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報記者 潘 玲
「你看右邊這片空地和林子,我打算今年把它開發成小型動物園和真人CS基地……」3月25日,在卓扎灘原生態旅遊景區,順著卓扎灘村黨支部書記顏章東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春風中搖曳的樹枝開始抽出嫩芽,昭示著新春的希望。
從互助縣城開車前往威遠鎮卓扎灘村,很快就進到村裡,白牆、青瓦、紅簷的民居錯落有致,牆面整潔、道路乾淨,房前屋後一片平整。
經過幾年的發展,卓扎灘村已經成為青海省內有名的鄉村旅遊村莊。
過去的卓扎灘村集體經濟收入除了少部分的集體土地租賃收入外,絕大多數來自採砂場。後來因為生態原因,當地政府關停了採砂場。
採砂場是關閉了,可經濟還得發展,村集體和村民還得增收。怎麼辦?
卓扎灘村兩委自2018年4月開始,將曾經採礦用地性質的110畝(1畝≈0.067公頃,下同)河灘地、49畝集體土地進行整合,帶動周邊前躍、納家4個村融合發展鄉村旅遊,積極拓展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挖掘民俗文化產業價值、利用交通便利優勢、拓寬勞務增收渠道等,實現村集體和群眾「雙增收」。
「你想不到吧?腳底下的這塊土地居然是曾經的採砂場,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原生態旅遊景區。到2019年底,已經實現了門票收入830萬元,加上村民經營的農家院、景區務工、經營攤位等帶動發展,實現了1300萬元的總體收入。」卓扎灘村黨支部書記顏章東自豪地告訴記者。
2019年,卓扎灘村給村民們分紅100萬元,村民的水費、衛生費、養老保險支出都是由村集體經濟收入統一交納。
記者在景區看到,有人正在網紅橋等遊樂設施處玩耍。雖然景區內的大多數攤位還沒營業,從攤戶的講述中仍能感受到去年營業期內的盛況。
景區內的小吃一條街現有大小攤位共計92戶,去年經營得好的,一個夏天的純收入達到三、四萬元,少一些的也有一萬多元。
「我的攤位經營些當地特色小吃,去年純收入3萬多元。」攤戶蔡生軍告訴記者。
「我在景區大門附近擺攤出租土族服飾給遊客,幫他們拍照,光這塊兒純收入達到了2萬元,加上老伴兒在景區做保潔員,去年我們家增收了近3萬元。」貧困戶馬世祿說。
目前,卓扎灘原生態旅遊景區已經建成了鄉村大舞臺、老房子、兒童樂園、森林小鎮、水上樂園等多個旅遊項目。在景區建設中,村民既可以參與景區項目經營,開辦農家院,也可以參加公益性崗位,景區內的護林員、售票員等多個崗位都由本村村民擔任,很大程度上帶動了當地就業。記者了解到,村民從業人數達到了280人,村民人均從旅遊業中獲得年收入2443元,民宿數量達到了50家,現有民宿客房數250間、床位500個。
為了壯大村集體經濟,除了發展原生態旅遊景區,顏章東把農村電商、酩餾酒坊等的發展都納入了規劃,「我們的總體定位是依託優越的交通區位和近城優勢,以卓扎灘已有的田園鄉村生態及主題遊樂設施為基礎,以在地民俗文化為底蘊,深度挖掘周邊森林、河道資源,鎖定周邊城市家庭客群,延伸產業鏈,提升村容村貌,打造集田園生態觀光、主題休閒遊樂、鄉村民俗體驗、親子教育研學、戶外拓展運動、慢村養生等功能於一體的高原鄉村幸福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