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DA授予GeNO公司吸入性一氧化氮遞送平臺孤兒藥地位
2012年8月14日訊 /生物谷BIOON/ -- GeNO製藥公司宣布,FDA授予其用於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PPHN)治療的吸入性一氧化氮(NO)產品孤兒藥地位。該孤兒藥地位的授予基於對已批准一氧化氮產品的臨床應用優越性的合理假設。
-
上海交大基礎醫學院方超課題組研究促進納米藥物腫瘤靶向遞送和深...
該研究構建了基於介孔二氧化矽納米載體的一氧化氮(NO)供體(亞硝基硫醇)與阿黴素靶向共遞送系統,該系統可通過NO對腫瘤微環境膠原的降解作用增強納米藥物的腫瘤靶向性和深部滲透。當前,基於納米技術的腫瘤靶向治療是腫瘤基礎和臨床研究的熱點。
-
構建新型聚合物膠束藥物遞送系統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孫國根)復旦大學藥學院蔣晨課題組與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陸偉根課題組合作,研發出一種可重塑腦部病灶神經血管單元
-
科學網—構建新型聚合物膠束藥物遞送系統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孫國根)復旦大學藥學院蔣晨課題組與上海醫藥工業研究院陸偉根課題組合作,研發出一種可重塑腦部病灶神經血管單元
-
聖諾製藥陸陽:核酸幹擾藥物迎來黃金時代,遞送系統為其成藥關鍵
2、因為 RNAi 可以精準地靶向 mRNA,去阻斷任何一個想要去阻斷的蛋白的生成,所以一些過去難以成藥的靶點(undruggable targets)現在也可以利用 RNAi 技術進行精準打擊,這也是 RNAi 的突破性之所在。 RNAi 成藥關鍵在於遞送系統,而聖諾的多肽納米導入技術具備獨特優勢。
-
人類疾病治療的新福音:精準基因編輯納米金-CRISPR系統
目前,造血幹細胞/祖細胞(HSPCs)在基因治療領域中的改造是疾病治療領域中的熱點。早期,HSPCs的異體移植對疾病治療意義重大,但因異體移植排斥反應對患者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尋找通過基因治療改造患者自體的HSPCs從而避免異體移植排斥反應的方法顯得尤為必要。
-
生物活性物質精準識別與靶向治療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研究員李佳團隊與華東理工大學教授賀曉鵬團隊,在生物活性物種的精準檢測與靶向治療等生物醫學應用領域取得階段性研究進展。因此,探索生物活性物質的異常產生、生理分布與生物功能,對相關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十分重要。當前,利用螢光探針體系可視化監測各類活性物質已成為化學和生物學等交叉學科的熱點研究領域之一。
-
金斯瑞解讀|CRISPR/Cas9系統可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也因其精準、廉價、易於使用等優點,被研究人員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農業、基礎醫學及臨床治療等方面。2020年11月18日,由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Shmunis生物醫學與癌症研究學院的Dan Peer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公開發表【1】,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CRISPR遞送系統,並將其命名為稱為CRISPR-LNPs,在膠質母細胞瘤和
-
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獲進展
10月27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梁興傑課題組與中科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李景虹課題組合作,在可變形納米遞送系統增強腫瘤免疫治療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Proton-driven transformable nanovaccine for cancer immunotherapy為題,在線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y(《自然
-
中國學者開發出新一代mRNA藥物遞送系統,團隊將創辦新公司
9 月 30 日,Nature Biotechnology 發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展示了一種能夠設計和製備 mRNA 藥物遞送載體的平臺技術,通過這個平臺,技術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型脂質納米粒載體,可以用來遞送對抗癌症的 mRNA 疫苗。
-
精準醫療!羅氏新型靶向藥物entrectinib治療ROS1陽性肺癌展現巨大...
