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偷吃湟魚「戲法」百出 不法商販瞄上珍貴魚種

2020-11-23 中國網

青海湖裸鯉又稱「湟魚」,是極為珍貴的高原魚種。近期,隨著青海旅遊旺季的到來,一些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置青海省封湖育魚的法律法規於不顧,高價銷售湟魚製品。多年來,青海省各級漁政、工商、公安等部門嚴厲打擊偷捕、偷售湟魚的違法行為。而魚販和餐廳老闆們為了逃避執法人員的檢查和處罰,可謂「戲法」百出——

戲法一:食客進暗室。檢查人員在西寧某大橋邊暗訪發現,經營湟魚的餐廳幾乎都有暗室。所有暗室都裝有鎖,執法人員檢查時,店主就會把客人帶到暗室,並給每人發一個塑膠袋。服務人員鎖門離開前,還不忘叮囑一番:「一定要把魚刺吐在塑膠袋內,千萬不要大聲說話。」

戲法二:門口掛瓶子。一些非法出售湟魚的飯店,在門口的顯眼處懸掛一個塑料瓶,暗示店中有湟魚出售。

戲法三:湟魚成「手抓羊肉」。許多餐廳要寫菜單時,故意將湟魚寫成「手抓羊肉」、「水煮牛肉」等菜名。

戲法四:專人放風。一遊客回憶起在青海湖畔吃湟魚的「驚險」經歷:「我們躲在暗室剛吃魚,外面突然響起了對講機的聲音,說是有人要來檢查,接著,服務員就跑進來端走了魚和裝有魚刺的塑膠袋。警車在飯店門口轉了幾圈後就走了,服務員又把湟魚端了上來。原來,餐廳專門僱人守在路口,一見到執法人員,就立即通風報信。」

戲法五:賣熟不賣生。湟魚只賣給熟客,如果不是熟客或熟客帶去的人,店主一般會裝出頗有環保意識的樣子:「湟魚可是保護動物,誰敢做呀。」

為什麼商販不顧嚴厲處罰的危險而非要銷售湟魚呢?青海省漁政管理總站漁政科負責人講了以下主要原因:一是暴利的誘惑。一盤湟魚的成本也就七八元錢,而商家卻能賣到近百元甚至五六百元。二是查處難度大。青海湖總面積4500多平方公裡,而在湖區巡查的所有漁政人員僅130人。再加之非法捕撈者一般在夜間捕撈,使查處工作難度增大。

