藥物研發從追隨向彎道超車轉變。這些厚積薄發,使今年成了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的一年。記者昨天相繼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以及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了相關信息。
  • 廈門大學:基於生物能量方法的生物無機前藥分子
    廈門大學高錦豪教授課題組在基於生物能量方法設計合成生物無機前藥分子用於癌症治療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ctivatable Mitochondria-Targeting Organoarsenic Prodrugs for Bioenergetic Cancer Therapy」為題發表於《德國應用化學
  • 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線粒體結構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生物知識點:線粒體結構,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膜間隙   線粒體膜間隙是線粒體外膜與線粒體內膜之間的空隙,寬約6-8nm,其中充滿無定形液體。
  • 腎癌首創、首仿藥誰將搶先上市?
    ,隨著專利的過期,國內也將迎來仿製藥的上市。索拉非尼獲批臨床及以新分類申報記錄舒尼替尼和培唑帕尼的化合物專利都將在2021年過期。從申報來看,舒尼替尼有11家企業申報的21條仿製記錄,16條獲批臨床。另外,石藥歐意、江蘇豪森、正大天晴3家企業的4條記錄已經按照新3、4類申報,並獲得受理(詳情如下)。從臨床來看,正大天晴、石藥歐意已完成人體生物等效性實驗。
  • 全球第一個特異性RET靶向藥上市!
    文 | 陸舜&菠蘿 2020年5月8日,禮來製藥的Selpercatinib(也叫 LOXO-292)在美國獲批上市。這是個裡程碑事件,因為它是全球第一個上市的特異性RET靶向藥!
  • 降糖藥治療心衰(HFrEF):勃林格/禮來Jardiance(恩格列淨)新適應症...
    2021年01月13日訊 /生物谷BIOON/ --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和禮來(Eli Lilly)近日聯合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受理SGLT2抑制劑類Jardiance(中文商品名:歐唐靜,通用名:empagliflozin,恩格列淨)的一份補充新藥申請(sNDA
  • 2021抗癌新勢力!肺癌即將上市的靶向免疫新藥出爐
    近年來,靶向和免疫藥物勢如破竹的研發和上市,讓肺癌的治療步入了黃金時代。2020年,肺癌的研究進展和上市新藥可謂達到了近十年的巔峰,眾多靶點打破了治療僵局,迎來了首款靶向藥物,比如首款MET抑制劑卡馬替尼,首款RET抑制劑塞爾帕替尼紛紛獲批上市,款款都是有效率超高的抗癌特藥。
  • 降糖藥忘記吃了怎麼辦?5大類降糖藥的補服攻略,請收好
    通常情況下,如果我們忘了吃某一次的藥,想起來的時候立刻補上就行了。這種情況如果發生在糖尿病患者身上,就不能這麼隨意處理了。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降糖藥的服用時間與用餐時間關係特別大,這與各種降糖藥的作用機制有著直接的關係。
  • 醫藥生物行業:非小細胞肺癌靶向藥EGFR-TKI前景廣闊
    【投資要點】  ◆在過去5年中,我國新發癌症病例增長率超過了全球和美國同期水平,2018年中國新發癌症患者人數達到了428.5萬人,2014-2018年CAGR為2.8%,預計2023年中國將會有486.5萬名新發病患患者。
  • 降糖藥物有哪些副作用?一文盤點各種降糖藥常見副作用,值得收藏
    糖尿病一旦被診斷,幾乎都需要長期使用降糖藥物,但同時糖友們又無可避免地需要面對一個問題——藥物副作用!藥物副作用不僅會影響疾病的治療效果,更可能會給身體帶來直接損害。特別是近年來不斷上市的新型降糖藥物,許多糖友們甚至來不及對它們作充分了解。今天,筆者就帶糖友們深度認識降糖藥物的常見副作用。
  • 老藥新用,同時抑制癌細胞線粒體和血管生成,可有效治療多種癌症
    在這方面,線粒體代謝也提供了對抗癌症進展的有希望的靶標。線粒體發揮重要的細胞功能,通過氧化磷酸化(OXPHOS)調節能量供應,執行細胞死亡以及Ca離子和活性氧(ROS)的細胞內信號轉導。在氧化磷酸化(OXPHOS)中,ATP合酶以呼吸鏈產生的質子電化學梯度為驅動力,催化ATP合成。
  • 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發表新發現 腸道菌群影響降糖藥效果
