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一起去粘知了,整個夏天都是我們的

2020-12-04 和風細雨聲

上世紀七十年代,油田駐地附近人煙稀少,放眼望去,四周還是大片未被開墾的荒灘,野生動物種類繁多,空閒時間大人們去抓狐狸、套野兔、撒網捕魚,只要出去一般都會有收穫,孩子們放學後就去逮知了、撲蜻蜓、抓小魚,也是忙的不亦樂乎。

夏天油田駐地的知了非常多,知了的種類有很多種,駐地附近有種知了當地人叫「油蟬」,油蟬的個頭大、聲音響、又肥又黑,胸部略帶點褐色,肚子上有一層白粉蓋著。還有一種個頭比較小,渾身麻麻點點的,叫聲奇特,孩子們都不喜歡這種小知了。

知了的學名叫蟬,夏天在樹上叫聲響亮,用針刺口器吸取樹汁,幼蟲棲息土中,吸取樹根液汁,對樹木有害。

會叫的蟬是雄蟬,它的發音器在腹部,蟬的腹部有一層鼓膜,鼓膜受到振動發出聲音,由於鼓膜震動每秒能伸縮約1萬次,蓋板和鼓膜之間是空的,能起共鳴的作用,所以其鳴聲特別響亮。可以輪流利用各種不同的聲調引吭高歌。

每年的七、八月份是同學們捕蟬的最佳季節。捕蟬的辦法就是使用麵筋去粘知了,利用麵筋的粘度粘住知了的翅膀,準保一粘一個準。

少年在課堂上就與幾個同學約好,趁明天學校放假去粘知了。

放學回家後,立即到廚房找到面袋子,倒出滿滿一大碗的麵粉,先把面和成比較硬的麵團,再用水洗,要把這一大團麵粉的澱粉全部洗掉最後剩下的就是可以粘知了的麵筋。

洗了很長時間,終於覺得麵筋可以用了,就把麵筋泡在水裡,明天帶出去粘知了。

第二天,少年帶上麵筋來到房頭,鋼蛋帶了一根3左右長的蚊子杆,往知了叫聲最多的地方走去。

周圍只有楊樹和柳樹,楊樹太高夠不著棲息在高處的知了,就在相對低矮的柳樹下尋找。

不一會在一棵柳樹樹幹上發現一隻油蟬,黑油油的身子,亮閃閃的翅膀,正在放聲高唱。少年說:「咱們先把這個倒黴蛋粘下來。」

鋼蛋把竹竿放平,少年從溼布包著的麵筋上揪下一塊纏在竹竿頂端,鋼蛋躡手躡腳走到樹底下,把竹竿悄悄往上遞過去,眼看就要粘住知了,知了好像知道有什麼東西在靠近停止了鳴叫,接著就飛走了。鋼蛋一聲嘆息說:「怎麼就飛走了。」

少年從鋼蛋手裡奪過竹竿說:「真笨,讓我來。」

他們又在樹底下找到一個知了,這次少年從知了的下方緊貼著樹幹把竹竿送過去,竹竿上的麵筋慢慢接觸到知了的翅膀,知了在竹竿頂上亂撲稜,少年收回竹竿把粘住的知了摘下來。

鋼蛋納悶了,說:「剛才我去粘那個知了,還沒等竹竿靠近知了怎麼就飛了,你怎麼就能粘住?」

少年回答說:「知了的眼睛是複眼結構,視力非常好,只有從樹底下慢慢靠近才能避免被蟬發現,才能粘住它的翅膀。」

鋼蛋聽了後,就拿著竹竿,按照少年說的要領去操作,一會也粘了個知了下來。

兩個人一上午粘了十幾個知了。這邊的幾棵樹,低一點的知了幾乎都被他們粘光了,剩下都是在很高的樹枝上,能看見就是杆子夠不著。

少年看反正夠不著,就用腳使勁蹬了樹幹一腳,柳樹搖晃,從上面撲稜撲稜飛走了五六個知了。

兩人一上午共捕捉到16個知了,那個時候還不知道能把知了做成一盤菜,兩個人各拿8個回去餵雞。以後長大了才知道,能把剛從土裡鑽出來的知了猴油炸做成一盤美味佳餚。

知了 - 蘇慧倫知了知了在叫著,生命太脆弱開懷痛飲是唯一的選擇,知了知了在叫著,分不清顏色,找不到它出生時蛻下的殼,一整個夏天都是我們的。白雲在天上無邊無際翻湧,撒下的陽光叫人迷惑,還有多少夢可以盡情揮霍。

