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醫學研究:相比其他運動,高原移居者更適合鍋莊等運動

2020-12-04 瀟湘晨報

記者從西藏大學高原腦科學研究中心獲悉,在西藏海拔3600米至3800米範圍的高原低氧環境下,平原移居高原者適度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攜氧能力,進而有效改善認知功能、提升睡眠質量、降低抑鬱焦慮等心理症狀。而這類人群在高原環境下非常適宜藏族傳統的鍋莊舞。

中心副主任馬海林

長期高海拔暴露影響個體的認知能力,如感知覺、注意、記憶、思維、決策等,但是目前對於高原暴露影響認知功能的生理起源尚不清楚。

圖為鍋莊舞是西藏最為常見的舞蹈,本地民眾隨時隨地都能跳起來。資料圖

平原人群移居高原後是否適合運動、在高海拔低氧環境中運動能不能改善腦認知功能,這些問題是西藏大學高原腦科學研究中心主攻的課題。

研究過程

2019年9月至12月,馬海林研究團隊對130名移居高原的大學生進行了測驗,這些實驗對象均來自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

研究團隊用生理、行為、腦電、磁共振成像等技術手段對實驗對象的生活飲食、睡眠、運動情況、疾病、認知功能、腦結構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測試,探究長期高海拔暴露導致的注意功能改變的生理和神經基礎。

實驗還招募了40名平原地區漢族移居大學生,通過為期40天15次的藏族傳統舞蹈鍋莊的訓練,來檢測長期高海拔鍋莊運動對平原移居者生理和認知功能的影響。研究發現,鍋莊訓練能有效改善平原移居大學生的生理和認知功能。

中心副主任馬海林

藏族傳統舞蹈鍋莊時而歡快,時而舒緩,非常適宜在高原開展,鍋莊運動不僅能夠提高實驗對象的生理和認知功能,還可以有效緩解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