    原標題:瑞金醫院內分泌團隊發表新發現 腸道菌群影響降糖藥效果  為什麼降糖藥對部分糖尿病患者有效,但對另一部分效果一般?腸道菌群在其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記者昨天獲悉,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士寧光、內分泌代謝病學科主任王衛慶和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Kristiansen Karsten教授的帶領下,瑞金內分泌科顧燕雲副研究員團隊和華大宏基因組研究所李俊樺博士團隊合作,通過多中心、隨機開放的臨床研究結合腸道宏基因組及血漿、糞便代謝組學發現:中國人常用的降糖藥物阿卡波糖可顯著改變初發2型糖尿病患者的腸道共生菌以及腸道共生菌膽汁酸代謝水平,腸道內富含擬桿菌
  • 預測|2021年最具商業潛力的上市新藥TOP10
    PRV的持有人可要求FDA對新藥上市申請進行優先審查,審查周期會比標準周期縮短4個月時間,從而加速新藥批准上市。不過,在公告中,Argenx表示,不會將PRV用於efgartigimod靜脈製劑,而是用於皮下注射製劑的審查。業界對該藥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Evaluate Vantage預測,efgartigimod上市後,在2026年的全球銷售額將達到25億美元。
  • 浙大新研究:「火箭」精準帶貨,靶向給藥顯神通
    急性腎損傷的腎臟線粒體靶向抗氧化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藥物「火箭」,使命必達杜永忠課題組創新地設計了一個藥物運載「火箭」,將能夠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線粒體發生杜永忠介紹的這個新型結構,第一級火箭為利用正電性的低分子量殼聚糖將藥物靶向到腎臟,二級火箭通過絲氨酸與急性腎損傷腎小管過表達的腎損傷分子-1(Kim-1)的相互作用靶向到腎小管上皮細胞。
  • 全球第二個三代EGFR-TKI創新藥上市,為國產產品
    同時也是全球頭個中位無進展生存期超過1年(二線使用)的三代EGFR-TKI。   EGFR-TKI是治療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常用的靶向藥。全球頭個上市的三代EGFR-TKI是阿斯利康的泰瑞沙。今年1月份,阿斯利康宣布泰瑞沙(甲磺酸奧希替尼片)在中國獲批,並於4月中旬進入中國市場。
  • 2017線粒體相關疾病研討會圓滿閉幕
    2017年7月21日-22日,由生物谷主辦的2017線粒體相關疾病研討會在美麗的大連芙蓉國際酒店隆重召開。研究團隊探索了AD病理發生中線粒體代謝重構的分子機制,並篩選發現一類能夠相對靶向於線粒體。維持和改善線粒體功能的物質(線粒體營養素),可能在AD防治中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線粒體具有自主複製的基因組,主要編碼參與線粒體氧化磷酸複合體中的關鍵亞基及線粒體蛋白翻譯需要的tRNA和rRNA。線粒體基因組的表達受到細胞核編碼的蛋白調控。
  • 一種特殊的糖尿病——線粒體糖尿病
    最後,醫生拿著報告單和小林說,他得了糖尿病,並且還是一種比較特殊的糖尿病,叫做線粒體糖尿病,正式名字叫做母系遺傳的糖尿病伴耳聾(MIDD)。線粒體病是指由於線粒體DNA或核DNA缺陷引起線粒體呼吸鏈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礙為特點的一組遺傳性疾病,不包括其他因素導致的繼發性線粒體功能障礙性疾病。
  • 線粒體不光是細胞能量工廠 其還扮演著什麼關鍵角色?
    癌症時引發全球人群死亡的第二大原因,人群中大約六分之一的死亡都與癌症有關,隨著科技的進步,癌症患者的治療也在不斷改進,如今研究人員還不能成功解釋癌細胞對療法反應多樣性的問題,在很多情況下,遺傳組成相同的癌細胞往往對相同療法產生的反應並不相同,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將計算和生物學方法相結合解釋了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2】JBC:新發現!
  • 降糖藥口服時間有講究,千萬別弄錯!
    絕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用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水平。口服降糖藥種類較多,不同類型藥物作用機制不同,因此服藥方式也不同。如果服藥時間不正確,很難達到預期的降糖效果。口服降糖藥為處方藥,醫生未必會對每位患者詳細告知服藥方式,而當患者拿著處方來藥店購藥時,作為藥師或店員,可以幫助糖尿病患者正確認識、服用藥物,熟悉服藥時間和間隔等技巧,為患者提供用藥指導,保證口服降糖藥發揮應有作用,以達到合理用藥,保證用藥安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