相關焦點

  • 青海人與青海湖湟魚
    在這樣一個時刻,所有的青海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紀的青海人——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過來的青海人,當他們從電視和網上看到這次盛況空前的報導,他們的內心有著久久不能平復下來的一種激動,因為這些人數龐大的青海人,對青海湖、對青海湖湟魚,都有著一種異地他鄉的人們所沒有的、念茲在茲的情結。
  • 西藏湖泊釣魚,遊釣名貴湟魚和裂腹魚,它屬於保護魚種必須放生
    西藏湖泊釣魚,遊釣名貴湟魚和裂腹魚,它屬於保護魚種必須放生。很多粉絲釣友都對西藏釣魚非常感興趣,都對西藏湖泊能不能釣魚存在疑問,經過我遊釣經驗了解和調查,具有宗教相關的湖泊是禁止釣魚的,除此之外的西藏湖泊是可以釣魚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國家保護魚種必須放生。
  • 僅我國青海才有,40多年前是救命糧,如今爆紅全國卻無人敢吃
    這種魚的名字叫做「青海湖裸鯉」, 又稱湟魚、鰉魚、裸鯉等,原本是黃河鯉魚的後代,不過因為生活在青海高原地區,其鱗片退化,成了無鱗魚,因此才叫裸鯉,又因這種品種的魚僅在我國青海的青海湖及其附屬河流才有,故而得名「青海湖裸鯉」。
  • 青海:從瀕危物種保護看生態回報
    從打響保衛藏羚羊的第一槍,到青海湖湟魚資源保護政策的實施,再到全力改善雪豹的棲息環境。在新的時期,新的環境下,青海為瀕危野生動物創造了良好、安全的棲息環境。多年的保護,身居青海大地的瀕危野生物種種群不斷增加,尤其是以雪豹、湟魚、藏羚羊等明星級物種為代表。這些瀕危物種種群數量的增加,對維持我省生物多樣性,以及我省生態環境的回報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 男子曬吃湟魚被罰 湟魚在青海湖生態系統中處核心地位
    【男子曬吃湟魚被罰二級保護動物了解一下!】2018年10月13日,某視頻平臺中一段視頻引起了網友的廣泛關注,有網友指出視頻中男子在烹飪的魚是明令禁止捕撈的青海湖湟魚。  視頻中,有數條魚在鍋內被烹煮。有網友看出,在鍋內被烹煮的是青海湖特有保護動物湟魚。
  • 以山為筆、以水為墨│青海繪就國家公園省的壯美畫卷
    ,書寫著國家公園省的壯美畫卷可可西裡玉珠峰當可可西裡的新生藏羚羊第一次睜開眼當雪豹在阿尼瑪卿終年的積雪上留下一串串腳印當荒漠貓在祁連山灌木叢中優雅轉身當青海湖億尾裸鯉頂著水流溯源而上當大天鵝、斑頭雁、棕頭鷗……從鳥島振翅高飛
  • 四民工欲毒魚下酒致中華鱘等珍貴魚種死亡(圖)
    四民工欲毒魚下酒致中華鱘等珍貴魚種死亡(圖) 被毒死的中華鱘,重達百餘斤。
  • 青海漁業的先行者,歷史上隻字片語的乙弗勿敵國
    前言:魏晉南北朝亂世之時,在青海湖畔的乙弗勿敵國雖然只在歷史上留下隻字片語,但它的一生卻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政治大動蕩、民族大融合的縮影。(三國兩晉南北朝示意圖)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個亂世,這一時期,北方許多少數民族大規模南下,隨之在我國北方建立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地方割據政權。其中,就有在青海湖畔的乙弗勿敵國。
  • 隱藏在紅海下驚豔世人的巨型魚類,如今已被列入世界紅色瀕危魚種
    這是一種隱藏在紅海海域水下驚豔世人的魚種,如今已被列入紅色瀕危魚種名錄,釣魚人的一生所求在非洲的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之間有一片神秘的海域名為紅海,它與蘇伊士運河和地中海相連,是含鹽量最高的海域,也就是說此海域的海水是所有海水中最鹹的
  • 青海冬蟲夏草市場調查
    中央電視臺《消費主張》的記者,曾經來到冬蟲夏草的主要產地之一青海實地採訪,曝光了各種各樣的摻假、造假手段。  2007年9月,為打擊一些不法生產商和經銷商的制假行為,青海省發布冬蟲夏草地方標準,規定:在冬蟲夏草的加工過程中,不得使用硫黃燻制等化學方法處理產品,不得添加防腐劑,不得注入、夾雜金屬或重金屬類物質,不得採取在子座上夾雜水泥等影響產品性能、重量或顏色的任何異物。
  • 中國古彩戲法:成也傳統、敗也傳統?
    對於魔術與戲法的區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肖桂森認為,魔術以「魔」打頭,突出魔幻、神奇的力量;戲法以「戲」當先,是演員與觀眾合作、互動完成的表演。  掛近百斤的道具依然神情自若  然而,能藏下龐大的道具僅僅是第一步。
  • 商販給低價海藻染色冒充紫菜 含重金屬損傷肝臟
    低價紫菜可能「被加工」  為圖好品相 不法商販給紫菜上色   專家:含重金屬,食用過量傷肝臟  紫菜營養豐富,因含碘量高,以及一些人體必須的微量元素,而被稱作「營養寶庫」,受到市民青睞。日前,有讀者反映在市場上買到一種用水泡過之後掉色的紫菜。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北派古典戲法的三世情緣(上)
    天津是出了名的「戲法窩子」。早在上世紀初期,作為中國傳統幻術表演的主要形式之一的北派古典戲法就開始盛行。在天津南市一帶的茶館、戲院、撂地的布圍子裡,這種古樸有趣的戲法表演很常見。  和平區非遺展覽館的前廳有三座塑像,最右邊一位就是北派古典戲法大師王殿英。「萬種奇蹟一袍成,千般奧秘兩手中。」
  • 不法商販用藍礬給韭菜保鮮 專家稱吃了易腹瀉
    記者從一根韭菜上摸下來的藍色粉末就如此明顯。 韭菜葉上的藍色斑點依稀可見。     去年春天,青島爆出震驚全國的「毒韭菜」新聞;時隔一年多,「藍韭菜」又現身島城。9月6日中午,家住芙蓉路的市民盧先生向記者反映,他妻子買來的韭菜掉藍色粉末 ,擇完韭菜手被染成了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