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新研究:「火箭」精準帶貨,靶向給藥顯神通

2020-11-05 科技金融時報

急性腎損傷是指一種由多種侵襲因素(如內毒素等)造成腎功能在短期內急性減退的臨床症候群,其發病迅猛,死亡率高。大型手術、出血、嚴重燒傷等是主要的成因。目前針對急性腎損傷的治療仍以早期液體復甦或腎臟替代治療等幹預為主,缺乏有效的藥物治療手段。急性腎損傷的腎臟線粒體靶向抗氧化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

經過近兩年的攻關,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課題組設計出一款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重要基礎研究。這項研究成果近期刊發在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並被《自然綜述腎臟病學分冊》(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重點關注。

SS31前藥的化學結構及其治療急性腎損傷的示意圖

無藥可救的連鎖損傷

腎小管上皮細胞是急性腎損傷最為重要的受損靶細胞。研究表明,急性腎損傷發生時,腎小管上皮細胞中活性氧會異常升高,引發線粒體損傷,進而導致細胞凋亡,在這系列的連鎖反應中導致腎功能損傷。

然而,為什麼鮮有藥物能夠抑制這一損傷進程呢?

這是因為傳統的抗氧化治療不能精準抵達腎小管上皮細胞,即便到達,因為腎臟作為人體重要的排洩器官,藥物很快會被排出,無法形成高濃度覆蓋進而保護受損的線粒體,停止連鎖破壞。

AKI腎臟靶向載體的篩選以及L-絲氨酸修飾殼聚糖載體的腎臟分布與腎小管聚集

藥物「火箭」,使命必達

杜永忠課題組創新地設計了一個藥物運載「火箭」,將能夠抑制腎小管上皮細胞線粒體發生氧化反應的抗氧化劑SS31藥物,精準送達,產生效用。SS31是治療老年性的線粒體疾病、心肌梗死的臨床試驗中的新藥,其在腎小管上皮細胞中能夠高濃度地停留,通過保護線粒體進而遏制細胞凋零。

SS31前藥對AKI小鼠腎功能的改善

萬事俱備,就等著東風把這個藥物送到急性腎損傷部位。

「我們設計了兩級推進系統和有效載荷組成的運載火箭,來完成運輸功能。」杜永忠介紹的這個新型結構,第一級火箭為利用正電性的低分子量殼聚糖將藥物靶向到腎臟,二級火箭通過絲氨酸與急性腎損傷腎小管過表達的腎損傷分子-1(Kim-1)的相互作用靶向到腎小管上皮細胞。

只是將衛星中的SS31藥物運到腎小管,治療效果還是不好,只有實現「星箭分離」,才能形成有效的給藥系統。「運載火箭到達腎小管後,會與遍布其中的活性氧發生反應,進而釋放SS31藥物,實現星箭分離。」

杜永忠介紹,這一運輸藥物模式,相比SS31原藥,在腎臟中的分布提高了3倍,顯著提高了治療效果,減輕了損傷腎臟的氧化應激、炎症和細胞凋亡,是急性腎損傷治療中一種有效的給藥系統。「這種精確的分步靶向給藥策略(器官-組織-細胞-細胞器)也可用於其他腎臟疾病的藥物設計。」