少年和同學們粘知了最終目的不在於粘了多少只,在於粘知了的全過程,通過捕蟬這個行為,準備捕蟬工具、聯繫要好的同伴、感受戶外氣息等才是促使少年不辭辛苦、樂此不彼的真正原因。

相關焦點

  • 走,逮知了猴去!
    蟬(學名:Cicadidae;英文名:Cicada、Cicala 或 Cicale)是昆蟲綱半翅目頸喙亞目的其中一科,俗稱知了(蛭蟟)或借落子。小時候在鄉下老家,一到夏天,小知了就會從地底下踴躍而出。尤其是下過雨以後,小知了最多。傍晚,晚飯也顧不得吃,就拿個手電筒,跑到樹底下去掏知了。
  • 捉知了、炸知了、戳蟬蛻,那是我們再也回不去的童年
    礦燈、竹竿和塑料桶,這是捉知了必備的三件套。雖說結伴同行可以解悶,但大家更喜歡單獨行動,畢竟兩盞礦燈同時照在同一隻知了上,歸屬權的判定就有些棘手了。所以,本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大伙兒都喜歡「單飛」,即使是一家人,也都各自奔向心中的理想地去了。
  • 金蟬脫殼成就了知了,留下的一味中藥卻能治病救人,你真的知了?
    他一路行一路唱著牧歌,歌聲清脆、溫婉、悅耳,整個樹林全被他驚動了。 忽然,歌聲停下來,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緊閉,兩眼凝望著高高的樹梢。「知了,知了,知了……」樹上的蟬兒正在扯開嗓門,自鳴得意地唱著呢!正是它的歌聲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他真想將蟬兒捉住,問一問你究竟知道什麼了?
  • 知了的「網紅季」
    說夏天的火熱和歡樂都是知了唱出來的絕不為過。知了的唱腔高昂激越,仿佛將蟄伏地下數年修煉的內功,匯聚於夏,讓原本認為它聒噪的人們,體驗其特立獨行的精彩,收穫夏的饋贈。知了與夏天是有約定的:夏天的綠肥紅瘦,讓知了當仁不讓領銜昆蟲界放歌,也讓無愁少年玩出遊戲的新花樣。如今,早年受知了歡唱誘惑的少年,已然人到了中年乃至白髮皓首。那些年的暑假午後,在門窗敞開的室內,放下竹榻,用井水揩拭,放肆地躺在竹榻上,通體的涼爽掠過身軀,在知了的催眠中體驗涼熱同享。
  • 知了?多年以後就沒有人知了 蟬為何不吵了?剛出土就被吃了!
    如果說這個世界的夏天有多熱?讓人心有多煩?我們單聽一種聲音就夠了,那就是知了,知了!知了聲音不絕於耳,讓本來就燥熱的夏天,心裡更加煩躁,特別是人困馬乏,好想好好一個午覺,剛剛睡著,或者即將睡著,而你的耳畔不斷的響起知了知了的聲音,那時候真的恨不得爬起來,把它們一個一個的抓起來關起,然人卻又對它無可奈何。因此知了的聲音困惑了人們多少個夏天,它曾經困惑多少人,則無從統計,我相信你也曾經被這種聲音困擾過,然而這一切,已經結束了!
  • 兒時夏天農村蟬鳴鳥叫,如今難聞其聲,啥原因?農村人道出實情!
    生活在農村的80後和90後小時候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每到夏天的夜晚全家人都會出動「摸節流龜」,節溜龜學名叫金蟬,還有有些地區叫爬叉、知了猴等,那時候的農村無論白天還是夜晚都非常的熱鬧,「摸節溜龜」成為不少朋友兒時難忘的記憶。
  • 知了,叫金蟬,又叫解猴,夏天的美味,營養又健康
