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損傷(Spinal cord injury, SCI)往往導致損傷平面以下的運動和感覺功能喪失。脊髓損傷修復是世界性醫學難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戴建武領導的再生醫學團隊從事脊髓損傷再生修復與機理研究17年來,在脊髓損傷後再生微環境重建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他們的研究成果最近以綜述形式發表。
脊髓損傷後會引發一系列生化級聯反應,在損傷周圍產生一個抑制神經再生的微環境。這個微環境裡的多個信號分子陸續被不同科學家發現可以抑制神經元軸突再生;戴建武團隊2008年發現脊髓損傷微環境存在抑制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分化的信號分子。戴建武團隊多年來一直努力通過功能生物材料重建脊髓再生微環境。他們突破了再生醫學產品研製的關鍵核心技術,研製了「能夠引導組織再生的生長因子特異結合的功能生物材料」和「能結合體外移植的幹細胞與捕捉體內幹細胞的功能膠原生物材料」。通過大鼠和比格犬全橫斷脊髓損傷動物模型系統研究了上述功能生物材料對脊髓損傷後再生微環境的重建作用,取得了多項原創性成果,發現其可以抑制損傷後瘢痕的形成、引導神經有序再生、促進神經幹細胞定向神經元分化,以及促進感覺和運動功能恢復。
他們還揭示了功能生物材料移植修復全橫斷脊髓損傷的機制。發現功能生物材料可以重建再生微環境,拮抗髓鞘蛋白的神經再生抑制作用,從而誘導內源或移植的神經幹細胞向神經元的分化。這些新生神經元通過損傷區形成神經橋接,傳導神經信號,促進橫斷脊髓損傷動物神經功能恢復。戴建武研究員認為,由內源或外源神經幹細胞產生的神經元所形成的神經橋接是以功能生物材料為基礎的全橫斷脊髓損傷修復的主要機制。
戴建武再生醫學團隊於2015年1月16日在國際上首次開展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結合細胞移植治療陳舊性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術中首次清理了瘢痕組織並移植了神經再生膠原支架,首批5例患者經過1年的安全性評估未發現與瘢痕清理和神經再生膠原支架移植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他們建立了嚴格的急性脊髓損傷的完全性判定標準,於2015年4月22日開展了功能生物材料移植治療急性完全性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部分急性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術後出現較明顯的運動功能和大小便感覺的改善。在完全性陳舊性損傷患者中,同樣發現部分患者出現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的改善以及神經傳導的恢復。他們開展的脊髓損傷臨床研究近三年來,已入組陳舊性和急性完全性脊髓損傷病例70餘例,這個目前世界上最大樣本量的功能生物材料移植再生修復脊髓損傷的臨床研究初步結果表明功能生物材料移植可以作為脊髓損傷病人重建再生微環境的安全的臨床方法,顯示了良好的臨床應用前景。
該綜述以陳冰副研究員、肖志峰副研究員、趙燕南副研究員為共同第一作者發表於National Science Review(DOI:10.1093/nsr/nwx057)。該系類研究受到中國科學院先導科技專項和中國科學院重點部署項目等項目支持。(來源:科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