來源:科技金融時報(記者 林潔 通訊員 柯溢能 )
編輯:陳嘉宜

相關焦點

  • 浙大學者提出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新方案
    急性腎損傷的腎臟線粒體靶向抗氧化治療仍然是一個挑戰。 經過近2年的攻關,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課題組設計出一款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重要基礎研究。
  • 浙大學者新突破!「星箭分離」靶向治療急性腎損傷有新方案
    經過近2年的攻關,浙江大學藥學院杜永忠教授課題組設計出一款精準帶貨、有效釋放、高濃度分布、長期滯留的急性腎損傷靶向治療藥物,為臨床轉化提供重要基礎研究。為此,杜永忠課題組通過長期開展的前藥研究,試圖為治療急性腎損傷提出新方案。
  • 盤點2020 上半年肺癌靶向藥,這些罕見突變也有新藥了!
    今年上半年,雖然全球疫情肆虐,但僅針對非小細胞肺癌(NSCLC)FDA 就批准了 6 款靶向藥,給患者帶來了精準化、個體化的治療新選擇。好醫友為您梳理如下:首個 RET 抑制劑獲批上市RET 激酶的基因組改變,包括融合和激活點突變,導致 RET 信號過度活躍和細胞生長不受控制。
  • 太空垃圾雷射測距顯「神通」
    2020-08-05 07:29:37 來源:科技日報太空垃圾雷射測距顯「神通」提高地球軌道上衛星和太空站操作安全性科技日報北京8月4日電 (記者張夢然)地球軌道上的太空垃圾越來越多,對有源衛星構成了嚴重威脅。
  • 70%非小細胞肺癌將有靶向藥可用,這10個靶向藥你一定要記住!
    其實這兩類致病基因患者加起來只有全部非小細胞肺癌的20%多一點,如果它們是陰性的,我們還有別的靶向藥可用嗎?或者說,除了這兩個常見的腫瘤驅動基因靶向藥,還有哪些新出現的藥物值得關注?小覓蜂這就幫你盤點一下。
  • ...疑惑:靶向藥這麼好,為什麼醫生說我不能用?——靶向用藥基因檢測
    【肺癌】佳學基因肺癌指導基因解碼 佳學基因導讀:對於肺癌患者,肺癌靶向治療相比於化療毒副作用小,有較高的選擇性和安全性,能夠最大程度延長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種高效的腫瘤治療方法。但是,不是所有肺癌患者都可以服用靶向藥,哪些人適合服用靶向藥進行治療呢?
  • 靶向藥為什麼耐藥早?原來問題出在「根子」上
    該項研究首次展示了晚期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分子克隆情況,證實EGFR突變位於主克隆的靶向治療療效顯著優於EGFR突變位於亞克隆的靶向治療,為更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提供了新方向。,這個最初的變異DNA片段,我們可以稱為主克隆,就是圖中的那些黑點,我們看到所有的腫瘤細胞都帶這個黑點,代表了這些腫瘤細胞都起源自最早變異形成的那個腫瘤細胞,這個主克隆可以說是始祖腫瘤細胞的印記,如果這個主克隆上存在可以靶向治療的靶點,那針對性的靶向治療就可以消滅大部分的腫瘤細胞。
  • 生物活性物質精準識別與靶向治療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團隊與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賀曉鵬團隊,在生物活性物種的精準檢測與靶向治療等生物醫學應用領域取得階段性研究進展。NpG@HSA為胞內活性組分的超高分辨定位提供新的思路與化學工具(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0, DOI: 10.1021/jacs.0c05379)。
  • 難治性腫瘤遇上強敵,多款ADC抗癌藥玩轉「靶向+化療」,精準爆破癌...
    這種藥物設計結合了靶向藥的精準和化療藥的高效,既避免了全身使用化療藥的毒副作用,也比單獨使用靶向藥具有更強的殺傷能力,一舉兩得。圖為DS-8201的設計結構,圖中橙色小圓球為化療藥(來源dsi.com) 這種藥物設計結合了靶向藥的精準和化療藥的高效
  • 肺癌患者P53陽性不是好事,可能影響靶向藥效果,目前無破解方法
    P53實際上是一個抑癌基因,由於P53基因編碼的蛋白條帶出現在Marker所示53KDa處,故命名為P53。P53號稱「分子警察」,它調控細胞周期,幫助細胞DNA損傷修復,如果某個細胞受損,又不能得到修復,則p53蛋白將參與啟動過程,使這個細胞發生凋亡,防止其癌變。
  • 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
