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紅柿,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它是大家比較熟悉的一種蔬菜瓜果食物,它又稱之為番茄,既可以生吃,又可以煮熟吃。
據營養學家研究顯示,西紅柿含有豐富的番茄素、蘋果酸、檸檬酸以及糖類、有助於人體的消化功能,又含有豐富的的礦物質、微量元素、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等。如果人們經常食用西紅柿,對身體是有很大幫助的。
小編也是非常喜歡吃西紅柿的,隔三差五就會買幾個西紅柿回家生吃,特別是在夏天,把西紅柿切開擺盤,再撒上點白糖,那簡直就是人間美味!

但是,在我國的西南區域,特別是農村,路邊也分布著很多的野生小果子,未熟的時候像拇指西瓜,成熟之後和西紅柿簡直就是一模一樣。
但是它卻並不是什麼好東西,在農村幾乎是沒人敢吃的,因為它就是一個「毒藥」,連牛都不會去吃,因為它不僅是果子有毒,全身上下,連葉帶根都有毒。
它就是牙痛果,學名叫做黃果茄。
為什麼會被叫做牙痛果呢?因為它的果實具有消炎止痛的效果。在一些農村地區,常常用它來治療由蛀牙引起的牙痛,此果實消炎止痛的同時,會吸附造成蛀牙的細菌(俗稱牙蟲),達到治療牙痛的效果。
而在《福建藥物志》中,黃果茄有利溼、消腫、止痛的功效,並且能夠治療風溼性關節痛、睪丸炎、牙痛的疾病,是一種比較稀缺的中藥材。
怎麼使用黃果茄?
1、切成小塊(一個黃果茄可以分成6個小塊),再把果子裡面的籽去掉;
2、拿一下塊放到牙痛處,含住一段時間(5~10分鐘)再吐出來。
3、吐出來後,會有一些白色的東西粘在黃果茄(有些人沒有)。
4、重複2~5次,最後用淡鹽水漱口。
(民間偏方,慎用!)

黃果茄是茄子嗎?怎麼分辨黃果茄和西紅柿?
沒錯,雖然這種野果子長得像西紅柿,但是它卻屬於茄科植物,而茄子卻是我國最受勞動人民喜愛的一種蔬菜了。
據記載,在2000多年前的漢朝,人們就開始吃茄子了。因為茄子的產量大,結果期長,是很好的夏秋季蔬菜。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它們黃果茄的果實美豔動人,未成熟時像新品種的拇指西瓜,成熟時是明黃色的,但是你看它那布滿了尖刺的植株,就知道它不是善茬兒。
記得小時候,經常摘黃果茄耍著玩,把果子放在鼻子前嗅一下,香氣撲鼻,十分好聞。
但是你把果子掰開後,就會大失所望,裡面布滿了扁平的種子,根本不像能食用的野果。
最重要的事,由於在村邊、路旁、荒地及河谷兩岸較乾旱處經常能看見這種植物,所以家裡的大人也經常叮囑,說這種果子是有毒的,千萬別自己找抽!
大農圈原創,非授權轉載必究!