後期,馬海林教授研究團隊還將計劃開展不同運動方式對高原居民身心功能的影響的研究,如羽毛球、籃球、太極等。

來源:中國新聞網

【來源:西藏體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西藏高原醫學研究:相比其他運動,高原移居者更適合鍋莊等運動
    記者從西藏大學高原腦科學研究中心獲悉,在西藏海拔3600米至3800米範圍的高原低氧環境下,平原移居高原者適度運動可以提高身體攜氧能力,進而有效改善認知功能、提升睡眠質量、降低抑鬱焦慮等心理症狀資料圖 平原人群移居高原後是否適合運動、在高海拔低氧環境中運動能不能改善腦認知功能,這些問題是西藏大學高原腦科學研究中心主攻的課題。 研究過程 2019年9月至12月,馬海林研究團隊對130名移居高原的大學生進行了測驗,這些實驗對象均來自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
  • 西藏高原醫學研究:高原移居者更適合鍋莊等運動
    西藏高原醫學研究:高原移居者更適合鍋莊等運動 2020-11-28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運動醫學研究發現一氧化碳能增加耐力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柏林8月4日電 (記者李山)近日,德國拜羅伊特大學在一項運動醫學研究中發現,在健康、訓練有素的人中,定期吸入一氧化碳的效果與進行高原訓練的效果相同。該研究或將給體育界帶來新的難題:通過一氧化碳提高耐力是否算一種合法的訓練方法。 一氧化碳被認為對人體有害。
  • 哪些人不適合去高海拔地區 什麼體質容易高原反應
    高原反應是指在進入高緯度地帶產生的一切不適症狀,當海拔越高,身體承受力就越低。如果是你第一次到達的高海拔地區,那麼在進入高原之前,一定要進行嚴格的體格檢查,切勿肓目進入高原,有些人是不適合去高原地區旅遊的。下面一起來看看哪些些人不適合去去高海拔地區旅行。
  • 內地人去西藏會出現高原反應,那西藏人來內地會怎麼樣?漲知識了
    西藏,是許多人心目中的白月光,終其一生也想去看一看,在那片雪域高原有許多不為人熟知的風景,以前我們只能通過書籍或電視去欣賞那裡的風景,如今旅遊業非常的發達,已經可以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了,親自去體驗一下這片心靈聖地帶給我們的震撼。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圖源/百度百科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Andrew T. Smith & J.這裡我們重點討論該生態系統的一個方面,即把高原鼠兔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關鍵性物種,並說明其與整個高原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良性運轉的關係。儘管鼠兔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這個物種正面臨著一場以消滅它們為目的的毒殺運動。作者認為有意地消滅鼠兔對於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和維持高原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是有害的。
  • 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
    圖源/百度百科高原鼠兔—保護西藏高原生物多樣性的關鍵性物種Andrew T. Smith & J.這裡我們重點討論該生態系統的一個方面,即把高原鼠兔作為青藏高原生態系統的關鍵性物種,並說明其與整個高原的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良性運轉的關係。儘管鼠兔在生態系統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這個物種正面臨著一場以消滅它們為目的的毒殺運動。作者認為有意地消滅鼠兔對於保護本地生物多樣性和維持高原生態系統的正常功能是有害的。
  • 雪域高原留下醫學之光
    在西藏這片高原土地上播撒自己醫學的種子,交流治療經驗,幫助當地醫院精神衛生防治水平提升,為當地留下一支帶不走的醫療隊伍,是他始終堅持的目標。勇踏援藏徵程踐行醫者使命    為從根本上改變日喀則市精神衛生防治工作薄弱的現狀,幫助日喀則市建立自己的精神衛生防治專業隊伍和精神衛生防治體系,2020年7月5日,山東省衛生健康委選派數名精神衛生防治專家於日喀則市「會師」。
  • 身體越好高原反應越大? 專家:說法有科學依據
    楚天都市報訊 本報記者呂銳  十一黃金周將至,不少人計劃去青海、西藏等高原地區旅遊,但高原反應又讓人心存顧慮。昨日,來自華中農業大學楚天學院的一對年輕「驢友」夫婦向本報反映稱,他們今年暑假期間自駕走川藏線,結果發現身體強壯的丈夫,比瘦弱的妻子高原反應更強烈,同行的不少驢友也發現,上高原,身體好的人與身體一般的人相比,高原反應似乎更大。
  • 藏高原移動地球發信號:青藏高原在東流(組圖)
    最新的科學研究發現,不僅江水向東流,被譽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也有向東「流」的趨勢。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了11月3日英國《自然》雜誌上。  自1995年始,一個國際科學小組在喜馬拉雅山地區沿東西方向布置了4條橫跨雅魯藏布江的超寬頻帶大地電磁深探測剖面,對青藏高原的地殼結構進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青藏高原之下,有一種高度黏稠的流體物質,正自西向東「蠕動」,並牽引著青藏高原向東運動。
  • 探秘神奇的高原小精靈 「西藏沙蜥」
    2020年7月至10月,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任務五子課題「西藏沙蜥對高海拔環境的適應」開展綜合科學考察研究。
  • 西藏大學:紮根雪域高原迎來發展春天
    ■聚焦部省合建高校改革發展啟動全球首個「萬種原生生物基因組計劃」、首次對青藏高原野生植物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首次觀測到迄今為止最高能量的宇宙γ射線……近兩年來,作為牽頭或第一聯合單位,西藏大學先後取得多項重大原創性、引領性成果,多篇研究成果發布在全球頂尖刊物上。
  • 西藏情懷,青藏高原情懷
    扎什倫布寺前的藏民說起旅遊聖地,青藏高原無疑讓很多人心中的首選。只是大多數人是被藍天白雲,高原雪山,宗教朝拜,有點難以理解的天葬等照片,視頻,傳說吸引著,而其中大部分人更會因為高原反應,需要比較長時間的計劃而將青藏高原之行束之高閣,寄存心裡。當然其中不乏只是人云亦云,嘴巴說說而已。還在很早的時候,心裡就一直嚮往西藏,嚮往的是那自由與奔放吧。
  • 青藏高原對中國究竟有多重要?
    西方學者較多次談到青藏高原對於中國地緣政治結構深遠的意義,實際上對於中國而言的話,則是一個全新的話題,需要中國學者從本國視角出發進行研究。青藏高原的形成據推測,地球至今已經存活了46億年。由於地殼運動、滄海桑田,亞洲的樣貌發生了一次又一次的變化。對中華先民生存環境影響最大的就是距今8000萬年的「燕山運動」和距今1000萬年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
  • 擎起高原醫學發展大旗 提高各族人民健康指數
    在我國高原醫學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天一教授說:「青海在高原醫學臨床研究方面,有人群優勢、環境優勢和幾十年高原醫學研究打下的科學基礎,發展思路要與國家的戰略發展方向一致,努力實現『中國夢、高原夢』」。
  • 西藏大學提出藏族人群高原適應機制「新假說」
    資料圖 圖片來自網絡近日,西藏大學在「藏族人群對高原低氧生理適應的分子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揭示了藏族人群血液一氧化氮(NO)在高原低氧環境中的鈍化調節機制。這一研究成果以《藏族人群在高原低氧環境中血液一氧化氮的鈍化調節》為題發表在我國首份英文版自然科學綜述性學術期刊《國家科學評論》上。高寒缺氧一直是人們對青藏高原環境的直觀印象。然而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下,仍有500多萬藏族居民世代定居,其中七成以上人口常住於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並對高原低氧環境產生了最佳的生理適應性。
  • 「地球第三極」 青藏高原!
    它的形成,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歷了漫長的地質運動高原上巍峨屹立的群山,改變了大氣環流本來的運動軌跡>喜馬拉雅這裡有110多座山峰海拔超過7350米其中,更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的「第三極」青藏高原,它是如此特別這裡無論是氣候、地形、景觀還是歷史、人文都與中國的其他區域有著天壤之別
  • 夫婦進藏缺氧去世,去西藏旅遊除了高原反應還要注意這5點
    圖片來源於網絡高原反應究竟是什麼?許多喜歡旅遊的人應該都對西藏有著一種特殊的憧憬,不管是夜晚寧靜的拉薩還是關於它美如畫的風景,都讓人嚮往。但是要進藏旅遊,可得注意好幾點,第一個就是高原反應。圖片來源於網絡當然了,治療不如預防,要進入西藏旅遊的小夥伴要注意,在進藏前對於身體和心理的適應性鍛鍊是一定要做的,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阻氧口罩進行有氧運動以此適應基本缺氧條件。
  • 走進「西藏江南」丨尋找青藏高原的昆蟲丨青藏科考
    早期對西藏的科學考察工作中,黃復生先生(人物介紹可見文末)曾多次前往這片區域,根據對這片區域的了解,黃先生後來多次建議,將易貢列為保護區,增強人們對這片淨土的保護意識。黃先生為西藏昆蟲科考做出了重要貢獻,並為我們現在的研究和調查奠定堅實的基礎。
  • 聽科研人員講青藏高原真菌資源研究
    如果說蜜環菌屬球莖不太常見,那麼說起真菌界的其他成員,你肯定不會陌生。飯桌上的蘑菇、木耳,可供人們食用;感冒時注射的青黴素,可以治癒疾病……真菌正在醫學、釀造業、農業等諸多領域造福人類。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氣候,青藏高原孕育著豐富多樣的真菌資源,如何對其開展研究與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