    睢寧菜系食色生香今天帶你一起回味「炸解猴」的味道,解猴是睢寧話,也就是金蟬,又名知了猴、知了龜,是農村常見的一種昆蟲。知了猴不僅是昆蟲,也是一種珍貴的季節性美食。《西遊記》中去西天取經的真靈東土大唐高僧「唐僧」,是釋迦牟尼如來佛的二徒弟「金蟬子」轉世,有「金蟬脫殼」之意。所以人們將脫殼變身的蟬作為長生、再生的象徵。在《西遊記》中也有了吃「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的說法。由於金蟬有良好的口感,且營養價值高,有滋補之效,睢寧民間便把擺上餐桌,稱之為「唐僧肉」。
  • 蟬聲擾民,小區比賽抓知了 專家:採集強度低,對生態環境沒有影響
    上周六,海滄區人口最多的居民小區——綠苑新城,組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趣味抓知了」比賽。業主們一共粘下了300多隻蟬成蟲,讓這個綠色小區頓時幽靜了不少。 小孩玩老遊戲帶大人回歸童年 綠苑小區的綠化環境,在海滄算是有口皆碑。「我們小區人口雖然多,但植被環境保持得不錯,引來了4種白鷺、7種野鴿子……野生動物很多。」
  • 原創 | 知了知了,應是綠肥肉瘦
    ,枝頭上的知了叫個不休:"熱死了,熱死了!"這貌似是我小時候對夏天的印象,雖然天熱,但是也有很多樂趣。對我來說最大的樂趣就是捉結了龜。結了龜是一種爬行動物,生活在土壤裡,是靠植物根部的枝葉維持生命,分布於我們魯西南地區,在你們那裡叫什麼?眼下又到了結了龜,也就是金蟬出土的時候。
  • 知了猴你真的會吃嗎?快來一起看看吧!
    知了猴也叫做金蟬是一種昆蟲,在夏天的時候,尤其是到了六七月份的時候,我們經常能夠聽到知了猴的叫聲。當然我們在夏天的時候也會抓很多知了猴吃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炸了知了猴之後蘸一些鹽巴,這樣會更加美味,也更加好吃,但是經常吃一些知了猴,對於我們身體健康也是有好處的,究竟有什麼好處呢?
  • 知了猴又名金蟬,素有唐僧肉的美譽,營養價值高,你吃過嗎?
    知了猴,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了,每年夏天,許許多多的的知了猴就會從地下爬到地上來,再順著樹木爬上去,最後蛻皮變成知了。那時候,每到晚上,尤其在農村就有很多的人們晚上吃完飯拿著手電筒到處找知了猴,一晚上下來就能找幾十個,多著甚至找上百個,可所謂大獲豐收。
  • 知了猴都是晚上從地下爬出來,它是怎麼分辨白天黑夜的?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又快到了抓知了猴的季節了,幾乎每年的夏天,我都會回老家住幾天,不為別的,能在晚飯後拿著手電筒去樹林裡找到幾個知了猴足以。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知了猴會在夜晚出土,而不是白天呢?它是如何知道白天黑夜的呢?有兩個原因。
  • 農村的「知了猴」能吃嗎?為什麼螞蟻不去吃它?原因很簡單
    農村的「知了猴」能吃嗎?為什麼螞蟻不去吃它?原因很簡單夏天到了,知了也出現了,知了不僅是標誌性的夏天昆蟲,它同樣也可以成為人們餐桌上的佳餚,也有燒烤攤會將知了作為燒烤的原料。相信一些農村的小夥伴都有過小時候夏天去抓知了的經歷,農村也把它稱作「知了猴」,那這個東西真的是可以食用的嗎?其實是可以的。本身,知了猴是一種生長在地下洞裡的昆蟲,它會在地底下打洞,而且它的打洞能力可不容小覷。但是等它長大以後,它就會離開一直生活的洞穴,慢慢地爬上樹。它上樹是為了產卵,知了猴一次性可以產出不少的蟲卵。那麼,又有人疑惑了?