2018年09月26日訊 /生物谷BIOON/ --瑞士製藥巨頭羅氏(Roche)近日公布了實驗性靶向抗癌藥entrectinib的綜合分析數據。此次分析的數據來自關鍵性「籃子」II期臨床研究STARTRK-2、I期研究STARTRK-1、I期研究ALKA。
-
中科院高能所胡毅研究員和陳俊副研究員課題組在發展新型刺激響應性細胞靶向策略方面取得進展
小分子藥物通常不具備特異性識別和靶向病變細胞的能力,從而可能會誤傷大量的正常細胞,其潛在的危害性不容忽視。因此,發展細胞靶向策略將有助於將藥物定點輸送至病變細胞,以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其中,刺激響應性細胞靶向系統能在物理或化學刺激的作用下,實現對目標細胞的特異性靶向。可響應的刺激信號主要分為內源性(酸度、氧化還原性等)和外源性(光、聲、磁場等)信號。
-
Nature Nano綜述:藥物遞送系統設計架構
Chan通訊單位:多倫多大學DOI: 10.1038/s41565-020-0759-5背景介紹遞送系統是21世紀最熱點的研究領域之一,能夠將藥劑、造影劑、免疫療法、基因編輯等通過遞送載體從體外輸送到體內特定的位置,其所具有的細胞及分子的精準度為疾病的診療和治療提供了新的可能
-
新型抗體鍵合藥可治療成神經細胞瘤
費城兒童醫院癌症中心(CHOP)的醫學科學家們開發出了一種靶向大多數兒童成神經細胞瘤表面蛋白的基於抗體的有效新療法,可以有效殺傷癌細胞。這項研究成果於近日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
-
金斯瑞解讀|CRISPR/Cas9系統可以有效治療活體動物癌症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也因其精準、廉價、易於使用等優點,被研究人員廣泛應用於基礎科研、農業、基礎醫學及臨床治療等方面。2020年諾獎也花落CRISPR基因編輯領域,瑞典皇家科學院將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病原學研究所的Emmanuelle Charpentier博士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Jennifer A.
-
第三代siRNA藥物:核酸修飾+靶向遞送
基於GalNAc綴合物的直接靶向遞送的siRNA是第三代siRNA藥物,之所以歸入新的一代,是因為跟第二代脂質體遞送足以形成「降維攻擊」的優勢差:「直接」遞送,避免了脂質分子的免疫原性和細胞毒性;「靶向」提高療效的同時增加了安全性。
-
螺旋藻「披上」磁性外衣 借光合作用靶向治療腫瘤
受訪者供圖 因具有靈活運動、藥物運輸等能力,微納機器人在疾病診斷治療、靶向遞送、無創手術等生物醫學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然而現階段針對微納機器人的有關研究大多聚焦在體外,在體內治療應用的更多預期功能仍然存在極大的挑戰。
-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腫瘤生物治療研究室鞏長暘團隊:多功能「核-殼」結構納米基因遞送系統應用於惡性黑色素瘤治療研究
惡性腫瘤的治療已經成為了世界性的公共衛生難題。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和疾病機理的深入研究,基因治療已經成為一種極具應用前景的治療手段。基因治療是指將外源正常基因導入靶細胞,以糾正或補償細胞基因缺陷和異常,從而達到治療因缺陷和異常基因所引起的疾病的目標。基因治療的優勢在於,治療腫瘤針對性強,具有很高的靶向性,在殺傷腫瘤細胞時對正常組織損傷小,副作用少,是未來惡性腫瘤治療中最具前景、最有效的治療策略之一。
-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聚糖代謝標記
用於腫瘤靶向治療的聚糖代謝標記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3 17:02:38 哈佛大學David J.
-
阿帕替尼的新型給藥系統研究現狀
阿帕替尼(Apatinib,Apa)是一種小分子靶向腫瘤治療藥物,其主要抗腫瘤作用機制為高選擇性地結合併抑制血管內皮細胞生長因子受體2(VEGFR-2),從而降低腫瘤細胞微血管密度、抑制血管生成和腫瘤細胞生長。Apa對多種腫瘤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可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提高化療藥物的治療效果,此外,Apa還可用於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