    原標題:除了帶貨、識別、運輸、卸載藥物,DNA機器人還可以被裝載上更多「邏輯門」,以實現更多功能——未來給你做手術的也許是DNA納米機器人目前在很多領域,智慧機器人已經可以幫人類完成高危、高難的工作。如今的機器人已不再只是「鋼鐵戰士」,生命基本物質——DNA(脫氧核糖核酸)賦予納米機器人「血肉之軀」。
  • 新型一氧化氮靶向遞送系統可精準治療血管病
    原標題:新型一氧化氮靶向遞送系統可精準治療血管病   記者從南開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學院趙強教授與藥學院沈傑副教授、程劍松副教授聯合研究團隊歷時4年攻關,利用化學生物學「凸凹互補」原理設計製備了新型一氧化氮(NO)靶向遞送系統,該系統猶如一個精確的「開關」,在治療心血管病時可以將一氧化氮精準遞送至病灶部位
  • 新型血檢 3天內指導肺癌的靶向藥使用
    非小細胞肺癌(NSCLC)發病相關的關鍵驅動基因變異,已經找到了不下10種,並且,針對這些基因異常,已經研製了許多低毒高效的高度特異性靶向藥。由於這些靶向藥與基因變異的關係,好比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所以,肺癌基因精準檢測,是確保患者能夠合理選用最佳靶向藥的關鍵前提。基因檢測怎麼做?
  • 小靶點,大希望:十大冉冉升起的新型靶向藥
    針對特定基因突變的靶向藥,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閃亮登場以來,深刻地改變了實體瘤的治療,給國內外眾多病友帶去了實惠。雖然最近幾年來,免疫治療的興起,一定程度地搶走了靶向治療的風頭;但是新型靶向藥的研發,依然是抗癌領域的重頭戲。
  • 喜大普奔,肺癌罕見突變基因有藥可用,國產新靶向藥重磅來襲
    目前,全球範圍內尚未批准任何針對EGFR 20號外顯子靶點的治療藥物,同時,現有的EGFR-TKI、化療和免疫療法對於攜帶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的NSCLC患者臨床獲益有限,患者飽受疾病困擾,具有迫切的臨床治療需求。
  • 當腫瘤也學會「百花齊放」,以精準著稱的靶向藥該如何破敵?
    正如下圖所示,靶向EGFR的一代TKI藥物的使用,只是殺死了攜帶敏感突變類型的細胞群體,而攜帶耐藥突變的細胞群體,在一代TKI的選擇壓力之下,很快就成長為新的優勢癌細胞群體,導致疾病進展[10]。換用新的二代或三代TKI之後,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甚至發生更加複雜的突變。
  • 全球第一個特異性RET靶向藥上市!
    最新的臨床研究結果公布中,LOXO-292對腦轉移病灶的控制,能達到93%的緩解率。 對於藥物,除了療效,我們也很關心副作用。 卡博替尼這種多靶點的抑制劑之所以不夠好,就是因為選擇性差,不夠精準。它們雖然對RET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但還會同時抑制其它不相關的靶點,從而帶來各種副作用,尤其是心血管問題。
  • Pralsetinib「精準靶向治療」甲狀腺癌,有效率超7成
    近年來,靶向精準治療給腫瘤患者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生存奇蹟。 RET基因突變患者也在翹首以盼屬於他們的「特效藥」。終於,高選擇性RET抑制劑——pralsetinib來了!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 EGFR二代藥序貫三代藥,亞洲人群中位治療時間長達4年EGFR靶向藥是EGFR陽性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標準治療。隨著三代藥奧希替尼的獲批,EGFR靶向藥物進入了「三代同堂」的時期,多種治療藥物的出現,使臨床醫生在制定治療方案時擁有比以往更多的選擇。但如何選擇藥物,能讓患者收穫更長的生存期,科學家們做了許多探索。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肺癌靶向藥,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就會耐藥!那還怎麼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科學家們正在試圖從奇蹟中找到規律。以下3個來自真實世界的研究表明,的確有一群長期生存的晚期肺癌患者,實現了像慢性病一樣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