  • 今年的夏天,我們都去了火星
    今年夏天的時候,有三個國家都開展了火星探測活動。他們分別是阿聯的"希望號",中國的"天問一號",美國的"火星2020-毅力號"。火星,太陽系與地球最類似的行星為啥都集中在2020年夏天呢?
  • 夏天吃「知了猴」,會不會對身體有危害?營養師有2種看法
    尤其是夏天,天氣越是炎熱越阻擋不了知了猴的鳴叫,如果內心煩躁的人,還會因為這種聲音影響心情甚至是失眠。而有些人聽到這樣的聲音就十分興奮,有機會就會去大量捕捉。可它到底有沒有危害呢?又有哪些營養價值?首先,我們看下知了猴的營養,在相關資料上記載,《中國藥材學》中提到:知了猴有強身健體、生津止渴、補腎養肺等好處。其外殼還具有疏風散熱等藥理作用,但因為現代醫學上,有些病症也可能會使用到知了猴。
  • 知了 - 知了--浙江頻道--人民網
    夏天最該玩的就是抓知了。知了偏愛柳樹,但樹到底長得好不好看我看不是個問題,樓下幾棵矮樹,樹幹長得歪七扭八,枝葉稀稀拉拉,它們照樣安安頓頓俯在上面,悠閒地叫兩聲又歇兩聲地挑逗人。小鬼們最喜歡在這種樹下知了——樹矮夠得著,葉少沒阻礙。 捕蟲的杆子似乎是一根光禿禿的拖把棍,纏上鋼絲圈,套個塑膠袋,人人手上只要有這一把簡易裝備就已經夠使。抓知了首先講究目明。
  • 吃「知了猴」的人越來越多,再過10年,知了猴會絕種嗎?
    特別是在農村,樹木蔥蔥,每棵樹上都趴著幾隻蟬在「引吭高歌」,夏天似乎就是它的主場,這也讓不少幹完活準備休息的老農們發了愁。然而近年來,蟬的幼蟲(知了猴)卻成了當下不可多得的美味,無論夜市攤,還是餐館裡到處都有它的身影,知了猴的身價也開始「暴漲」,從之前的5毛一隻賣到1元一隻,有的地方甚至能賣到1塊5。
  • 知了猴在農村街頭搶先開賣!農民直呼:價格太貴了,吃不起
    農村有不少可以吃的野味,每種野味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在農村長大的小孩子,很喜歡吃這些野味。這些野生的食物的味道,是任何零食都代替不了的。今天就給大家分享一種只有夏天才能見到的野味:知了猴,它是蟬的幼蟲。還記得,小時候生活條件差,夏天酷熱,蚊子還到處亂飛,所以很不喜歡過夏天。
  • 記憶中的美食:油炸知了猴
    #當代吃貨圖鑑#我們小時候,吃的東西沒有現在這麼豐富,可是能吃到的美味,那都是原汁原味的。小時候,一到夏天,我特別愛去外婆家。外婆家處於黃河中下遊,土地上有一層薄薄的沙土,很利於知了繁殖。夏天晚上,小姨會帶著我,打著手電筒,去河堤上捉知了猴。你知道什麼是知了猴嗎? 就是在地下呆了四年的知了,剛鑽出來透氣,還沒來得及退殼的知了。
  • 養殖戶蓋棚養知了猴發家 一個夏天收穫80萬元
    時下,正是知了猴大量上市的季節,許多市民也都趁夜到森林裡捉知了猴。其實,市場上賣的知了猴不都是純野生的,在黃島區寶山鎮有位農民名叫潘永昌,他已經養殖知了猴7年多了。在他承包的200餘畝樹林裡,最多的時候每晚能收穫三四萬隻知了猴,一個夏天能收穫80萬元,成遠近聞名的「金蟬大王」。    樹上爬滿知了猴    25日晚7時許,潘永昌帶領記者拿著手電筒,進入樹林捕捉知了猴。記者看到,碗口粗細、排列整齊的楊樹上,每棵都爬滿了知了猴,少則十幾隻多則四五十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